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4学案:第8课 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三单元 随笔、杂文 人生只是一瞬,思想创造永恒。人活着,就应当思考。当思考真 正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时,思考的乐趣就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思考产生无穷的力量,正因为人会思考,才诞生了伟大的思想,伟大 的思想也决定了人类前行的方向。走进本单元,我们会用另一种思维 去探究文化发展、语言演变的规律,我们会用全新的视角去诠释爱、 生命、理想、信念的内涵。学会思考,这样才会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 的精神。只听到一种声音只能说明整个社会思想水平的低下,听不到 多种声音的社会也就成了思想的荒漠。 【图说·画中有话】 【概说·单元内容】 《拿来主义》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虽然这篇杂文写 于 20 世纪 30 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伦理学方面的一篇随笔,是从哲学高度来 分析母爱和父爱的。虽然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爱的阳光下成长的,但这 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写父母之爱的文学作品,它可以使我们上升到理 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这一组随笔启迪 人们要爱惜光阴,热爱生命,努力思考,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三篇 文章的共同特点是融深刻的哲理于朴素的文字中,如智者静夜里的独 - 2 - 自私语,又似挚友与你促膝密谈,亲切自然,深沉悠远。 ,【师说·单元所学】 本单元为随笔、杂文,属于论述类文体,是 2017 年新课标《考试 大纲》明确规定的必考内容,其中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包括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 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考查题型是客观选 择题,有的省市是主观题。 三篇课文虽都属于社会科学类文章,但因时代不同、背景不同、 作者不同、国别不同,写作风格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应根据各篇文章 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1.《拿来主义》一文可从理解作者的思路入手,在理清思路的同 时,抓住文章的论点,同时要注意抓住杂文形象说理的特点。一是以 小见大,就近取譬;二是运用对比和反衬;三是卓越的讽刺和幽默。 另外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注重“知人论世”。 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是用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 式心理分析行文的,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采用分析语句难点、 理解关键句等方式,然后再整体理解课文。同时可以借助于自己的生 活经历、自己理解的父母的爱的感受理解文章反映的思想感情。 3.《短文三篇》可参照上一条学习方法,重在领悟文章哲理美和 语言美。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学习文化论著类文章,要注意“把 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 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 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 高”。所以,学习这几篇课文,还要注意根据上述精神,注重反思和 探究。 - 3 - 第 8 课 拿来主义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日本的动漫,那你们爱看韩剧吗?几年前, 一部《太阳的后裔》横扫中国大江南北,使无数人痴迷其中,日夜追 剧,于是有人说要抵制韩剧,而有些人则认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 化岂是一个小小的韩国影响得了的?那么针对这种文化问题我们应该 持什么态度呢?让我们走进《拿来主义》,看文笔犀利、诙谐幽默的鲁 迅先生是怎样解读这个问题的。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 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了《孔乙己》《药》 《故乡》《阿 Q 正传》《祝福》等著名小说。“四一二” 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 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了优秀杂文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 等,此外还翻译了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他是现代世界文坛上较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主要 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 4 -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 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译著:《死魂灵》(俄·果戈理),《毁灭》(苏联·法捷耶夫) 等。 2.背景解读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同年 6 月 7 日的《中华民 报·动向》上,署名“霍冲”,后被作者收入《且介亭杂文》中。 这篇杂文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写的。20 世纪 30 年代 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 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1934 年,国民党 政府为了巩固其反动统治,大肆鼓吹“尊孔读经”。同时,接连将祖 国文化遗产送去外国,当作崇洋媚外的工具。买办文人跟着吹捧帝国 主义文化,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使中华民族文化面临严重 危机。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 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 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 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和糊涂的观念。在革命文艺 阵营内部,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上,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割 断历史——全盘否定;拜倒在古人、洋人脚下——全盘接受。为了揭 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无产阶 级对待中外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3.相关知识 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 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 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 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在艺术上普 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 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 5 - 中国自战国时代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就多有这一类的文章。五 四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为了战斗的需要,对于有害的事 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广泛地运用了杂文;它们有如匕首、投枪 刺向敌人,显现了极强的战斗力;在艺术上,感情饱满,形象鲜明, 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杂文的新传统和新风格。新中国成立 以后,革命作家的杂文继承了战斗杂文的传统,对有害的事物迅即给 以讽刺或抨击,对新生的进步的事物给以热情支持和歌颂,成为新型 的文艺性政论文体。 1.字音识记 自诩.(xǔ) 糟粕.(pò) 冠冕.(miǎn) 吝啬.(sè) 脑髓.(suǐ) 譬.如(pì) 蹩.进(bié) 国粹.(cuì) 剔.除(tī) 残羹.冷炙.(gēng)(zhì) 2.