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仁”字出现于《尚书》,春秋时使用率较高并由孔子将其提升到哲学高度。他认为( ) ①仁的基本含义为“爱人” ②爱无等差,消除亲疏之别 ③“忠恕”是实现仁的路径 ④“势、术”是成仁的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4.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5.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下列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是( )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能养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中外思想冲突不断 C.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佛教的影响力较大 8.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 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文化观念的多元化 C.道家思想占据主流 D.儒释道三教已合一 9.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10.明代思想家李贽和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同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李贽却遭到三大思想家的无情批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李贽( ) A.反对君主专制 B.否定儒家经典 C.提倡个性解放 D.批判传统儒学 11.公元前5世纪前,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这一变化是雅典 A.教育发达的反映 B.经济发展的结果 C.文化繁荣的原因 D.民主政治的产物 12.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人们的视野从自然转向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的哲学 A.指出道德的重要性 B.集中在认识人自己 C.强调知识重要作用 D.片面追求功利主义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A.意图恢复古代文化 B.迎合新兴阶级需求 C.力求推翻教会统治 D.构建美好理性王国 14.中世纪的绘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和圣徒的姿态、表情都是固定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教绘画技法的改变 B.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 C.绘画揭示了自然人性 D.科学方法融入了艺术 15.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C.否定了君权神授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16.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 项目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启蒙运动得益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17.法国思想家卢梭批评英国人“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表明卢梭主张 A.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B.推翻英国的君主制 C.权力必须实现相互制约 D.订立契约保证人民自由 18.18世纪的欧洲与17世纪时相比,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着实不同:后者带着对中世纪信仰的延续和对上帝的敬畏,在科学活动中追求自由的精神;前者则打破了对信仰的虔诚,终至走上“理性的法庭”。两者的相通之处在于 A.追求自由与平等 B.信仰上帝与神学 C.反对宗教的说教 D.强调精神的自由 19.目前已辩识的甲骨文单字约占已发现的五分之一,其中象形字占可识字数的37%,会意字和指事字约占40%,形声字约占20%,假借字和转注字仅占3%以下。据此可知,甲骨文 A.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B.真实反映了商代的历史状况 C.直接影响了当今汉字的使用 D.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之中 20.唐代高僧玄奘于访问印度回国后,曾“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方,每岁五驮无余”。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材料可用来说明 A.活字印刷术进步明显 B.唐宋印刷术逐渐外传 C.唐代更注重改进技术 D.雕版印刷术影响深远 21.元朝统一后,所沿用的700年前的历法存在较大误差,不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元世祖决定修改历法,并派郭守敬主持立法编纂工作,郭守敬等经过数年努力,编纂出《授时历》与现行公历的运行相差仅26秒。由此可以推知 A.新历法主要用于服务农业生产 B.新历法汲取了古历法编纂经验 C.政府负有推动科技进步的重任 D.政府重视可有效推动科技进步 22.传统的中医学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而且始终把人当作有机整体来辩证论治。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 A.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B.注重整体性的研究 C.讲究“天人合一” D.注重总结经验教训 23.汉武帝时期,国家扩大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这个时期,《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得以上达天听,对于统治者制定与民休息的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表明乐府诗 A.较大制约了统治者的暴政 B.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渠道 C.其盛行助推了汉赋的繁荣 D.助推了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 24.辛弃疾一生有坚定的抗金信念,然而由于不被统治者重视,他力求从抑郁中解脱,其词表现出追慕庄周、寄情山水的倾向。材料可用来说明 A.辛词创作日趋消极出世 B.词作与时势有密切关系 C.政治失意导致词风转型 D.辛词对抗金有重大影响 25.在元杂剧中,“女角多用小画扇,大臣儒士帮闲多用中型扇,武臣大面黑头等则用白竹骨大扇”。材料反映出“扇” A.在元朝时风格逐渐定型 B.成为元杂剧的主要道具 C.改变了元杂剧发展方向 D.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26.从《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到元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到小说西游记中“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语言表述。由此可以推知古代中国文学 A.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 B.平民渐称为阅读主体 C.推动了民间教育普及 D.更注重创作的娱乐性 27.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指出:秦书有八体,曰: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秦朝书法八体的出现 A.实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变迁 B.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C.反映了政府对书同文的关切 D.助推了不同书法流派的发展 28.唐代韩晃《田家风俗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南宋朱光普《村田乐事图》南宋李嵩《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对以上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风俗画出现于唐朝 B.唐宋绘画趋于世俗 C.经济突破市坊限制 D.商品经济走向农村 29.戏台上有一副对联是:你一枪、我一刀,杀人不死;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材料可用来说明戏剧表演具有 A.程式性 B.虚拟性 C.逼真性 D.夸张性 30.徐州地方戏曲初称“太平歌”。明清时期,微山湖一带的铜山、利国、季堡、厉湾等经常停泊由南方往京城漕运粮食的船只,船上有很多会唱南方小调的人,当地农民耳濡目染渐渐地学会哼唱,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戏曲形式“丁丁腔”。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政府的文化政策较为宽松 B.