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 一、选择题(本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 ‎1.下列资料作为研究孔子的史料,其中价值最高的是 ‎ A.《论语》 B.《论语心得》 C.电影《孔子》 D.《中国思想史》‎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哪家学说和当今反对奢靡 之风的理念相符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春秋繁露》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据此,对董仲舒的学说认识正确的是 ‎ A.吸收了佛教思想 B.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 ‎ C.吸收阴阳家的思想,主张三纲五常 D.吸收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 ‎4.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清代创建书院3868所,分布在今全国31个省区,其中,浙江、四川、广东及江西的书院数量名列前4位,台湾、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边疆地区书院也有所发展。这则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用于研究 ‎ ①儒学影响的扩展②文化中心的南移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④西部文化的发展 ‎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①②④ D.②③④‎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 A. 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 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宋明理学的虚伪 ‎6.右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7.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技术传人欧洲直接引发了 ‎ A.欧洲的社会转型 B.启蒙运动 ‎ C.地理大发现 D.工业革命 ‎8.康熙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 ①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②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③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④老四去了山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 ‎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9.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 A.效法道家 B.有意无法 ‎ C.形神兼备 D.超越古人 ‎10.中国古代为适应市民阶层对文化的心理需求而产生了众多文学形式,其中不包括 ‎ A.楚辞 B.宋词 C.话本 D.小说 ‎1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12.历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的 “科学革命的胜利”指的是 ‎ A.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 C.进化论的提出 D.经典力学的形成 ‎1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4.“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A. 否定行为的重要性 B.肯定信仰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 D.强调“道”的重要性 ‎15. 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狱中的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其言论导致外国对法国革命的干涉 B.伏尔泰提出社会契约论,冲击了封建统治 C.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反封建更彻底D.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6.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 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17.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主要是指 A. 维护清朝统治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 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8.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19.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习 ‎20.1916年,陈独秀:“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 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 “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22.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23.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主张平均地权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2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共同目标是 ‎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实现君主立宪制 ‎ C.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25.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 ‎ ‎ 学的趋势是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6.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27.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不少报纸全文转载。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 “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28.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次谈话 ‎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29. 学者季羡林认为,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这里“心的部分”是指(   )‎ A.外国先进的科技B.外国的思想文化 C.外国的政治制度D.外国的生活方式 ‎30.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较大规模的留学热潮。其中第一、四次留学热潮的初衷分别是 ‎ A.富国强兵、建设祖国 B.光宗耀祖、创业立业 ‎ C.开启民智、实业救国 D.科技救国、成就自我 ‎31、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 ‎32.(18分)尊礼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先贤的美德是我们民族意识、道德精神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论语》‎ ‎ 材料二 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合道理底是天理,徇情欲底是人欲。……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二分析孔子和朱熹对个人修养提出的共同要求有哪些?朱熹对伦理道德提出的新要求及本质目的是什么?(6分)‎ 材料三 曾国藩主张“带勇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于礼”。他将“仁”、“礼”贯穿于湘军的治军实践中,运用儒家思想的说教对湘军进行系统的政治灌输。‎ ‎ ——刘劲松《曾国藩砥砺士气之术论略》‎ 材料四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 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 ‎(2)材料三、四,曾国藩和鲁迅是如何对待儒家伦理道德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四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对儒家道德的评价是否准确,为什么?(4分)‎ ‎33.(20分)从西方人文精神到中国的近代化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多么美妙的青春啊!‎ ‎ 然而只是一瞬间。‎ ‎ 让我们唱吧!笑吧!‎ ‎ 祝要求幸福的人幸福!‎ ‎ 不要期待明天!‎ ‎——意大利佛罗洛萨的洛伦佐·美狄奇(1449-1492)‎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人们崇尚什么价值观念?产生这种价值观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二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 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 法学和经济学。郭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4分)‎ 材料三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3)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四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 ‎(4)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观点的认识(4分)‎ 历史答案 ‎(本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 ‎01---05ACCCB 06---10DCBCA 11---15BDDBD ‎ 16- ‎--20BADCB 21---25BBCCA 26---30DBDBA 31 B ‎32、‎ ‎33、(1)观念:崇尚人生享乐,追求个人现世幸福。(2分)原因: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的传播。‎ ‎(2)突破: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2分)‎ 原因: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2分)‎ ‎(3)科学与人权并重(2分);‎ 原因: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学习外国的经验,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言之成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6分)‎ ‎(4)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日本则是全面学习西方)。这一观点有道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说明了这一点。(4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