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河南省新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道家提出道法自然”的哲学命题,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们要从道家创始人老子所处的时代去理解“道法自然”这一思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在如何治国、治民问题上,老子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由此可见 ①哲学是对治国理政问题的反思与总结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指导人们回归自然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认为“道”不可触摸,不可名状,故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一观点 ①指出了“道”是哲学的基本向题 ②否认了人认识“道的可能性 ③将“道”视为世界本原 ④属于可知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D 2. C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道家思想所蕴含的哲学道理,考查道家思想的产生和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题详解】 ①表述错误,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表述错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符合题意,“道法自然”的思想源于人们对当时的历史条件的思考,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④符合题意,“道法自然”是当时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故选D。 【2题详解】 ①不合题意,该观点没有指出“道”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②符合题意,认为“道”不可触摸,不可名状,说明该观点否认了人认识“道”的可能性。③符合题意,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该观点将“道”视为世界本原。④不合题意,材料否认了人能认识“道”。故选C。 3.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想知识,将世界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这说明 ①哲学是指引人们前进的思想灯塔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动力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④哲学从具体知识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通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哲学的作用。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具体科学推动哲学进步。③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哲学是哲学家对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说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④符合题意,“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想知识”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表明哲学从具体知识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通的规律。故选D。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但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4.诗词俗语中往往含丰富的哲理,下列选项中与“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处于同一哲学阵营的是 A. 人亏天不亏,世道轮转回 B.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不合题意,没有提到本原。B 符合题意,认为气是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是主观唯心主义,不合题意。D是主观唯心主义,不合题意。故选B。 5.2018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通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指导作用 ②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代表人类哲学的最高成就 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具体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真正的哲学,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指导作用。②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③表述错误,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人类哲学最高成就。④表述错误,哲学只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法。故选A。 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河遺址、山东焦家遺址等是2017年十大考古新发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通天洞遗址内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的遗物包括数以千计的石制品与大量动物骨片,此外还发现了原位埋藏的3个灰堆,经碳十四测定,旧石器时代文化层堆积的年代约为距今4.5万年。通天洞古人类活动遗址考古发现 ①表明用火在人类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从一个角度佐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一个角度佐证了人的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④表明是劳动创造了人与人类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焦家考古的收获为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找到了重要源头,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使中华文明独立起源、多元一体的历史演变规律更加明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反对意识活动的选择性,要如实反映客观存在 ②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反对外来文化 ③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树立民族自信心 ④要认清文明演变的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6. C 7. D 【解析】 这道题以山东焦家遗址的发现为背景,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特征、真理的特征的知识,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6题详解】 ①表述错误,劳动在人类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符合题意,通天洞古人类活动遗址考古发现表明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从一个角度佐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意识的产生。④符合题意,“出土的遗物包括数以千计的石制品与大量动物骨片” 表明是劳动创造了人与人类社会。故选C。 【7题详解】 ①表述错误,自觉选择性是意识的特征,不能反对。②表述错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符合题意,真理是客观的,启示我们要表明是劳动创造了人与人类社会。④符合题意,材料中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独立起源、多元一体的历史演变规律,启示我们要认清文明演变的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故选D。 泰戈尔说,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对泰戈尔的名育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静止便是死亡"是因为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不可想象的 ②“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静止便是死亡”意味着静止是指事物的消失 ④“运动才能敲开水生的大门”强调运动的条件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运动与静止不仅是哲学上的重要概念,也是诗词中常涉及的领城。下列诗词中能正确反映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是 ①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④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8. A 9. B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8题详解】 ①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静止便是死亡"是因为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不可想象的。②符合题意,“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提到运动对于物质的重要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不合题意,“静止便是死亡”意味着静止的事物是不可想象的。④表述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故选A。 【9题详解】 ①符合题意,山本来是静止的,恰似走来迎,正确表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②不合题意,只提到了运动,没有提到静止。③不合题意,没有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④符合题意,云不动,体现了静止,云与我俱东,体现了运动,正确表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故选B。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于9月16日17时在广东台山海宴镇沿海地区登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早在“山竹”生成之初,中央气象台就给出了预报意见19月10日,又作出了“山竹”路径的初步判断;9月14日,中国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应急响应提升到二级。材料表明 ①人可以认识事物运动的规律 ②人只要顺应自然就能利用自然 ③人改造自然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中央气象台虽对“山竹”路径作出了相对精准的预报,人们对“山竹”的防御级别也一再提升。但“山竹”仍造成52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材料表明 ①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②自然界的物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有局限性 ④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改造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B 11. C 【解析】 这道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哲学的基本观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0题详解】 ①符合题意,在“山竹”形成之初就已经做出了判断,表明人可以认识事物运动的规律。