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 ‎  ‎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座号填写在本试题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卷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  4. 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卷。‎ ‎  第Ⅰ卷   阅读题 ‎  甲 必考题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好图。其实,每张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等等。地图在编绘时,编者之间要反复争论,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解,而读者却视地图为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伍德称这是“人文内容的自然化”。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图面注记与真实世界一对一的准确关系时,莫门尼亚提醒我们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并提醒我们在地图中寻找“被压抑的经验”与“意识形态性扭曲”。‎ 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各有侧重,求准确的方面也各自不同。一般来说,大抵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就已经大致区分了这两大类地图,它们的用处有别。“天下之图”属于形势图,即所谓“九州之图”、“天下大图”之类。“形势图”只要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在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声教所及”、“舟车所至”、“普天之下”、“大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南宋黄裳曾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目的就是使宋宁宗技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形势图的法统立场,常常不承认“蛮夷”一时占据“中国”的实际性,对它们视而不见,在图上不予表现。故南宋《地理图》不画女真“贼区”的建制,在金人占据并更名为南京的开封仍标“东京开封府”。这种保持正统的传统做法,被俞樾修《上海县志》时所沿用,故县志附图对于“西夷”占据的“洋场”视而不见。“土地之图”一类则趋于实用,绘时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尚书》所记“洛邑图”、荆轲所献《督亢图》、萧何在秦宫所收图等均属此类,用途是“地讼争以图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地图编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由地图而地理,我们同样联想到中国古代地理学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是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发展的,可称其为“王朝地理学”。为安排好庞大帝国的空间秩序,古人既树立了王朝社会地理的理想主义观念,也解决了王朝社会地理的实际问题。观念包括“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这是古人所理解与追求的“普天之下”。实际问题则包括州郡县体系的创立和道路关隘运河的建设,这是对“莫非王土”的实践治理。在古代地理学思想中多“地理”与“地里”为不同的二者。观念与问题构成“地理”,而“地里”仅指道里远近。若以为古人只晓得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关于地图,朝廷向来重视,所谓内府“版图”、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对于地图的编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载。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许多地理“志书”都有行政管理意义。中央朝廷的主管官员常常亲自插手地理之术,多或收集图籍(汉朝萧何),或编纂地理志书(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纽”天下的纲纪,“制”世上的群生。‎ 迄今大多数中国地图史研究,多注重绘图技术的发展、提高,注意研究比例尺使用问题、投影问题、所绘河流走向、海岸线走向的准确性问题等,对地图的文化思想背景则相对注意得很少。因而,地图史多被认为属于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节选自《地图中的权力、意志与秩序》)‎ ‎1.下面对“地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地图体现出了作者的好恶、学识、个性、权力、意志等,也可以表现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深刻作为。‎ B.地图因为侧重不同而分类不同,中国古代地图从用途分有“天下之图”和“土地之图”两类。‎ C.地图可以用来宣扬意识形态,可以用于解决实际事务,所以地图历来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文件。‎ D.地图的编制、呈送、使用等,往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使命。‎ ‎2.下面的内容不能体现中国地理学的“政教本质”的一项是( )‎ A.古人借助“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思想原则,树立了“普天之下”的理想主义观念。‎ B.创立州郡县的体系,建设道路关隘运河,这些做法是古人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莫非王土"这一思想。‎ C.古人用“地里”一词来指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 D.朝廷的主管官员通过收集图籍、编纂地理志书等方式,来达到统领天下纲纪、管理全体百姓的目的。‎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学者认为地图中有“白色谎言”,是因为有些地图不拘细节只求形势,影响了地图内容的准确性。‎ B.南宋黄裳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俞樾修《上海县志》时不表现“洋场”多都是借地图体现王朝观念。‎ C.形势图在表现内容时一般不关注实际事项和追求具体细节,实用图在绘制时的追求则与之相反。 ‎ D.