词语释义 (1)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 (2)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 (3)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文中借指权贵的施舍。 (4)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 (5)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6)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7)玄虚: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3.近义词辨析 (1)未免·不免 辨析:两者都是语气助词,作状语,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未 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某种过分 情况的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能作谓语。“不免”是免 - 6 - 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 有时还可以作谓语。 辨析小练:①因为监听之类的情报战,如果有人相信欧洲将下狠 手“惩治”美国,也未免太幼稚了。 ②长途旅行不免遇到恶劣天气和夜晚赶路的情况,此时车辆的灯 光就变成了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线。 (2)自诩·自夸 辨析:两者都有“夸耀自己”的意思。“自诩”语义较重,多用 于书面语。“自夸”口语色彩更浓一些。 辨析小练:①斯诺登事件将美国政府置于尴尬境地,而一向以“独 立”自诩的美国舆论能够在斯诺登事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世界擦 亮眼睛等待着。 ②改进干部作风的成效应该坚持群众标准,让群众当评委,由群 众说了算,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而不是由干部自说自夸、自吹自擂。 (3)冠冕堂皇·富丽堂皇 辨析:两者都有“盛大”或“庄严”的意思。但“冠冕堂皇”侧 重指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富丽堂皇”则是指建筑物宏伟华丽 或场面盛大、豪华,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这是“冠冕堂皇”所没有 的意思。 辨析小练:①“生活习惯”“与部分事实有出入”,无论学校给 出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有一点就是即使提供开水,让孩子用冷水泡 饭总是不对的。 ②欧式装修风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这也是很多业主选择欧式风格的原因。 (4)礼尚往来·投桃报李 辨析:两者都与往来有关。“礼尚往来”侧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 有往。“投桃报李”侧重指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含有投入少、 回赠多之意。 辨析小练:①在“人情”的掩护下,一些权钱交易变成了“礼尚 - 7 - 往来”,行贿者自然送之,受贿者坦然收之。就这样,一些领导干部 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②一些地方不仅不真心控烟,反而对财政贡献巨大的烟草企业投 桃报李,重点扶持和保护,甚至任由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泛滥,这 进一步加大了控烟难度。 1.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之前,先批判了什么?重 点是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 提示: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揭露和批判 了后者。文章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 常概括地说明了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 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了“送去主义” 的本质。 2.为了揭示“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 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 提示:作者列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 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 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叫作‘发扬国光’”,“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 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碜可笑,“发扬国光”是反语,讽刺不 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行径;“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 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 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在这里作者 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 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 8 - 3.作者认为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提示:“只是送出去”“几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当佳节 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 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 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4.怎样理解第六段中的“送来”和“拿来”? 提示:“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的侵 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 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5.要想拿来,我们必须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和做法? 提示:具备的条件: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做法: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6.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提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 自成为新文艺。 文章第一段对“送去主义”进行了讽刺和揭露。你认为在今天有 没有“送去”的必要?应如何看待“送去主义”呢? [他人之见] 观点一:没有“送去”的必要。我们要实行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 来文化的“拿来主义”,要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 华来发展自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而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文化 遗产送出去。“送去主义”是一种媚外行为,应该批判。 观点二:有“送去”的必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了解世界, 也应该让世界了解我们。既要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也应适 当把自己的优秀文化“送去”,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我国传统 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送去主义”有积极的一面。 - 9 - [吾之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旨归纳 作者开始先批判了“送去主义”,边批判边树立自己的观点,然 后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最后对全 文作了总结,明确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和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做论证。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 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 和感染力。