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小说是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的艺术。戏剧与小说有着不同的艺术规定性和基本风貌。 小说故事的时间、地点的变更完全没有限制,于是情节可以有大的容量;而戏剧是将事件的发生直接呈现在舞台上,作家对故事情节的支配必须受到舞台演出的限制,追求情节单纯集中,不枝不蔓。西方经典戏剧理论“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小说的媒介是语言,以叙述为主,诉诸读者的智力和想象;而戏剧的媒介则是演员的肢体和言语,以直观展示为主,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演员不能像小说那样插入作者的叙述、描写、观感、议论。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的提示。”叙述与展示的不同带来的另一个区别是: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而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说:“任何叙述形式都趋向过去已发生而现在结束了的事件,那么戏剧的具体性正是发生在永恒的现在时态中,不是彼时彼地,而是此时此地。”所以,戏剧中表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往往比较棘手,以前多靠人物的叙述回顾。 小说的故事是提供给私人阅读的,阅读的方式可以完全自由,情绪也可以随意调节,但是观众走进剧场看一出戏的情形则不同,它是一种集体欣赏。戏剧的故事必须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要维持这个兴趣到戏剧的终结。如果观众感觉乏味,难免随时离场,这会影响戏剧演出的效果。情绪效果的限制要求戏剧故事必须加快情节发展的节奏,且保持情节的张力和变化,这就需要戏剧中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英国威廉·阿契尔在其《剧作法》中说:“我们可以称戏剧是一种激变的艺术,就像小说是一种渐变的艺术一样,正是这种发展进程的缓慢性,使一部典型的小说有别于一个典型的剧本。” 戏剧与小说各有其基本艺术特质与形态,但两者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契诃夫的剧本《海鸥》背离了当时普遍接受的“戏剧法则”,追求戏剧事件的生活化和剧本的内在抒情性。虽遭指责,但这种崭新艺术促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舞台导表演体系的变革。众多小说家融入了戏剧的“动作”、“冲突”、“悬念”等技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创作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陈军《论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区别及沟通》)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有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西方经典戏剧理论“三一律”对此作出严格规定。 B. 与戏剧借助演员肢体、言语的直观展示相比较,小说借助智力和想象更加自由。 C. 戏剧为了持续引发观众的兴趣,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 D. 契诃夫的剧本《海鸥》遭到指责是因为作品挑战了当时根深蒂固的"戏剧法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时空限制、媒介形式、欣赏方式三个维度分析了小说与戏剧的不同形态。 B.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用以突出戏剧与小说两种艺术形式的基本差异。 C. 文章运用了引证的论证手法,名人的这些精辟论述为作者的观点增加了权威性。 D. 文章以艺术总是交融发展为前提,举例论证了小说与戏剧可以互相借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作家跟小说家相比,进行剧本创作时不能天马行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B. 小说只能表现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件,而戏剧则表现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 C. 小说的私人阅读方式和阅读时情绪的可调性决定了小说的情节发展进程的缓慢性。 D. 戏剧的“小说化”,小说的“戏剧化”不失为推动戏剧与小说向前发展的好思路。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项,“小说借助智力和想象”错误,原文说“小说的媒介是语言,以叙述为主,诉诸读者的智力和想象”,所以应是“小说借助语言的叙述”,而不是“借助智力和想象”。 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确定其表述正确与否。 A项,“从时空限制、媒介形式、欣赏方式三个维度”错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时空限制,第三段说的是媒介形式,第三段说的是情节节奏,所以应是时空限制、媒介形式、情节节奏三个维度。 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未然说成已然,因果颠倒,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等。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B项,“只能”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并不是说“小说只能表现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件”。“戏剧则表现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不正确,原文说的是“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又说“戏剧中表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往往比较棘手,以前多靠人物的叙述回顾”,因此并不能说戏剧“表现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 故选B。 【点睛】第2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小题。 材料一: 4月25日,中国联通正式宣布今年将在国内推出16个主要城市的5G试验网,同时通过策略补贴让2G、3G用户向4G和5G迁移。5G在规模试点后,将于2019年开始预商用,2020年规模商用。 5G时代已向我们走来。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的简称。它通过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合,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社交网络等加强虚拟现实的业务体验,促进人类交互方式的再次升级。 早在2013年2月,我国就组织通讯龙头企业联合成立了IMT-2020推进组,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产学研用链条化研究与发展。在国务院2016年12月19日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发展新一代信息产业成为五大领域之首。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5G强大的市场潜力的召唤下,各方表现出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5G的发展。