作者认为地图承载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因而地图史应该作为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①;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②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③。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 攰:guì疲乏。 ‎ ‎4.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起居:皇帝的言行 ‎ B.臣谓皇子未冠者 未冠:尚未冠名 ‎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 懿德:美好的德行 ‎ D.因命遂良草诏 草诏:起草诏书 ‎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短横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 坐事出为同州刺史 ‎ B.朕能守而勿失 无忌、遂良在,而毋忧 C.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 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 D.不用其计,乃今悔之 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 陆 游 ‎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8.词的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4分)‎ ‎ 答: ‎ ‎ ‎ ‎9.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 答: ‎ ‎ ______‎ ‎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能和作用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3)当余之从师也, _____,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__。(《送东阳马生序》)‎ ‎(4)《过秦论》中分析秦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乙 选考题 ‎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寂 寞 吴念真(台湾)‎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 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 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一直到国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妈从外婆家带到北部“团圆”,而且听说这还是那男人的建议,说以后如果要考上好大学,她应该到北部来读高中。那时候妈妈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经上小学了。 ‎ 男人在工厂当警卫,有时日班有时夜班,妈妈则在同一家工厂帮员工办伙食,早出晚归,一家人始终没交集,各过各的。不久之后,阿照考上台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 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过世,不过,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样很少回家。她给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读书、谈恋爱,其实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对那个家根本一点感情也没有。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亲生的儿子太不成材还是怎样,那男人对待两个孩子有很明显的差别待遇,比如跟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阿照的比较厚,儿子只要稍微嘟囔一声,他就会大声说:“你平常拿的、偷的难道还不够多?”‎ 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学校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赚到钱才出国,没想到他反而鼓励她说念书就要趁年轻。阿照记得那天她跟他说:“爸爸,谢谢!”不过,才一说出口就觉得自己可耻,因为在这之前她不记得是否曾经这么叫过他。‎ 从美国回来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弟弟在她出国的那几年好像出了什么事,偷渡到大陆之后音讯全无,连几年前妈妈胰脏癌过世都没回来。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阿照也一直单身,所以之后几年的假日,他们见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有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门才看到他坐出租车回来,说是去参加一个军中朋友的葬礼。阿照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最后才跟阿照说可不可以帮他买一个简单的相机,说他想帮几个朋友拍照,理由是:“今天老宋那张遗照真不象样!”后来阿照帮他买了。‎ 去年冬天他过世了。阿照去整理他的遗物,东西不多,其中有一个大纸盒,阿照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大叠放大的照片和她买的那部照相机。相机还很新,也许用的次数不多,更也许是他保护得好,因为不仅原装的纸盒都还在,里头还塞满干燥剂并且罩上一个塑料套。 ‎ 至于那些照片拍的应该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边果园,有门口,有小巷,也有布满鹅卵石的东部海边,不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就连一个躺在病床上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样,甚至还伸出长满老人斑的手臂用弯曲的手指勉强比了一个“V”。‎ 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的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公路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踯躅的样子,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 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民国九十八年秋。”