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兴化一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2017秋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因为利益至上,让文学回到文学自身,在这个年代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形形色色的力量 ,在文学的领地里横冲直撞。但是,这种 的局面毕竟不能长此以往,否则会导致文学生态的严重 。 A. 鸠占鹊巢 鱼目混珠 失衡 B. 占山为王 鱼龙混杂 失控 C. 占山为王 鱼目混珠 失控 D. 鸠占鹊巢 鱼龙混杂 失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 占山为王: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第一处,有“回到文学自身”及后文“领地”可推断“鸠占鹊巢”适合; 鱼目混珠:指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该词语作贬义,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鱼龙混杂:用来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第二处,“鱼龙混杂”不符合语境; 失衡:意思是失去平衡; 失控:失去控制能力。第三处,“失衡”与生态搭配,“失控”不当。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B.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轻松自如地驾驭不同的地域文化,试图让作品放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有意义。他在自由的王国里畅游,像一个喜新厌旧的孩子。 C. 据商务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食用农副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肉价格比上周上涨0.3%,粮油零售价格上涨0.25%。 D. 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答案】B 3. 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③女年甫及笄,嫋嫋有容色 ④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 ⑤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①③⑤④ 【答案】C ...............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 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上联:飞阁排云入 下联:垂杨夹道生 B. 上联:山光扑面经宵雨 下联:历尽艰难好做人 C. 上联:几家深树碧藏楼 下联:一壶清茶知真味 D. 上联:花开阴影浓 下联:花谢白玉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有关内容。对联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如此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这两项的最后一字以仄音收尾。B项“山光扑面”对“历尽艰难”,主谓短语对动宾短语,词性不当,排除。因此可以选择A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很明显,背景对于诗歌意义的阐释是必要的,尤其是精细而准确的背景,它不像那种大而无当的笼统介绍,说些无比正确而毫无意义的废话, , ; , , 。 ,可是我们还得想一想,“背景”真是一把万能钥匙,确实能打开“意义”的大门吗? ①为搜寻目标提供了依据 ②文学批评家们振振有词:搞清楚了背景就掌握了理解意义的钥匙 ③倒像是用细线五彩勾勒了一幅工笔人物 ④倒像是精确画出了位置的大比例地图 ⑤为查找失踪者提供了线索 ⑥也不像含含混混的泛泛交代,只把对象画了个朦胧含蓄的大概轮廓 A. ③⑤⑥④①② B. ④⑤⑥③①② C. ④①⑥③⑤② D. ③①⑥④⑤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通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主要内容是说背景对于诗歌意义理解的作用。首先可以找出文段中的句式“不像……倒像……也不像……倒像……”,可以推断出⑥排在第三个。根据⑥中“只把对象画了个朦胧含蓄的大概轮廓”推断出③排在⑥后。排除AD两项。再根据③句中“勾勒了一幅工笔人物”与⑤句中的“失踪者”,推断出⑤跟在③后,排除B项。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国祚,汉军镶红旗人。父一鹤,太祖时来归。天聪间,授三等甲喇章京。国祚其次子也。初授牛录额真,屯田义州。从征黑龙江。取前屯卫、中后所。顺治初,从征江南,克扬州、嘉兴、江阴,皆有功。世职自半个前程累进二等阿达哈哈番。历官自甲喇额真累迁镶白旗汉军固山额真。 十三年,加平南将军,驻师温州。十五年,授浙江总督。郑成功犯温州,国祚督兵击卻之,得舟九十馀。成功又犯宁波,副都统夏景梅、总兵常进功等督兵击卻之,奏捷,上以成功自引退,疏语铺张,饬毋蹈明末行间陋习,罔上冒功。成功旋大举犯江宁,督兵防御,事定,部议国祚等玩寇,当夺官,诏改罚俸。国祚督浙江四年,颇尽心民事。岁饥,米值昂,发帑平粜,并移檄邻省毋遏粜,民以是德之。十八年,调山东,复调山西。康熙元年,甄别各直省督抚,国祚以功不掩过,解任。 吴三桂反,十三年,起国祚江西提督,驻九江。三桂兵入江西境,命移驻南昌。耿精忠应三桂,亦遣兵犯江西,陷广信、建昌。国祚与将军希尔根、哈尔哈齐督兵赴援,精忠将易明自建昌以万馀人迎战。师分道纵击,破贼,逐北七十馀里,克抚州。 明复以万馀人来攻,国祚与前锋统领沙纳哈、署护军统领瓦岱等奋击破之,斩四千馀级。十四年,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请以国祚随征,报可。十五年,师进攻长沙,三桂兵来犯,国祚击之败走。寻命移驻茶陵。十八年,长沙下,从安亲王攻宝庆。世璠将吴国贵据武冈,国祚与建义将军林兴珠督兵力战,炮殪国贵,克武冈。国祚以创发乞休。二十七年,卒,年八十,赐祭葬,谥敏壮。 (清史稿列传四十四《赵国祚传》)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饬毋蹈明末行间陋习 饬:告诫 B 罔上冒功 罔:欺骗 C 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请以国祚随征,报可 报:报告 D 炮殪国贵 殪:杀死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庙号的一种,多用于开国帝王,这里是指努尔哈赤。文中的天聪、顺治、康熙都是庙号。 B 世职:世代承袭的职位。封建统治者为了奖励手下,按血缘关系让某个家族一代继承一代地连续担任某个爵位或职位。 C 部议: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中央各种事务。 D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中国古代官员可以因为年老、疾病等原因请求辞去官职,亦称告老、乞身、乞骸骨等。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饥,米值昂,发帑平粜,并移檄邻省毋遏粜,民以是德之。 (2)师分道纵击,破贼,逐北七十馀里,克抚州。 9. 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赵国祚被赐“敏壮”这一谥号的原因。 【答案】6. C 7. A 8. (1)(浙江)年成不好,大米价格狂涨,(赵国祚)打开府库,平价卖米,并且发文晓示邻省不要阻遏卖米,百姓因为这件事感激他。 (2)大军兵分几路猛烈(尽情)攻击,击败敌兵,追剿败兵七十多里,攻克抚州。 9. “敏”是机敏之意:发帑平粜,分道纵击等;“敏”又有勤勉做事之意:尽心民事,尽职军事。 “壮”是勇猛有力之意:身经百战,奋力破敌,屡立战功。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C项“报”:回复。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A 太祖是庙号,天聪、顺治、康熙都是年号。 点睛:年号可以有多个,庙号只有一个。年号生前定,庙号死后定。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通观历代各朝所定年号,大多以二字命名,如汉初建、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等。但亦有用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三字年号始于王莽“始建国(公元9年—13年)”。之后又有梁武帝“中大通(529—534年)”、“中大同(546—547年)”等。四字年号较三字为多,始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440—451年)”,唐武则天称帝后,曾用“天册万岁(695年)”、“万岁登封(696年)”等;宋太宗曾用“太平兴国(976—984年)”宋真宗曾用“大中祥符(1008—1016年)”等。此外,尚有六字年号,如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1038—1048)”、惠宗“天赐礼盛国庆(1070—1074年)”。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岁饥”:年成不好;“值昂”:价格狂涨;“发帑平粜”:帑,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粜:是卖的意思;整个意思就是:打开府库,平价卖米。“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德”动词,感激。(2)“纵击”猛烈攻击;“逐北”追逐败军;“克”攻克。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从题干可知要求概括赵国祚被赐“敏壮”这一谥号的原因。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文中没有对这一原因进行阐述,但可以结合赵国祚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分析。文章主要记录了赵国祚作为将军,在军事作战方面的才能,可见其勇猛;文中还写了他做官是的一些举措,如发帑平粜,可见其机敏,勤勉的品德。所以“敏壮”这一谥号适合他。 参考译文: 赵国祚是汉军镶红旗人。赵国祚的父亲是赵一鹤(本为明军军官),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归降大清。天聪年间,赵一鹤被授予三等甲喇章京(官爵名)。赵国祚是他的第二个儿子。起初被授予牛录额真(官名),在义州屯田。跟随清军征讨黑龙江。夺取前屯卫、中后所两座城池。顺治初年,跟随大军征讨江南,攻克扬州、嘉兴、江阴,都有战功。世袭职位自半个前程(清初世袭的最低官职)多次升迁到二等阿达哈哈番(清爵名)。经历的官职自甲喇额真(官名)多次升迁至镶白旗汉军固山额真(官名)。 顺治十三年,赵国祚被加封为平南将军,率领军队驻守温州。顺治十五年,被授予浙江总督。郑成功侵犯温州,赵国祚率领军队击退他们,缴获船只九十多艘。后来郑成功又来侵犯宁波,副都统夏景梅、总兵常进功等率领军队击退他们,赵国祚向皇帝报捷,皇上认为是郑成功自行退兵,而他的给皇上的奏疏语言夸大其实,告诫他不要重蹈明末军队陋习,欺骗上级,冒领军功。郑成功不久又大举侵犯江宁,赵国祚率领军队防御,事情平定之后,朝廷相关部门认定赵国祚等人消极抗敌,应当削去官职,皇上下诏改为罚俸。赵国祚担任浙江总督四年,在民事上颇为费心。浙江年成不好,大米价格狂涨,赵国祚打开府库,平价卖米,并且发文晓示邻省不要阻遏卖米,百姓因为这件事感激他。顺治十八年,调任山东总督,后又调任山西总督。康熙元年,考核鉴定各直省督抚,赵国祚因为功劳不能抵消过失,被解除职务。 吴三桂反叛,康熙十三年,起用赵国祚为江西提督,驻守九江。吴三桂的军队进入江西境内,朝廷命令赵国祚移师驻守南昌。耿精忠响应吴三桂,也派遣军队进犯江西,攻克广信、建昌。赵国祚与将军希尔根、哈尔哈齐率领军队去支援,耿精忠手下大将易明从建昌率领一万多人马迎战。大清军队兵分几路猛烈攻击,击败敌兵,追剿败兵七十多里,攻克抚州。易明又率领一万多人来进攻,赵国祚与前锋统领沙纳哈、署护军统领瓦岱等奋勇出击,击败贼军,斩首四千多级。康熙十四年,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请求朝廷让赵国祚随他出征,皇上回复可以。康熙十五年,大军进攻长沙,吴三桂军队来犯,赵国祚攻打吴三桂的军队使其败逃。不久又命令赵国祚移师驻守茶陵。康熙十八年,攻克长沙,又跟从安亲王进攻宝庆。吴世璠(吴三桂之孙)手下大将吴国贵占据武冈,赵国祚与建义将军林兴珠率军奋力作战,开炮轰死吴国贵,攻克武冈。赵国祚因为身上创伤发作,请求退休。康熙二十七年,去世,享年八十岁,赏赐祭葬尊荣,谥号敏壮。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注:此地因祢衡作鹦鹉赋而得名。东汉末,祢衡恃才傲物,曹操想羞辱他反被羞辱,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给黄祖。