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红楼梦》中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 )‎ A. 细胞内液 B. 体液 ‎ C. 组织液 D. 细胞外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内存在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血浆是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A正确;‎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正确;‎ C、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内环境各部分的组成较为相似,所不同的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D正确。‎ 故选C。‎ ‎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C.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D.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A正确;‎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正确;‎ 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就会被打破,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C。‎ ‎4.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神经元是由细胞体、突起及轴突共同构成 C. 一个完整的反射靠一个神经元可以完成 D.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外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B错误;‎ C、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要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进行反射活动,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神经细胞,单个细胞不可能完整的完成一个完成的反射,C错误;‎ D、兴奋的产生主要是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受损会使节律调节异常 B. 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 C.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运动性失语症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为下丘脑,下丘脑受损会使节律调节异常,A正确;‎ B、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到大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B正确;‎ 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 ‎ D、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D错误。‎ 故选D。‎ ‎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随着血压降低对压力感受器刺激减弱,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A. 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 激素调节,负反馈调节 D.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血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效应器),表明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血压升高时,通过调节导致“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由此可见,该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分解,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A错误;‎ B、激素只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 C、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 D、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微量和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 B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B正确;‎ D、激素是信息分子,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只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9.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B.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 C. 神经系统可调控激素的分泌,但激素对神经系统无影响 D. 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A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A、B正确;‎ CD、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如血糖调节中胰岛会直接受下丘脑调节,而甲状腺间接的受下丘脑控制,此时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C错误,D正确。‎ 故选C。‎ ‎10.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体温只通过神经调节保持恒定 B.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C. 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毛细血管的散热等 D.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体温调节既包括神经调节,又包括体液调节,故是神经一体液调节过程,A错误;‎ B、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人体热量来源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B正确;‎ C、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毛细血管的散热等实现,C正确;‎ D、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衡等调节中枢,D正确。‎ 故选A。‎ ‎11.如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  )‎ ‎ ‎ A. T细胞 B. 浆细胞 C. B细胞 D. 效应T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图示为人体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X为效应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后增殖分化后形成的,故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T细胞或记忆T细胞,故选A。‎ ‎1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产生的反应 B.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D. 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产生的反应,A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B错误;‎ C、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C正确;‎ D、机体自身衰老、损伤组织及癌变的细胞也可能称为抗原,D错误。‎ 故选C。‎ ‎1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说法错误的是 ( )‎ A. 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 B. 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 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D. 温特证明和发现了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正确;‎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正确;‎ C、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正确;‎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此后才确定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识记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明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在温特之后才被确认的。‎ ‎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B. 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C. 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D. 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答案】D ‎【解析】‎ ‎【详解】AC、植物激素植物体内的微量有机物,A、C正确;‎ B、植物激素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起作用的,B正确;‎ D、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D。‎ ‎15.农业专家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培育出无子番茄。下列有关无子番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 该无子番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仍结无子番茄 C. 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核DNA含量与原番茄相同 D. 该无子番茄与原番茄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得到的无子番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植株所结果实有种子,A、B错误;‎ CD、因生长素类似物没有改变无子番茄的遗传物质,故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核DNA含量与原番茄相同,两者仍属于同一物种,C正确,D错误。‎ 故选C。‎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高温容易降解有关 B. 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种子可使种子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 D. 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只需考虑处理的部位和浓度大小即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脱落酸能够抑制小麦种子的发芽,高温使得脱落酸分解,从而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A正确;‎ B、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可用其处理未成熟的香蕉促其成熟,B正确;‎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可使种子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C正确;‎ D、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除应考虑处理的部位和浓度大小即可,还应考虑处理时间及用量,D错误。‎ 故选D。‎ ‎17.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 春节前后,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⑥‎ 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来影响种群数量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A错误;‎ 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③迁出率和④迁入率,B正确;‎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⑤是年龄组成,C错误;‎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D错误。‎ 故选B。‎ ‎18.下列关于“S”型曲线和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B. “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C. 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 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S”型曲线模型中,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在相对稳定,但并不是不变的,随环境及相关的生物变化而变化,B错误;‎ CD、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增大或减小某生物的K值,C、D正确。‎ 故选B。‎ ‎1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B.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 C.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会发生改变 D. 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A正确;‎ B、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生物对光能等资源的充分利用,B正确;‎ C、群落的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不断调整,C正确;‎ D、杂草有多个物种,故不能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D。‎ ‎20.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沙丘、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 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C. 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 B、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错误;‎ C、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 D、在群落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这些动物是植食性动物,D正确。