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化学试卷(理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Cl—35.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类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B.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 根据化学式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D.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中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错误; B.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不是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分,故错误; C. 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故错误; D.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故选D。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C. 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蜡炬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详解】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正确; B项、蜡炬的主要成分是石蜡,是碳原子数较大的烷烃,不是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故B错误; C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项、蜡炬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炬成灰的过程就是石蜡燃烧的过程,蜡炬发生了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均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 B. 微粒直径均在1~100 nm之间 C. 分散质微粒均可透过滤纸 D. 加入少量NaOH 溶液,只有MgCl2溶液产生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只有胶体才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 胶体微粒直径均在1~100 nm之间,MgCl2溶液中离子直径小于1 nm之间,故B错误; C. 胶体和溶液分散质微粒均可透过滤纸,故C正确; D.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OH溶液,会使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胶体和溶液的性质,注意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胶体微粒直径均在1~100 nm之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B.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 C. 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D. 江河入海处常形成三角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常见的胶体有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雾、云、烟、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土壤等。胶体的性质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和胶体的聚沉。 【详解】A.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和胶体无关,故A选; B.豆浆属于蛋白质溶液,是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故B不选; C.有灰尘的空气属于胶体。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C不选; D.江河水中混有泥沙,有胶体的性质,海水中有NaCl等电解质,所以在江河入海口处会发生胶体的聚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三角洲,故D不选。 故选A。 5.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黑影……”在这段美文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 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汽 B.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的成分相同 C. 薄雾中微粒直径大约是2.5pM D. 月光通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雾、云、烟等是常见的气溶胶,水蒸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烟是固体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 【详解】A项、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故A错误; B项、孤烟是固体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与薄雾的成分不相同,故B错误; C项、薄雾是气溶胶,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2.5 pM远大于胶体粒子的直径,故C错误; D项、薄雾是气溶胶,月光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胶体,注意胶体的本质特征,明确胶体的性质是解答关键。 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足量硫化氢气体通入硫酸铁溶液中:H2S+Fe3+=Fe2++S↓+2H+ B. 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2++2H2O+NO↑ C. 醋酸溶液与纯碱反应:CO32- +2H+=+H2O+CO2↑ D. 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aHSO4在溶液中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足量硫化氢气体通入硫酸铁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2Fe3+═2Fe2++S↓+2H+,故A错误; B.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3Fe+8H++2NO3-═3Fe2++4H2O+2NO↑,故B错误; C.醋酸溶液与纯碱反应,离子方程式:CO32-+2CH3COOH═H2O+CO2↑+2CH3COO-,故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aH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Ba2++OH-+H++SO42-═BaSO4↓+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则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 NO3- CO32- Cl- B. ClO- K+ Na+ AlO2- C. K+ Fe2+ NO3- HCO3- D. Cl- Na+ K+ SO4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滴入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溶液显碱性,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解答。 【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A不选;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B不选; C.Fe2+ 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且都和OH-反应,故C选;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侧重复分解反应的考查,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强碱性溶液中:Al3+、NH4+、NO3-、HCO3- B. pH=7的溶液中:Cl-、Fe3+、SO42-、Na+ C. 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H4+、K+、Cl-、I- D. 在强酸性溶液中:Na+、Ba2+、NO3-、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结合离子的性质、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分析判断。 【详解】A. 在强碱性溶液中Al3+、NH4+、HCO3-等均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 B. pH=7的溶液中Fe3+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 C. 