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海原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重要依据 【答案】D 【解析】 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项历史记载秉承还原历史真相为原则所以存在纯粹客观性,C项与事实不符,D项最贴近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选修六:史学素养 2.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乙说 B. 甲说、丙说 C. 甲说、丁说 D. 乙说、丙说 【答案】A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故选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的集权措施、分权措施(枢密院)。 3.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A. 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 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 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 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应该放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考查,故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故B正确。第一张观点没有掩盖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故A排除。第二种观点不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故C排除。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过于笼统,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4.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A.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读材料,可知材料主旨体现了《辛丑条约》中的内容,即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的组织。这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其他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 5. 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它是一场动机正确、方法错误的爱国的农民起义的朴素形式。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恨的爆发某种意义上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其中“它”主要指什么 A. 三元里抗英 B.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 义和团运动 D. 百团大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它是一场动机正确、方法错误的爱国的农民起义的朴素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运动主要是指义和团运动。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6.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A. 是旧式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D. 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地位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识。在中国特殊国情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然面临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两个敌人。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失败,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在资产阶级的肩上。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根据以上分析,ABD均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睛】中国的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中国的反封建、反侵略求民主、民族独立的开始了,因此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在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下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阶段。 7.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C.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时政协由之前代替行使人大的权利,转而变成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表现了其职能发生了转变。故答案为B项。A项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排除;C项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排除;D项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排除。 8.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 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B. 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经济发展方针 C. 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党中央从1960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故D项符合题意。 9.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迁与晚清时期相比,区别在于( ) A. 变迁的领域 B. 效仿的对象 C. 变化方向 D. 政府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倡导下,对社会习俗进行革新,剔除一些封建的落后的社会习俗,建立文明的社会习俗。这是与晚晴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区别。本题选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迁 10.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生活的衰败。与之观点相似的经济理论是( ) A. 重商主义 B. 重农抑商 C. 凯恩斯主义 D. 自由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生活的衰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导致资产阶级利益一定程度上的损害,属于凯恩斯主义,故C正确。重商主义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自由主义,故D排除。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11.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 B. 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 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得出这样的认识:领先的科技领域,多数与农业生产相关,诸如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水利等领域。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原因,即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BC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农业的紧密结合 12.张之洞曾说:“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 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工业 B.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C. 自强的尝试宣告失败 D. 生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张之洞要创办生产民间日用之物的民用企业,所以A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之民用企业 二、材料题 13.近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改变了近代国人的生活面貌……除传统社会的农民、地主等阶级之外,在城市中产生了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如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他们同新的经济关系血肉相连,又构成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干”。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 ——据张世贤《西方经济思想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况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史实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描述曲线A代表的经济理论影响力的演变历程。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1)自强阶段创办军工企业;求富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诱导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的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机械生产的先河,推动中国物质文明的进步;洋务运动还促进了西方的科学思想、民主思想逐渐在中国传播,推动中国精神文明的发展。