比如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始引入民间资金,资本市场开始加大对5G的投资力度。 (摘编自《2018年中国5G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二: 5G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技术竞争的焦点,它的超高可靠性、超低延时的卓越性能,将在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科技等多个行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以5G为核心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催生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加速中国各类产业转型升级,给中国带来万亿级的经济效益。到2035年,预计5G的价值链对中国的总产出为984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7190亿美元,占到5G全球总产值的28.11%。作为一种全新网络架构,5G将与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紧密结合,极大丰富和改善现有的行业及技术水平,催生更多新兴产业和业态,其商用的普及也将成为拉动中国就业的新引擎。总之,5G技术的研发应用将会成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精准扶贫开发,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举措。 我们需要加强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公司的合作,并通过优化频谱资源的配置,为5G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要在保障信息安全等的前提下与各国共同推进科技发展,为世界的繁荣与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 材料三: 据4月19日外媒报道,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通过领先电信咨询公司Analysys Mason对全球5G竞争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如下: 图:不同国家的5G准备程度 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总裁贝克尔说:“这是一场紧张的比赛。中国和韩国现在略有优势,但是我们可以超越他们并赢得这场比赛”。 “当一个国家在某一代无线技术中失去全球领导地位时,该国的就业机会就会减少,技术创新机会也流失到海外。”美国调研公司Recon Analytics创始人表示,“相反,在无线领域引领全球,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正如美国通过4G领导地位所实现的一样。”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研究主管米特里斯·马拉基斯则告诉媒体“到最后,是否有人在5G竞赛中获胜并不重要,因为中国运营商并没有在与美国运营商进行竞争——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地区进行运营。但不论谁第一个进行5G部署,都将为全球其他运营商提供学习经验,而合作将为彼此带来更大的收益。” (摘自中国通讯网) 4. 根据材料,下列关于5G发展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是移动通信技术升级,可以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想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相结合。 B. 5G应用范围广泛。它是科技领域的焦点,也将对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等多个行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甚至催生更多新兴产业和业态。 C. 5G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一个长期的工程。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是中国5G能够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D. 美国相关研究人员对美国的5G准备程度表示担忧。原因在于失去了无线技术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的就业机会将会减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围绕着5G这个话题展开,从不同侧面介绍了5G,并且都从正面充分指出了5G发展的现状和长远意义。 B. 从材料二看,5G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技术竞争的焦点,它超高可靠性、超低延时的卓越性能,使它达到了通信发展的顶峰。 C. 从材料三来看,在5G的准备过程中,亚洲一些国家占据了优势,不仅遥遥领先于欧洲国家,也远超4G时代领先的美国。 D. 5G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非凡,合作带来共赢,世界各国的合作将会使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 6. 怎样才能使5G更好发展?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答案】4. D 5. D 6. (1)政府大力支持:提前布局并设计路径,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2)促进各方合作:加强相关企业及国际间的合作。(3)增加资金投入:引入民间资金,使资本市场加大对5G的投资力度。(4)提供技术保障:优化频谱资源的配置,提高技术水平以保障信息安全。(5)提高民众认识:认识到5G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推动5G的发展。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D 项,“原因在于失去了无线技术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的就业机会将会减少”,原因表述不完整,以偏概全。从材料三“技术创新机会也流失到海外”“在无线领域引领全球,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来看,还有技术创新机会流失、经济利益会受到损失等原因。 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 A项,“都从正面充分指出了5G发展的现状和长远意义”错误。从原文来看,三则材料对5G发展现状指出的不全都充分,材料二着重在谈前景,而不是分析5G发展现状。 B 项,“达到了通信发展的顶峰”错误,5G 并不是通信发展的顶峰。材料二原文也只提到“它的超高可靠性、超低延时的卓越性能,将在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科技等多个行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并没有提到5G“达到了通信发展的顶峰”。 C项,“远超4G时代领先的美国”错误。结合材料三的图表,以及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总裁贝克尔说的“中国和韩国现在略有优势,但是我们可以超越他们并赢得这场比赛”,可知,不能说亚洲一些国家“远超”美国。 故选D。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如本题要求概括“怎样才能使5G更好发展”,信息分布在三则材料中。 