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 10 月阶段考 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隋唐时期,邮驿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全国驿传的正常进行。 隋朝国祚甚短,关于邮驿系统的记载不多,但零星留下的史料足以使人观察到当时邮传 的效率。《隋书》记载,隋炀帝亲征高丽,30 万大军就是凭邮驿集结的。杨玄感叛乱,隋炀帝 两次发兵讨伐,都依靠全国的驿路。 李唐建国后,邮驿制度在隋朝基础上更加完善。在王朝中央和地方,有专职的邮驿官吏。 《唐六典》载,六部中兵部下设的驾部郎中,专管国家的驾舆和驿传之事。驾部郎中同时也 管马政,这样便于邮驿中马匹的统一使用。在地方,诸道节度使下,有专管邮驿的馆驿巡官 四名;各州,由州兵曹司兵参军分掌邮驿;到县一层,则县令兼管驿事。至于乡一层,《通典》 记载,唐玄宗以前,主理驿务的称为驿将,本不固定,由当地富强之家主之,唐肃宗以后改 由政府任命驿长主管。这套十分完备的邮政机构,管理着全国两万多名邮官、驿丁和总计约 五万里驿程的邮路。 唐政府还有定期对全国邮驿的考核制度。《唐会要》载,唐宪宗元和年间,曾让各道观察 使任命判官,到各州县考核邮驿事务,完成任务者有奖赏,有违法越轨行为者将受到惩罚。 考核而外,还有不定期巡视。唐玄宗、肃宗、代宗时都曾派政府大员到各地视察邮驿情况。 为保证邮驿正常运行,唐政府在各驿站还设有防兵。唐代宗时在洛阳至淮河的运河两岸,每 两驿置驿防兵 300 人。 唐朝规定,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各有不等的驿产,以保证邮驿正常开支 这些驿产包括 驿舍、驿田、驿马、驿船和有关邮驿工具、日常办公用品和馆舍的食宿所需等等。清代顾炎 武《日知录》中说,唐朝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府舍必皆宏敞;唐朝驿舍也丰屋 美食,比较雄大。唐朝的驿田,按国家规定,数量也较多,据《册府元龟》裁,唐朝上等驿 拥田达 2400 亩,下等驿也有 720 亩。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其他收获, 也用作驿站日常开支。唐朝陆驿备有驿马,水驿备驿船。按《唐六典》规定,陆驿上等者每 驿配备马 75 至 60 匹不等,中等驿配 45 至 18 匹,下等驿配 12 匹至 8 匹。有些驿站还配有驿 驴。水驿则配备驿船,从四艘至一艘不等。唐政府每年从全国各地收上驿税 150 万贯左右, 分到每个驿站经费约 1100 贯。 沿途从事传送政府文书的官员待遇是优厚的,连基层邮驿一站之长的驿长,也能过上悠 闲生活。太平时期有些小站驿长,因客稀事简,有时竟能以诗酒消磨时光。唐代赵嘏《赠馆 驿刘巡官》诗说: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道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 李商隐也有诗日:绛台驿吏老风尘,耽酒成仙几十春。当然这是个别的例子。一般情况下, 驿长的邮务还是繁忙的,就像柳宗元《馆驿使壁记》所说:告至告去之役,不绝于道;送往 迎劳之礼,无旷于日。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 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唐王朝建立后,非常重视邮驿系统的建设,在全国建立了十分完备的邮政机构,无论 中央和地方,都有专职的邮驿官吏。 B.唐朝地方各级邮政官员由政府统一任命,全国共有两万多名邮官、驿丁,邮路驿程总计 约五万里,邮驿事业已经相当发达。 C.唐代邮驿系统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兵部的驾部司,驾部郎中专管国家驾舆和驿传之事,还 兼管马政,以方便邮驿中马匹的调用。 D.唐政府对全国邮驿系统有定期考核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办法,还有不定期巡视,各驿站 还设有驿防兵,保证了邮驿的正常运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唐朝允许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拥有驿产,按照驿站等级驿产也各有不同,这样可以自筹 经费,既保证了邮驿正常开支,还能给国家上税。 B.唐代几任皇帝都很关注邮驿系统的运行情况,宪宗曾让各道观察使任命判官到各州县考 核邮驿事务,玄宗、肃宗、代宗也曾派政府大员视察过。 C.唐朝的邮驿分为陆驿和水驿,陆驿的运载工具主要是驿马,有些驿站也有驿驴,而水驿 运载工具则是驿船,运载工具的多少由驿站的等级决定。 D.唐朝驿长通常比较忙碌,几乎每天都有繁忙的邮役和应酬,当然太平时期也有些小站驿 长,事务不多,还能有时间饮酒诵诗,生活悠闲自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隋炀帝亲征高丽和两次发兵讨伐叛乱,都通过全国驿路集结和运送大军,可见隋朝很重 视发展邮驿事业,有了相对完善而有效的邮驿系统。 B.唐王朝有着完备的邮驿管理制度和充足的驿传经费,而从事传送政府文书的官员也能享 受优厚的待遇,这是唐朝邮路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 C.唐代邮驿系统为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政府每年能收上驿税 150 万贯左右, 文人墨客也留下一些有关驿站的诗文,成为文坛佳话。 D.唐朝崇尚排场,这点在邮驿系统也能表现出来,不仅城郭宽广,街道正直,丰屋美食, 而且驿产丰富,就是下等驿站也拥有 720 亩田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渐渐消散的炊烟 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 慢慢地,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 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 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那片竹林里,是二蛋、 毛哥和三顺的家。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 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 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那是黑妹家的两 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 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 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 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 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其他的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 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 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 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 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 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 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 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 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可除了一刻不离跟随自己的阿黄,什么也没有。总是阿黄的几声叫, 把老木给唤醒,滞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 汪,汪,汪。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的,就在身边。