文化融合须借助经济交流 C.丁丁腔适应了市民文化需求 D.商运促进了南北文化融合 31.19世纪初,天文学家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不是完美的椭圆,他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测,天王星附近还有一颗未知行星,并算出其位置。1846年,人们终于发现了这颗行星,命名为海王星。这说明 A.海王星的存在取决于科学预测 B.万有引力定律仅适用于太阳系 C.科学理论具有预见性和指导性 D.牛顿力学体系适用于一切物体 32.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利用光的干涉效应,试图探测地球相对于以太(想象中的连续介质)运动的速度,寻找以太绝对静止坐标系。尽管实验精确度很高,以后又做了多次实验,但实验结果仍与事实相悖。由此可以推知 A.绝对时空观值得被质疑 B.当时尚不具备实验条件 C.物理学出现了信任危机 D.理论与实践常出现脱节 33.2010年,华裔科学家周钦文的团队用超精准原子钟做了一项实验,实验发现,升高后的铝原子钟快于未升高桌面上另一台铝原子钟,两者差异为每79年快900亿分之一秒。这一结果论证了爱因斯坦有关距离重力源越远,时钟运转越快的理论。这表明 A相对论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完善 B相对论以实验验证了其科学性 C科学实验对相对论提出了挑战 D相对论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34.普朗克曾回忆说:“当时,我已经为辐射和物质的问题奋斗了6年,但无所获,但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于整个物理学来说至关重要,我也已经找到了确定能量分布的那个公式,所以不论付出什么代价,我必须找到它在理论上的解释。”最终普朗克的“解释” A.使人类认识深到微观世界 B.完善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建立了量子力学体系 D.改变了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35.法国哲学家罗瑟琳指出:上帝作为一个神圣的实体,不可能既是圣父,又是圣子或圣灵,“三位一体”的神是没有的。1092年,苏瓦松宗教会议宣布罗瑟琳的理论为异端。由此可以推断罗瑟琳的理论 A.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B.不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 C.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36.据《科学简史》记载,《物种起源》初版的1250本在发行当天就被有识之士购买一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它 A.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B.动摇了禁锢思想的神创论 C.继承发展了早期的进化论 D.否定了当时对基督的信仰 37.达尔文在系统地阐述了自然选择原理之后,没有急于发表他的思想。他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学说注定要引起强烈反对。这说明 A.传统观念严重影响科学发展 B.达尔文最先解释了物种起源 C.前人已详尽阐述进化论思想 D.进化论当时未得到教会承认 38.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在指出:人类可以在人口的压力下前进,也可以不前进,但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说,只有那些在人口压力下确实前进的人会最后获得生存。这里强调的“事物的性质”是指 A.应该实行控制人口增长政策 B.应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C.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D.人类的生存斗争和优胜劣汰 39.下图是50英镑纸币(2011版),英国人把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同时印在纸币背面。博尔顿不仅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将蒸汽机推向市场,使其获得广泛应用。这表明英国人认为 A.技术创新和推广同样重要 B.发明创造受益于专利制度 C.工业革命是近代历史起点 D.经营者革命推动企业发展 40.1907年,德国23.3万家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材料可用来说明德国 A.工业生产后来居上 B.政府注重电气革命 C.已经进入电气时代 D.企业管理日趋完善 二、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41、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4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为迎合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3、朱熹认为人性和天理一致,强调“ ”,王阳明的认识论主张致良知和 。 44、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 45、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 46、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 的时代。 47、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狭义相对论的两大效应是 和尺缩效应。 48、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有力挑战了封建 。 三、主观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30分。请将答案填写答题卷上。) 49、(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50、(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5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四、附加题(12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 ——[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材料二 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三 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是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看法。 2018级高二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即“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②是墨家的思想;④是法家的思想;①③均是孔子的思想。 2、答案 A 解析 “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是普遍现象;“新贵”的身份、“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3、答案 B 解析 “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的主张,“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选贤举能”是墨子的主张,都不能体现融合,故排除A、C、D三项。“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的融合。 4.答案:D 解析:抓住时间信息“西汉中期”,而“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反映了儒家“仁政”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这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统治者“失德”,上天就会降灾害以示惩戒,这导致西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所以答案选D。 5.答案:D 6.答案:B 解析:①属于 “平天下”; ②属于 “修身”,注重修养 ;③属于“齐家”,注重孝道,尊老爱幼;④属于“治国”。故选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修辞论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更加关注,衍生出“智者”知识技能的专业化。故D项正确。“智者” 这一称谓的专业化并不能反映教育发达,故A错误。智者的知识技能变为修辞、辩论和演说等倾向于政治需要,与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智者的知识技能变为修辞、辩论和演说等这些专业技能更多的是服务于政治,并未影响文化繁荣。故C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材料“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说明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主要研究人的学问,故B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道德重要性,故A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及知识的重要性,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对功利的追求,排除D。 