‎ 故选D。‎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植物都是生产者 B.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细菌都是分解者 C.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D. 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都是消费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但并非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A错误;‎ B、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C正确;‎ D、动物并非都是消费者,如秃鹫等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B. 处于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 C. 兔子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自身粪便中的能量 D.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正确;‎ B、生态系统处于稳定时,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 C、兔子自身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兔子的同化量,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光能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才能在生态系统中传递,D正确。‎ 故选C。‎ ‎2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鼠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 如果蛇的数量减少,鹰的数量也一定会减少 C. 图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D. —种生物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从而形成食物网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鼠与蛇的关系只有捕食,A错误;‎ B、鹰可以捕食鼠和蛇,如果蛇的数量减少,鹰的营养级将会降低,获得的能量增加,因此鹰的数量不会减少,B错误;‎ C、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群落,缺乏分解者,而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 D、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因此处于多个营养级上,从而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D正确。‎ 故选D。‎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A错误;‎ B、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三方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 C、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反过来进行,如狼闻到羊的气味追,羊闻到狼的气味跑,C错误;‎ D、植物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D错误。‎ 故选B。‎ ‎25.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A. 物理和行为信息 B. 行为和化学信息 C. 物理和营养信息 D. 物理和化学信息 ‎【答案】A ‎【解析】‎ ‎【详解】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这是一种行为,因此属于行为信息,其中红色突起需要通过光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因此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A正确。‎ ‎26.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 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 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蚯蚓和草菇在生态系统中都是作分解者,A错误;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故B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但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之分,故并不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27.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中,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多种树种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C. 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物入侵使物种丰富度降低,不利于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混交林因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从而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B正确;‎ C、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D正确。‎ 故选A。‎ ‎28.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 A. 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 B. 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 C. 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 D. 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并没有都被消费者吸收和利用,还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A错误;‎ B.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都被同化到体内,属于消费者同化到体内的能量,B正确;‎ C.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到体内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 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到体内能量的一部分,D错误。‎ 故选B。‎ ‎29.微塑料一般指的是毫米级别甚至微米级别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阻碍水中的光线传播,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微塑料可降低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 B. 微塑料释放的有毒物质可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并通过生物富集,最终危害人类 C. 海洋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 D. 海洋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根据题意,微塑料可阻碍水中的光线传播,因此会降低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A正确;‎ B. 食物链是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因此微塑料释放的有毒物质可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并通过生物富集,导致危害,最终危害人类,B正确;‎ C. 生物多样性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海洋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 ‎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海洋污染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3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A.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 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地的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C.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D.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正确;‎ B、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地的病虫害,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B正确;‎ C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C正确,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 ‎31.如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c B. c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 C. 图中a处的CO2浓度最高 D. 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b进入a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水属于自由扩散,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B正确;‎ C、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所以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C错误;‎ 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经a组织液进入c血浆,D错误。‎ 故选B。‎ ‎32.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图乙中向下的竖箭头表示某刺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外流形成的 C. 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D. 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右侧,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所以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 BC、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由于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出的是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B正确;C错误; 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因此,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D正确。 故选C。‎ ‎33.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既可以作为神经中枢,又可以分泌某些激素 B. 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 C. 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能感受到体温变化并产生冷觉 D. 下丘脑的细胞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下丘脑中既有体温调节等神经中枢,又可分泌抗利尿激素等激素,A正确;‎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的活动,B正确;‎ C、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并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错误;‎ D、下丘脑的细胞分泌多种激素,D正确。‎ 故选C。‎ ‎34.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B. 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相互拮抗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D.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同实验组间的激素不同,分别是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处理,故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A错误;‎ B、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错误;‎ CD、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相比,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且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同时使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协同,C错误、D正确。‎ 故选D。‎ ‎35.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结构 B.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 C.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B细胞,使人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D.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所以要避免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 ‎【答案】B ‎【解析】‎ ‎【详解】A、HIV是一种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RNA一种核酸,A错误;‎ BC、HIV侵入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失去了监控和清除功能,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B正确,C错误;‎ D、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进行传播,D错误。‎ 故选B。‎ ‎36.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升高使植物逆境应答增强,生长速率减缓;正常条件下,RALF 多肽信号通过其受体可抑制脱落酸的作用,降低逆境应答,植物正常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脱落酸含量变化利于植物生存 B. 