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综合应用学案
总复习: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考纲要求】 1.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2.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3.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4.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401056 知识要点】 考点一:立体几何中垂直和平行命题 对于垂直问题,一般是利用进行证明; 对于平行问题,一般是利用共线向量和共面向量定理进行证明. 考点二:立体几何中有关角的求解 利用向量求夹角(线线夹角、线面夹角、面面夹角)有时也很方便.其一般方法是将所求的角转化为求两个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而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则可以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 考点三:立体几何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设n是平面的法向量,AB是平面的一条斜线,则点B到平面的距离为(如图)。 考点四:利用平面法向量求角 设n=(x,y,z),利用n与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a,b垂直,其数量积为零,列出两个三元一次方程,联立后取其一组解,即得到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如图)。 线线角的求法: 设直线AB、CD对应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则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注意:线线角的范围[00,900]) 线面角的求法: 设n是平面的法向量,是直线的方向向量,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如图)。 二面角的求法: 设n1,n2分别是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如图) 考点五:利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 ⑴ 点A到平面的距离: ,其中,是平面的法向量。 ⑵ 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是平面的法向量。 ⑶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 是平面的法向量。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有关平行或垂直 例1.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 (1)求证:AD⊥D1F; (2)求AE与D1F所成的角; (3)证明平面AED⊥平面A1FD1 【思路点拨】涉及正方体中一些特殊的点、线、面的问题,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解,不仅容易找到解题方向,而且坐标也简单,此时“垂直”问题转化为“两向量数量积为0”的问题,当然也可用其它的证法 【解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并设AB=2, 则A(0,0,0), D(0,2,0), A1(0,0,2) ,D1(0,2,2),E(2,0,1), F(1,2,0) (1)证明: ∴=0×1+2×1+0×(-2)=0, ∴AD⊥D1F (2)解:=(2,0,1), =(1,0,-2),| ,| 设AE与D1F的夹角为θ, 则cosθ= 所以,直线AE与D1F所成的角为90°. (3)证明:由(1)知D1F⊥AD,由(2)知D1F⊥AE, 又AD∩AE=A,∴D1F⊥平面AED, ∵D1F平面A1FD1M ∴平面AED⊥平面A1FD1 。 【总结升华】用向量法证明垂直,就是证有关向量的数量积为0。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分别为、的中点,分别为与的中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解析】以AB、AA1、AD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B(2,0,0),C(2,2,0),D(0,2,0), A1(0,0,2),B1(2,0,2),C1(2,2,2),D1(0,2,2), 从而E(1,0,2),F(0,1,2),G(2,1,0),H(1,1,2), , ∴,即, 又,∴. 类型二: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2.在正四面体ABCD中,E、F分别为AD、BC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F、CE所成角的余弦值. 【思路点拨】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通过过某一点作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转化为求相交直线所成的角.这里因为E为AD的中点,故可取FD的中点G,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知EG//AF,从而求AF、CE所成的角. 【解析】如图,连DF,取DF的中点G,连GE、GC, ∵E为AD的中点,∴EG//AF, ∴∠GEC即为AF、CE所成的角.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CE=AF=DF=a, ∴ EG=FG=a,在RtΔGFC中,CG==a. ∴在ΔECG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GEC==, ∴异面直线AF、CE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总结升华】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的方法 ①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选择“特殊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利用中位线; ②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几何体,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平移法是最常用的,应作为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首选方法; ③向量法:用夹角公式.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正四棱柱中,,则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解析】D; 设,则 ,以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所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类型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3、正方体ABCD-EFGH的棱长为a,点P在AC上,Q在BG上,且AP=BQ=a, 求直线PQ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思路点拨】先作出PQ在面ABCD内的射影,由于面BFGC⊥面ABCD,作QM⊥BC于M,则MP就是QP在面ABCD内的射影,∠QPM就是要求的角. 