13.【答案】B 【解析】根据“反对中世纪的……生活方式”、“创造与古典时代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学者和艺术家”是在借助古典文化宣扬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主张,属于文艺复兴的内容,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故选B项;这些“学者和艺术家”只是在借助古典文化,而不是意图恢复古代文化,故排除A项;文艺复兴并没有力求推翻教会统治,构建美好理性王国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故排除C、D项。 1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体现了当时关注人、肯定人性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A项宗教绘画技法转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最后的晚餐》内容上仍然属于宗教画,并没有摆脱宗教题材,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出科学方法融入艺术,排除。 15.【答案】B 【解析】由材料“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国家的权力应该在宗教神权之上,这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故选B。材料并未提及平等自由的思想,排除A;马丁•路德的主张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排除C;宗教改革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排除D。 16.【答案】B 【解析】从表格可知,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有阅读能力的人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年均出版新书和普通人的藏书量都有明显增加,说明当时的文化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这十分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而非基础教育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而非“欧洲贵族”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进步的推动力,出版业的发展是文化水平进步的表现,排除D项。 17.【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卢梭认为,英国人只有在选举时才能享受权利,选举后就失去了发言权,成为政府的奴隶。也就是说,卢梭认为,英国代议制下,人民主权是分割的,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卢梭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不能体现卢梭主张推翻君主制,B错误;权力必须实现相互制约是孟德斯鸠的主张,C错误;材料也无从体现权力的制约和订立契约的信息,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后者带着对中世纪信仰的延续和对上帝的敬畏,在科学活动中追求自由的精神;前者则打破了对信仰的虔诚,终至走上‘理性的法庭’”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均强调精神的自由,故D项正确。“追求自由与平等”只符合启蒙运动,排除A。“信仰上帝与神学”只符合宗教改革,排除B项。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均不反对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 19.【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甲骨文各种造字类型都有,且假借字和转注字仅占3%以下,这说明甲骨文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故A项正确;文字只是记述历史的手段,能否反映商代历史状况,需要印证,B项错误;当今汉字并不是直接从甲骨文转化而来,C项错误;甲骨文的历史确实久远,但它根植于何时,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D项错误。 20.【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雕版印刷术依然被普遍使用,这就说明雕版印刷术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活字印刷术优于雕版印刷术,若其进步明显,则雕版印刷应被逐渐停止使用才符合情理,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印刷术外传的信息,B项错误;没有信息比较,无法得出唐宋谁更注重改进技术,C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郭守敬等在政府支持下,在历法编纂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政府重视可有效推动科技进步,故D项正确;新历法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但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它是否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新历法与古历法的关系,B项错误;政府可以推动科技进步,但未必负有这个“重任”,C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而且始终把人当作有机整体来辩证论治”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医学注重整体性的研究,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23.【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国家对乐府机构较为重视,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由此得以上达天听,因而可知乐府诗推动了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故D项正确;乐府诗对统治者暴政的制约程度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A项错误;乐府诗是否是官府体察民情的主渠道,材料信息没有体现,B项错误;乐府诗与汉赋没有因果关系,且材料信息亦未体现,C项错误。 2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辛弃疾由于不被重视,因而其创作内容出现了转变,这说明词的创作与时势有密切的关系,故B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辛词“日趋”消极出世的结论,且材料信息显示,辛弃疾一生坚持抗金,A项错误;辛弃疾尽管创作内容有所变化,但其风格仍然是以浪漫主义为主,C项错误;辛弃疾不被统治者重视,因而不能说明辛词对抗金有重大影响,D项错误。 25.【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在元杂剧中,不同的角色手持不同的扇子,因而可知“扇”已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故D项正确;这种象征意义再后来是否有所改变,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因而“逐渐定型”一说不能成立,A项错误;扇子是元戏曲的道具,但它是否是主要道具,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B项错误;“扇”被赋予象征意义不等于它改变了西区发展方向,C项错误。 26.【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语言越来越为广大平民所理解,这表明古代中国文学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故A项正确;呈现通俗化趋势只能表明平民可以看懂并理解,但不能表明平民就是阅读主题,B项错误;终中国古代历史,民间教育始终未能普及,C项错误;材料语言仅是个例,不能说明古代中国文学更注重娱乐性,D项错误。 27.【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秦朝书法明显呈现多元性,这些多元性的书法有利于不同书法流派的发展,故D项正确;书法流派的多元与书法由繁到简的变迁不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A项错误;书法的多元化应是顺应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B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政府关切书同文的信息,C项错误。 28.【答案】B 【解析】从《田家风俗图》《清明上河图》《村田乐事图》等可以看出,当时的绘画艺术日益关注世俗生活,故B项符合题意;风俗画并非出现于唐朝,排除A项;经济突破市坊限制只能通过《清明上河图》来反映,商品经济走向农村只能通过《货郎图》来反映,二者均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排除C、D两项。 