后因与黄祖言语冲突而被害,时年二十六岁。 10.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表达特色。 11. 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 )颔联:借用典故(借代),借鹦鹉西飞,暗写(代指)祢衡被黄祖杀害。以乐景衬哀情,以鹦鹉洲树木青翠,反衬祢衡命运的悲惨。颈联:运用比喻,江浪像锦绣一样美丽。 从视觉、嗅觉相结合描写鹦鹉洲的美好的风光 反衬,以春景,反衬出下文自己内心的孤苦之情。 11. 对祢衡的才华的倾慕之意;对祢衡的悼念之情;借祢衡抒发孤傲自得之意;遭遇贬谪的失意之情;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情。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山西诗句的表达特色,重点抓住诗句中的“鹦鹉西飞”的典故分析用典的手法,抓住“香风暖”“锦浪生”乐景和整首诗的情感分析“以乐景写哀情”。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重点分析用典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11.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句中的“何青青”“迁客”“徒极目”“孤月”“向谁明”分析对祢衡的才华的倾慕、悼念之意,自己的失意、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句中的“何青青”“迁客”“徒极目”“孤月”“向谁明”分析情感。 四、默写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⑵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⑷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⑸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⑹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⑺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⑻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礼记•杂记》) 【答案】 (1). 杳不知其所之也 (2). 秋月春风等闲度 (3).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 剑阁峥嵘而崔嵬 (5). 忧谗畏讥 (6). 归来倚杖自叹息 (7). 操千曲后晓声 (8). 则孤陋而寡闻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杳”“度”“极”“峥嵘”“崔嵬”“谗”“寡”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度”是度过时光;“剑阁峥嵘而崔嵬” 译为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崔嵬”高峻的样子。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生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 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13. 文中为什么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请简要分析。 14. 小说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15. 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16. 题目“生”是解读作品的关键,请结合全文,探究题目“生”的丰富意蕴。 【答案】13. )①通过写老人与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暗示王九与老人的不寻常的关系,为下文揭示王九是老人的儿子埋下伏笔。②借老人与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体现老人对儿子深切的思念和自我安慰。③借老人与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刻画了一个与傀儡相依为命、内心孤寂的民间艺人形象 14. 孤独寂寞;身份卑微;生活凄苦;深爱儿子。 15. ①结尾揭示了老人表演傀儡行为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与前文描写的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相照应,使人觉得老人可笑的行为又在情理之中。③写老人十年坚持表演王九打败赵四的傀儡戏,表达了老人对儿子深切的爱和对儿子的死刻骨铭心的痛。④与题目“生”形成对比,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色彩。 16. ①指儿子生命的复活,老人把傀儡当作自己的儿子,赋予儿子王九生的意义,表明爱可以超越生死界限,让人永生。②生指老人可悲的人生,老人行为可笑可怜,内心的失子之痛无人能理解,生活寂寞与孤独。 ③生指老人顽强的生命意志,老人在困境中顽强地生活。 ④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王九被赵四打死,赵四也得病死去,人在命运的拨弄下变得无常,难以驾驭。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为什么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这是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上来回答。从小说的最后描写可以知道,王九是老人的儿子,且王九死了十年了,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从而可以看出老头子通过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来表达对儿子的深切的思念和自我安慰,同时也表现了老头子的孤独;结构上为下文揭示王九是老人的儿子埋下伏笔。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比如,从文中对老头子的形象介绍中,可知其老迈;从其表演的傀儡戏以及军官等人的态度中可知其地位低下;从老头子的自言自语中可知其孤独寂寞;从他人的笑语中可知无人理解;从文章最后的解说中表现出老头子深沉的爱子之心。 