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富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富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共25小题,第Ⅱ卷3大题。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B.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C.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D.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都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故答案为C项。AD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属于个人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ABD三项均排除。 2.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干信息“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通过协调贫富使其和谐相处,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其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既不是强制去富也不是济贫,更非劫富济贫。故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 3.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规定老子的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期,明令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的灭佛。这反映了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影响最大 C. 佛教的基础薄弱 D. 儒学的地位最稳固 【答案】D 【解析】根据“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说明道家、佛家的地位变化较大,只有儒教的地位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题目中唐高祖、武则天和唐武宗对佛、道两教态度的变化,并非出于个人好恶,而是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故排除A项;B、C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武则天的态度不符,故排除。 4.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A. 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 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C. 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D. 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根据关键信息“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联系理学的影响分析。 5.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 A. 否定了神的存在 B. 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C. 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 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说明普罗泰格拉质疑神的作用,积极肯定了人的自身价值和权威,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质疑神的存在和作用并未明确否定神的存在,BC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6. 高中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读莎士比亚(1564-1616)的《哈姆雷特》后,发现里面有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据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C.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答案】D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方法 7. 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A. 第一次提倡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B. 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C. 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D. 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答案】B 【解析】材料观点反映了加尔文“先定论”思想,掩盖了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做辩护,符合资产阶级利益,故B正确;AD项是马丁路德的主张和贡献,排除;C项是英国国教改革时期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加尔文主张“ 先定论”,即人得救与否完全是神所预定的,加尔文的教义受到许多工商业者欢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的准确解读。 8.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A. 当时中国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 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D. 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伏尔泰主要是赞扬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儒家文化强调道德,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富有理性精神,说明儒家思想曾经为启蒙思想家所吸收,影响了启蒙运动,故C正确;A强调中国的制度优越,材料反映的是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主旨不符,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9.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以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A. 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 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 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本史学理论,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基本的史学思维能力。唐诗属于文学体裁,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但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由此可知,以诗论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研究时注意辨别真伪,要去伪存真,据此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A项强调诗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素材,否定了诗歌中包含的部分史料价值,可排除;李白的诗歌成就突出,但并不能说明他的意见具有权威性,B项错误;C项只是表象。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史学研究·史学理论·史料 10. 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答案】A 【解析】明末小说以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人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唐代出现传奇、宋元出现话本等文学形式,这都属于市民文学,故“市民文学开始兴起”错误,排除B;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进而发展为“海禁”和闭关锁国,商人的地位仍然较低,故C项错误;由材料“明末小说主人公十分广泛,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角,这些主人公大多不懂或不遵从理学,无法体现“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故D项错误。 11. 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A.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C. 反映了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 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大团圆”可知,体现戏剧世俗化发展趋势,“大团圆”是市民阶层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结果,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C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也不能说明与戏剧模式形成的关系,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2. 1781年.人们发现了天王星,但它的理论计算位置与实际观测始终不符。根据科学家的大量计算,l846年,人们终于发现了海王星。然而,海王星的存在并不足以解释天王星轨道所受扰动的程度。于是人们又很自然的推断,还存在另一个行星。1930年,冥王星也被发现了。这种推算的理论依据是 A.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学说 B. 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 C.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D.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根据科学家的大量计算,l846年,人们终于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冥王星也被发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新的天体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故B项正确;亚里士多德的力学学说不够科学,不是新的天体的发现的理论基础,故A项错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与新的天体的发现无关,故C项错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属于微观世界的研究,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 13. 1935年,厄瓜多尔政府在距其海岸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设立了达尔文纪念碑,纪念达尔文考察这一群岛一百周年,碑文写着:“达尔文于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登陆。他在研究当地动植物分布时,初次考虑到生物进化问题,从此开始了这个悬而未决的论题的思想革命。”其“思想革命”的意义在于 A. 凸显了人类的价值和尊严 B.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思想革命”即在思想领域引起的革命,结合所学,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颠覆了宗教神学的创世说,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C正确;A是文艺复兴的意义,排除;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开始宗教改革,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4.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等相继成立。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零售额达6310亿元,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9.9%。这说明 A. 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B. 电子商务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 C. 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 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网络零售额达6310亿元”,表明阿里巴巴等利用网络售销,说明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网络零售额”只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9.9%”,因此电子商务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说法错误,B排除;发达国家掌握知识经济的主动权,发达国家才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故C排除;材料主要反映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经销方式,没有直接体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故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根据“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等相继成立”“中国网络零售额达6310亿元”从互联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中分析。 15. 《海国图志》指出:“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材料表明魏源 A. 只主张创办船厂以制造军舰 B. 只求学习外国军事技术 C.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器物制度 D. 注意将军事技术和民用事业相结合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说明魏源认为在学习西方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也要利用军工企业发展民用事业。故答案为D项。根据材料中的“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说明魏源主张船厂还可以生产其他船只,排除A项;材料反映魏源也主张学习西方的民用工业技术,排除B项;C项中的“全面学习”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6.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理解,“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反映了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故B正确。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没有民族危机的背景,故A排除。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不是最初觉醒,故C排除。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也不是最初觉醒,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师夷长技 17.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予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日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思想;C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思想;D项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为严复的思想。故本题选B项 考点:中体西用 点评:对于中体西用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其含义①体(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②用(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文化。其次要认识到,从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再到维新思想,翻译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人是逐渐加深。 18. “康有为能‘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使他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潮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前需要的处方。”这一“处方”的实践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是 A. 