作者先把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设 - 10 - 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拒绝借鉴、害 怕继承、不敢选择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 排外的虚无主义者说成是“昏蛋”;把全盘继承、顶礼膜拜的投降主 义者比作“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 晓畅,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除了整体设喻论述“拿来主义”之 外,在文章的其他许多地方也广泛使用比喻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 染力。如“打破大门”“碰钉子”等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以致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风趣、幽默。 (2)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 本文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 染力。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始却提出“闭关主义”,接 着大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了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 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 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 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 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 (3)幽默嘲讽皆为文。 ①将批判对象形象化、漫画化。作者将要批判的观念形象化,然 后着意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并予以无情的否定。如批判闭关主义 的危害时,不说外敌入侵,清政府丧权辱国,而说“给枪炮打破了大 门”“又碰了一串钉子”;再如写徘徊的孱头、放火的昏蛋和欣欣然 入室大吸鸦片的废物,将其要否定的对象漫画化,表现其滑稽、可恶 的特点;又如写捧着古画、新画一路挂过去的“大师”们,让人忍俊 不禁;而对于背着烟枪、烟灯周游列国的人的联想勾勒,则让人感到 可厌、可悲。 ②使用反语来增强讽刺效果。或寓贬于褒,如“我敢说,也可以 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或贬词褒用,如“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 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或引用敌论的原话,以子之矛 - 11 - 攻子之盾,如“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 来!”。 ③使用旁敲侧击的表现手法。如“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 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既嘲讽了“送去主义”,又 给那种追逐时髦的“摩登”风尚来个顺手一击。又如,在写“得了一 所大宅子”之后,作者插入“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对因做了富家 翁的女婿而自我炫耀的邵洵美之流,也顺带一笔予以嘲讽。 理解文中词句含意 一、知识讲解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是指体味和推敲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 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内涵。重要语句包括词语(短语)和句子。 1.重要词语 文章中的“重要词语”,通常指的是那些或含义深刻(关涉主旨意 蕴),或有特定义(关涉语境临时之义),或有指代义的词语;同时要注 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楚其比喻的对象, 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 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这些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所解释的 普通含义,而是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答题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文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可能是指 示代词,也可能是具有指代作用的非指示代词;第二,考试涉及的有 些词语是文章的标题,同时也是文章描写的对象,对这类词语含义的 理解关涉主旨、意蕴、形象,并非单纯的词语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可分三步走: 首先,明确词语在文中所处的句、段的位置,找到相关语句; 其次,明确词语的类型,确定思考的方向; 最后,结合上下文和文章描写的对象、表达的主旨、抒发的情感、 - 12 - 作者的意图、依托修辞的表达效果来确定词语的含义。 2.重要句子 “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 文章主旨,或表达作者情感,或内涵丰富。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 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 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 体会含意的原则是: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 特点、修辞手法以及句子的语言气势,针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 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对句子的真实含意进行领会。 理解重要句子做到“三看一虑”: “一看”词句位置,即看其处于文章结构首、中、尾的哪个位置。 “二看”语句特征,即看考题是从哪一个命题角度出题的,是情 感义,还是特殊义;是含蓄句,还是修辞句;然后思考这一考题需要 从哪些思维角度切入回答。 “三看”上下语句,即有时该句的前面或后面就有解释该句含意 的句子,而考生只需把它拿过来,稍加变通,即可准确作答。 “一虑”是指要考虑该词句与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的关系, 这样能避免肤浅化。 二、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 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 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 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 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 - 13 - 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 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 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 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 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 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 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 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 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 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 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 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 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黢黑的脸; 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 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 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 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 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 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 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作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 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 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 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 - 14 -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 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 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 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 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 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 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答: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 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 世界的隔膜。 