材料一讲了我国5G准备及发展过程,提到我国早在2013年2月,就组织“成立了IMT-2020推进组,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产学研用链条化研究与发展”,并且国务院2016年12月19日就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发展新一代信息产业成为五大领域之首”,据此可概括出政府大力支持,提前布局并设计路径,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材料二提到“我们需要加强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公司的合作”,材料三提到美国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研究主管米特里斯·马拉基斯说“但不论谁第一个进行5G部署,都将为全球其他运营商提供学习经验,而合作将为彼此带来更大的收益”,据此可概括出促进各方合作,加强相关企业及国际间的合作。材料二提到“通过优化频谱资源的配置,为5G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在保障信息安全等的前提下与各国共同推进科技发展”,据此可概括出,提供技术保障。材料一说“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始引入民间资金,资本市场开始加大对5G的投资力度”,据此可概括出增加资金投入,引入民间资金,使资本市场加大对5G的投资力度。材料二重点探讨了5G发展的前景,指出5G将在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科技等多个行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材料三中美国调研公司Recon Analytics创始人表示“当一个国家在某一代无线技术中失去全球领导地位时”,该国就业机会会减少,技术创新机会也会流失,相反,如果在无线领域引领全球,就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据此可概括出应提高民众认识,认识到5G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推动5G的发展。 【点睛】第1 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 董 阿 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故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家读书的,搜寻故旧。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我们的家庭都属于同一阶级成分,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 班上还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挺好看的。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我们是放学后去玻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 安静。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熟人进店,店员立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什么讲古董的杂志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有个知县送十多块,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押差当然也是欢喜得很,一欢喜就得意,一得意就想奉承。于是表功,说知县怎么怎么不容易,按照旧样仿,烧造,浸色,做旧,养苔。毕沅具体气成什么样,很难想象,因为他素称通博,而且手下有一帮有名的金石考订专家,像宋葆醇、俞肇修、赵魏等。 不过钱泳的《履园丛话》也记了砖的事情。嘉庆年间谢启昆做浙江布政使的时候,因为整治庭院,挖出八块砖。砖上有“永平”字样,于是谢启昆考订为晋惠帝永平年间的古物。得了古董,谢启昆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八砖书舫”,而且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多到数十人。偏偏有个人不识相,说这“永平”两个字是明朝永平府烧造标记,古董于是不那么古了。谢启昆气得大骂“你们这类嗜古家,就会穿凿附会,一块砖也值得深究吗”! 钱泳记的这件事,好像不是在骂人,因为不识相的人也许说的是实话,只是不识相罢了,谢启昆则是将雅趣看得很透,把话兜底讲出来,倒有真意,谁还能再说什么? 认真说起来,清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这和大清律有关。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规定八旗子弟不可经商,怕受腐蚀。不经商干什么呢?每月领了饷银,多也不多,物价稳定,吃穿够了,于是只好游手好闲,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 因为听戏,八旗子弟养成为专业听众。听戏真的是听,不是看,眼睛是闭起来的,而且脸不朝戏台,更专业的是钻到戏台下面听。对这样的专业听众,唱戏的怎么敢唱错? 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一八四〇年前,因为瓷器、丝、桐油的出口,清朝是白银入超国,一仗打下来,贵戚才渐渐明白洋人是要有贸有易。清朝三百年,如果贸易的意识健全,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呢? 我有时候到宣武区游逛,会想,古时候,这里是商业区呀。可是,它怎么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没有了呢?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以“我”与松姓同学、杨姓同学小时候的真实经历来说明当时琉璃厂古董的丰富以及对“我”文化上的深刻影响,说服力强。 B. 文中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古董价值的变化,并两次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表达“我”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感慨。 C. 琉璃厂安静的气氛、优美的景致、和气的店员、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和朋友经常到那里,“我”也学到了一些古董方面的知识。 D. 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导致他们的贸易意识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清朝的灭亡。 8. 文本中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底蕴。②使文章生动幽默,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③描写古人古董轶事,表现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对下文“趣味”的论说有启示作用。 9. 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古董的喜爱之情。②从古董的价值起落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③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含有对于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④结尾中作者在商业街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直接影响了清朝的灭亡”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只是玩笑说法,并不能说“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直接影响了清朝的灭亡”。