【解析】作QM⊥BC于M,连MP, 则∠QPM就是直线PQ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易得:QM=, MP=(1- ∴tan∠QPM= 【总结升华】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成线线所成的角.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三棱锥P-ABC中,∠ABC=,PA=1,AB=,AC=2,PA⊥面ABC. (1)求直线AB和直线P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PC和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以A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AP所在直线为y轴、z轴,以过A点且平行于BC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ABC中,∵AB=,AC=2,∴BC=1 A(0,0,0),B(0,,0),C(1,,0),P(0,0,1). (0,,0),(1,,), cos<,>=== ∴直线AB与直线PC所成的角余弦为. (2)取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0,0,1), 设PC和面ABC所成的角为,则 sin=|cos<,>|==. ∴PC和面AB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类型四:有关二面角问题 例4(2018 惠州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D∥BC,∠ADC=90°,平面PAD⊥底面ABCD,Q为AD的中点,M是棱PC上的点,PA=PD=2,BC=AD=1,CD=. (1)求证:平面PQB⊥平面PAD; (2)若二面角M﹣BQ﹣C为30°,设PM=tMC,试确定t的值. 【解析】(Ⅰ)证法一:∵AD∥BC,BC=AD,Q为AD的中点, ∴四边形BCDQ为平行四边形,∴CD∥BQ. ∵∠ADC=90°∴∠AQB=90°,即QB⊥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 ∴BQ⊥平面PAD. ∵BQ⊂平面PQB,∴平面PQB⊥平面PAD. 证法二:AD∥BC,BC=AD,Q为AD的中点, ∴四边形BCDQ为平行四边形,∴CD∥BQ. ∵∠ADC=90°∴∠AQB=90°. ∵PA=PD,∴PQ⊥AD. ∵PQ∩BQ=Q,∴AD⊥平面PBQ. ∵AD⊂平面PAD,∴平面PQB⊥平面PAD (Ⅱ)∵PA=PD,Q为AD的中点,∴PQ⊥AD. ∵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 ∴PQ⊥平面ABCD. 如图,以Q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平面BQC的法向量为; Q(0,0,0),,,. 设M(x,y,z),则,, ∵, ∴,∴ 在平面MBQ中,,, ∴平面MBQ法向量为. ∵二面角M﹣BQ﹣C为30°, ∴, ∴t=3. 举一反三: 【变式1】(2018 漳州二模)如图,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DE⊥平面ABCD,AF∥DE,DE=3AF,BE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60°. (Ⅰ)求证:AC⊥平面BDE; (Ⅱ)求二面角F﹣BE﹣D的余弦值; (Ⅲ)设点M是线段BD上一个动点,试确定点M的位置,使得AM∥平面BEF,并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Ⅰ)因为DE⊥平面ABCD,所以DE⊥AC. 因为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 从而AC⊥平面BDE. 【解析】(Ⅱ)因为DA,DC,DE两两垂直,所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如图所示. 因为BE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600,即∠DBE=60°, 所以. 由AD=3,可知,. 则A(3,0,0),,,B(3,3,0),C(0,3,0), 所以,. 设平面BEF的法向量为=(x,y,z),则,即. 令,则=. 因为AC⊥平面BDE,所以为平面BDE的法向量,. 所以, 因为二面角为锐角,所以二面角F﹣BE﹣D的余弦值为 (Ⅲ)点M是线段BD上一个动点,设M(t,t,0). 则. 因为AM∥平面BEF, 所以=0,即4(t﹣3)+2t=0,解得t=2. 此时,点M坐标为(2,2,0), 即当时,AM∥平面BEF 类型五: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例5.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解析】以O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则 ,令得是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 又 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总结升华】求点到平面的距离除了根据定义及等积变换外,还可以借用平面的法向量求得,方法是: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的坐标(两种方法),再求出已知点P与平面内任一点M构成的向量的坐标,那么P到平面的距离d=|||cos〈,〉。 举一反三: 【变式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1,∠ACD=90°,将它沿对角线AC折起,使AB与CD成60°角,求B、D间的距离 【解析】如下图, 因为∠ACD=90°,所以· =0, 同理,·=0 因为AB与CD成60°角,所以〈,〉=60°或120° 因为=++, 所以 所以||=2或, 即B、D间的距离为2或。 类型六: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综合应用 例6. 如图,在三棱锥中,,,,. A C B P (Ⅰ)求证:; (Ⅱ)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析: (Ⅰ)取中点,连结. A C B D P ,. ,. , 平面. 平面, . A C B E P (Ⅱ),,. 又,. 又,即,且, 平面. 取中点.连结. ,. 是在平面内的射影,.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 . A C B D P H 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Ⅲ)由(Ⅰ)知平面, 平面平面. 过作,垂足为. 平面平面, 平面. 的长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由(Ⅰ)知,又,且, 平面. 平面, . 在中,,, . .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在直四棱柱中,已知,,. B C D A E G (Ⅰ)设是的中点,求证: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Ⅰ)连结,则四边形为正方形, ,且,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平面, 平面. (Ⅱ)以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B C D A E z y x F M 不妨设,则,,,,, ,,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得 取,则. 又,,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得取,则, 设与的夹角为,二面角为,显然为锐角, ., 即所求二面角的余弦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