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8-0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8-03)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教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是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 C.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逍遥之乐 陶正 ‎ 人吼,猪嚎,驴叫。扁食,饸饹,面糕……又逛到集市上来了!三十里路,二十里沟,一架大山,有事要办吗?没有。就是想逛逛!‎ ‎ 庄里人说起他来,就是一个字:残。可现在,宽宽歇着,晃晃闲串。咋闹的?解不开!年货早办齐了,上集就给小孙子捎了两挂响鞭。他也变得顺情说好话了,何苦钻牛犄角?怪,以前他就想不到这一层,听见好话也得恶声恶气地呛回去。他是残。他老婆没少挨他的鞋底子。咋?干粮里糠掺多了,拉嗓子,豆钱饭熬稠了,费粮食。这阵子莫说打,骂一句的心气儿也没有。老婆子有功嘛,两口肥猪,六十只兔子,窑里还贴着奖状,王秀琴,怪好听的!‎ ‎ 他倒闲下了。头几年他拐着腿,咳着痰,不是一样得上山?现在,两口子就把地里的活儿包光了,粮还不少打。山里的野物也稠了,一个个实囊囊的。数那只狐子长得搽大,愣肥!那身皮毛像搽了青油,明光光的!‎ ‎ ‎ ‎ 那狐子像成了精!他天天在山里转,就是打不住。那天碰上了,狐子盯着他看了几眼,还咧嘴笑了笑!怪模怪样的。这要是头几年,他非气个倒仰不可。他打狐子也残,哪个倒运的狐子让他算计上了,就别想活过一个集日。不咬炸子儿?还有枪!砰!没个跑脱!‎ ‎ 他没放枪,跟那狐子一起笑了。噫,你个精灵,还晓得逗老汉开心哩!他好像喜欢跟那狐子耍。这怪性情是咋变的?解不开!‎ ‎ “老汉,愣什么?掏钱给娃娃买个玩意儿吧!六毛,便宜!”‎ ‎ 以前庄里人说他残,也是怀疑他有钱太精,连洋火都不常使。他没有钱,真没有。这阵子有了,他倒不精了。六毛真不贵,炸药还一块二呢。那炸药性子烈。玻璃茬子调在药里,成山杏大小的圆蛋蛋儿,这就是炸子儿。放在狐子常走的地方,轰地一声,再大的狐子也是个死。可那身皮毛纹丝儿不伤。‎ ‎ 那天他刚回,轰地一声,炸子儿响了。噫,那只孤子笑不成了!他还有些为那狐子抱屈。他本来算计过了腊月就不再下炸子了。唉,你个精灵,咋没交好运?‎ ‎ 该不是又把谁家的狗炸了吧?‎ ‎ 他错炸过大贵儿的一只狗。这狗是全庄的祸害。癞拘。癞人养癞狗,大贵儿打小就不是个正经庄稼人。秋里,家家都拴狗,独独大贵儿让它寻野食,侵害别人的庄稼。‎ ‎ 报应。‎ ‎ 他没有这么说。他理亏。有理他也不残了。二十块钱赔一条癞狗,庄里人都说他变成个憨憨了。总比说他残听着入耳。‎ ‎ 他来到了沟里,可狐子呢?地上有血,还有几撮狐子毛,狐子的脚印有来没去。还有人的脚印儿,有来有去。偷?不能老把人想得那么坏,八成是过路的不晓得规矩。他没有寻那人的脚印儿,弯转身就回庄了。‎ ‎ 咦,那不是大贵儿吗?今天该不是来卖那死狗皮的吧?‎ ‎ 只见大贵儿雨手揣在皮筒子里,眼皮也不抬。把他牛气的!不就是一张癞狗皮吗?‎ ‎ 噫……是张好狐子皮,毛又茸又长又光亮,像搽了青油……‎ ‎ 他的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 他忽然来了气,横着身子往里挤。前面两人硬顶着不动,还在讨价钱。‎ ‎ “我出三十二块!”这位一起急,把摸指头暗说价的规矩也忘了。‎ ‎ 大贵儿还是一股劲儿地拨弄脑壳。‎ ‎ “你这是做买卖的,孬好不让一分钱,也太残了吧?”‎ ‎ 咦……残?这是说谁?‎ ‎ 他慢慢地把挡在头前的两个人分开,走到大贵儿跟前。‎ ‎ “大贵儿!卖狐子皮呐?”‎ ‎ “啊,啊……”大贵儿惊得像见了鬼。‎ ‎ “这张皮子,咱们爷儿俩讲讲价!”‎ ‎ 他把手褪回皮袄袖子里,递过去。大贵的手却一股劲地往后缩,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他硬把大贵儿的手抓住了,拉进自己的袖筒。那手抖得厉害!‎ ‎ 大贵儿强笑了。怪模怪样的。嘿嘿,狐子的笑。老汉我到底把狐子打着了。俩儿。‎ ‎ 他在袖筒里攥住了大贵儿的指头。“不能出高了。”‎ ‎ “能……能咧,您老,咋都能咧……”‎ ‎ 他掏出十二块,塞在大贵儿手里,抓起那张狐子皮,只一抡,狐子皮就端端地趴在了膀子上。茸茸的皮毛蹭着脖颈子,暖洋洋的。‎ ‎ 他弯转身子,走了。只听见后面一哇声地吵叫起来。‎ ‎ “咋?三十二块不卖,十二块倒宽宽地送了,你这是耍我们哪?也太残了!”‎ ‎ 嘿嘿,残。这可不是说他。他像个打了胜仗的大将军,上了路,哼起信天游来了:‎ ‎ 说起这个事事儿真奇怪,‎ ‎ 自个儿打了狐子自个儿掏钱买。‎ ‎ 老汉我今天情愿当憨憨图个啥?‎ ‎ 嘿嘿,解不开!真格解不开!‎ ‎ (选自《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一连串短句,活画出农村集市上热闹的场景,迅速将读者拉进小说情境中,也生动地表现了人物逛集市时兴奋、得意的心情。‎ ‎ B.老汉会顺情说好话了,觉得老婆子的名字也好听了,甚至看到狐子笑也觉得开心,说明人物性格较之以前发生了鲜明的转变,这与老汉的生活变化以及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 C.老汉市场遇到大贵儿的情节写得妙趣横生。一句“老汉我到底把狐子打着了。俩儿”,表现了老汉对大贵儿的鄙视和找到狐子的得意。‎ ‎ D.小说善于运用多线索叙事手法,以老汉猎狐的故事为主线,以闲逛集市的过程为辅线,不断插叙老汉今昔生活的对比,容纳了大量的人物生活信息,散而不乱。‎ ‎5.请结合作品,谈谈庄里人为什么说老汉“残”。(5分)‎ ‎6.小说为什么以老汉哼起的信天游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孝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 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孝”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孝,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孝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 ‎ ‎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孝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二:‎ ‎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生,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 ‎ 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材料三:‎ ‎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孝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四:‎ ‎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 C.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 ‎ D.