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近期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 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 “计划”中,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开启全新的地球时代。‎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比邻星属于 A. 行星 B. 卫星 C. 彗星 D. 恒星 ‎2. 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地层论述正确的是 A. 隶属于岩石圈 B. 是岩浆发源地 C. 横波无法传播 D. 处于莫霍界面 ‎【答案】1. D 2.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圈层。‎ ‎【1题详解】‎ 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说明比邻星比地球高一等级,比邻星为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故选D.‎ ‎【2题详解】‎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岩浆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位于地壳,隶属于岩石圈。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电影《2012》讲述在2012年,地球因为异常的太阳活动而面临毁灭,到处都是天崩地裂、岩浆喷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 B. 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 C. 使青藏高原海拔升高 D. 一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 ‎4. 下列属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的是( )‎ A. 黄赤交角的存在 B. 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较长 C. 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 D. 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答案】3. B 4. C ‎【解析】‎ 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3题详解】‎ 太阳活动可能会引发自然灾害,但不一会会出现火山和地震,A错;因太阳活动与气候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灾害,B正确;青藏高原海拔升高,是地球内力作用是地壳上升,C错;一定会出现灭顶之灾,说法有误,D错。故选B。‎ ‎【4题详解】‎ 地球有生命存在从自身条件考虑,是因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C正确;与其他三项无关;黄赤交角存在,是太阳直射点移动,划分了五带;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昼夜现象;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较短,ABD错误。故选C。‎ ‎5.下列对宇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是宇宙中心 B. 宇宙的范围就是银河系 C. 宇宙只是空间上无边无际的 D. 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详解】太阳仅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仅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普通的一员,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4万光年,太阳不可能为宇宙中心,A错。可见宇宙包括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有很多,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就有1250亿个,说明宇宙的范围比银河系大得多,B错。宇宙既有空间上无边无际的,也在时间上是无穷无尽的,C错。 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并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D对。‎ ‎6.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 B. 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D. 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太阳特征的了解程度。‎ ‎【详解】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在宇宙中不是最大的恒星,宇宙中巨星是恒星世界中个头最大的,它们的直径要比太阳大几十到几百倍,A错。太阳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太阳系,但它不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B错。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大约在1月初,正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冷的季节,C错。太阳向外辐射的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D对。‎ ‎7.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热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而赛车用的石油、煤炭等是由于地质作用太阳能转化成矿物能,太阳能电池直接利用太阳能。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8.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是( )‎ A.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 太阳耀斑 C. 太阳中心核裂变 D. 太阳黑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太阳能量的来源。‎ ‎【详解】据教材知识得知,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正确。故选A。‎ ‎9.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  )‎ A.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B. 极光现象 C. 磁暴现象 D. 电离层扰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太阳活动特征。‎ ‎【详解】据教材知识得知,太阳活动强弱 主要标志是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面积增大代表太阳活动活跃。故选A。‎ ‎10.‎11月16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规律的掌握程度。‎ ‎【详解】‎11月16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选项D符合题意。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的期间为春分日至夏至日,不符合题意,排除A。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的期间为夏至日至秋分日,不符合题意,排除B。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的期间为冬至日至春分日,不符合题意,排除C。‎ ‎11.下列我国节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 清明节 B. 元旦 C. 中秋节 D. 国庆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试题难度容易。‎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四个选项中最接近近日点的节日为元旦,故选B。‎ ‎12.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 ‎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②120°E的地方时 ‎③120°W的地方时 ④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和联系,试题难度容易。‎ ‎【详解】‎ 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指的是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也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所以②④正确;北京所在经线的经度是116°E,120°W是西八区,所以①③错误。综上可知,选D。‎ ‎13.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分别是( )‎ A. 1月初/7月初 B. 6月初/12月初 C. 7月初/1月初 D. 12月初/6月初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在1月初,处于冬至日之后;远日点在7月初,处于夏至日之后,故A正确。‎ 故选A 我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莫斯科(东三区)的时间是 A. ‎10月16日2时30分 B. ‎10月16日12时30分 C. ‎10月17日2时30分 D. ‎10月17日12时30分 ‎15. 此日过后两个月内,酒泉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A. 昼变长,夜变短,夜短于昼 B. 昼变长,夜变短,夜长于昼 C. 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D. 