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实验班语文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數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逻过柱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掘“互联网十”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妤大 數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 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題。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纽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规模、快速流梓等特征的大数据究成法數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題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數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數据,有时甚至纯样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數据资谏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數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 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咐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试集聚。‎ B. 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 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杜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 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里现出新的特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 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替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B. 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十”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 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000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材料二 河南商丘市虞城的穷根在哪儿?120万人口,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3条铁路,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 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3.2万名党员。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 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 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这些扶贫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渑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已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B.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虞城穷困的根源、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等。‎ C. 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D. 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段村乡扶贫工作围绕牛心柿这个特色产业进化,不仅扩大种植面积,还积极引进了牛心柿深加工项目,柿子产业链条得以完善和壮大。‎ B. 精准扶贫需要把握“贫”的根源所在,河南商丘市虞城贫穷的主要根源在于依赖思想严重,事事依靠政府。‎ C. 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肯定是难以脱贫的,所以精准扶贫既要“输血”,还要让当地学会“造血”。‎ D. 虽然脱贫攻坚进展喜人,但一些帮扶干部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使得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 ‎6.阅读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目前怎样才能做好“精准扶贫”。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野里的青蒿 ‎ 我家房前屋后,长满了青蒿。青蒿长得跟小树差不多,枝叶一层层往上长,绿绿的叶脉把地表遮蔽得密不透风。不过,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直接就拔掉了,要不就用刀子拦腰砍断。砍断的青蒿,沉静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生长侧枝。侧枝也是向上生长的,长出的侧枝,会把主干遮挡住,侧枝也能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小树模样,甚至更为稠密。‎ ‎ 有青蒿的地方,地上的土层都较为潮湿。每逢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我家那些鸡猫鸭的,就躲在青蒿下面小憩,长在青蒿下面的杂草,被践踏得不堪入目。青蒿不是常青植物,叶片分好多细小的裂片。裂片具有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略呈线状披针形,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立秋过后,青蒿逐渐变黄,枝蔓上挂满了密密麻麻圆形的果实,秋风一吹,果实及细小的叶脉簌簌飘落一地。冬日里连续几个艳阳,枯萎的青蒿耗掉了藏在体内的水分,村里人会把青蒿一把火点燃,青蒿在烈日下燃烧着枯竭的生命。‎ ‎ 在村子的庄稼地里,青蒿长在玉米地和黄豆地较为常见,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玉米秆都比青蒿高。在玉米的幼苗期间,青蒿刚刚探出个头,就被锄掉了,所以,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都长不大。那些没有被锄掉的青蒿,借着从玉米间隙筛下的阳光,屏住呼吸,安静地耐心地生长。而长在黄豆地里的青蒿,就较为幸运,它可以一直待到黄豆收后,还能在山岗上摇摆来,摇摆去的。青蒿的长势跟黄豆不分伯仲,黄豆地也锄草,但黄豆没有玉米那么高,被锄掉的青蒿,阳光充沛时,又很快长出来了。黄豆灌浆后,村民也不怎么打理黄豆地了。这个时候,正是青蒿疯长的最佳时机,等到村民去地里抢收黄豆的时候,有的青蒿已盖过了黄豆。‎ ‎ 村子里的人对青蒿没有什么好感。那时也不知道青蒿的药用价值有那么大,总觉得它长在村子里比较碍眼。不过,烦人归烦人,不管村里的大人还是小孩,都知道青蒿有两种功效,止血与当旱烟抽。止血这种功效很简单,采撷几片翠绿的青蒿叶片,在一块石头上把青蒿捣碎,然后敷在伤口处。当青蒿的汁液与血液混在一起时,血就会渐渐止住,也可以避免伤口感染,具有消毒功效。当旱烟抽的都是村里的老人。村里吸烟的老人,每人都有一个烟斗。有时去山里干农活,身上携带的烟丝不够了,就去抓一把青蒿或捡几片梧桐树的叶子。当旱烟抽的青蒿,是枯黄的。枯黄过后的青蒿,叶脉特别轻脆,轻轻在掌心一撮,叶脉就碎了。然后把细碎的青蒿跟所剩无几的烟丝,充分搅拌均匀后,放进烟斗里来吸,浓烟滚滚。我爷爷在世的时候,也这样吸过烟,那时我还懵懂,没有问过爷爷,好吸不好吸。反正,爷爷吸着青蒿伴烟丝时的表情,跟吸纯烟丝的表情是一样的。‎ ‎ ‎ ‎ 青蒿的一绿一枯,都演绎了不同的价值: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有一年,我从新疆回到老家,正逢母亲在屋前晒青蒿。我问母亲晒这个干嘛?母亲笑嘻嘻地跟我说卖钱。她还跟我说,对面住着的一个姑姑,一个夏天到山里砍苦药子(青蒿)卖,都卖了好几千块。那年青蒿的价格还不错,大概一斤十几块,母亲从山里砍回的青蒿,也卖了好几百块钱。母亲还跟父亲说,明年把房前屋后的青蒿都留起来,把地里的青蒿也留起来。我跟母亲说,这些青蒿就别弄了,卖不了几个钱。母亲说,长在屋前的青蒿,砍掉了也浪费,卖几个钱是几个钱。第二年,母亲老早就去山里砍青蒿了,一年下来,晒干后的青蒿差不多有好几百斤,结果没有收药材的人,一直堆放在房子里,一放就是两年,发霉后不得已扔掉了。母亲扔掉青蒿的那年,刚好是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前一年。‎ ‎ 后来,母亲又跟我说,今年的苦药子(青蒿)要涨价了。住在对面的姑姑说,苦药子(青蒿)都上新闻了。我没有问过母亲,青蒿的价格怎么样,也不晓得母亲砍了多少青蒿,但我还是想,青蒿如从前一样,站在山岗上,很自然地为所需的人所用。‎ ‎ (选自 2016年第9期《散文选刊》,有改动)‎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散文开头写到,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不是直接拔掉就是拦腰砍断。这是为了表现母亲的勤劳和爱整洁。‎ B. 第二段写青蒿,盛夏,鸡猫鸭躲在下面小憩,立秋,枝蔓上挂满了果实,冬日,却被村里人一把火点燃,表达了作者对青蒿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C. 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长在玉米地的青蒿和长在黄豆地的青蒿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D. 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前三段写了青蒿被砍、被烧、被锄的情形,是抑;从第四段开始写了青蒿的功效和价值,是扬。