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 B. 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 C.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D. 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是洋务运动; B.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是辛亥革命;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说法正确;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洋务运动,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维新思潮 点评: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大大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具有爱国意义。 19.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政治思想 B. 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 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 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结合所学,实际上指西方科技,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不能单纯引进西方技术,A错误;“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说明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不成功的,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表明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故B正确。 20.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A. 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 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 追求民主与进步成为时代潮流 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答案】C 【解析】胡适、柳亚子等人改名反映了他们对民主与进步的追求,即材料反映了追求民主与进步成为时代潮流,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到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还涉及到进化论原理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改名不涉及政治问题,改名也未体现趋向政治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仅仅涉及到新文化运动的胡适还涉及到柳亚子等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1. 孙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毕其功于一役”是指 A. 民族主义与民生主义同时进行 B. 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同时进行 C. 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同时进行 D. 民本主义与民生主义同时进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是指孙中山认为,革命不仅要实现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还要实现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改善民生,避免贫富分化,以避免欧美西方国家的弊端重演,故排除AC,B项正确。民本主义是指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作为统治者要敬民、重民、爱民,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将民主主义任务与社会主义的任务分开完成,中国的革命分两步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农民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井冈山的斗争》解决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 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论述结合国情建设社会主义,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3. 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 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B. 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 使人们彻底摆脱“左”倾错误 D. 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确立了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从新回到了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解放了思想,是党和民族的大觉醒,A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排除BD;C表述太绝对,错误。 点睛:本题容易错选D,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影响混在一起,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4.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 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 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 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84年……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改革开放开始不久,解放思想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故C正确。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在文革后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属于农村地区,材料反映的是城市雇工问题,故B排除。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在199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25.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主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适应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变化说明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不存在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发展过程,排除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故C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不能说明“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的原因,与题干所述时间跨度不符,故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26题15分,27题19分,28题16分,共50分) 26. 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宋明时期,儒家思想更加思辨化,逐渐成为官方哲学;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 ——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材料三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 【答案】(1)原因:①封建统治者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②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③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④宋代重文轻武和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⑤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2)批判对象: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度。政治追求:自由平等,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 (3)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利,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解析】(1)原因:根据“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并结合所学宋朝的经济、政治状况分析总结。 (2)批判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政治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3)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分析回答。 27. 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学”指什么?该派别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2)材料二是哪一派别的思想?结合材料二与此派别的主张,分析材料一派别认识的不足在哪里?并分析此派别认识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的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1)“西学”: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实践: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足:材料二维新派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建立对在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上才能发挥作用,而材料一中的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原因:①洋务运动扩大了西学的传播;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3)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影响: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②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③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4)特点:①学习方向具有同一性:向西方学习;②学习内容具有渐进性上: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③学习阶层具有广泛性:由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④学习动力具有一致性: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挽救民族危亡为主题。⑤学习过程具有层次性: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被动到主动,由从“走西方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解析】(1)材料出自张之洞的著作,张之洞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此可知,材料中的西学为西方近代西方科技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强的洋务运动。 (2)派别:结合所学知识严复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不足:根据“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联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进行分析。原因:可分别从洋务运动扩大了西学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等方面思考回答。 (3)两位先生:结合所学得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与科学,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不难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为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为五四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和繁荣。 (4)可分别从一下角度分析,一、对待西学的态度,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被迫学习,后来是先进中国人的主动探索;二、学习内容经历了洋务派学器物到维新派、革命派学制度,再到资产阶级激进派学思想三个层次;三、主导者由地主阶级变为了资产阶级等。 28.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等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1903年12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认为:“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5年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2月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1894年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20世纪初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变化?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实践成果。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 【答案】(1)变化:①方法:从采用温和的改到主张革命;②目的:从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三民主义。 (2)贡献:①进行广泛调研,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推动国民革命;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主要内容:①“一国两制”的构想。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果:①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②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4)大事: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意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解析】(1)变化:方法:根据“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概括得出。目的:根据“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提出三民主义思想”概括得出从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三民主义。 (2)贡献: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方面,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在实践方面,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主要内容:从材料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可知是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构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可知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果:根据所学分别回答“一国两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取得的实践成果即可。 (4)大事: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共产党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回答。意义:根据所学分别回答上述三件大事的影响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