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答案】14. C 15. D ‎【解析】‎ 此题区时的计算和昼夜变化规律。‎ ‎【14题详解】‎ 东三区在东八区西边,区时比东八区晚5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所以此时东三区区时应为‎10月17日2时30分。故选C。‎ ‎【15题详解】‎ ‎10月17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和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故选D。‎ ‎16.一般认为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炽热岩浆可能来源于(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岩石圈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般认为,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故选B。‎ ‎1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 包括大气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C. 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 包括大气圈全部、水圈及岩石圈上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A错误,C正确;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BD错误。故选C。‎ ‎【点睛】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下:‎ ‎18.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大气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详解】对流层是贴近地面大气最低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故选B。‎ 相传,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孔明灯上,随着孔明灯的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图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气流状况的是(   )‎ A. B. C. D. ‎ ‎20. 依据孔明灯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 A B. ‎ C. D. ‎ ‎【答案】19. B 20.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孔明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9题详解】‎ 当孔明灯中的火焰点燃时,火焰处的温度是比较高的,此时火焰处的气流会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气流运动至火团的正上方即将接近孔明灯的顶部时,气流会分为两只,向两侧继续运动,当向两侧运动的气流在即将撞到孔明灯灯壁时,这两只气流会下沉至孔明灯的底部,火焰处由于温度较高,周围的空气会持续流向火焰所在的位置,这样在孔明灯的内部便形成了一对完整的热力环流,故B正确;读图可知A处孔明灯内部的热力环流时不完整的,故A错误;孔明灯中间的气流时上升的,而C图的孔明灯中间的气流是下沉的,故C错误;读图可知D图中的靠近孔明灯壁处的气流应该是下沉的,而D图中的是上升的,故D错误。‎ ‎【20题详解】‎ 在气温较高的地方气流是应该上升的,而图A中的温度较高的地方的气流是下沉的,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裸地在白天升温是比较快的,气温较高,该处的气压较低,而草地在白天升温较慢,温度较低,该处的气压较高。因此可知在近地面气流是由草地流向裸地的,在高空裸地上方的空气是流向草地的,在草地处气流是下沉运动的,在裸地处气流是上升运动的,故B正确;读图可知C表示的夜晚,结合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可知,夜晚在山谷里应该吹的是山风,而C图中吹的是谷风,故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区的温度较高,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而D图中的市区处的气流是下沉的,故D错误。‎ ‎【点睛】本题组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温度较高的地方,气压较低,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温度较低的地方气压较高,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 ‎21.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C. 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D. 海滨地区的海陆风 ‎【答案】D ‎【解析】‎ ‎【详解】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散射作用的结果;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是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沙尘暴是冷锋影响形成的天气实例;阴天时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原理;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所以D正确。‎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影响,读某城市的空气环流,回答下列各题。 ‎ ‎22. 图示反映城市化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热岛效应 D. 臭氧空洞 ‎23. 为减轻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宜 A. 建设生态城市 B. 提倡使用私家车 C. 限制城市发展 D.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图示城郊风,是城市有热岛效应,城郊风永远都是由郊区吹向城区;与荒漠化、水土流失、臭氧空洞无关。选C正确。‎ ‎【23题详解】‎ 城郊风,是城市中有大量的人口、工厂、交通工具不断排放废热和温室气体,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建设生态城市,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减轻热岛效应;提倡使用私家车,只会加重城市热岛效应;限制城市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都不能减轻热岛效应。选A正确。‎ ‎【点睛】减轻城市热岛屿效应措施:‎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也应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 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2018年进入冬季后,我国多地处于雾霾笼罩之下。‎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24. 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C.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增强 D.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25.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4. D 25. C ‎【解析】‎ 此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24题详解】‎ 雾霾笼罩说明此时气流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A错;雾霾笼罩会加剧大气浓度,白天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多,导致地面辐射减弱,B、C错;大气浓度增加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D对。故选D。‎ ‎【25题详解】‎ ‎③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故选C。‎ 下图示意河北省某地观察者于‎6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上的甲点和乙点相距45°。‎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 当太阳位于甲位置时,当地 A. 大气辐射最强 B. 地表温度最高 C. 物体影长最长 D.‎ ‎ 太阳辐射最强 ‎27. 当太阳位于乙位置时,当地地方时约为 A. 14时 B. 15时 C. 17时 D. 18时 ‎28. 与‎6月22日相比,该地‎12月22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会 A. 更短,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 B. 更长,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 C. 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 D. 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 ‎【答案】26. D 27. B 28.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26题详解】‎ 甲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向,为正午时刻,当太阳位于甲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当地太阳辐射最强,物体影长最短,地表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地表升温有一定时间,地表温度最高在正午后两小时左右,大气辐射也在午后。故选D。‎ ‎【27题详解】‎ 根据太阳视运动一周360°用时一天24小时,每小时移动15°,甲点和乙点相距45°,甲位于天穹顶为正午12时,故乙为15时。