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是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表达技巧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指出文章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要求把握手法技巧的句段,仔细阅读,先指出句段所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把句段放置于文本中,结合具体内容,从文章内容主题表达、情感抒发、人物形象塑造、与上下文内容关系等方面说说句段所运用表现手法的具体作用。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本中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有什么作用。题干已经明确指出要分析把握的表达技巧是引用,是要求学生分析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前,首先应明确文章引用诗文的作用有哪些,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作答。①可以使文章更有文学内涵,丰富文章内容;②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阅读兴趣;③可以用诗文词作为证据,有力地证明某一观点;④表现了什么;⑤对上下文有什么作用。本题作答时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首先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底蕴。然后具体明确引用了什么内容,分析这些内容与上下文关系。答题时,先回归文本,找到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在文章第十段和第十一段,文章第九段写什么东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然后第十段引用《金石书画笑史》中清代古砖值钱,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下属知县仿冒制作古砖给他送礼的故事。第十一段引用《履园丛话》中也记载的关于谢启昆挖到砖,自己考证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古砖。给自己书斋起名“八砖书舫”,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多到数十人。偏偏有人不识相,说不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而是明朝永平府烧造。谢启昆气得大骂的故事。然后第十二段指出谢启昆将雅趣看得很透,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所以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同时又对下文“趣味”的论说有启示作用。结合文章的中心来看,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是描写古人古董轶事,表现出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思想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然后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是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的情感,回归文章,在文章中找出作者对“古董”叙述的内容仔细阅读,圈画出其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寄寓的情感。比如文章前几段对儿时美好试管回忆,在回忆中指出“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故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未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从这些叙述中能看出作者对古董的喜爱之情。在叙述古董的时候,作者一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们喜欢古董,古董价值高,到了文化大革命,“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古董不值钱了。现在,古董又值钱,从作者叙述古董价值变化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能看出作者对关系古董价值起伏的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由于现在古董又值钱了,想到“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然后引用《金石书画笑史》中因为古砖值钱,仿制古砖送礼,被押差得到赏赐,一欢喜得意,说古砖是假冒仿制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假冒伪造古董和官场送礼巴结上司送礼成风的批判。由古砖的事引出《履园丛话》中钱泳记与古砖的故事。在由钱泳记对古砖雅趣引出下文的“趣味”,指出“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然后叙述了清朝八旗子弟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等趣味,在叙述中“游手好闲”“养成为专业听众”“清朝三百年,如果贸易的意识健全,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呢?”等词句中可看出作者对于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指出自己“有时候到宣武区游逛,会想,古时候,这里是商业区呀。可是,它怎么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没有了呢”,通过在商业街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代表的传统文化古董遗失的心痛之情。 【点睛】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它的作用主要包括:(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2)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答题时结合文章中具体的引用内容和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瑺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候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节选自《明史卷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B. 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C. 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D. 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因自己的“字”流行很广,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三场,明代科考须经三场,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 C. 