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C. 植物激素调节不受基因组调控 D. 植物生长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脱落酸含量增加植物生长速率减缓不利于生长但是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增加,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利于植物的生存,A正确;环境中的理化因子发生变化相关信息可以传递给植物体,当环境条件变得恶劣时,植物会增强逆境应答等,B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可同时受多种激素调节,比如从题中信息就可以知道至少还要考虑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作用,才有可能让植物在正常条件下恢复正常生长,D正确。‎ ‎3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上层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则实验所得到数值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A错误;  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多,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大,B错误;  C、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C正确;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小,D错误。  故选C。‎ ‎38.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时与土壤湿度间的关系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士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 C.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 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之一为土壤的湿润条件,因此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时与土壤湿度间的关系,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有士壤是否灭菌处理、土壤的湿润条件,实验中的对照组是2和4,1和3是实验组,B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1、3组灭菌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会被分解,而2、4有微生物,但是湿润程度不同,所以落叶被分解程度不同,D正确。‎ 故选B。‎ ‎39.2018年诺贝尔学奖授予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研究的是两种蛋白质CTLA-4和PD -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癌症的免疫疗法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增强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癌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T细胞攻击 B. 可以通过提高CTLA-4和PD-1的活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 临床上通过增强这两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 D. 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有可能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活化,使防卫功能过高而导致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解析】‎ ‎【详解】A、癌细胞的清除过程中会引起细胞免疫,癌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攻击,A正确;‎ B、两种蛋白质CTLA-4和PD-1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 CD、因质CTLA-4和PD -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故增强这两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无法用于治疗癌症;反之,若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有可能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活化,使防卫功能过高而导致自身免疫病,C错误、D正确。‎ 故选C。‎ ‎40.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如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B. 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 C. 碳循环的过程①②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 D.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A正确;‎ B、植树造林,有利于植物通过增强过程②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从而减少CO2含量,B正确;‎ 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C错误;‎ D、由于温室气体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 故选C。‎ 三、非选择题 ‎41.胰岛B细胞内K +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都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下图所示。细胞内ATP浓度增加,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ATP。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触发了 Ca2+大量内流,使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进而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释放,该过程中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 ‎(2)胰岛B细胞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存在于由_____________形成的小泡中。机体胰岛素浓度升高会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多,其意义是促进靶细胞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1/L葡萄糖(低糖组)和16. 7mmo1/L ‎ 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发现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 ‎(4)胰岛分泌的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起拮抗作用的激素叫做_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从而升高血糖。‎ ‎【答案】 (1). 协助扩散 (2). 减小 (3). 促进 (4).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5). 高尔基体 (6). 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7). 胰岛B细胞能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8). 胰高血糖素 (9).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解析】‎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为协助扩散;;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会阻止K+外流,导致静息电位减小,此时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减小;K+通道的关闭,触发Ca2+大量内流,使胰岛细胞产生兴奋,会促进胰岛素释放;此过程说明兴奋区细胞膜两侧产生了动作电位,所以此过程中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故最终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存在于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中;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并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等,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低糖组和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可说明胰岛B细胞能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4)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与之起拮抗作用的并由胰岛分泌的激素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以升高血糖。‎ ‎42.图甲表示植物横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否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填“‎ ‎ 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为_____________,生长素由_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化而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否受光照影响?_____________(真“是”或“否”)。‎ ‎(3)某实验小组为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把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________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_____________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答案】 (1). 大于m小于n或(m~n) (2). 能 (3).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5). 色氨酸 (6). 否 (7). ②有生长素的或不含生长素的(空白) (8). ③不含生长素的(空白)或有生长素的(②、③处理方法相反)‎ ‎【解析】‎ ‎【详解】(1)若图甲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由于受重力影响,A侧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且A侧促进作用强于B侧,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n;由于根C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D侧(生长素浓度高)受抑制,所以根的向地性生长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由图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该方式不受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3)围绕实验目的“证明茎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结合已经给出的实验大体设计思路进行完善:‎ ‎①正常的植株,不做处理,观察侧芽生长情况(用作对照);‎ ‎②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含生长素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③去除顶芽,在顶端放置一个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侧芽生长情况。‎ ‎43.为建设生态宜居芜湖,鸠江区因地制宜建造了大阳垾湿地生态公园,现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稳定性和_____________稳定性。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_____________。‎ ‎(2)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湿地在保持水土、蓄洪防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叫_____________功能。‎ ‎(3)科研小组对该湿地公园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 ‎ 者的能量 未利用的 ‎ 能量 传给下一营 ‎ 养级的能量 有机物输入 的能量 生产者 ‎41. 0‎ ‎5. 0‎ ‎97. 0‎ ‎19. 0‎ ‎0‎ 植食性动物 ‎7. 9‎ ‎1. 1‎ ‎12‎ Y ‎6. 0‎ 肉食性动物 ‎6. 5‎ ‎0. 8‎ ‎6. 2‎ ‎0. 5‎ ‎10. 0‎ ‎①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指__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J/cm2·a。‎ ‎②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_____________,表中的数据Y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抵抗力 (2). 恢复力(或者恢复力、抵抗力) (3). 负反馈调节 (4). 生态 (5).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或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6). 178 (7).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8). 4‎ ‎【解析】‎ ‎【详解】(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为负反馈调节;‎ ‎(2)生物多样在保持水土、蓄洪防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3)根据表格分析,除最高营养级外,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未被利用);‎ ‎①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由以上分析可知:表格中X表示自身呼吸消耗散失的能量,则生产者同化的能量=41.0+5.0+97.0+19.0=162J/cm2·a,而表格中显示有机物输入的能量=6.0+10.0=16J/cm2·a,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62+16=178J/cm2·a;‎ ‎②由能量的流动方向可知:表中X表示自身呼吸消耗散失的能量,Y是植物性鱼类流向肉食性鱼类的能量,根据表格数据计算,Y=19.0+6.0-7.9-1.1-12=4J/cm2·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