故选B。‎ ‎【28题详解】‎ ‎12月22日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故与‎6月22日相比,该地‎12月22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会更短,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故选A。‎ 读某地一年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该地可能位于 A. 20°N B. 20°S C. 30°N D. 30°S ‎30.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邹城一中北校区 A.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B. 昼夜平分 C. 正值冬季 D. 正值盛夏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几乎都朝向正南,只有少数时间朝向正北,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即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故选B。‎ ‎【3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接近冬至日。而邹城一中北校区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一年最大值,A错误;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B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正值冬季,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通过日影方向和长短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通过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判断某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季节。‎ 二、填空题(共30分)‎ ‎31.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4)A、D、E三点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 ‎【答案】(1)南极点  12  22 (2)(23.5°S,90°W) (3)AB BC (4)A>D>E  东 ‎ ‎ (5)12 3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知该地是以南极点为中心,图中南极圈以及以内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表示的日期是‎12月22日。‎ ‎(2)由上题可知,此时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12时所对应的经线。图中90°E为0时,则90°W为12点。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5°S,90°W)。‎ ‎ (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天进入白天的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天的为昏线。图中AB为晨线,CB为昏线。‎ ‎ (4)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故自转线速度A>D>E。D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物体向左偏,故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 (5) 据图可知,E点位于90°W,此时为12点;C点位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点。‎ ‎32.读极地为中心的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以_________________极为中心的日照图,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___‎ ‎(2) 图中弧线BE表示_______(晨或昏)线,图示日期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 ‎(3)A、B两处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E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时,D处在五带的____________带。‎ ‎(5)下列说法与图示季节相吻合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江淮地区梅雨纷纷 B.松花江河面封冻 C.长城内外白雪皑皑 D.吐鲁番炎热干燥 ‎【答案】 (1). 南 (2). 冬至日 (3). 晨 (4). 66.5°S以南的地区 (5). A (6). (0°,0°) (7). 12 (8). 南温带 (9). B (10). C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以得知本图为南极点俯视图。图中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北半球节气为冬至。‎ ‎(2)根据自转方向可以得知跨越BE后来到白天,故其为晨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3)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赤道处最大,故A>B。‎ ‎(4)E点位于赤道上,且位于45°E以西45°处,根据经度分布原则东经越向西越小,故E点地理坐标为(0°,0°)。C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为白昼的中间,地方时为12时。D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属于南温带。‎ ‎(5)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故BC正确。‎ ‎3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 材料二:图甲、图乙分别示意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单位:百帕),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 ‎ ‎(1)A、B两点风力更大的是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根据近地面风的受力分析,与等压线垂直的力为_______,与风向相反的力为______,与风向垂直的力为_________。‎ ‎(3)图甲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______(海或陆)风,乙图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____(海或陆)风。图甲反映的是______(白天或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 M、N两点中温度更高的是_______。‎ ‎(4)如果乙图中M与N之间的风向是正东风,则高空P与Q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_。‎ ‎【答案】 (1). A (2). A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 (3). 水平气压梯度力 (4). 摩擦力 (5). 地转偏向力 (6). 陆 (7). 海 (8). 夜晚 (9). N ‎ ‎(10). 西北风 ‎【解析】‎ ‎【详解】(1)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A、B两点中A处等压线更密集,风力更大。‎ ‎(2)地面风的受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垂直的力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相反的力为摩擦力,与风向垂直的力为地转偏向力。‎ ‎(3)图甲中的近地面风从M地吹向N地,也就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应该吹陆风;因此陆地M近地面气温低于海洋N气温,反映的是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 ‎(4)如果乙图中M与N之间的风向是正东风,但是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形成斜穿等压线,因此N到M地为正东正西方向;而高空P与Q之间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因此高空P与Q之间的风向从西北吹向东南,为西北风。‎ 三、综合题(10分)‎ ‎34.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竖线和横线上画出热力环流运动箭头?并说明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你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挂式制冷空调为什么安装在屋里上面的墙上。‎ ‎【答案】(1)画箭头略(顺时针方向)。根本原因是B、C两地冷热不均。‎ ‎(2)在炎热的夏天,空调排放出冷空气,屋里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热空气膨胀上升,补充下沉的冷空气,形成屋内的空气环流,最终使屋内空气变凉。‎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实际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绘图能力。‎ ‎【详解】‎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根据图示信息判断,B地受热,空气上升,C地冷却下沉,形成顺时针的环流;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B、C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空气遇冷会下沉,故制冷空调安装在屋里上面的墙上,有利于冷空气下沉,便于形成屋内的空气环流,使屋内空气变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