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能氧化I-,不能大量共存,C不选; D. 在强酸性溶液中Na+、Ba2+、NO3-、Cl-均可以大量共存,D选。 答案选D。 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和水反应:Na+2H2O=Na++2OH-+H2↑ B. 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碳气体:CO2+OH-= HCO3- D. 澄清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 OH﹣+H+===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电荷不守恒; B. 漏掉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 C. 二氧化碳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D. 酸碱中和; 【详解】A. 金属钠和水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项错误; B. 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NH4++2OH−+Ba2++SO42−═ BaSO4↓+2NH3⋅H2O,故B项错误;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其离子方程式:CO2+2OH−═CO32−+H2O,故C项错误; D. 澄清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H+ ═ H2O,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电解饱和MgCl2溶液:2Cl-+2H2O2OH-+H2↑+Cl2↑ 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3SO2+2MnO4-+4OH-===2MnO2↓+3SO42-+2H2O C. 向Fe(NO3)2稀溶液中滴加足量氢碘酸:3Fe2++NO3-+4H+===3Fe3++NO↑+2H2O D. 向NaClO溶液中通入足量CO2:ClO-+CO2+H2O===HClO+H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电解后溶液显碱性,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B.高锰酸钾溶液呈酸性,参与反应的不应是氢氧根离子; C. 氢碘酸溶液中碘离子具有强还原性,与产物铁离子不共存,会继续反应; D. 强酸制弱酸原理。 【详解】A. 电解饱和MgCl2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应为:Mg2++2Cl-+2H2OMg(OH)2↓+H2↑+Cl2↑,故A项错误; 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5SO2+2MnO4-+2H2O ===2Mn2++5SO42-+4H+,故B项错误; C. 向Fe(NO3)2稀溶液中滴加足量氢碘酸,除了发生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因氢碘酸足量,其中碘离子继续与氧化性的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错误; D. 酸性强弱:H2CO3 > HClO > HCO3-,则向NaClO溶液中通入足量CO2:ClO-+CO2+H2O===HClO+HCO3-,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题是高频考点,涉及的知识面广,出题人经常设的陷阱有:不符合客观事实、电荷不守恒、原子不守恒以及反应物用量干扰等问题,D项是难点,也是易错点,要理解碳酸是二元弱酸,平常多强化训练,加以对比记忆,找出陷阱,方可提高做题准确率。 1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 B. 室温下用稀HNO3溶解铜:Cu+2+2H+=Cu2++2NO2↑+H2O C. 用Na2S2O3溶液吸收水中的Cl2:4Cl2+S2O32—+5H2O=10H++2SO42—+8Cl- D.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与海带灰浸出液中的碘离子反应生成单质碘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故A错误; B项、稀HNO3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故B错误; C项、Na2S2O3溶液与Cl2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l2+S2O32—+5H2O=10H++2SO42—+8Cl-,故C正确; D项、NaAlO2溶液中与过量的C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注意把握发生的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及原子个数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 12.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l﹣ B. pH=l的溶液中:HCO3﹣、NH4+、NO3﹣、Ca2+ C. 无色溶液中:Cu2+、NO3﹣、Cl﹣、H+ D. 无色溶液中:Na+、K+、ClO﹣、SO3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在强碱性溶液中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正确;B. pH=l的溶液为酸性,HCO3﹣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故错误;C. Cu2+有颜色,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存在,故错误;D. ClO﹣能氧化SO32﹣,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离子不能共存的条件,若发生复分解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都不能共存,同时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如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等都不能存在,如酸性或碱性等条件,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注意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都能反应。注意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具有还原性的离子如亚铁离子等。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l3 和 PCl3 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 8 电子稳定结构 B. 所有共价化合物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都相同 C. NaHSO4 晶体熔融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D. NH3 和 CO2 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 8 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果中心原子价电子数+其化合价的绝对值=8,则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但氢化物除外,PCl3分子中P原子价电子数是5,其化合价为+3,所以为8,则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具有8电子结构;而BCl3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其化合价为+3,所以该分子中并不是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结构,选项A错误;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均为共价化合物,干冰是分子晶体,而石英晶体是原子晶体,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别是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选项B错误; C、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电离产生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也被破坏,选项C正确; D、NH3 和 CO2 两种分子中,氢原子只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其他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 8 电子稳定结构,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位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2s22p4,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CX2(C是原子核内含6个质子的元素)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B. ZH3分子的立体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 Z4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 酸H2YO4比酸H3ZO4的酸性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2s22p4,即X是氧,它在第二周期ⅥA族,Y是跟氧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则Y在第三周期ⅥA族,是硫。