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老头子的外貌、表演傀儡戏时的言行举止以及他人的态度来分析形象。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首先分析结尾的内容,小说的结尾解释老人行为的原因,激起读者的同情之心,也就让老人怪异的行为变得合理起来,同时老人的这一行为也就与上文的伏笔照应起来;然后从情节、主题、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这一结尾的作用。如情节方面,结尾揭示了老人表演傀儡行为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前文描写的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相照应,使人觉得老人可笑的行为又在情理之中。从人物方面,写老人十年坚持表演王九打败赵四的傀儡戏,表达了老人对儿子深切的爱和对儿子的死刻骨铭心的痛。从主题方面,与题目“生”形成对比,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色彩。 1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你从这个主题中又获得什么人生启示”。这是探究题。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本题是探究小说的主题。首先要把握小说的情节及人物形象,因为小说的主题就是从事件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来的,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老者通过表演傀儡戏来打发孤独的岁月、寄托对儿子的爱,这一行为中透露出活着的寂寞孤独,同时也表现出生之顽强。还要结合对“生”的意义的理解,“生”可指“活着”,“人生”,也可指“生命意志”,“人生无常”等,如希望儿子能够活着、老人顽强的生命意志、王九被赵四打死,赵四也得病死去的无常人生等。 【名师点睛】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考生可以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看小说的主题;从作品的典型事件反映社会普遍的社会现象。比如本题中,就可以从老头子的生活状况来揭示小说的主旨。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安贫乐道法 鲁迅 ①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②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因此新方子也开不完,新近就看见了两种,但我想:恐怕都不大妥当。 ③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 当然,言之成理的,但到底须是轻松一点的职业。且不说掘煤,挑粪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之中”,连自己的身体也顾不转了,怎么还会有兴趣?──除非他爱兴趣比性命还利害。倘若问他们自己罢,我想,一定说是减少工作的时间,做梦也想不到发生兴趣法的。 ④还有一种是极其彻底的:说是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作“席卷天下”。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精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⑤上海中学会考的优良成绩发表了,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其中,有一段:“……若德业已立,则虽饔飧不继,捉襟肘见,而其名德足传于后,精神生活,将充分发展,又何患物质生活之不足耶?人生真谛,固在彼而不在此也。……”(由《新语林》第三期转录) ⑥这比题旨更进了一步,说是连不能“充腹”也不要紧的。但中学生所开的良方,对于大学生就不适用,同时还是出现了要求职业的一大群。 ⑦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有这么的彰明较著,其实,据我的愚见,是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横竖永远是没有用的。 17.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18. 文章最后说:“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这句话的含意。 19. 鲁迅说过,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文学主张的。 【答案】17. 首先由别人所教的为人处世之道并不适用于自己来引出观点:劝人安贫乐道的方法是不妥当的;然后针对两种劝人安贫乐道的方法,指出其不妥和错误(1分)接着列举中学生作文考试中的不当言论,指出其表现是言行不一。最后进一步点明自己的观点,即不要再用冠冕堂皇的空话劝人安贫乐道了,在现实面前,如此做是毫无作用的。 18. ①“之乎者也”指几种空谈让人安贫乐道的方法;②这一句的意思是:不必再写这类不切实际的文章了。③作者批驳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所谓处世良方,指出做人做事的法子要自己找。 19. ①“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鲁迅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如在开头就直击本质,说别人的良方是“废纸”“都不大妥当”,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然后层层分析现实中劝人安贫乐道的荒谬言论的实质是无视底层劳动者生存状况,是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这些提示矛盾的推理逻辑显示其杂文极强的战斗力。②“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是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文中表现为幽默讽刺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和描述:“药方”、“席卷天下”的妙解,“同时还是出现了要求职业的一大群”的冷嘲热讽等等。