29.【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在戏剧舞台上,其表演是“杀人不死”、“非走不行”,这说明戏剧表演具有虚拟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戏剧表演的程式是什么,A项错误;在戏剧舞台上,表演没有那么逼真,也不夸张,它追求对情节的展现,C、D两项错误。 30.【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南方小调传到北方并与当地戏曲形式融合,因而可知商运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故D项正确。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政策,A项错误;经济交流有助于文化融合,但文化融合未必要借助经济交流,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丁丁腔主要是当地农民传唱形成,与市民阶层关系不大,C项错误。 31.【答案】 C 【解析】据材料“他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测,天王星附近还有一颗未知行星,并算出其位置”可知,海王星的发现体现了自然科学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故C项正确;海王星不会因为科学预测而存在,故A项错误;万有引力定律仅适用于整个太阳系说法绝对化,故B项错误;牛顿力学体系主要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故D项错误。 32.【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科学家利用实验想寻求以太绝对静止坐标系,但结果与事实相悖,多次试验以后,也未能寻找到所谓绝对静止坐标系,这说明绝对时空观值得被质疑,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显示“实验精确度很高”,B项错误;仅从个例不能得出整个物理学就已出现信任危机,C项错误;理论与实践会出现脱节,但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常出现脱节”,D项错误。 3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实验论证了相对论的有关原理,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实验是对相对论科学性的论证,没有涉及相对论理论问题,A项错在偷换概念;材料既然是论证了相对论的科学性,也就没有对相对论提出挑战,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34.【答案】 A 【解析】普明克有关辐射和物质问题的解释是提出了量子论,而量子论使人类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故A项正确;牛顿力学揭示的是宏观世界物体运动的规律,B项错误;量子力学理论不是普朗克的成就,C项错误;量子论是顺应而非改变物理学发展方向,D项错误。 35.【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罗瑟琳的理论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因而被苏瓦松宗教宣称为异端,故D项正确;当时宗教改革还远远没有到来,A项错误;不符合人们实际需要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罗瑟琳的理论并未动摇人们对上帝的信仰,C项错误。 36.【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物种起源》宣扬了生物进化论,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创论,因而得到人们的青睐,故B项正确;《物种起源》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缺陷的,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物种起源》对早期进化论继承发展的信息,C项错误;《物种起源》虽然宣扬生物进化观点,但并未否定对基督的信仰,D项错误。 37.【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达尔文的进化思想在当时是不被社会所接纳认可,即便是发表,也会遭到传统观念的强烈反对,因而可知传统观念对科学发展具有严重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达尔文最先解释物种起源的信息,从材料信息也不能推知前人对进化论是否有详尽阐述,B、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进化论与教会关系的信息,D项错误。 38.【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只有那些……获得生存”这一信息可知,其包含“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学说,亦即优胜劣汰等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人类是否前行的问题,与控制人口不是同一个概念,A项错误;材料没有论及环境问题,也没有出现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信息,B、C两项错误。 39.【答案】 A 【解析】图片将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和蒸汽机的推广者博尔顿,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说明其认为技术创新和推广同等重要,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专利制度问题,B错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项错误;经营者革命是指资本家退居二线,让又能力的人管理企业,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表现,D项错误。 40.【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德国使用电动机的企业居各种动力之首,这说明德国的电气动力已经超过蒸汽动力,因而可以推知德国已经进入电气时代,故C项正确;没有比较无法推知德国工业生产后来居上,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政府注重电气革命的信息,B项错误;使用电气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但不必然意味着企业管理也会日趋完善,D项错误。 二、填空 41、有教无类 42、春秋大一统 43、存天理,灭人欲;知行合一 44、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5、理性主义 46、地理大发现 47、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48、神学创世说 三、主观题 49、(15分) (1)因素:民心。(2分) 主张:仁政。(2分)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1分)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2分)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任答1点,共1分) (3)关键:薄敛节俭。(1分)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1分) (4)标准:百姓的忧乐。(1分)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1分)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1分) (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1分)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1分) 50.(15分) (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2分) 特征:大一统。(1分)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共5分)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2分)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3分)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1分)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任答1点,共1分) 四、附加题(12分)答案: (1)中世纪:头发承载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具有私密性。 原因: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 文艺复兴: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 原因:文艺复兴弘扬人文精神,追求现世幸福。 (2)看法:个人主义有助于冲破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思想;但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泛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