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 E.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 ‎9.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宇文贵字采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父莫豆干,以贵着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救之。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遨截,贵每奋击,辄破之。除武骑常侍。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淦口,加别将。贵率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除郢州刺史。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进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氐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朝廷授任宇文贵都督益州潼州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曰穆。‎ ‎ (选自《周书·列传十九》)‎ ‎ 【注】①破六韩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②侯:箭靶。③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 B.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 C.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 D.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除,任命官职。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征、放等。‎ C.践阼,阼是大堂前东西的台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此指皇帝登临皇位。‎ D.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宇文贵少有大志。他跟老师学习时曾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能如先生—样当博士。‎ ‎ B.宇文贵箭术神妙。宇文贵—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箭术和养由基相当。‎ ‎ C.宇文贵善于治民。在蜀地为官时,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 D.宇文贵屡立战功。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许国公,封地—万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5分)‎ ‎(2)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哭刘蕡①‎ ‎【唐】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②何曾宋玉解招魂。③‎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④‎ ‎  【注】①刘蕡(fén):李商隐的友人。②西晋文学家潘岳(安仁)善作祭文;诔(lěi),表示哀悼的文体。③宋玉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创作《招魂》。④孔子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寓意刘蕡被冤贬的情景,矛头直指昏聩冷酷的“上帝”‎ ‎,情绪激愤,有一种急风骤雨式的气氛。‎ ‎ B.颔联从去年春天离别写到今秋突闻噩耗,一写生离,一写死别,生离的思念更反衬出死别的悲伤。‎ ‎ C.颔联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又烘托出悲怆凄凉的气氛。‎ ‎ D.尾联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刘蕡的由衷钦仰,因而不敢自居于刘蕡同列,只能痛哭于寝门之外。‎ ‎ E.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意义远超—般友谊的范围,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15.本诗第三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5分)‎ ‎(1)《琵琶行》中用“比喻”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乐声轻细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婉转流畅特点的句子是“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对比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切实提高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就必须动真格,而这个改革不可能一挥而就。‎ ‎ ②他继承并发扬了前人的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 ③美国可能会在顿巴斯地区引发新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并让已处于低谷的俄美关系雪上加霜。‎ ‎ ④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鱼龙混杂,一不小心,你就可能既损失金钱又浪费时间。‎ ‎ ⑤如今,电子支付手段日益多样化,电子支付已渐成主流,在不远的将来,纸币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 ⑥我们能够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奇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与时俱进的能力建设和本领升级。‎ ‎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提出,发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标准和方式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患者有序流动,增加基车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 ‎ B.