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记得儿子 媳妇才出门那会,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地种着,田耕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 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儿 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 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 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 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头上出现的。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瘌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 病,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老木到哪,阿黄一准到哪,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 实。可阿黄的皮也塌拉下来了,越发灰暗,声音早没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 在成了短促沉闷的一下一下了。 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老木站 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那是李家 的女儿在给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 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最关键 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该走的程序省了 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闪了腰。 等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媳妇又到哪张罗帮忙的人呢?听说城里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 听到火化就动气。人活一辈子吃苦受累也就罢了,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造孽呀。可现在老 木不这样想了,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能肥几棵庄稼也算是做了好事。烧就烧吧,总比没 人料理要好。 山凹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里的烟浓厚,就那么稀稀落 落着,不用风,转眼即逝。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 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主要叙写了老木的所见所忆所感,情节起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主题鲜明。 B.每次走过无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停留,觉得会有人走出来叫自己进去坐坐,写出老 木人缘好,广受乡亲欢迎。 C.小说除塑造老木这一形象外,还直接通过老木的言行刻画了一个与老木形影不离的阿黄 的形象。 D.小说以“渐渐消散的炊烟”为题,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 引发读者对时代变迁的感叹。 5.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6 分) 6.本文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来反映农村人口渐渐向城镇转移、村庄渐渐消逝的城镇化事实。 有人说,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 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 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 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 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 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 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 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 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 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 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 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 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 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 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 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 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 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 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 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 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乡试: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 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康熙: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往 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 C.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 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D.服阙: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 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 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 条件,而他 “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保守僵化。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 称为“白燕堂”。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 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1-12 题。 宿芥塘佛祠① 【宋】贺铸 青青麰②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底许③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①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②麰:大麦。