解析:对重要词语的鉴赏,首先要理解它在文中的字面意义是什 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理解它的引申意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 用。“窗子”在文中的字面意义是指具体的窗子,如文中第三段中提 到的“铁纱窗”“玻璃窗”,起到了分隔不同生活场景的作用。“窗 子”的引申义是心态与观念的限制,是无形的窗子,起到了隔绝自我 与外部世界的作用。 【素材提炼】 “拿来主义”的新内涵 - 15 - 针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鲁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 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这就是“拿来 主义”的含义。没有广泛地拿来,兼收并蓄,又怎能消化吸收,又如 何能创造、创新?可见,只有先拿来,广泛地吸取别人的长处,借鉴 他人的优点,才能最终有所创造。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电脑、汽 车、影视文学、生活观念等事物如潮般涌入我们的生活和视野中。在 这种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运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开动脑筋,擦 亮眼睛,勇敢地来占有、挑选、利用。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 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国外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 都应该吸收。 【素材点金】 1.如何看待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承载的是历史的痕迹。如何对 待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合理保护,正确开发,是 我们最好的对待方式。 2.培养文化的自信。弘扬我们的民主精神,像鲁迅先生一般地喊 出来,让世界知道我们,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让那些愚夫们,听 听我们铿锵的中国之声——“拿来”! 3.有选择地占有。拿来主义的精髓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 们需要的,对我们有利的,就可以拿来,有选择地拿来,趁早拿来。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吸收进 步有益的东西。 【精彩运用】 示例 1: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 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 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有一次到法国访 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尊敬的冯 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 - 16 - 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 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没有拿来的,人 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在任何时 代,人们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汲取营养成分,否则要发展不可能, 要生存也会成问题。假如我们的生存与外域隔离,与历史断绝,我们 就会回归为一群茹毛饮血的怪物。 示例 2:转眼间,改革开放已四十周年,面对中国取得的辉煌成绩, 先生的“拿来”与“送去”,让我们国人机智敏锐,目光放亮。先生 抨击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强调“拿 来主义”,指出要吸取外国的精华来充实自己,取长补短,这正是先 生写此文章的要旨所在。 也谈拿来主义 小 城 20 世纪 30 年代,鲁迅先生曾针对文化和文艺,大声疾呼“拿来主 义”,即要大胆西学东用。 21 世纪的今天,“拿来”变得如此容易和普遍。大家都在不断地、 毫不客气地演绎着“拿来主义”。有人把这种现象含蓄地称作“借 鉴”,也有人毫不客气地将其命名为“剽窃”。 首当其冲的就是学术界。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 剽窃抄袭成风,弄虚作假为常,巧取豪夺成性,欺世盗名为荣。不仅 如此,学术抄袭已经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成集体和集团行为,并且 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趋势。 关于学术腐败的问题,不少文章和论坛也深刻挖掘了其产生的深 层原因,同时呼吁健全的法制和教育制度以及学术界人士的责任心、 淡泊心和诚信品质。可是学术抄袭还是愈演愈烈,大有从燎原的星火 演变成汪洋火海的势头。 - 17 - 梁启超曾针对清朝学者呼吁素惯淡泊、与世无竞、终身于学的“寒 士”。在学术领域逐渐商业化的今天,这种“寒士”如稀有动物一样 濒临灭绝。试看身边的同事朋友,发文章做科研,十有八九是“借鉴” 了别人的,而这种借鉴并非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复 制、粘贴、改编、翻译,网络是如此好用。学富五车的大家们会大方 地点出引言、做细注释,而那些“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主儿总是偷 偷摸摸、含含糊糊、引而避之、鸠占鹊巢。 在西方学术界,如果被发现一次抄袭,肯定是被踢出学术领域永 世不得翻身。而在中国的学术圈,被发现了、指控了,作弊者顶多是 丢了一些头衔,还是会在高校和学术界混得如鱼得水。 我对娱乐圈和影视圈知之甚少,偶尔的观看和欣赏,也会遭遇不 同程度的“拿来主义”。第一次看《好想好想谈恋爱》时非常激动, 觉得影视圈终于出了电视精品了,那镜头和光线的切换,音效和环境 的采用,精辟的对白和哲理性的讲述,四个不同女人对时尚、爱情、 友情、生活、工作的阐释都令我欣喜不已。可不幸的是,《Sex and the City》撞到了我的眼球,它每一季好像都在嘲笑我这肤浅的骄傲。这 是典型的超越借鉴的剽窃,因为所有关于《好想》的值得欣赏的因素 大都来自这部美国电视剧。 韩剧的流行不仅带来了韩式服装和韩国菜的泛滥,还把韩剧模式、 理念、风格灌输于中国影视界和大众心中。《白领公寓》《情定爱琴海》 不仅选用韩国明星,还运用了韩剧的拍摄风格:典型的大特写镜头、 精美的服装和画面、灰姑娘和富豪王子的痴怨爱情。情似神似,汉语 版的韩剧而已。前两天中央一套播出的泰国的《凤凰血》也未脱窠臼。 上周译了一篇关于“隐藏奢华”的文章,说到美国名人明星们之 所以穿用商标和徽志不明显的名包和服装,就是因为这些名包和名牌 时装的赝品和模仿品充斥了美国各大商店。这些所谓的“名牌”的拥 有也因为普遍而失去独特和尊贵。 当然,时尚、服饰等流行因素的散播和模仿与学术界、文艺界的 抄袭剽窃不可同日而语。它们引起的官司也相对少得多。 - 18 - 这是个信息时代,只需要 10 分钟的时间,艾美奖上的时装和珠宝 展示就可以把流行理念和时尚元素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个信息世界, 只需要鼠标一点,你就可以搜集到想要的信息,复制自己需要的内容。 这是个粘贴、仿制、改编、模仿的时代。“拿来”如此容易,如此天 经地义、理所当然。 这类的“拿来主义”,不需要大力提倡了,需要的是合理的限制 和管理。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切中时弊、很有时代感的文章,作者从 学术界谈到影视娱乐圈,谈到时尚与服饰,几乎全方位地列举了时下 的“拿来”现象,凸显了当今文化创造力匮乏的现象。从根本上说, “拿来主义”就是崇洋媚外,其来源是不自信,对国家和民族的不自 信;最深刻的来源,则是社会各界一遍遍重复的过往两百年的屈辱历 史。这种屈辱大概已经深入了民族心里,一直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思想, 就像阴影藏在潜意识之中,也许感觉不到,但是恐惧和自卑就是无处 不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