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六校隆回县一中高二优生1月联考历史试题
启用前*保密 邵东县一中 邵阳市一中 邵阳市二中 武冈县二中 隆回县一中 双峰县一中 高二优生2018年1月联赛试卷 历史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考试范围:必修三和选修1) 一:单选。(每题2分,共50分) 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3.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4.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5.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说:”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辩矣。”这表明康有为的主张 A. 触动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 B. 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 C.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D. 明确了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6. 民国二年袁世凯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民国三年,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十二月,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启超都推辞未就。这说明梁启超 A.由维新改良转向民主共和 B.助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 C.坚持民主宪政的追求 D.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7.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8. 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A. 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 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 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9.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10.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11.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时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2. 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电影中,有大量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电影中的 A. 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 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 C. 夸张和想象给富足中的人们以鼓舞 D. 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13.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说明 A. 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变革认识深刻 B. 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要求思想革命 C. 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 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14. 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称:“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之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钱学森的科普文章 A. 直接导致了农业“浮夸风” B. 为“大跃进”提供科学依据 C. 体现了科学家虚伪的一面 D. 是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产物 15.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16. 黑格尔说:“________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家客体是自由的、具体的,而精神观念在于同一本体中——所有这一切主要在于内省,而不是向外界揭示什么。”“________”应是( ) A.浪漫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17.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8.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19.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20. 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做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 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 B. 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C. 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D. 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1. 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22.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23. 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A. 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 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24 .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25. 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A.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二:非选择题:(26题25分;27题13分;28题12分) 26.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1问4分,第2问9分,共13分) 28 .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摇。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监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 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 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2018年历史联考答案及解析 (考试范围:必修三和选修1) 选择题答案: 1—-- 10: DCCBC;CAABB. 11----20: DADDC;ADCCB 21—--25: BABAD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追求;材料“重视天人关系”“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因此两人不同天人观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BD项错误;两人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 3.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4.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答案】B 【解析】A表述不恰当,错误;“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正确,D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C错误。 5.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说:”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辩矣。”这表明康有为的主张 A. 触动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 B. 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 C.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D. 明确了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来看,康有为提出 “稍变祖宗之法”说明他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A项错误;也能说明作者并未表明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以及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所以B、D项错误;他提出变法是为了“守地”,说明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所以C项正确。 6.民国二年袁世凯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民国三年,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十二月,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启超都推辞未就。这说明梁启超 A.由维新改良转向民主共和 B.助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 C.坚持民主宪政的追求 D.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始至终没有主张过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梁启超都推辞未就”可知,梁启超不赞同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对民主宪政的追求,故C项正确;“政治立场摇摆不定”与材料不符。 7.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离经叛道”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在中国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教授被指责“有离经叛道之鼓吹”是因为他反对儒家伦理道德,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结合时间,参议院议员属于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议会指责教授是为当时政治专制辩护,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BD两项分别是政治和经济,不符合材料;提倡科学,学习西方科技是自林则徐、魏源以来就大力提倡的,在当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不属于“离经叛道”,C项错误。 8.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A. 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 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 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久……整理国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文化,过于偏颇,“整理国故”反映了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故A选项正确;“整理国故”属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不是继续批判,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知识阶层的反思,不是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故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故D选项错误。故选A。 9.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B 10.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掉A。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错误。 11.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时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我们的国家现在时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说明新中国已经成立,和“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A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是1957年,故本题选D项。 12. 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 部电影中,有大量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电影中的 A. 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 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 C. 夸张和想象给富足中的人们以鼓舞 D. 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答案】A 【解析】20世纪3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时期,这时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人们普遍恐慌焦虑,搞笑片、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以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故A正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加入世界大战,B时间不符合;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主要是迎合了广大民众,C错误;D不符合史实。 13.“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说明 A. 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变革认识深刻 B. 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要求思想革命 C. 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 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科教兴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这说明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变革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科技发展速度不是思想革命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 14. 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称:“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之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钱学森的科普文章 A. 直接导致了农业“浮夸风” B. 为“大跃进”提供科学依据 C. 体现了科学家虚伪的一面 D. 是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产物 【答案】D 15.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 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答案】C 16. 黑格尔说:“________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家客体是自由的、具体的,而精神观念在于同一本体中——所有这一切主要在于内省,而不是向外界揭示什么。”“________”应是( ) A.浪漫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答案】A 【试题解析】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符合材料“主要在于内省,而不是向外界揭示什么”的特点,故A项正确;新古典主义突出理性, 以重大历史题材为主题,不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错误;黑格尔是十八九世纪的哲学家(联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可知),而现代主义出现于二十世纪前期,故C项错误;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 17.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D 18.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答案】C 19.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答案】C 【解析】本题首先要确定材料内容中唐诗的特点,然后再依据四位唐朝诗人诗风特点来排除错误项,最后再依据诗人生活的时间来确定正确的答案。杜牧是晚唐诗人,在时间上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排除。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而材料内容是史实的真实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诗的特点,在时间上也相符合。白居易在时间不符合,他出生在安史之乱后。故答案选择C项。 20.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做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 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 B. 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C. 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D. 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答案】B 21.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的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所以备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苏格拉底的特征,A 是普罗他格拉的思想;C项与“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不符;D项与苏格拉底思想无关。 22.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 23.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A. 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 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答案】B 24 .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答案A 该绘画理论强调,绘画先要端庄品德,方能体现作品的正大光明,并强调“画如其人”,体现的是理学外在行为与内在人格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是“文人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对绘画品质的影响,不能说明绘画者都具有高尚的品德,C项错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强调的是文章、绘画都体现人的品德修养程度,不是对绘画、文学地位的界定,D项错误。 25.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A.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说明互联网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D正确;A错误,没有取代传统商业;B中交往不是材料中主旨,C中消费能力不符合史实。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 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 (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 第(2)问“共通之处”可以理解成“共同之处”,依据材料“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康有为认为汉代以来儒学是伪造的,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等信息可归纳出两人都主张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依据所学知识,从两人的目的来看韩愈希望对儒学进行改造,而康有为则希望减少变法的阻力,也就是两者都希望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第(3)问态度,此问是开放性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容易入手。从本材料题总体立意来看,本问实际上考查“以正确态度对待孔子及其儒学”。结合两则材料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看待孔子和儒学,既不能盲目肯定或否定,也要区分开真实的孔子和神圣化的孔子,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等角度解答即可。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酌情给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教育方针:五育并举 1分。 历史背景:中华民国成立,亟需在思想上清除专制思想残余;借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吸收西方教育理念 。 3分; (2)理念: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分。 评析:辛亥革命不彻底;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激烈交锋;推动思想解放和学术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开展营造良好氛围;5分 但是在“两半”社会的中国,思想自由的理念是无法实现的。2分 28 .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摇。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监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 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 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 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 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 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28.(1)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