在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质量的同时,这个省持续发挥着全国粮食安全稳压器的作用,粮食总产连续7年全国第一,莲续8年达到1000亿斤之多。‎ ‎ C.在九景衢铁路即将开通之际,为做好线路开通的运营工作,南昌客运段对担当此次新线开行的全体乘务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 ‎ D.作为当地老百姓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的张家界阳戏艺术剧团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指导与合作下,组织了“戏曲进万村”精准扶贫巡回演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 这次考得不错,因此作为同学,我殷切期望那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 B.在毕业二十周年聚会上,老班长很荣幸地作为班级代表向老师们汇报了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 C.感谢老朋友们今天来看我,还给我买了这么漂亮又实用的礼物,心意我领了,礼物我也笑纳了!‎ ‎ D.这种饮品口味多样,老少皆宜,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现特诚招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欢迎大家垂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莺生性胆小,常常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 ① ,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还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 ② ,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使回到密林中去。 ③ ,早晨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淋浴。‎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 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困难困扰着我们每个人,这样,人就应该有永不畏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勇敢地挑战,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而成功就在于谁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自强者都能成功,“不自强者”一定不能成功。既然理想的种子已经撒下,那么在汗水的浇灌和心血的培养下,我们将得到一定的收获。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都经历了种种非人的磨难。人惟有自忧自喜,不断自强,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 ‎ ①勇敢地挑战不一定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 ② ‎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 (2)大言不惭,则无心为志。(朱熹)‎ ‎ (3)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冰心)‎ ‎ (4)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 ‎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臧克家对闻一多的评价)‎ ‎ 读了上面五个句子,你对“言”和“行”的关系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9分,每小题3分)‎ ‎1.C(A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B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D项因果颠倒,应是“‎ 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C(不是逐层深入)‎ ‎3.D(“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3分)D(老汉猎狐的故事属于插叙内容,是辅线)‎ ‎5.(5分)①待人刻薄,争强斗狠,说话恶声恶气;(2分)②捕猎凶狠,用尽各种手段捕猎;(1分)③生活上抠门,过分节省,舍不得花钱。(2分)‎ ‎6.(6分)①以歌声结尾,有利于促使读者思考老汉变化的原因,余韵悠长;(2分)②歌声表现了老汉的豁达逍遥、得意畅快之情,更鲜明地突出人物性格的转变;(2分)③歌声表现出脱贫后的农民心态的积极变化,不再被物质生活的拮据而逼迫,人际关系更为和谐,深化了作品的主题。(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C[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 ‎8.(5分)A C(B项,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D项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E项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 ‎9.(4分)①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②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③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④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每点1分,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C(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11.(3分)B(“放”为“京官调任地方官”。)‎ ‎12.(3分)D(不是“生擒葛荣后”宇文贵封邑千户,而是“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时,立下战功”封邑千户。)‎ ‎13.(10分)‎ ‎(1)(5分)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了,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得分点:缒、当、锋,大意2分)‎ ‎(2)(5分)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们的心情才逐渐安定。