‎ ‎8.母亲扔青蒿和屠呦呦获诺奖之间本来没什么必然联系,但作者将二者并提就产生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紧扣“青蒿”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9.作者借“乡野里的青蒿” 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 高祖受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世祖嗣位 ‎,进号安南将军。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至是与黄法抃率其所部诣阙,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及王师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诖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 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 ‎(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B. 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C. 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D. 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C. “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 D. “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 B. 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 C. 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黄法抃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 D. 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3分)‎ A. 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 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 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 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到:“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近日,一对基因编辑双胞胎女孩在中国健康诞生,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巨大震动,公众纷纷质疑其背后的伦理问题。‎ 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来说,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从疾病阴霾走出明天的方式。不过,正因为科技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力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科学的意义,( )。‎ 基因编辑,_______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于人的整体福利。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克隆问题时曾经说的,“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是不负责任”。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但发明者最初只是为了排除矿井的地下水。而这样的“意外收获”,不能总是_________。在“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技术不当使用所带来的后果_____,开不得丝毫玩笑。对这一次实验本身及结果,科学界会如何进一步回应仍需观察,但可以相信,这样的科学伦理大型普及现场,将凝聚起更多人参与到科学的探讨与发展中来。因为,这是人类_________的大事。‎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来说,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从疾病阴霾走向明天的方式。‎ B. 对科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走出疾病阴霾走向明天的方式。‎ C. 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来说,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走出疾病阴霾到明天的方式。‎ D. 对科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冲出疾病阴霾走出明天的方式。‎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在于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不在于让人类自毁长城,而在于为人所用 B. 不在于展现其魔鬼的一面,在于其天使的一面;在于为人所用,而非让人类自毁长城 C. 在于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为人所用,而非让人类自毁长城 D. 不在于展现其魔鬼的一面,不为人所用;在于其天使的一面,不让人类自毁长城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归根结底 天遂人愿 不堪设想 生死攸关 B. 总而言之 天遂人愿 不可估量 休戚相关 C. 归根结底 一厢情愿 不可估量 生死攸关 D. 总而言之 一厢情愿 不堪设想 休戚相关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母校下周举办校庆活动,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我因为事业繁忙,不能光顾,特惠赠一幅书法作品,以表敬意。多年来,高足一直勤勤恳恳,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照顾,我祝老师们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祝愿母校永远充满活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得愚蠢;‎ 不珍惜生命的春天,美好的日子也会变得苍凉。‎ 翅膀 风帆 馨香 风度 青春 知识 肤浅 暗淡 粗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以一首《成都》拥有极高人气的民谣歌手赵雷,多年来一直坚持原创,他“一把吉他一首歌”,简单质朴的演唱方式,沉静温和的台风,散发着浓浓诗意的歌词,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以心灵的抚慰。从小喜爱古典诗词的高中生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她2000多首诗词的积淀,淡定从容的气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在安静中追求着纯净,终归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 以上文字引了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C 2.B 3.A 4. C 5. C ‎ ‎6. ①发展特色产业。②明确地方优势。③提高扶贫者的知识素养。④要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培养他们树立"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⑤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功利主义,要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培育贫困户脱贫的能力,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 ‎ ‎7.D ‎8.①命运的戏剧性变化。青蒿因无人问津而被扔掉,又因被人发现而名扬世界,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②价值的巨大差异。女科学家在它身上发现的是拯救人类生命的无限的医学价值,农村妇女在它身上看到的只不过是一斤十几块钱的微不足道的经济价值,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那里价值差距巨大。③揭示的哲理。现实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被发现之前,往往会遭遇被忽视、被埋没、被误解甚至被遗弃的不幸。④给人的启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怕遭遇被忽视、被埋没、被误解甚至被遗弃的不幸,只要真正有价值,终究会被发现,终究会造福人类。‎ ‎9.①坚韧不拔,不负生命。 ②平凡朴实,有益众生。③坚守本色,豁达淡泊。‎ ‎10.D 11.A 12.B ‎13.(1)然而周迪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 ‎(2)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 ‎14.BD ‎15.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16.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周身之帛缕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B 18.C 19.A ‎20.“事业”改为“工作”;“光顾”改为“参加”;“惠赠”改为“赠送”;“高足”改为“学生”;“照顾”改为“培养”。‎ ‎21.不放飞理想的翅膀,绚烂的青春也会变得暗淡; 不扬起思考的风帆,渊博的知识也会变得肤浅; 不散发德行的馨香,优雅的风度也会变得粗俗。 ‎ ‎22.作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