Z与Y在同一周期,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则Z在第三周期VA族,是磷。 A. CX2(C是原子核内含6个质子的元素)分子CO2是直线形分子,为非极性分子,选项A正确; B、磷与氮同主族,PH3与NH3分子空问构型相似,为三角锥形,选项B不正确; C、Z4是P4,空间构形为正四面体,分子是非极性分子,选项C正确; D、酸H2YO4(H2SO4)比酸H3PO4的酸性强,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1L0.5mol/L盐酸溶液中通入NH3至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此时NH4+个数为0.5NA B. 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C. 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中含有4NA极性共价键 D.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标况下,当阴极生成22.4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向1L0.5mol/L盐酸溶液中通入NH3至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n(NH4+)= n(Cl-),所以NH4+个数为0.5NA,故A正确; B. 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氯气先氧化碘离子,没有FeI2的物质的量,不能计算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 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是液体,22.4L二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C错误; D.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阴极先生成铜单质再生成氢气,标况下,当阴极生成22.4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大于2NA,故D错误。 答案选A。 1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铁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和氧气、氯气、硫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都为2NA B. 30 g葡萄糖和冰醋酸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NA C. 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2NA D. 2.1 g DT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1 mol铁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氧气、氯气、硫完全反应,与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转移了mol电子,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转移了3mol电子,与S反应生成FeS,转移了2mol电子,故A错误; B、葡萄糖和冰醋酸最简式相同为CH2O,30g葡萄糖和冰醋酸的混合物含有原子团CH2O的物质的量==1mol,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故B错误; C、石墨烯中每一个六元环平均含有2个碳原子,故12g石墨烯即1mol石墨中含1molC原子,含有0.5mol六元环,即0.5NA个六元环,故C错误; D.2.1gDTO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一个DTO中含10个质子,故0.1molDTO中含NA个质子,故D正确; 答案选D。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含有分子数目为NA B. 1mol/LNaOH溶液中含有Na+数目为NA C. 7.8gNa2O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1NA D. 将0.5molN2O4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转化成NO2的数目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己烷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己烷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1mol/L NaOH 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故B错误; C.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1个过氧根中含有1个共价键,故0.1mol过氧化钠中含0.1NA个共价键,故C正确; D. 存在N2O4 2NO2平衡,不能完全转化,因此将0.5molN2O4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转化成NO2的数目小于NA,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和条件,①对象是否气体;②温度和压强是否为标准状况。 1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月球背面的氦—3(3He)含有质子为2NA B. 标况下,22.4L甲烷和1molCl2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氯原子数小于2NA C. 2molSO2与1mol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D. 25℃时,1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3He的原子序数为2,质子数为2,则1mol氦—3(3He)含有质子数为2NA,A项正确; B.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氯原子的个数为2NA,B项错误; C. 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2molSO2与1mol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4NA,C项错误; D. Ba(OH)2溶液中,pH=13,依据c(OH-) = ==10-1=0.1mol/L,则25℃时,1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mol/L1LNA = 0.1NA,D项错误; 答案选A。 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00g 9%的葡萄糖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为0.3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F2通入足量饱和食盐水中可置换出0.1NA个Cl2 C. 工业合成氨每断裂NA个N≡N键,同时断裂6NA个N-H键,则反应达到平衡 D. 常温下l LpH=7的1mol/LCH3COONH4溶液中CH3COO-与NH4+数目均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质葡萄糖和溶剂水中都含有O原子,溶液中所含O原子物质的量n(O)=×6+×1=5.36mol,A错误; B.F2通入足量饱和食盐水,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F和O2,不能置换出Cl2,B错误; C.N2是反应物,NH3是生成物,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断裂NA个N≡N键,同时断裂6NA个N-H键,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c(NH4+)=c(OH-)+c(CH3COO-),溶液的pH=7,则c(H+)= c(OH-),因此c(NH4+)=c(CH3COO-),但该盐是弱酸弱碱盐,NH4+、CH3COO- 都水解而消耗,因此二者的物质的量都小于1mol,则它们的数目都小于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0.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是重要晶体类型。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金属晶体导电,离子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导电 ②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有6个Cl- ③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可采取“紧密堆积”方式 ④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中分别存在金属键和离子键等强烈的相互作用,很难断裂,因而都具有延展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金属晶体中含自由电子,能导电,而离子晶体只有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在固态时不导电,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导电,①正确; ②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有8个Cl-,故②错误; ③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可采取“紧密堆积”方式,③正确; ④离子键在受到锤打或锻压时会断裂,因而离子晶体没有延展性,④错误。 