燕享,亦作“宴飨 ”。指以酒食祭先祖,以酒食款待人。也指古代帝王饮宴群臣、国宾。 D. 策问,汉以来试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使之条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三吾历经动荡,大器晚成。其两兄皆在元代做官,均死于贼寇,明初经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征召到京城为官,此时已七十三岁。 B. 刘三吾博学善文,深得赏识。很多礼制和法令都由他来修订,皇帝所制曾由他来作序,一些重要著作的修撰也由他总管,获得的赏赐很优厚。 C. 刘三吾胸无城府,坚守大节。曾进言说服皇帝立太孙承统,因女婿贪赃获罪而引咎辞职,但皇帝继续让他担任大学士。 D. 刘三吾命运多舛,晚年不幸。他晚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得罪了北方士人,惹怒了皇帝,被遣放守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2) 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 刘三吾为人刚正,与人交往不用心计,自号“坦坦翁”。到了身临大节的事情,坚定立场,不能强行改变他的志向。 (2) 有人说张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试卷呈上,刘三吾等人实际嘱咐了他。皇帝更加发怒,白信蹈等人判处死罪,刘三吾因为年老戍守边塞。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中,“典章”是名词,指的典章制度,是“阙略”的主语,故“典章”前应断开,排除A、B两项。 再比较C、D两项,“悦之”的主语应为皇上,“宿儒凋谢”的意思是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得三吾晚/悦之”意思是很晚才得到刘三吾,皇上十分高兴,而“得三吾/晚悦之”则解释不通,据此可排除C项。 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以酒食祭先祖”错误,应是指以酒食祭神。 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但皇帝继续让他担任大学士”错误,原文为“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意思是刘三吾引咎辞职,皇帝同意。不久,复官为学士。 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慷慨”,刚正;“城府”,心计;“屹”,坚定;“夺”,强行改变。 (2)“或”,有人;“故”,故意;“以”,拿、用;“陋”,鄙陋的;“呈”,呈上;“属”,通“嘱”,嘱咐;“之”,代词,他;“益”,更加;“论”,判罪;第二个“以”,因为。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刘三吾,湖南茶陵人,最初名如孙,凭三吾的字出名。他的兄长刘耕孙、刘焘孙都在元朝作官。耕孙,曾任宁国路推官,死于“长枪贼”反叛中。涛孙曾任常宁州学正官,死于匪寇作乱。刘三吾为躲避战乱逃亡到广西,广西行省承制授予他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后来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因为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征召到京城,他已七十三岁了,因上奏对答称合旨意,被授官左赞善,积功升迁任翰林学士。当时天下刚平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这时才得到刘三吾,皇上十分高兴。朝廷全部礼仪制度及三场考试选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刘三吾修改审定。 刘三吾博学,善于写文章。皇帝撰写《大诰》及《洪范注》,完成之后,都命他写序。敕命刘三吾修撰《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等书,让刘三吾总领其事,赏赐很丰厚。皇帝曾经说:“我曾经看到奎壁之间有黑气,现在消失了,文运恐怕要昌盛了吧。你们应当有所著述,以称合我的心意。”皇帝写诗,有时令他跟着唱和,曾经赐给他朝鲜玳瑁笔。刘三吾上朝参拜,皇帝命他站列在侍卫的前面。皇帝饮宴群臣,赐予他坐在殿中。他与汪睿、朱善并称为“三老”。不久刘三吾年纪一天比一天老,才智一天比一天衰减,往往触犯圣意,皇上对他的礼遇也渐渐轻了。洪武二十三年,给晋世子讲授经书,吏部侍郎侯庸弹劾他怠惰职责。被降为国子博士,不久,又回任原职。 刘三吾为人刚正,与人交往不用心计,自号“坦坦翁”。到了身临大节的事情,坚定立场,不能强行改变他的志向。懿文太子死,皇帝驾御东阁门,召见群臣对答,恸哭。刘三吾进言说:“皇孙是嫡派后裔,继承帝位,合乎礼制。”立太孙由此开始。户部尚书赵勉,是刘三吾的女婿,因接受赃物获罪而死。刘三吾引咎辞职,皇帝同意。不久,复官为学士。洪武三十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发榜后,泰和宋琮为第一名,北方士人没有中榜的。于是诸生说刘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乡人。皇帝发怒,命侍讲张信等人重新阅卷,不合旨意。有人说张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试卷呈上,刘三吾等人实际嘱咐了他。皇帝更加发怒,白信蹈等人判处死罪,刘三吾因为年老戍守边塞。皇帝亲自赐予策问,另外选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当时称为“南北榜”,又称“春夏榜”。建文初年,刘三吾被召回,很久以后去世。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词开头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杨柳”、“鸳鸯”,用来陪衬荷花之美丽。 B. 上片写虽然有人采莲,但蜂和蝶不知荷花幽香,断然不来,写出荷花的幽独。 C. 词作既表现了荷花无人欣赏的寂寞,也抒写出芳华零落的悲苦。 D. 词作运用双关、拟人等多种手法,既写荷花处境,也咏荷花情怀。 15. 请赏析本词的最后两句。 【答案】14. B 15. 荷花不愿意在春风中开放, 没有理由地却被秋风耽误了(在秋风中凋落)。这两句托物言志,表现了自身不愿趋时媚俗(高洁、孤芳自赏)的品质;以及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或者怀才不遇、不受重用,郁郁不得志、功业未成的感伤)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B项,“虽然有人采莲”分析错误。应是没有人采莲。上片大意为: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荷花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以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写出了荷花无人欣赏的寂寞和芳华零落的悲苦。 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赏析本词的最后两句,考生可仔细阅读本词的最后两句,从手法和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词的最后两句为“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从内容上看,写了荷花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被秋风耽误了,在秋风中受尽凄凉。从手法上来看,作者写荷花是为了写自己,借荷花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把荷花的幽香比作自己的品德,“当年不肯嫁春风”表现出自己不愿趋时媚俗的高洁品质。