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摘自吴念真《那些人,那些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为小说,《寂寞》去掉了虚饰,挤掉了水分,朴实得像一块煤,也像煤块一样沉重,却透着点点的光泽。‎ B.小说的高潮之处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一张并不团圆的全家福却被这位父亲“结合”成“魏府阖家团圆”,既有深刻的内涵,又充满了对这个破碎家庭的嘲讽。‎ C.文章的题目叫做“寂寞”,这里的“寂寞”至少有三层含义:亲人不在身边带来的孤独感;友人渐渐老去离世带来的落寞感;被时代、社会抛弃,留守老人院带来的落魄感。‎ D.小说以朴素的文字,无华的语言,刻画出小人物的人生体验,初看似乎平淡寡味,细细品读后却感觉意味深长。‎ E.吴念真的小说常常具有细节画面感,这篇小说中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以长满老人斑的手臂、弯曲的手指勉强比划“V”就极具画面感,令人心中一震。‎ ‎(2)小说开头点出阿照从不称呼“爸爸”的细节,有哪些作用?(6分)‎ 答: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效果。(6分)‎ 答: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阿照和父亲的形象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 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朱佩弦先生 叶圣陶 朱佩弦先生是国立清华大学的教授,任职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浙江省好几个中学当教师,也在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过书。他毕了北京大学的业就当教师,一直没有间断。担任的功课是国文和本国文学。  ‎ 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教师有所谓“预备”的工夫,他是一向做这个工夫的。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揣摩,把必须给学生解释或提示的记下来。一课完毕,往往满头是汗,连擦不止。看他的神色,如果表现出舒适愉快,这一课是教得满意了,如果有点儿紧张,眉头皱紧,就可以知道他这一课教得不怎么惬意。他教导学生采取一种平凡不过也切实不过的见解:欣赏跟领受着根在了解跟分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因为我们跟作者接触凭藉语言文字,而且单只凭藉语言文字。一个字的含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知道作者的心意中为什么起这样的波澜,写成这样的一篇文字或一本书。这时候,说欣赏也好,说领受也好,总之把作者的东西消化了,化为自身的血肉,生活上的补益品了。他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 主要的宗旨无非如此。我们想,这是值得青年朋友注意的。好文字好作品拿在手里,如果没有办法对付他,好只好在它那里,与我全不相干。意识跟观点等等固然重要,可是不通过语言文字关,就没法彻底分析意识跟观点等等。不要以为语言文字只是枝节,要知道离开了这些枝节就没有另外的什么大事。‎ 他是个不断求知不惮请教的人。到一处地方,无论风俗人情,事态物理,都像孔子入了太庙似的“每事问”,有时使旁边的人觉得他问得有点儿土气,不漂亮。在文学研究方面,这种精神使他经常接触书刊论文,经常阅读新出的作品,不但理解这些,而且与这些同其呼吸。依一般见解说,身为大学教授,自己自然有已经形成的一套,就把这一套传授给弟子,那是份内的事儿。很有些教授就是这么做的,大家也认为他们是行所当然。可是朱先生不然,他教育青年们,也随时受青年们的教育。单就他对于新诗的见解而言,他历年来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新体诗的今后的方向,是受着一班青年诗人的教育的,他的那些论诗的文字就是证据。  ‎ 他待人接物极诚恳,与他做朋友的没有不爱他的,分别时深切的相思,会面时亲密地晤叙,不必细说。他在中学任教的时候就和学生亲近,并不是为了什么作用去拉拢学生,是他的教学和态度使学生自然乐意亲近他,与他谈话和玩儿。他在大学里还是如此,学生就是朋友,他哪里肯疏远朋友呢?可是他决不是到处随和的好好先生,他督责功课是严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是决不答应的,当过他的学生的都可以作证明。学生对于好好先生当然不至于有什么恶感,可也不会有太多的好感,尤其不会由敬而生爱。像朱先生那样的教师,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有亲切的友谊,又有坚强的责任感,这才自然而然成为学生敬爱的对象。‎ 他作文,作诗,编书,都极其用心,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非自以为心安理得的意见决不乱写。不惮烦劳的翻检有关的材料。文稿发了出去,发现有些小节目要改动,乃至一个字还欠妥,总要特地写封信去,把它改了过来才满意。‎ 他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他在学校里教的也是这些。“思不出其位”,一点一滴地做去,直到他倒下,从这里可以见到一个完美的人格。‎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散文精品《叶圣陶卷》,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朱佩弦先生认为,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只要不含糊一个字、一句话, 就能打通语言文字,就能触及作者的心。‎ B.除了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朱佩弦先生还写了不少文篇,阐述打通语言文字才可以从阅读中获得补益的观点。‎ C.朱佩弦先生有坚强的责任感,是学生敬爱的教师,他不做“好好先生”,督责功课很严,没有正当理由的要求决不答应。‎ D.朱佩弦先生作文,作诗,编书,都极其用心,所以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不是自以为心安理得的意见他决不会乱写。‎ E.本文通过记述朱佩弦先生做教师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勾勒出一位尽职尽责、乐于合作、亲爱学生、严于律己的教师形象。‎ ‎(2)朱佩弦先生“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6分)‎ ‎ ‎ ‎ ‎ ‎(3)朱佩弦先生“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6分)‎ ‎ ‎ ‎ ‎ ‎(4)关于读书,朱佩弦先生认为打通语言文字是关键;陶渊明则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即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原文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8分)‎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Ⅱ卷  表达题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C.