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闵行区高考化学一模
闵行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O-16 Si-28 Cl-35.5 K-39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强电解质是 A. 氢硫酸 B. 液氨 C. 硫酸钡 D. 冰醋酸 2. 今年我国新疆玛湖发现储量达12亿吨的大型油田。石油的分馏产物中没有的是 A. 汽油 B. 酒精 C. 煤油 D. 石蜡 3. 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最终褪色的气体是 A. SO2 B. Cl2 C. NH3 D. HCl 4. 光导纤维是高纯度二氧化硅。描述SiO2不正确的是 A. 熔点高 B. 原子晶体 C. 存在极性键 D. 极性分子 5. 钢铁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中,铁应 A. 接在电源正极 B. 接在电源负极 C. 连接锌 D. 连接铜 6. 物质的性质可以用“键能”来解释的是 A. 硅晶体熔点高 B. 氩气性质稳定 C. 碘易升华 D. 氨极易溶于水 7. 关于氯化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能与碱反应 B. 是离子化合物 C. 固体受热分解可制氨气 D. 固体溶于水吸热 8. 适宜用NaOH溶液除去括号中杂质的是 A. 溴苯(溴) B. 乙醇(乙酸) C. 溴乙烷(溴) D. 氧化铝(氧化铁) 9. LiH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Li>H B. 两者都是第IA族元素 C. 离子半径:Li+>H- D. 电子式: 10. 磷原子中的不成对电子,不同的是 A. 电子云形状 B. 电子云伸展方向 C. 电子能量 D. 电子自旋状态 11. 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装置采用水浴加热 B. 边反应边蒸馏出产物 C. 提纯先水洗再碳酸钠溶液洗 D. 原料正丁醇过量 12. 有机物转化所需的试剂、反应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A. 醇→烯烃:浓硫酸,加热 B. 醛→羧酸: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C. 苯→溴苯:溴水,铁 D. 酸→酯:浓硫酸,加热 13. 催化加氢可生成2-甲基戊烷的是 A. CH2=CHC(CH3)2CH2CH3 B. CH2=CHCH(CH3)C≡CH C. (CH3)2C=C(CH3)2 D. (CH3)2CHCH2C≡CH 14. 有关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需经过浓缩、氧化、提取 B. 海水提溴的浓缩原理是蒸发 C. 氧化步骤都可通入氯气来实现 D. 提取步骤都可用四氯化碳萃取 15. 物质之间反应,一定不产生H2的是 A. 过氧化钠和水 B. 金属钠和冷水 C. 铁和热浓硫酸 D. 炽热铁和水蒸气 16. 合成氨生产中,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B. 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 C. 产物用水吸收,剩余气体循环利用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对v正影响更大 17. 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刚开始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H++OH-→H2O B. NH4++OH-→NH3·H2O C. HSO4-+OH-→SO42-+H2O D. NH4++H++2OH-→NH3·H2O+H2O 18. 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的事实是 A. HClO4酸性强于HBrO4 B. HBr的分解温度低于HCl C. BrCl中氯为-1价 D. FeBr2溶液中滴少量氯水,溶液变黄 19. 一定能实现铁元素之间相互转化的措施是 A. 实现①的转化,用比铁活泼的金属 B. 实现②的转化,通过钢铁电化腐蚀 C. 实现③的转化,加入少量稀硝酸 D. 实现④的转化,加入过量氯气 20.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等物质的量的K+、Na+、Fe3+、Fe2+、SO42-、SO32-的几种离子。某同学取两份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一份滴入酸性KMnO4溶液,发现KMnO4溶液褪色;另一份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对溶液描述错误的是 A. 可能含有K+ B. 可能含有SO42- C. 可能含有Fe3+ D. 可能含有SO32-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本题共15分) 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多晶硅主要采用SiHCl3还原工艺生产。 21. 硅原子核外有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及与其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2. 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硅元素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0℃以上发生SiHCl3(g)+H2(g)Si(s)+3HCl(g)反应,平衡时H2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P)变化如右图(K为不同条件时得平衡常数)。 23. 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来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 24. 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为2L,10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固体的质量增加了2.8g,则HCl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25. P1____P2(选填“>”、“<”或“=”);K1、K2、K3大小关系式为___________。 (二)(本题共14分) Na2SO3是常见的一种盐,工业上可作防腐剂、去氯剂和还原剂。 26. Na2SO3固体隔绝空气加强热,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S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有0.5molNa2SO3参加反应,则电子转移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0.1mol/L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测定温度变化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27. ①时刻Na2S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同温下纯水中水的电离程度(填)“>”、“<”或“=”);应用平衡原理解释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④的pH略小于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将Na2SO3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题共16分) KIO3是我国规定的食盐补碘剂,利用“KClO3氧化法”可制备KIO3,流程如下: 已知:“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 30. KIO3所含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逐出的Cl2可用_________________检验;“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调pH”中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2. 已知KI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操作I包含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过滤。 为测定“加碘食盐”中碘元素含量:①称取50.000g食盐,配成250mL溶液;②量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KI,并用少量稀硫酸酸化,使KIO3与KI反应完全;③以淀粉为指示剂,用2.0×10-4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为30.00mL。 已知:KIO3+KI+H2SO4→K2SO4+I2+H2O(未配平),2Na2S2O3+I2→Na2S4O6+2NaI。 33. 测定过程中,所需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的有________________。 34. 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配平:______KIO3+_____KI+______H2SO4→______K2SO4+_____I2+______H2O 该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是_________mg/kg。 (四)(本题共15分) 芳香族化合物A(其中R是未知基团)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如下系列物质。 36. 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检验反应②是否完全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a.1个酯基 b.2个醛基 c.1个碳碳双键和1个醛基 d.1个醛基和1个羟基 39. 反应①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E可以合成高聚物,写出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以本题中的C为原料制备,写出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法为:XY……目标产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D B A C A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D D A D A D B C 二、综合分析题 (一)(本题共15分) 21.(4分)1(1分) 1s22s22p63s23p6(1分) S>Cl>F(2分) 22.(3分)氯和硅两元素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氯>硅,原子半径氯<硅,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氯>硅,得电子能力氯>硅。(3分) 23.(2分)氢气的生成速率等于氢气的消耗速率(合理即给分) 24.(2分)0.015mol/(L∙min) 25.(4分)>(2分) K1=K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