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化学)‎ 第Ⅰ卷(共60分)‎ 常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一、本题共40小题,1-20每小题1分,21-40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 )‎ A. 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 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 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 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A ‎【解析】‎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一般不湿润,撕一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的中部,等会儿,跟标准比色卡对照。答案选C。‎ ‎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 A. 萃取 B. 重结晶 C. 分液 D. 渗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与物质的溶解性有关,A不符合题意;‎ B.重结晶是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将其分离出来的方法,与微粒大小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分液是分离互不相容的两层液体混合物的方法,与溶解性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渗析操作中物质微粒小的可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中微粒直径比离子、分子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分离方法与微粒的直径有关,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3.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 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 称量时,称量物质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出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选项C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A. 玻璃 B. 水晶 C. 水泥 D. 橡胶 ‎【答案】B ‎【解析】‎ ‎【详解】A.玻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玻璃属于玻璃态物质,不属于晶体,A不符合题意;‎ B.水晶是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B符合题意;‎ C.水泥成分不一,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没有固定的熔沸点,不是晶体,C不符合题意;‎ D.橡胶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没有固定的熔沸点,不是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5.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 CO2 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B. 甲烷的电子式 ‎ C. 硫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 D. 碳-12原子构成 C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分子是直线型分子,不是V型,错误;B、甲烷的电子式书写正确,C原子周围满足8电子的结构,正确;C、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正确;D、碳-12原子中有6个质子,6个中子,质量数是12,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判断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 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基态原子是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B.3p2表示3p能级容纳2个电子;C.能级符号相同,能层越大,能量越高;D.同一能级的轨道数相同;‎ ‎【详解】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故A正确;‎ B 3p2表示3p能级容纳2个电子,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故B错误;‎ C.能级符号相同,能层越大,电子能量越高,所以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增大,故C错误;‎ 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相等,都为3,故D错误,答案选A。‎ ‎7.在SO2分子中,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S原子采用sp2杂化,那么SO2的键角为 ( )‎ A. =120° B. >120° C. <120° D. 180°‎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SO2分子中,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S原子采用sp2杂化,由于在S原子上含有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大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因此SO2‎ 的键角小于120°,故合理选项是C。‎ ‎8.下列微粒中,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A. O B. P C. Mn D. Fe3+‎ ‎【答案】D ‎【解析】‎ 根据构造原理可知,A中有2对,B中是1对,C中是1对,D中有4对。答案选D。‎ ‎9.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中,对应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 3s23p1 B. 3s23p2 C. 3s23p3 D. 3s23p4‎ ‎【答案】C ‎【解析】‎ 四个选项中C属于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最大。‎ ‎10.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 (  )‎ A. NH3 B. BCl3 C. PCl3 D. 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氨气中的氮原子、三氯化磷中的磷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sp3杂化。三氯化硼是平面三角形结构,硼原子是sp2杂化,答案选B。‎ 考点:考查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分子的空间构型特点,然后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11.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的意义是 ( )‎ A. 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B. 黑点的多少表示电子个数的多少 C. 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 D. 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意义不是表示电子个数,而是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的多少,小黑点越密集的地方,电子出现的几率越高,小黑点越稀薄的地方,电子出现的几率越小。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 考点:电子云 点评:处在第一能层的电子的电子云只有一种形状:球形(1s电子)处在第二能层的电子的电子云有两种形状:球形(2s电子),哑铃形形(2p电子) 处在第三能层的电子的电子云有三种形状:球形(3s电子),哑铃形(3p电子),多纺锥形(3d电子)。根据电子云的形状可以确定轨道的个数。‎ ‎12.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A. Na+: 1s22s22p6 B. F :1s22s22p5‎ C. O2—: 1s22s22p4 D. Ar: 1s22s22p63s23p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钠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符合电子排布原理,正确;B、F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符合电子排布原理,正确;C、氧负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2p轨道应排6个电子,错误;D、Ar的核外有18个电子,符合电子排布原理,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直线形;三角锥形 B. V形;三角锥形 C. 