诗中的荷花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诗人虽然有德有才,却不被重视,以致怀才不遇,功业未成,“无端却被秋风误”,词人通过荷花表达出自己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表现君子广泛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句来写自己遭到造谣中伤;以“_______”一句来表达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死多次也不后悔。 【答案】 (1).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谣诼谓余以善淫 (6). 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兀、见、庐、参省、知、谣、诼、淫、犹。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班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 ,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 的描绘。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B. 众口纷纭 无案可稽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C. 莫衷一是 无案可稽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 众口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B. 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C. 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D.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 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 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完整一个艺术世界。 【答案】17. A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根据原文“人人言殊”可知,对于“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们各有各的看法,没有统一的意见,因而应当选择“莫衷一是”,排除B、D两项。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无案可稽,没有证据可查。此处意思是说人人都知道《食经》是伪书,因而《茶经》就不能作为“中国人饮茶饮茶起于神农氏”的依据,应选择“不足为据”,排除C项。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语境说的是前人描绘品茶的切身感悟与体验,很绝妙。因此选用“出神入化”。故选A项。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 串读检查。“从来佳茗似佳人”强调的是林语堂关于茶的“三泡”之境说,所以“这”为主语,排除BD两项。C项,“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的表述不顺畅,排除C项。故选A项。 【1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由前文“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可以判断出,画横线的句子可简化为“一杯茶是艺术世界”,而AB两项是说“中国人是艺术世界”,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排除A、B两项;数量词一般放在形容词前面,应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而不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20.下面是某高中生物科技学生社团拟邀请某大学教授举行相关知识科技讲座的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为了消减同学们由某地狂犬疫苗事件带来的恐慌并传播相关科学知识,我们希望玉成一事——我们将于3月1日下午3时,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办相关知识讲座,承让邀请您来主讲,恭候您的领情。我们衷心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吝赐教,会后我们将有礼物惠赠。如有其他未安排到的事宜,或者不能参加,立即告知。 【答案】①“玉成”改为“促成”;②“承让”改为“冒昧”;③“领情”改为“光临”;④“惠赠”改为“敬赠”;⑤“立即告知”改为“悉知为盼”或“请告诉我们”。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 ①“玉成”,请人帮助或感谢帮助成全的客气话。材料中用来指“我们”推动一件事办成功,使用不得体,应改为“促成”。 ②“承让”,承蒙相让的意思,一般是在比赛后优胜者谦虚客气时说的话。材料中用来作为邀请别人的礼貌用语,不得体,应改为“冒昧”。 ③“领情”,接受礼物或好意而心怀感激。材料中用来表示对方到来,使用错误,应改为“光临”。 ④“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材料中用来指自己一方送给对方礼物,不得体,应改“敬赠”。 ⑤“立即告知”,语气过于强硬,不符合邀请函的语体要求,应改为“悉知为盼”或“请告诉我们”。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1.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在写作中运用古典韵文名句的三方面作用,每条不超过10个字。 古典名句不是当“ 文化口红”显摆用的,恰当地用在文章中,确实能提升文章的层次。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没有适度的辞藻、节奏及用典,文章就会缺少一点气韵和神采。特别是经典韵文,增一字则太长,减一字则太短,言简意赅又辞约义丰,既有韵律感又很有表达效率。比如谈反腐倡廉,一句“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就极有效率;谈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多言简意赅,不需要长篇大论去阐释,几个字就说清楚了。同时这些韵文中都有着中国人一看便懂的文化基因,一两句就能戳中内心里那种隐秘的情感共鸣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修辞效果。例如:“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此外,韵文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经典韵文不用,可能就会死在典籍中,写作的人有责任以这种方式去传承文明和文化。 【答案】(1)增加文章的文采 (或:提升文章的层次) (2)激发文化共情 (或:激发对文化的情感共鸣) (3)传承文化文明(或:传承传统文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应该划分段落层次,关键词语有“同时”“此外”,据此,可将本段分成三层。由此,总结出句意要点。第一个关键句“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没有适度的辞藻、节奏及用典,……既有韵律感又很有表达效率。”此处强调了能够增加文章的文采 ;“同时这些韵文中都有着中国人一看便懂的文化基因,一两句就能戳中内心里那种隐秘的情感共鸣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修辞效果。”这句是第二个关键句,我们能提炼出表达的中心语义:激发文化共情 ;第三处关键句“这些经典韵文不用,可能就会死在典籍中,写作的人有责任以这种方式去传承文明和文化。”,可以概括为:传承文化文明。 