字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得分点:人情、表、丰足,大意2分)‎ ‎(二)古诗阅读(11分)‎ ‎14.(5分)BD(B项,不是“反衬”。D项,应为“不敢自居于朋友之列而是尊为师长在寝门以外哭吊他”。)‎ ‎15.(6分)用典自比,正反映衬。说明自己只能写祭文哀悼亡友,却无法招魂使其复生,表达诗人悲痛又无奈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3分)‎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2分)‎ ‎(每空1分,每错漏添一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C(①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字、绘画一动笔很快就完成。此处使用错误。②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此处使用错误。③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此处使用正确。④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使用错误⑤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作用的事物。此处使用正确⑥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此处使用正确。)‎ ‎18.(3分)C(A项,搭配不当。“增加”改为“提高”。B项,句式杂糅。“达到……之多”杂糅。项,搭配不当。D“作为当地老百姓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的应该是“张家界阳戏”,而不是“艺术剧团”。)‎ ‎19.(3分)D(A项,“殷切期望”不得体。B项,“荣幸”使用对象错误。C项,“笑纳”使用错误。)‎ ‎20.(6分)①然而危险一旦过去 ②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 ③莺还喜欢水 ‎①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②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③必须首先有良好的工作习惯 ‎21.(5分)②自强者未必都能成功。③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不一定都经历过种种非人的磨难。‎ 四、写作(60分)‎ ‎22.(60分)‎ 作文立意提示:本题为选择性材料作文。题目提供的五句话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言与行的关系。题目给出了两个任务,一是结合上述两到三个观点立意,二是阐述言与行的关系。写作时,可以从言与行对立角度立意,可以从言与行一致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不同环境下言与行价值转化立意。但无论从哪一角度立意,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对观点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并且从文化层面和实践层面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或个体人生体验加以阐析,依据题目的各项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译文】‎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是昌黎大棘人。父亲莫豆干,由于宇文贵的显著功勋,朝廷追赠他父亲为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宇文贵少年时跟从老师求学,曾经放下书本,叹了一气说:“男子汉应该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公侯,哪能像先生一样当博士呢?”正光末年,破六汗拔陵包围夏州,刺史源子雍环城固守,任命宇文贵为统军去救援,前后几十战,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猛。后来送源子雍回军,贼军主帅薛崇礼等人处处聚集人马,出兵拦截,宇文贵每次都奋勇出击,总是打败敌军。朝廷授任他为武骑常侍。宇文贵又跟从源子雍征讨葛荣,大军战败逃奔邺地,被葛荣包围。敌军多次前来攻打,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了,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宇文贵就从地道偷偷地走出,往北求见尔朱荣,陈述贼军兵力的情势,尔朱荣充分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宇文贵跟从尔朱荣在滏口生擒葛荣,朝廷加任宇文贵为别将。宇文贵率领地方武装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奋力作战立下战功,朝廷加任他为征虏将军,封爵革融县侯,封邑一千户。后来授任郢州刺史。宇文贵大军回师。魏文帝在天游园,把金酒杯放在箭靶上,发布命令说,各位官员如能射中的,就把金杯赐给他。宇文贵一箭就射中。文帝笑着说:“养山基射术的神妙,正和你相当罢了。”‎ 进升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任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在此之前兴州氐人曾经谋反,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们的心情才逐渐安定。字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废帝三年,皇上下诏令宇文贵代替尉迟迥镇守蜀地。当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在盐亭反叛,跟他的党羽等人围攻隆州。隆州人李祏(shí)也聚众谋反,张遁起兵响应。宇文贵就命令攻打李祏和张遁。叛军形势窘迫于是投降,字文贵拘捕李柘、张遁押送京师。宇文贵因功授任都督益潼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小司徒官衔。在此以前蜀人有很多强盗,宇文贵就召集能见义勇为、才能出众、身强力壮的人,布置为游军二十四部,命令他们督促缉捕,从此以后大为安定。孝闵帝即位,提升宇文贵的官位为柱国,拜授御正中大夫。武成初年,宇文贵和贺兰祥讨伐吐谷浑。大军回师以后,提升爵位为许国公,封地一万户。宇文贵喜欢音乐,沉迷于下棋,留连忘返不知疲倦,然而乐善好施,爱惜士人,因此当时人们都很称颂他。保定末年,出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回到张掖,在那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为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