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 V形;平面三角形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H2S为V形;BF3为平面三角形。‎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C. 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D. 一般情况下,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答案】D ‎【解析】‎ A:由极性键结合的分子,如果空间结构对称也可为非极性分子,例如甲烷;B:过氧化钠中存在氧原子间的非极性键;C:甲烷同由四个极性键组成的非极性分子;D: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描述正确;答案为D ‎15.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 ls22s22p63s23p3 B. 1s22s22p3‎ C. 1s22s22p4 D. 1s22s22p63s23p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电子排布式可知,A中为P,处于第三周期VA族,B中为N,处于第二周期VA族,C中为O元素,处于第二周期ⅥA族,D中为S元素,处于第三周期Ⅵ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P>S>N>O,故选A。‎ 考点:考查了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 ‎16.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A. NH3 B. CHCl3 C. H2O D. SiH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H3是三角锥形分子,N原子在锥顶,3个H原子在锥底,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A不符合题意;‎ B.CHCl3是四面体形分子,所有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B不符合题意;‎ C. H2O是V形分子,3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C符合题意;‎ D.SiH4是正四面体形分子,Si位于正四面体几何中心,4个H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因此不是平面分子,D不符合题意;‎ 因此合理选项是C。‎ ‎17. 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 :He B. C. 1s2 D. ‎ ‎【答案】D ‎【解析】‎ A项只能表示最外层电子数,B项只表示核外的电子分层排布情况,C项具体到亚层的电子数,而D项包含了电子层数、亚层数以及轨道内电子的自旋方向,故该项正确。‎ ‎18.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4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属于P区 B. 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C.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D. 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4s2,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 3d14s2,质子数是21,是Sc元素,属于d区元素,A错误;‎ B.该元素最大能层为4,所以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能层,即有4个电子层,B正确;‎ C.由价层电子排布式可知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C错误;‎ 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9个电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9.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 CO2、H2S B. C2H4、CH4 C. Cl2、C2H2 D. NH3、HC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为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氯化氢为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故A错误;B.C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是平面型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CH4中含有极性键,为正四面体结构,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故B正确;C.Cl2中只含有非极性键,为非极性分子;乙炔为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D.氨气和氯化氢都是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二者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 ‎【名师点晴】准确理解概念是解题关键;非极性键为: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极性键为: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极性分子为: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为: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 在 [Cu(NH3)4]2+中存在配位键而NH4+中不存在配位键 C. 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 物质的沸点按HF、HCl、HBr、HI的顺序依次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3是非极性分子,A错误;‎ B.在NH4+中存在3个一般的共价键和一个配位键,B错误; ‎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该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C正确;‎ D.由于在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其沸点比HI的还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1.下列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 A. CO和N2 B. O3和SO2 C. CO2和N2O D. N2H4和 C2H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等电子体是指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微粒互称为等电子体。A.CO和N2互称为等电子体,A正确;B.O3和SO2互称为等电子体,B正确;C.CO2和N2O互称为等电子体,C正确;D.N2H4和C2H4中H原子总数相同,而N与C原子的价电子不同,所以二者的价电子总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等电子体的判断 ‎22. 下列的晶体中,化学键种类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 SO2与SiO2 B. CO2与H2O C. NaCl与HCl D. CCl4与K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SO2和SiO2均含共价键,前者为分子晶体,后者为原子晶体,A错误;‎ B.CO2和H2O均含共价键,均由分子构成,均分子晶体,B正确;‎ C.NaCl含离子键,为离子晶体,HCl含共价键,为分子晶体,C错误;‎ D.CCl4含共价键,为分子晶体,KCl含离子键,为离子晶体,D错误。‎ 故答案选B。‎ ‎23.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与Y2+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  )‎ A. 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B. 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 C. X- 的离子半径小于Y2+ 的离子半径 D. 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在Y的前一周期,且X为非金属,Y为金属,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原子半径,A错误;‎ B.X为非金属,Y为金属,则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B正确;‎ C. X-与Y2+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X->Y2+,C错误;‎ D.X在Y的前一周期,且X为非金属,Y为金属,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第一电离能, 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4.