故选B。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成1 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________mL的容量瓶。 (2)在量取浓盐酸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_______。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将操作补充完整) 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4)若用1mol/L HCl溶液润洗容量瓶,再转移溶液,所配置的溶液浓度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 250 (2). C (3). 至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4). ③①④② (5). 偏大 【解析】 【分析】 (1)实验室没有220mL的容量瓶,应选用规格为250 mL的容量瓶; (2)先计算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再依据稀释定律计算浓盐酸的体积; (3)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确定操作的顺序; (4)依据操作对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的影响分析。 【详解】(1)配制220 mL 1 mol·L-1稀盐酸时,因实验室没有220mL的容量瓶,应选用规格为250 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250; (2)由c=可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1.6mol/L,250 mL 1 mol·L-1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25mol,由稀释定律可知浓盐酸的体积为≈0.022L=22mL,则量取22mL浓盐酸时宜选用25mL量筒,故答案为:C; (3)实验室配制成1 mol·L-1盐酸的操作步骤是,用量筒量取22mL浓盐酸倒入烧杯中,向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最后定容颠倒摇匀,则操作顺序为③①④②,故答案为:至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③①④②; (4)若用1mol/L HCl溶液润洗容量瓶,再转移溶液,HCl的物质的量偏大,所配置的溶液浓度将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点睛】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注意配制的操作步骤、仪器的选择、误差的分析,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是解答关键。 22.根据已经学过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1)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蔗糖 ②熔融KNO3 ③石墨 ④铜丝 ⑤NaOH固体 ⑥SO3 ⑦BaSO4固体 ⑧K2O固体 ⑨液态H2SO4 ⑩液氯 上述物质中可导电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上述物质中不能导电,但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HSO4是一种酸式盐,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写出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0.1 mol·L—1的NaHSO4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的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③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①Na2CO3、②NaOH、③BaCl2、④HCl,用序号表示加入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 II.A、B、C、X均为中学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 (1)若X是氧气,则A不可能 ______(填序号) A.C B.Si C.Na D.Mg (2)若X是金属单质,向浅绿色溶液C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了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③④ (2). ⑤⑦⑧⑨ (3). NaHSO4 = Na++H++ SO42— (4). 0.1mol/L (5). H++HCO3—= H2O+CO2↑ (6). ②③①④或③②①④ (7). B D (8). FeCl3 (9). 2Fe3++Fe=3Fe2+ 【解析】 【分析】 I.(1) 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即可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2)NaHSO4是一种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说明两溶液的离子浓度相同;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3)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盐除去,但是会引入钡离子;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镁,但是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但是会引入碳酸根离子;过滤,将得到的沉淀全部滤出,得到的滤液是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可以出去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最后即可获得较为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II.(1)若X为O2,A能连续被氧化,则A、B、C中含有的同种元素为变价元素; (2)若X是金属单质,说明X元素为变价金属。 【详解】I.(1) ①蔗糖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②熔融KNO3属于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③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④铜丝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⑤NaOH固体属于电解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⑥SO3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⑦BaSO4固体属于电解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⑧K2O固体属于电解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⑨液态H2SO4属于电解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⑩液氯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则可导电的是②③④;不能导电,但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⑦⑧⑨,故答案为:②③④;⑤⑦⑧⑨; (2) ①NaHSO4 是一种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故答案为:NaHSO4 =Na++H++ SO42—; ②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说明两溶液的离子浓度相同,则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故答案为:0.1 mol·L—1; ③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Na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故答案为:H++HCO3—=H2O+CO2↑; (3)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盐除去,但是会引入钡离子;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镁,但是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但是会引入碳酸根离子;过滤,将得到的沉淀全部滤出,得到的滤液是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可以出去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最后即可获得较为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则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④或③②①④,故答案为②③①④或③②①④; II.