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D.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科技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职业培训中心举办的机电、缝纫、烹饪三个短训班,开设了汽车与摩托车维修、服装裁剪、中西式菜肴制作等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 , , 。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而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搜索时, ,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①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②也能知道“你在哪里”‎ ‎③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 ‎⑤既能知道“我在哪里” ⑥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 A.⑤①②⑥④③ B.⑤②①④⑥③ ‎ C.②①④⑥③⑤ D.②③④⑥⑤①‎ ‎16.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按要求作答。(5分)‎ ‎(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可用“生命”为话题,也可另选话题。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假如生命是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快乐和伤悲就是那并行的铁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写作(6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乘客上了出租车,并说出自己的目的地。司机问:“先生,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乘客不解:“最短的路,难道不是最快的路?”司机回答:“当然不是。现在是车流高峰,最短的路交通拥挤,弄不好还要堵车,所以用的时间肯定长;你要是有急事,不妨绕一点道,多走些路,反而会早到。” ‎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答案】‎ ‎1.B(3分)‎ ‎2.C(3分)‎ ‎3.A(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地图一般来说,大抵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只是分别属于这两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地里”一词所包含的内容不能体现“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学者莫门尼亚认为地图中有“白色谎言”,是因为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等,“并非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 ‎4.B(3分)‎ ‎5.C(3分)‎ ‎6.B(3分)‎ ‎7.①朋友深交时容易产生怨恨,父子沉溺于爱怜时增多过失。‎ ‎(“怨”,怨恨;“愆”,过失、过错。以上两点每点占1分,大意占2分,共4分。)‎ ‎②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谨”,认真从事;“申”,反复陈述。以上两点每点占1分,大意占1分,共3分。)‎ ‎③依靠亿丈高大的华山,对着深不可测的黄河,把这作为坚固的屏障。‎ ‎(“据”,依靠/据守;“以为”,把……作为。以上两点每点占1分,大意占1分,共3分。)‎ ‎【解析】‎ ‎4.试题分析:“未冠”是未行冠礼,尚未成年;文化史术语,注意积累记忆。“懿”,美好的。“草诏”一词多义,据此处的语境,应为动词,故为“起草诏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两个“然” 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承指上文所说之事,意为“这样,如此”。A前“为”是“作为”,动词,后“为”是“担任”,动词;B前“而”是连词,可不译,后“而”是代词“你”;D前“其”是代词“他们的”,后“其”是副词,表祈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不得不”的说法过分,无据。“起居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原文中“朕行有三”的话说明唐太宗有主观能动性,并非迫不得已。‎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7.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 ‎【答案】‎ ‎8.词的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2分)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同时为全词奠定了雄浑、激昂的感情基调。(2分)‎ ‎9.拟人,想象(虚实结合)。(2分)“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作者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2分)抒发了作者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激情。(1分)‎ ‎【解析】略 ‎10.【答案】(每空1分,共8分,出现一个错别字该空就不得分,多字、漏字也不得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 ‎(3)负箧曳屣 足肤皲裂而不知 ‎(4)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5)别有幽愁暗恨生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的句子中有任何错误则该句不得分。要注意“受、猿猱、攀援、萦、箧、屣、皲、幽”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答案】‎ ‎(1)B、C(选其他三项不得分)‎ ‎(2)①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②将阿照的冷漠和父亲的温情形成对比。