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B. 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性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X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显负价,所以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A正确;‎ B.第一电离能可能Y大于X,如N>O,也可能小于X,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X>Y,则X对应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的酸性,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X,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25.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ZXY3 B. ZX2Y6 C. ZX4Y8 D. ZX8Y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Z处于晶胞中心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有,X处于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胞占有,Y处于棱上的原子被4个晶胞占有,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各原子数目确定化学式。‎ ‎【详解】Z处于晶胞中心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有,X处于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胞占有,Y处于棱上的原子被4个晶胞占有,因此晶胞中含有Z原子的数目为1;含有X原子的数目为8×=1;含有Y原子的数目为12×=3,所以Z、X、Y的原子个数比是1:1:3,所以其化学式为ZXY3,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了晶胞的有关计算,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含有的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即可确定。‎ ‎26.下列各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CH4>SiH4>GeH4>SnH4‎ B. KCl>NaCl>MgCl2>MgO C. Rb>K>Na>Li D. 金刚石>Si>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结构相似,且都为分子晶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之间作用力越大,熔点越高,则有CH4<SiH4<GeH4< SnH4,故A错误;‎ B.离子晶体的晶格能大小取决于离子半径的大小和电荷的因素,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则有KCl<NaCl<MgCl2<MgO,故B错误;‎ C.碱金属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键能逐渐减小,金属晶体的熔点逐渐降低,则有Rb<K<Na<Li,故C错误;‎ D.金刚石和晶体硅均为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熔点取决于共价键的键能,而共价键的键能与键长成反比,晶体硅中的Si-Si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C-C键键长长,所以熔点金刚石>Si,Na的熔点较低,则熔点:金刚石>Si>钠,故D正确。‎ 故选D。‎ ‎2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B. 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 C. 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D. 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答案】D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a、b、c、d、e、f依次为Na、Mg、C、O、S、Cl元素。A项,非金属性:O S,d的氢化物比e的氢化物稳定,A项错误;B项,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abe,B项错误;C项,c为C元素,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难失电子,又难得电子,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项错误;D项,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依次为H2CO3、H2SO4、HClO4,H2CO3属于弱酸,H2SO4、HClO4都是强酸,非金属性:ClS,酸性:HClO4H2SO4,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D项正确;答案选D。‎ ‎28.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 A. 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 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D. CH4、SiCl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与分子内的H-O键强有关,与氢键无关,A错误;‎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与分子内的H-X逐渐减弱有关,与氢键无关,B错误;‎ C.氢键具有方向性,氢键的存在迫使在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所以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与氢键有关,C正确;‎ D.CH4、SiCl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氢键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9.下列性质中,适合于离子晶体的是( )‎ A. 熔点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 熔点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 能溶于CS2,熔点112.8℃,沸点444.6℃‎ D. 熔点97.81℃,质软,导电,密度0.97g/cm3‎ ‎【答案】A ‎【解析】‎ ‎【详解】A.熔点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导电,属于离子晶体的特点,A正确;‎ B.熔点为10.31℃,熔点低,符合分子晶体的特点,液态不导电,是由于液态时,只存在分子,没有离子,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后,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B错误; ‎ C.能溶于CS2、熔点112.8℃,沸点444.6℃,属于分子晶体的特点,C错误;‎ D.金属钠熔点为97.81℃,质软、导电、密度0.97g/cm3,这是金属Na的物理性质,为金属晶体的特点,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 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 C. NH4+的电子式为,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D. 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N原子与3个Cl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从而使NCl3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 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其中CH4键角为109°28′,而P4键角为60°,B错误;‎ C. NH4+的电子式为,离子呈正四面体结构,C错误;‎ D.碘单质在有机溶剂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水与四氯化碳互不相容,因此可以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1.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阳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C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 )‎ A. C>A>B B. B>A>C C. A>B>C D. C>B>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阳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C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说明B、C在同一周期,原子序数C>B,A在B与C的上一周期,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可知A、B、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A>B>C,所以合理选项是C。