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类试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认真筛选和概括,本的论述的思路是:首先由别人所教的为人处世之道并不适用于自己来引出观点:劝人安贫乐道的方法是不妥当的;然后针对两种劝人安贫乐道的方法,指出其不妥和错误接着列举中学生作文考试中的不当言论,指出其表现是言行不一。最后进一步点明自己的观点,即不要再用冠冕堂皇的空话劝人安贫乐道了,在现实面前,如此做是毫无作用的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句子含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分析句子的含义,本文中句子含义是: “之乎者也”指几种空谈让人安贫乐道的方法;这一句的意思是:不必再写这类不切实际的文章了。作者批驳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所谓处世良方,指出做人做事的法子要自己找。 点睛: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句子是属于哲理句,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分析句子揭示的道理。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作品内容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答题时要找准答题的区间,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答题,例如本题分析可以是: “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鲁迅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如在开头就直击本质,说别人的良方是“废纸”“都不大妥当”,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然后层层分析现实中劝人安贫乐道的荒谬言论的实质是无视底层劳动者生存状况,是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这些提示矛盾的推理逻辑显示其杂文极强的战斗力。 七、作文。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猪在稀泥里打滚不为讨人欢心而改变自己的模样 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它只是喜欢水 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它有长长的鼻子够得到天堂的树叶 —— 节选自海桑《连枯枝败叶都是好的》 【答案】人贵有自知之明 世上万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而,能否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却不容易。要么,何以自古就有“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呢! 其实,这种自知之明就是发现能发现。自己的卓越与缺陷,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以自己的条件决定去干什么,不去干什么,用理智的方略选择目的或理想,其成功的几率就高得多了。 当然,大凡动物都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有一辈子都没有发现自己的,既不知道自己所短,也不晓得自己所长。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只要你认真洞察,生活里比比皆是。 如那只鹰,凭着尖利的双爪和带勾的嘴,加之凶悍猛烈的冲击力,当它向那羊俯冲过来之时,羊在如此强劲的对手之下,只有束手就擒了。可是,那只在一旁观望的乌鸦,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乌鸦没有鹰尖利的双爪,没有鹰带勾的嘴,更没有鹰凶悍猛烈的冲击力,所以,在羊的心目中,这并不可怕。 当乌鸦扑向羊时,首先,羊不会惊慌,甚至会嘲笑它:你一只平庸的黑鸟,岂敢在俺的头上动土,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此刻的羊,面对突袭而来的乌鸦,只需采用不理睬的对策,就能对利令智昏的乌鸦达到以守为攻的效果。结果,乌鸦突袭羊的目的不仅没有得逞,反而成为牧羊人的猎物。 乌鸦之所以在袭击羊的行动中失败,是因为它没有自知之明。乌鸦只看到了鹰猎取羊的成功,却看不到鹰独有的长处和优势。当然,它更发现不了自己的短处和劣势。本来,乌鸦不具备捕猎羊的条件,而又要去做这种力不从心的捕猎,结果只能是失败。 生活中,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当事者没有自知之明,既没有发现客观世界的奥秘,也没有发现主观世界的长短。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不了解自己,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 惨痛的悲剧和沉重的代价,就是这样造成的。 总而言之,人贵有自知之明,才能看清形势,潇洒人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节选自诗歌内容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根据对节选诗歌内容的理解准确立意,本题可以有如下立意参考:相信自己:连枯枝败叶都是好的。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小猪在稀泥里打滚不为讨人欢心而改变自己的模样。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我: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它只是喜欢水;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它有长长的鼻子够得到天堂的树叶;其他还会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发挥长处,活出精彩等。 点睛:写作的文章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紧扣“相信自我”等正确立意深入分析,概念界定准确,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体现出相当的思想和写作的智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