(2分)③以阿照的冷漠行为呼应了标题的“寂寞”。(2分)‎ ‎(3)①情节上,戛然而止,干净利索地收束全文。(2分)②运用对比手法(1分)以团圆的全家福,暗寓“寂寞”的一家,突出了“寂寞”的主题。(1分)③呼应了文章的标题“寂寞”,(1分)回味无穷,发人省醒。(1分)‎ ‎(4)①阿照:独立、固执、倔强,不能完全体会到父亲深沉的爱和家庭给予的温暖。(2分)‎ 父亲:朴实、善良,不善言辞,却深深爱着这个家,充满无人理解的寂寞。(2分)(人物分析答到大意即可给分)‎ ‎②启示:爱,需要表达,更需要细细感受;珍惜亲情,珍惜家庭。(4分) (开放题,言之有理,分析全面,即可给分,至少两点启示)‎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和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回到原文进行分析比较,或者结合着对小说的理解进行分析。B“充满了对这个破碎家庭的嘲讽”有误。根据文意,应该是同情。C“被时代、社会抛弃留守老人院带来的落魄感。”文中没有涉及到这一层。所以选B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在答题前,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找到原文阿照从不称呼“爸爸”的细节,然后仔细体会,可以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回答结构上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推动情节的发展、阿照和父亲的对比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无情,来衬托父亲的温情主题;与题目的照应等方面来回答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结尾,进行反复品读“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民国九十八年秋。”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可以从情节收尾的技巧、对比手法鲜明的突出主题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以及留给读者回味思考的意境美来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此题要先阿照和父亲的形象特点稍作分析,然后,再答这种性格特点所决定的女儿与父亲的沟通隔阂问题。再回答小说带给人的启示时,要从阿照和父亲无法正常沟通理解的原因分析,如阿照性格固执、倔强,父亲善良朴实却不善言辞,所以造成沟通理解的问题。所以,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启示我们,爱要敢于表达,亲情要珍惜。‎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答案】‎ ‎(1)B、C(选E得1分,选A、D不得分)‎ ‎(2)①朱先生一向做上课前的“预备”工夫,授课以前总要揣摩。②教会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欣赏和领受文学作品的方法。③朱先生督责功课很严,没有理由的要求决不答应,有坚强的责任感。④不囿于自己已经形成的一套,受青年们的教育,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3)①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国文和文学教师,尽职胜任。②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阐明阅读主张。③文学研究方面,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新体诗的发展方向。④他作文,作诗,编书,都极其用心。(每个大方面3分,共两个大方面)‎ ‎(4)第一种情况:①赞同朱佩弦先生的观点。(2分)②因为欣赏跟领受着根在了解跟分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一个字的含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3分)③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言之成理即可。(3分)‎ 第二种情况:①赞同陶渊明的读书观点。(2分)②“不求甚解”同样需要用心读书,只是不死抠字眼。因为读书者摆脱单纯的“咬文嚼字”后,专心致志地刻苦探求,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对问题的实质认识得更加深刻彻底。(3分)③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言之成理即可。(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A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一个字的含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D项说法与原文不符,属于强加因果关系。原文没有“所以”。E项与原文不符,“乐于合作”属于画蛇添足。原文没有这一点。所以正确选项是B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要从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感悟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能表现他性格的语句中进行概括或者引用原句。文章第二段,“他是一向做这个工夫的。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揣摩,”“他教导学生采取一种平凡不过也切实不过的见解…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可以概括为教会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欣赏和领受文学作品的方法;文章倒数第三段“他督责功课是严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是决不答应的,当过他的学生的都可以作证明”可以概括为责任感强;“像朱先生那样的教师,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题干要求“国文”“文学”两方面的贡献,在文章中找到跟“国文”“文学”相关的语段,进行分析概括。如在国文方面,文章第二段“他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 主要的宗旨无非如此”是指他在阐明阅读主张(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方面的贡献;文章第三段“在文学研究方面,这种精神使他经常接触书刊论文,经常阅读新出的作品,…单就他对于新诗的见解而言,他历年来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新体诗的今后的方向,”是指他在文学研究方面,关心新体诗的发展,认明今后的方向。