‎ ‎3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H3Cl是手性分子 B. 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 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H3Cl中C原子连接了3个H原子,是相同的原子,因此CH3Cl不是手性分子,A错误;‎ B.CH4含有极性键C-H键;CCl4含有极性键C-Cl键,由于构成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排布对称,因此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B正确;‎ C.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HF、HCl、HBr、HI的化学键逐渐减弱,因此这些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C错误;‎ D.H2O分子是V形分子,三个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含4 mol 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4NA B. 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1∶2‎ C. 30 g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0.5NA个二氧化硅分子 D. 晶体硅、晶体氖均是由相应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含4 mol 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含Si原子是1mol,由于O原子与2个Si原子形成Si-O共价键,所以在含4 mol 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A错误;‎ B.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相邻的4个C原子形成4个C-C键,每个C-C键为形成共价键的2个C所共有,所以C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1∶2,B正确;‎ C.二氧化硅晶体属于原子晶体,无二氧化硅分子,C错误;‎ D.晶体硅是由相应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晶体,而晶体氖则属于分子晶体,构成微粒是分子,1个Ne原子就是1个分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4.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电离能:③>②>① B. 原子半径:③>②>①‎ C. 电负性:③>②>① D. 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①为S元素,②为P元素,③为F元素。‎ A.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P元素原子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弱,所以第一电离能F>P>S,即③>②>①,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因此原子半径P>S>F,即②>①>③,B错误;‎ C.同一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则电负性③>①>②,C错误;‎ D.S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P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5,F没有正化合价,故最高正化合价:①>②,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35.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①④⑤ D. ②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向上组装,酒精灯在铁圈和蒸发皿的下方,所以要先放酒精灯;然后再固定铁圈,放置蒸发皿;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并搅拌,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因此正确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故合理选项是B。‎ ‎36.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但是氨气与氯化氢遇冷又极易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 ‎②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有利于氨气的生成;‎ ‎③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④浓氨水易挥发,加热能够促进氨气的逸出。‎ ‎【详解】①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但是分解产生的氨气与氯化氢遇冷又极易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因此不能用于制备氨气,①错误;‎ ‎②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有利于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②正确;‎ ‎③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水蒸气遇冷产生的液体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损坏试管,因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需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③错误;‎ ‎④浓氨水易挥发,加热能够促进氨气的逸出,可以用来制备氨气,④正确;‎ 可见上述实验装置图中错误的是①③,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氨气实验室制备方法正误判断的知识,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和化学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3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 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 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 D. 配制0.1 mol /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A正确; ‎ B.晶体飞溅会引起误差,需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B正确;‎ 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盛放标准酸溶液的滴定管要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以使滴定的酸溶液浓度与标准溶液浓度一致,C正确;‎ D.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H2SO4稀释时放热,热的液体不能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3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除去N2中少量的O2,应通过灼热的Cu网,然后收集气体,故A错误;‎ B、Na2CO3溶液可以吸收HCl,同时CO2能与Na2CO3发生反应:CO2+Na2CO3+H2O=2NaHCO3,因此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应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收集气体,故B错误;‎ C、加入铁屑,发生Fe+2Fe3+=3Fe2+,可以除去FeCl3,不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 D、加入NaOH溶液,引入Na+,产生新的杂质,故D错误;‎ ‎39.无机化学对硫-氮化合物的研究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如图所示是已经合成的最著名的硫-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SN B. 该物质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 该物质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D. 该物质与化合物S2N2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 A. 该物质的分了式为S4N4,A不正确;B. 