【点睛】语段压缩的类型: 1.给事物下定义 2. 处理新闻 3.概括语段内容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旧上海的斑驳光影里,街巷闾里中,穿着旗袍、擎着纸伞的女子曾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如今,旗袍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今年99岁的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却依然默默坚守。海派旗袍制作,镂空细密,工艺繁复。80多年来,褚宏生一直坚持一针一线亲自缝制,精益求精制作每件旗袍,即便做一个小小的盘扣,也要花三个小时。无论机器怎样先进,褚宏生都不为所动。今天,人们称他为“活着的传奇”“上海滩最后一位裁缝”。 ②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跳槽已成为年轻人的“新常态”,求职更像是“尝试”,有人一年换5份工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李家华认为,“人们每个阶段的追求、想法不同,不是一份自始至终的工作能涵盖的”。 ③2019年1月,人社部发布通告,拟发布15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工程技术人员,而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也入围。电子竞技员“入围”新职业,一时引发人们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执着坚守,不忘创新 99岁的褚宏生在旗袍的世界里用一针一线的坚守成就了“活着的传奇”,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我们领略到了旗袍的迷人魅力;当代青年在一次次“跳槽”的尝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他们不断尝试的勇气让我们无限憧憬未来的美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既要学习褚宏生摒弃浮躁、执着坚守的精神,又要学习当代新青年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勇气,紧紧追随时代的脚步,及时更新自我意识。既执着坚守,又不忘创新,这才是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的正确之途。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倡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让人们摒弃浮躁、脚踏实地的最好药方。 劳斯莱斯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呢?因为他们一直重视对品质的坚守,从汽车的整体外观,到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总是用尽心思,从未偷工减料,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从未敢有半点疏忽,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唯有对汽车品质的坚守,才能使自己在汽车行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在各种利益诱惑的驱使下,一些现代企业却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在奶粉中添加大剂量的三聚氰胺,结果给婴儿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当然,三鹿企业的下场只能是倒闭关门,这是他们放弃商业底线、放弃道德坚守的应有代价! 由此可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执着坚守传统的正能量品质是多么重要。可是,仅仅坚守这些就足够了吗?不,执着坚守只能让我们免于步入歧途,而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还需敢于尝试、敢于改变的创新精神。 褚宏生在坚持对旗袍制作精益求精的同时,难道就没有改变与创新吗?一个小小的盘扣就要花费三个小时,这不仅仅是因为手工缝制的缘故,更是因为费尽心思去改换样式的缘故。如果褚宏生老先生缝制的旗袍都是千篇一律的话,我想仅凭他一针一线式精益求精的坚守是绝不可能被今天的人们称为“活着的传奇”的。因此,坚持正宗是毋庸置疑的,但敢于尝试、适时改变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会使其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保证其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当代的青年如果能坚守住道德的底线,摒弃浮躁,那么一年换五次工作又何妨?终有一日,他们将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从而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切于我们有益的东西,我们都要坚守,但这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我们还要在坚守中求变化、求发展。执着坚守,不忘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个人与社会得到最大的好处,才能让自身变得越来越强大。 【解析】 【详解】(一)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法。本题有三则材料,其中材料①,褚宏生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工匠精神、匠人精神。虽然时代变迁,但是他热爱自己的职业,一直坚持手工缝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匠人精神并不是变化之敌,既要改变,也要坚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保持适应与变化固然重要,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是相对不变的,总有一些价值是永恒的。对于个人和集体来说,对浮躁的摒弃,对某些价值的坚守,是走向未来的助力。材料②,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年轻人要勇于适应,勇于尝试,勇于改变,勇于放弃,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潜能,但前提是也要摒弃浮躁之心,做到脚踏实地。材料③,当代社会一些新事物、新职业的出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时俱进,积极改变自我意识,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迭代,这是应对职业更新、职业迭代的最有效手段与方法。 (二)立意:仔细分析三则材料,寻找三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就某一则材料单独立意,也可结合三则材料综合立意。①从工匠精神的角度立意。可以谈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弘扬,对待工作、职业、事业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等。②从适应社会变革的角度立意。可以谈对待新事物、新职业的态度,要勇于适应,敢于变革,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创造自己的价值等。③从两者结合的角度立意。既可以谈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积极应对,也可以谈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摒弃浮躁,坚守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等。 (三)结构思路:先由所给材料引入论述观点,即“既执着坚守,又不忘创新,这才是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的正确之途”,紧接着运用两个分论点来加以论述:一是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是让人们摒弃浮躁、脚踏实地的最好药方,二是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还需敢于尝试、敢于改变的创新精神。对观点的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文章结尾再次呼应开头,强调“执着坚守,不忘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个人与社会得到最大的好处,才能让自身变得越来越强大”。 (四)相关素材: 1、让“工匠精神”照亮“中国品牌”,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他人的承诺;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承继传统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们诚信重诺,视质量品牌为生命而决不妥协姑且。他们摒弃浮躁,沉潜于事滴水穿石,有事业心而无功利心。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小到技术研发、车间生产、服务提升等微观领域质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等宏观战略的实施,都离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撑。 2、莎士比亚曾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的尝试,往往能成功。”是啊,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也许还在树上生活;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还会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宰吗?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的生活也许还在黑暗中;如果人们没有尝试,也许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灭绝;如果人们没有尝试…… 尝试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成功的前提。契诃夫曾说过:“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只有在别人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大胆的尝试,才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成功。 3、创新,是以未来发展为目标进行变革;而坚守,则是以历史为鉴,坚定地守护过去的某种观念或规则等。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融相契。这是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有趣之处就在于这两套系统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些冲突,却并不像数学答案一样一对一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比尔·盖茨在没有自己的专机以前,出行从来不坐头等舱。有人问其原因,盖茨微笑着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说得真好啊!从短短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比尔·盖茨“坚守”节俭的品质,因此,旅途中坐头等舱的虚荣对他来说有如浮云。 与其相反,美国信封大王麦肯锡,每次出行必选头等舱,而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头等舱的顾客大都是社会名流、业内精英,其中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在那里,麦肯锡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更多的客户,从而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由此看出,麦肯锡不拘泥于所谓的勤俭持家,而是喜欢走创新之路。同一些头等舱中的乘客相比,许多人只注意到头等舱的舒适享受,而麦肯锡却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其背后的商机。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许多名流真的成了他的重要客产。 你看,坐飞机选择什么舱虽然是件小事,却从中折射出两种行为准则,而且是完全不同的行为准则,但两个人都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创新和坚守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应当做出最合适的选择。面对罪犯,包青天铁面无私,坚守法律的刚性;为了使孤寡老人免受拆迁之苦,亚伯拉罕·林肯选择让公路改道,放弃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做出人性化的变通。关云长忠心不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张子房先后易主,终随刘邦,大事既成,又隐居深山……这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还有古语中的“君子固穷,不失本心”与“随遇而安,相时而动”“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与“大丈夫能屈能伸”等等,无不折射出古人“创新与坚守”的智慧 4、日本曾有一位九岁的天才书法家,四幅作品被私人收藏,拍卖价高达1400万日元。小田村夫曾预言这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几年后他在众多新星中销声匿迹,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受欢迎,不断改变风格,不断临摹,其作品反成了毫无价值的书法仿制品,失去了原本具有的隽永的风格,自己的作品成了“王羲之”、“柳公权”的复制品。世界上之所以大师级人物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为太多的天才没有坚守本心随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社会需要创新,同样需要坚守——创新者,变其思维;坚守者,守其本心。创新与坚守兼具,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世界。 阿丹与阿蒙是师出同门的画家,两人原本俱擅长画虎。一日,老师同时对两人提出了拓展一些新画路的建议。阿丹沉吟半晌,决定不采纳这个建议,只是一心研究各类虎的体型、习性;阿蒙同样思考了一番后决定接受,开始画一些山水草木。多年以后,阿丹去阿蒙家小坐,进门后入目的便是墨色的箭竹、山间的流水、百花盛开的泉边……刹那间阿丹有如入仙境之感;作为回访,阿蒙不日前往阿丹家,推开屋门,一头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威严的气势从天棚直逼地板,虽是墨彩绘制,却让人有臣服的冲动……两种选择,决定了二人不同的画风,不同的艺术方式,却收获了同样的成功——毕竟通往成功之路自古便不止一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