所以,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近代)文明的转型。 (2)历程:从1776—1929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1981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如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 原因:第一次变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削弱了自由主义的影响力;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功。 第二次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凯恩斯经济理论无法缓解该局面,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却为其提供了新思路。 【解析】 【详解】(1)内容:根据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90 年代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在自强阶段创办军工企业;求富阶段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影响: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改变了近代国人的生活面貌”结合所学可以从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和技术,民主思想传播,使中国开始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等方面分析。即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的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机械生产的先河,推动中国物质文明的进步;洋务运动还促进了西方的科学思想、民主思想逐渐在中国传播,推动中国精神文明的发展。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近代)文明的转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历程:依据材料二的图示,结合所学可知,从1776-1929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主导地位减弱;1981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如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变化:根据所学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削弱了自由主义的影响力;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功进行分析。第二次变化:根据所学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凯恩斯经济理论无法缓解该局面,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却为其提供了新思路等方面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800元以上。”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即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一:“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分)依据:“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言之有理即可)(9分) 观点二:“包产到户”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和机械化。(3分)依据:“包产到户”使农业经营较为分散,不利于现代机械化生产;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导致农民生产力量较为薄弱,不利于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将大量劳动力限制在土地上,不利于技术革新。(言之有理即可)(9分) 观点三:兼顾以上两种观点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型属于观点评述题,即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加以论证,做这类试题要注意三步:第一进行选择或判断,第二进行论证,第三综合阐述,本题的观点应为两个,一为包产到户的积极作用,二为包产到户的消极作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结合史实加以回答即可。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条件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答案】(1)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了宗教改革中的婚姻改革,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概括史料的能力。 【15题详解】 考查学生概括史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归纳出新教徒结婚的条件。即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和要有证婚人。 【16题详解】 考查学生比较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出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变化对历史产生的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变化主要体现在婚姻主导力量发生变化。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冲击传统婚姻、削弱教会权力、宣扬人文主义、增强人们法治观念的角度进行论证。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说希腊遭到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殒落”,它不但将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地区,而且将给欧洲一些“力争维持其自由和独立地位”的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他诬指“极权主义”和任何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都“危害着美国的安全”,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活动;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一一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在“援助自由国家”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就上述美国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答案】(1)杜鲁门时期推行无条件“帮助”,因为当时美国军事经济实力膨胀,占据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助长其全球扩张的野心。尼克松时期,实行有条件的“援助”,原因是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2)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受经济实力的制约 【解析】 【详解】(1)不同:根据材料一“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可知杜鲁门时期实行无条件的“帮助”。根据材料二“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可知尼克松时期实行部分有条件的“援助”。原因:杜鲁门时期从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处于霸主地位,进行全球扩张方面来回答;尼克松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主地位有所动摇,受侵越战争影响等方面去分析。 (2)结合所学从外交政策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7. 阅读下列关于唐太宗的文字回答问题:有一次,唐太宗问几个大臣:“我的才能比不上古人,可比古人成绩大。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请你们大胆地说,说错了也不要紧。”于是,大臣们说开了。有的说是唐太宗威望高,有的说是唐太宗本事人,说了半天,都是说唐太宗的好话。唐太宗听了,很不以为然,说:“你们说得不对。我成功的原因有五条。第一,过去的皇帝常常妒忌有才能的人。我不这样,我见了谁有才能就高兴,好像就是我自己的才能似的。第二,我用人都是用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不要求一个人样样都行。第三,我不像有的皇帝那样,对有功的人就喜欢得抱在怀里,对犯了错误的人就讨厌得要推到沟里去。我是尊重有功的人,也原谅犯错的人。”大臣们听了,一个劲儿地点头,觉得皇上说得透。只听唐太宗继续说下去:“第四,过去有的皇帝,忌恨敢说直话的大臣,随便杀害他们。我从来不这样,对说直话的人一向是奖励的。最后一条,过去的皇帝差不多都只重视汉族人,轻视别族的人。我没有这种偏见,无论是不是汉族,我同等对待,所以好些外族都来投靠我。” (1)依据材料归纳出唐太宗的人才观。 (2)如何认识这种人才观。 【答案】(1)招贤纳良:用其长而避其短;赏罚分明,宽以待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任用各类人才,不偏不倚。 (2)在这种人才观指导之下,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人才济济,造就了繁荣兴盛的“贞观之治”的局面,这种人才观对今大各行各业中管理方法、用人艺术也有借鉴意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我用人土要是用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不要求一个人样样都行”“我是尊重有功的人,也原谅犯错的人。”可知用人扬长避短,赏罚分明;根据材料“我没有这种偏见,无论是不是汉族,我同等对待,所以好些外族都来投靠我”可知唐太宗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任用各类人才,不偏不倚。 (2)从上问的人才观总结得出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主要从当时出现“贞观之治”、对今天用人具有借鉴意义等角度去分析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