该物质的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S—N)又含有非极性键(N—N),B正确;C. 该物质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具有较低的熔、沸点,C不正确;D. 该物质与化合物S2N2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D不正确。本题选B。‎ ‎40.某晶体为体心立方(如图),实验测得其密度为ρ(g/cm3)。已知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假定晶体中原子为等径的刚性球且处于体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相切。则该晶体中原子的半径为(cm)为(   )‎ A. B. · C. · D.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ρ=可计算出晶胞体积,再得到晶胞边长,据此进行计算。‎ ‎【详解】在晶胞中含有金属原子数为1+8×=2,设晶胞边长为x,根ρ=得,ρ=,解得x=,由于晶体中原子为等径的刚性球且处于体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相切,假设原子半径为r,则4r=x,所以r==·,所以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晶胞计算的知识,明确晶胞类型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均摊法在晶胞计算中的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第Ⅱ卷(共计40分)‎ 二、填空题 ‎41.(1)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为:_________。‎ ‎(2)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基态Fe原子有_____个未成对电子,Fe3+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 ‎ (3)基态硫原子中,核外占据最高能级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__。硫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分子式为S8,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S8易溶于二硫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 ‎(4)教材插图具有简洁而又内涵丰富的特点。请回答以下问题:‎ ‎(a)第三周期的某主族元素,其第一至第五电离能数据如图1所示,则该元素对应的原子有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b)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图3所示。则该晶体的类型属于______晶体。‎ ‎(c)如图2所示,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到ⅦA 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___。判断依据____。‎ ‎【答案】 (1). CO>C。‎ ‎(2)Cu是2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是[Ar]3d104s1,价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Fe是2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64s2,由于d轨道有5个,每个轨道最多排布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所以基态Fe原子有4个未成对电子;Fe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在失去1个3d电子变为Fe3+,所以Fe3+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3)S是1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63s23p4,最高能级是3p,电子云为纺锤形或哑铃型;每个S8分子中S原子形成2个S-S键、还有2对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为4;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S8易溶于二硫化碳是由于CS2为非极性分子,S8也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结构相似的物质容易溶解在其中,所以S8易溶于CS2。‎ ‎(4)(a)该主族元素第一、二电离能较小,而第三电离能剧增,说明容易失去2个电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又处于第三周期,因此该元素为Mg;电子的运动状态取决于能层、能级、原子轨道、自旋方向,原子核外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Mg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有12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b)C、O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故该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c)ⅣA~ⅦA族元素氢化物中,NH3、H2O、HF的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它们的沸点与同主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相比“反常”高,图中a处没有反常,说明为IVA族元素氢化物,a点代表第三周期的氢化物SiH4。原因是在ⅣA~ⅦA中的氢化物里,只有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不存在反常现象,且a为第三周期氢化物,故a为SiH4。‎ ‎【点睛】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达式、电离能、杂化方式、相似相溶原理、氢键等,熟练掌握物质结构知识,注意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变化异常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我国科学家借助自主研制的新型钨钴合金催化剂攻克了单壁碳纳米管结构的可控制备难题。‎ ‎(1)基态钴原子的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单壁碳纳米管可看作石墨烯沿一定方向卷曲而成的空心圆柱体,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2)纳米结构氧化钴可在室温下将甲醛(HCHO)完全催化氧化,已知甲醛各原子均满足稳定结构,甲醛分子属______分子(选填“极性”“非极性”),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新制备的Cu(OH)2可将乙醛(CH3CHO)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Cu2O,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______个铜原子。金属Cu为________堆积,配位数为_______。‎ ‎(3)橙红色晶体羰基钴的熔点为52℃,分子式为Co2(CO)8,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该晶体属于______晶体,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元素符号)_____。配体CO的任意一种等电子体的电子式:_____。配体CO中与Co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C而不是O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3 (2). sp2和sp3 (3). 极性 (4). 平面三角形 (5). 乙酸分子间形成氢键,作用力大,熔沸点高 (6). 16 (7).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8). 12 (9). 分子 (10). O>C>Co (11). (12). C原子半径大于O,电负性小,对孤电子对的吸引较弱,更容易形成配位键 ‎【解析】‎ ‎【分析】‎ ‎(1)Co元素是2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74s2;碳原子形成3个C-C键,没有孤电子对,杂化轨道为3,还有饱和C原子,形成3个C-H键和一个C-C键;‎ ‎(2)甲醛分子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3+0=3,据此判断空间构型,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否则属于极性分子;乙酸分子间会形成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先用均摊方法计算晶胞中含有的O原子数,然后根据化学式确定其中含有的Cu原子数目;金属Cu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配位数是12;‎ ‎(3)熔点低,溶于有机溶剂,符合分子晶体的性质;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一般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CO与氮气分子互为等电子体,C、O均有孤对电子,电负性越大越不易给出电子。