③底许:几 许,多少。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 A.“麰麦欲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以“东风晚更狂”写风势变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庄稼的 担忧。 B.“微径断桥寻古寺”,以“微径”“断桥”衬托出寺庙僻静冷落略带荒凉的特点,极具 画面感。 C“短篱高树隔横塘”,描绘了寺庙周围错落有致的环境,暗示了探幽寻寺之路 的曲折萦回。 D.全诗写入寺过程,层次井然:先写进入庭院;再写傍晚燃香;末写在寺内长廊看到满是故 人题字。 E.全诗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为序,意在表现行人投宿古寺途中由“倦”到 “忘”的心理 变化过程。 12.尾联说“底许暂忘行役倦”,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暂忘”的原因。(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 似句子: “ ,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30 分) 14.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壶觞(shānɡ) 眷然(juàn) 怡颜(yí) 载欣载奔(zǎi) B.祚薄(zuò)   洗马(xǐ) 优渥(wò) 猥以微贱(wěi) C.棨戟(qǐ) 簪笏(zān) 睇眄(miǎn) 叨陪鲤对(tāo) D.北冥(mínɡ) 翱翔(áo) 斥鴳 (ān) 芥为之舟(jiè)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 分) A.俨骖騑于上路        俨:整齐的样子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向南 16.下列句子中的“以”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以五百岁为春 ③耕植不足以自给 ④奚以知其然也  ⑤问征夫以前路  ⑥猥以微贱  ⑦园日涉以成趣  ⑧舟遥遥以轻飏[] A.①②③ B.④⑥⑦ C.①④⑥ D. ⑤⑥⑧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愿陛下矜悯愚诚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D.彼于致福者 18. 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 分) A. 而刘夙婴疾病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彼且恶乎待哉 D.乐夫天命复奚疑 19.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一项(3 分) ①康熙皇帝看着自己眼前这些皇子,自语道:“不知他们哪个能够克绍箕裘,踵武赓续 啊!” ②他一向很吝啬,看到家乡人民被洪水坏毁的家园,竟然细大不捐。 ③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漫长岁月,薪尽火传,得以延续和发展。 ④鲁迅说:“‘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⑤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⑥为了庆祝我方队员铩羽而归,今晚我们定要一醉方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 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B.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 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为了推广折纸艺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益智又有趣的折纸活动中来,90 后“折纸鬼才” 秦坤经常跑到山区小学免费给孩子们义务授课。 D.上海电影节,冯小刚直言,中国垃圾电影多,是因为追捧的“垃圾观众”多有很大关系。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A.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B.他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不妥之处我已斧正。 C.吴阶平、杨乐、何祚庥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我的庄园里有一片面积很大的田地,因为太远而被废弃,长满了杂草,原本打算锄草后再 种上庄稼,但我突发奇想:既然这块地本来就不想生产庄稼, ① ?我不强迫它, 看它到底想长成什么。就这样,过了几年, ② ,十年后,灌木长成了一片葳蕤的树 林。再后来,树林里有了鸟兽和各种奇异的植物,成了我写作之余休息、狩猎的好去处。我 时常想, ③ ,而不是顺其自然地让其生长,那我今天还能收获一片葳蕤的树林吗?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关于“路”,古往今来的人们有很多感受和思考。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岑参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安石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鲁迅先生说: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 有路。 对于“路”,你有什么思考?综合上述材料中的两句或几句,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 2. A 3.D 4.D 5.①老态龙钟。②都曾经历生活的辛苦和时代的变迁。③都表现出了忠诚。老木忠诚地 守候土地、村庄,阿黄忠诚地守候主人。 6.示例一: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①乡村自然的风光和乡村朴素的生活在城镇化进程中 逐渐消失。②老木留恋的乡村淳朴融洽的邻里关系随着人们离开村庄而逐渐消失。③老木对 家园的难舍,对土地的眷恋,对老伴的念念不忘,这些珍贵的情感将要和这村庄的炊烟一样, 渐渐消散,渐渐被人遗忘。 示例二: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①城镇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离开村庄、土地并不代表 着对美好情感的舍弃。②城镇化进程促使人们寻求更好的发展。③城镇化进程促使人们勇于 改变生活,创造美好的明天。 7.C  8.C 9.B 10.【答案】(1)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 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每个重点字词 1 分,“兵革”:战争;“务”:致力于,从事;“休 息”:休养生息休整。句意 2 分) (2) (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 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免除死刑。(每个重点字词 1 分, “坐”:犯罪;当”:判处;“决”:处决、处死。句意 2 分) 11.(5 分)AE 12.(6 分)(1)诗人每天以阅田为务,投宿古寺,暂离行役的劳倦。(2)寺处幽僻,杨花飘 落,柏子燃香,自在清净。(3)见到故人题字,诗人感到慰藉。(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4.C 15 D 16 C 17 D 18 A 19.C 20 A 21 D 22 参考答案: ① 那我为何要强迫它呢 (注意:人称用字和后面的“?”) ② 那块荒废的土地上长满了灌木(注意:上下文的提示) ③ 如果当初我强迫这块地长庄稼(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每空 2 分,注意字数) 版权所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