‎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然后结合这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如要认同朱佩弦先生的观点,就要从他的阅读方法指导和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亲身体验来阐述;如要认同陶渊明的观点,要从不死抠字眼专心致志地刻苦探求,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来阐述。‎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身无长物”的“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此成语形容人除自身外,东西极少。形容贫穷或俭朴不指没有特长。B.间不容发: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C.“十室九空”是指残酷搜刮、严重灾祸造成的贫困、流寓或死亡的凄凉景象,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D.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此处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答案】D ‎【解析】 ‎ ‎ A项中应将“耕种的”中的“的”去掉。B项中“表示”与“兴趣”搭配不当。C应将“开设了”中的“了”改为“的”。 ‎ ‎1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语句的前后照应来看应先⑤后②,根据后面的举例可知,“以海洋渔业为例”前面应为①,所举例子是对北斗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说明。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由“除……外,还……”可以确定先④后⑥,③是功能的效果。 ‎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16.【答案】(1)答案示例:可以集体违规,因为法不责众。[2分。符合漫画内容即可。] ‎ ‎(2)答案示例:红灯停,绿灯走,安全意识定要有;你一言,我一行,规则底线要紧守。‎ ‎[3分。内容符合要求,2分;修辞手法,1分。超过字数扣1分。内容要求:①针对漫画中的现象;②劝诫闯红灯者。]‎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认真地观察画面,注意漫画由哪几个画面组成,这里有亮着红灯的交通信号灯,有结群过马路的人,还有连连鸣笛的汽车。要揭示漫画中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除了注意观察画面内容外,要特别注意漫画中人物所说的话,即漫画中的文字:凑一撮就走,咱不听你的!这里的“你”,是信号灯,代指法规;凑一撮就走,就是集体违规。这样就能揭示社会心理。写劝诫的话,要注意使用自己熟悉和好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答案】①假如生命是一首荡气回肠的乐章,成功与失败就是那跌宕的旋律;②假如生命是一道绵延起伏的山峦,得意与失意就是那错落的峰谷。(6分;一句3分,其中内容贴切1分,修辞相同且恰当1分,句式相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时注意假设句式,并要使用到比喻修辞,后面一句话的两个相对相反的内容是“生命”或另选对象的组成部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答案】‎ ‎【立意举隅】‎ ‎(1)现象反思:“迂回”未必没有效率,心急反会添堵。‎ ‎(2)哲理启发:远与近、长与短、快与慢是相对的。“最短的路”与“最快的路”往往是不一致的。‎ ‎(3)微言大义: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从“打车”经验可知人生际遇,“欲速则不达”。‎ ‎(4)生存智慧:选择适合的方法非常重要。路径会有千万条,长路短途任逍遥。‎ ‎【解析】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年间,逐步升迁到起居郎。他广泛涉猎文学和历史,擅长隶书楷书。唐太宗曾经叹息说:“虞世南死了,没有与我谈论书法的人了。”魏征禀告举荐了褚遂良,皇帝让他侍奉书法方面的事。皇帝正广泛求购王羲之的法帖,天下人争相进献。然而没有谁能够评断真假。惟独褚遂良论断出处的,没有错误假冒的。 ‎ ‎(褚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掌管记录皇帝言行的工作。皇帝说:“你记(皇上的)言行,一般做人君的能看不能看呢?”(褚遂良)回答:“现在记录皇帝言行的人,就是古代的左右史官,(皇帝的)善恶一定要记录,(作用在于)告诫皇帝不做非法的事,没听说过天子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的。”皇帝说:“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一定会记录吗?”(褚遂良)回答:“遵守道义不如奉行职守,臣的职责承载在笔上,皇上您的言行我一定会记录。”皇帝说:“我的行为有三方面:一,借鉴前代的成败,把它作为鉴戒;二,引进能人,共同实现为政之道;三,斥退远离小人,或许听到谗言,我能够坚守而不失误,也是想要史官不能记下我的坏处。” ‎ 在这时,皇帝的儿子虽然年幼,都外放担任都督、刺史,褚遂良进谏说:“‎ 过去两汉用郡国参与治理,间杂使用周代制度。如今设州县全都仿效秦代的法度,而皇子幼年一齐担任刺史,陛下您的确是在用至亲守卫四方。虽然如此,刺史,是人民的领导者,用人得当下面就安定稳妥,用人失当辖域就劳苦疲惫。我认为皇子未成年的,可以暂且留在京城,用经学教导(他们),(使他们)敬畏仰慕天子的威严,不敢违犯禁令,养成德行和才能,考察(他们)能胜任管辖州县,然后再勉励派遣。请陛下审察(我的谏言)。”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 西突厥进犯西州,皇帝说:“以前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的子弟(为王),我没有采纳他们的计策,今日才后悔。”皇帝在寝宫旁另置院落让太子居住,褚遂良进谏,认为“朋友深交时容易产生怨怼,父子沉溺于爱怜时增多过失。应该准许太子偶尔回到东宫,亲近师傅,专心学艺,来扩大美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 ‎ 皇帝卧病,召见褚遂良、长孙无忌说:“慨叹汉武帝托付霍光,刘备托付诸葛亮,我今天托付你们啦。太子仁爱孝顺,希望你们竭尽诚心辅佐他。”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你不必担忧。”于是让褚遂良起草诏书。‎ 唐高宗即位,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后)晋升郡公。(一度)因事获罪出京担任同州刺史。次年,召回朝廷拜授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最后)擢升为尚书右仆射。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