‎ ‎【详解】(1)Co元素是2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74s2,3d上有3个成对电子;根据单壁碳纳米管结构可知:碳原子形成3个C-C键,没有孤电子对,杂化轨道为3,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除此之外还有饱和C原子,其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2)甲醛分子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3+0=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新制备的Cu(OH)2可将乙醛(CH3CHO)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Cu2O,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主要原因是乙酸分子间形成氢键,使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导致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物质熔化、气化消耗的能量多,因此物质的熔沸点高。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含义的O原子数为8×+6×+4=8,由于Cu2O中Cu:O=2:1,所以该晶胞中含有的Cu原子数目为2×8=16;金属Cu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堆积,配位数为=12。‎ ‎(3)羰基钴熔点低,溶于有机溶剂,属于分子晶体;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一般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所以元素的电负性:O>C>Co;CO与N2分子互为等电子体,N2的电子式为;CO中C、O原子均有孤对电子,C原子半径比O大,电负性小,对孤对电子吸引较弱,更容易形成配位键。‎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涉及核外电子排布、杂化方式、分子极性、空间构型、晶体类型与性质、电负性、化学键、晶胞计算等。掌握各类晶体特点是判断与计算的关键。‎ ‎43.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都小于36的X、Y、Z、Q、W五种元素,其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Q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W元素的原子结构中3d能级有4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Y2X2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 Y2X2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_______ 。‎ ‎(2)化合物ZX3的沸点比化合物YX4的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 ‎(3)元素Y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Z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 ‎(4)元素W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W(CO)5等。‎ ‎①基态W3+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②W(CO)5‎ 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W(CO)x晶体属于________(填晶体类型)。‎ ‎(5)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B.电负性顺序:X<Y<Z<Q C.因为晶格能CaO比KCl高,所以KCl比CaO熔点低 D.H2YO3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非羟基氧,故其为中强酸 ‎(6)Q和Na形成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距一个阴离子周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_____。已知该晶胞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求晶胞边长a=_____cm。(用含ρ、NA的计算式表示)‎ ‎【答案】 (1). sp (2). 3:2 (3). 氨分子间形成氢键,作用力大 (4). N2O (5). 3s23p63d5 (6). 分子晶体 (7). BC (8). 立方体结构 (9). ‎ ‎【解析】‎ ‎【分析】‎ 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都小于36的X、Y、Z、Q、W四种元素,其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是H元素;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Y是C元素;Q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原子序数大于碳,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则Q为O元素;Z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Z为N元素;W元素的原子结构中3d能级有4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64s2,则W为Fe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N元素;Q是O元素;W是Fe元素。‎ ‎(1)Y2X2分子是C2H2,结构式为HC≡CH,分子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杂化,单键为σ键,三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则HC≡CH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3:2;‎ ‎(2)化合物ZX3是NH3,在氨分子之间除了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其的沸点比只有分子间作用力的化合物CH4的高;‎ ‎(3)等电子体是原子数相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元素Y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它们是CO2与N2O,则元素Z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N2O;‎ ‎(4)①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失去4s能级2个电子、3d能级1个电子形成Fe3+,基态Fe3+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 ‎②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由于其熔沸点较低,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所以据此可判断Fe(CO)5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在任何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因此该晶体中W的化合价为0;‎ ‎(5)A.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含有该共价键的物质的分子稳定性越强,而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只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作用,因此不能判断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就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H<C<N<O,所以电负性顺序:X<Y<Z<Q,故B正确;‎ C.KCl、CaO均属于离子晶体,离子电荷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因为晶格能CaO比KCl高,断裂消耗的能量就越大,所以KCl比CaO熔点低,C正确;‎ D.H2CO3为弱酸,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C;‎ ‎(6)晶胞中白色球数目为8,黑色球数目为8×+6×=4,则白色球为钠离子、黑色球为氧离子,氧离子周围有8个钠离子,形成立方体结构;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Na+个数、O2-个数,在一个晶胞中含Na+个数是8;含有O2-个数是4,所以一个晶胞质量为4×g,该晶胞密度为ρg/cm3,晶胞的边长是acm,则=ρg/cm3,整理可得a=cm。‎ ‎【点睛】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配合物、晶胞计算、晶体类型与性质、电负性等,(6)中把微观与宏观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有机结合在一起,与物理知识、数学计算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