(1)若X为O2,A能连续被氧化,则A、B、C中含有的同种元素为变价元素,该元素可能为C元素,C单质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为Na元素,Na单质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氧化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而硅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硅,镁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氧化镁,故答案为:BD; (2)向浅绿色溶液C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了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C为氯化亚铁溶液,单质X为铁,A为氯气,B为氯化铁,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答案为:FeCl3;2Fe3++Fe=3Fe2+。 23.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氧化铝中。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此外还含有少量SiO2、Fe2O3等杂质,冶炼金属铝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是Al2O3的提纯。由于Al2O3是两性氧化物,而杂质SiO2是酸性氧化物,Fe2O3是碱性氧化物,下图为工业上用酸溶法提取铝土矿中的铝。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加盐酸后的沉淀主要是___________(化学式),为了加快铝土矿在盐酸中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2)写出②、③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不用氨水沉淀Fe3+的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 (1). SiO2 (2). 粉碎铝土矿、加热、增大盐酸的浓度(任填一种,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3). H++OH-=H2O (4). Al3++3OH-=Al(OH)3↓ (5). Fe3++3OH-=Fe(OH)3↓ (6). Al(OH)3+OH-=AlO2-+2H2O (7). OH-+CO2=HCO3- (8). AlO2-+2H2O+CO2= Al(OH)3↓+HCO3- (9). Al(OH)3只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氨水,用氨水不能将Fe(OH)3和Al(OH)3分离 【解析】 【详解】(1) ①铝土矿中含有Al2O3及少量SiO2、Fe2O3等杂质,加入盐酸时,Al2O3、Fe2O3与盐酸反应产生AlCl3、FeCl3进入溶液,酸性氧化物SiO2与盐酸不反应,所以加盐酸后的沉淀成分主要是SiO2;为了加快铝土矿在盐酸中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铝土矿粉碎,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加热来提高反应温度或增大盐酸的浓度等方法; (2)②向含有HCl、AlCl3、FeCl3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H++OH-=H2O;然后发生:Al3++3OH-=Al(OH)3↓、Fe3++3OH-=Fe(OH)3↓,最后发生:Al(OH)3+OH-=AlO2-+2H2O; ③在滤液甲中含NaOH、NaAlO2,向其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可能发生反应为OH-+CO2=HCO3-;AlO2-+2H2O+CO2= Al(OH)3↓+HCO3-; (3)步骤②中不用氨水沉淀Fe3+是因为加入碱时Al3+会形成Al(OH)3沉淀,Al(OH)3只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氨水,若用氨水就不能将Fe(OH)3和Al(OH)3分离开。 24.钛呈银白色,因它坚硬、强度大、耐热、密度小,被称为高技术金属。目前生产钛采用氯化法,即将金红石或钛铁矿与焦炭混合,通入氯气并加热制得TiCl4:2FeTiO3+7Cl2+6C2TiCl4+2FeCl3+6CO; TiO2+2Cl2+2CTiCl4+2CO。将TiCl4蒸馏并提纯,在氩气保护下与镁共热得到钛:TiCl4+2MgTi+2MgCl2,MgCl2和过量Mg用稀盐酸溶解后得海绵状钛,再在真空熔化铸成钛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_____(填化学式)。 (3)在CH2Cl2、C6H6、CO2、C2H4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 。 (4)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则TiCl4属于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晶体。 (5)与钛同周期的另一种元素钴(Co)可形成分子式均为Co(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式为[Co(NH3)5Br]SO4,往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现象是_____________;往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 (6)在自然界中TiO2有金红石、板钛矿、锐钛矿三种晶型,其中金红石的晶胞如右图所示,则其中Ti4+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 【答案】 (1). 3d24s2 (2). CN-(或NO+、C22-) (3). CO2 (4). 分子 (5). 产生白色沉淀 (6). [Co (NH3)5SO4]Br (7). 6 【解析】 【分析】 (1)根据构造原理,由原子序数即可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进而可写出价电子排布式; (2)根据等电子体的概念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等电子体; (3)可根据分子的构型来判断碳的杂化方式,四面体形属于sp3杂化,平面形中的碳属于sp2杂化,直线形中的碳属于sp杂化; (4)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物理性质来判断晶体类型; (5)络合物由內界和外界组成,络合物溶于水发生电离生成內界离子(络离子)和外界离子,与 BaCl2或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肯定为外界离子,由此可判断络合物的组成; (6)观察晶胞,数数Ti周围距离最近的O的个数即为Ti的配位数。 【详解】(1)钛为22号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则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3d24s2; (2)CO为双原子分子,价电子总数为10,则CO的等电子体为离子的为:CN-(或NO+、C2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N-(或NO+、C22-); (3)在CH2Cl2、C6H6、CO2、C2H4中,分子构型分别为四面体形、平面三角形、直线形、平面形,所以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3、sp2、sp、sp2杂化,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C6H6、C2H4,所以sp杂化的是CO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O2; (4)因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说明熔点低,在水或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冒白烟,说明钛离子为弱碱阳离子,由此可判断 TiCl4是由共价键结合的分子,晶体类型属于分子晶体,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分子; (5)由[Co(NH3)5Br]SO4可以知道,硫酸根离子为配合物的外界,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会与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根离子在内界,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溴离子在外界,因此另一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 (NH3)5SO4]Br,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产生白色沉淀;[Co (NH3)5SO4]Br; (6)观察晶胞结构,可以知道每个钛周围距离最近的氧原子有6个,即钛的配位数为6,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6。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等电子体原理、杂化类型的判断、配合物的组成及性质、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等知识。这些都是高考的热点,是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核心,应熟练掌握。本题易错点是没注意题目要求,如价电子排布式写成了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等电子体要求写离子,容易把分子也写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