②表述错误,我们尊重自然,不是顺应自然。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人的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符合题意,人能够正确认识“山竹”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选B。 【11题详解】 ①表述错误,人们可以根据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②符合题意,虽然有预报,但依然造成损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符合题意,虽然有预报,但依然造成损失,表明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有局限性。④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故选C。 12.一段记忆通常包含何事、何时、何地三要素。科学家发现位于内嗅皮质的脑区中存在一个特殊线路,能把“位置”和“时间”分成两股信息流,传递进入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一一海马体的不同部位,使人脑处理记忆要素中的“何时”与“何地”。这一研究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意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的何事、何时、何地三要素构成记忆,表明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②符合题意,研究人脑处理记忆的过程表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表述错误,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表述错误,正确的意识起推动作用。故选A。 13.如今在线客服80%是智能机器人完成的,智能机器人处理不了,才会被转到人工客服。当前的智能客服仍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只是比较浅层的应用,将来的智能交互会变成情感式的,感受不到机器和人的差异。智能客服机器人 ①发展的方向是形成意识 ②能延伸人的能力,是一种应用工具 ③在某些功能上能超越人类 ④能代替人的工作,与人共同推动意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只有人才有意识。②符合题意,智能机器人能回答顾客的部分问题,延伸人的能力,是一种应用工具。③符合题意,智能机器人在某些功能上能超越人类。④不合题意,智能机器人不能代替人的所有工作。故选C。 14.习近平在会见川航“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时指出,“5・14”事件成功处置绝非偶然。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和勇精神,来自你们平时养成的强烈责任意识、严谨工作作风、精湛专业技能。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精神是人脑对世界的主观映象 ②量的积累是产生正确意识的前提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④意识对处置突发事件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是精神来自于“平时养成的强烈责任意识、严谨工作作风、精湛专业技能”,没有强调精神是人脑对世界的主观映像。②表述错误,坚持世界的物质性是产生正确意识的前提。③符合题意,材料提“5・14”事件成功处置绝非偶然,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④符合题意,材料提到真是沉着冷静和勇敢精神才使得事件成功处置表明意识对处置突发事件具有指导作用。故选D。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15. 1986年陈日胜在湛江海边芦苇丛里发现了一株野生海水稻,通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耐盐碱水稻品种“海稻86”。2014年隆平团队成立“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简单淡化处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里进行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5月,我国首次在六大盐碱地类型的代表地块大面积种植耐盐碱水稻。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科学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②表述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实验的主体、客体和过程都是客观的,表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符合题意,材料提到经过30多年的研究,袁隆平团队等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选D。 【点睛】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直接现实性即它可以将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的特征表现在: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可以分为: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2、变革社会的实践(革命、改革)。科学实验活动。 16.奋斗者、追梦人,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荣耀身份;奋斗者、追梦人,是一群“勇毅而笃行”的人。下列选项与“勇毅面笃行”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②志行万里者,不中道面辍足 ③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的“勇毅而笃行”正确处理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①符合题意,“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正确反映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②正确反映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符合题意。③不合题意,强调的是团结精神。④不合题意,强调的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选A。 【点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有: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1 、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7.下图漫画《供着你也没有用》中的人物之所以会受伤,是因为不懂得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漫画中供奉的是书本,将知识放在书阁里,脱离了实践,忽视了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故选D。A、B、C均在漫画中没有体现。 供着你也设有用 18.2018年7月16日,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一个“幽灵般”的亚原子粒子。此次找到的高能中微子是该类型中首次被人类发现的粒子。有了它提供的证据,天文学家终于解开了关于高能宇宙射线的一大百年之谜,这一发现为科学家提供了探索宇宙深处的新途径。材料表明 ①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②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变为现实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水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的完善决定着实践的深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科学家的实践获得的认识,表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通过实践变为现实。③符合题意,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科学家不断追求真理,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水无止境的过程。④表述错误,实践决定认识。故选A。 【点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或者是人的认识过程原理)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18年10月11日,俄罗斯“联盟一FG”运载火箭没能将搭载国际空间站新成员的“联盟MS—10”飞船送入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俄罗新国家航天公司委员会和调查机构明确了相关责任人。据悉,联盟一FG运载火箭的一个传感器损坏导致了10月11日的事故。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人为事物联系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④整体统率着部分,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联置FG运载火箭发射事故后使俄罗斯表示将暂停所有载人航天飞行。但人类飞向太空的旅程还在继续,2019年,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美国宇航局(NASA)将发射名为“猎户座”(Orion)的飞船等。这主要强调 ①要有克服“飞向大空”道路上困难的思想准备 ②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③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④人类“飞向太空”的道路是曲折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9. A 20. B 【解析】 【分析】 这道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趋势原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9题详解】 ①符合题意, 传感器损坏导致了10月11日的事故表明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符合题意,一个部件的损害导致事故表明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③表述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不可确定的。④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部分的作用。故选A。 【20题详解】 ①符合题意,虽然联盟FG运载火箭发射失败,但是人类飞向太空的旅程还在继续,主要强调我们要有克服“飞向大空”道路上困难的思想准备。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新事物的含义。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联盟FG运载火箭发射失败,人类“飞向太空”的道路是曲折的。故选B。 【点睛】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从新事物自身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新旧事物的对比看,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从社会历史领域看,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此它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1.平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大到人类生存、地球运转、天体运行等。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①精确把握事物的量变 ②阻止事物性质的改变 ③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④正确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量变表现为统一物的相持、稳定、平衡与静止,材料强调平衡的重要性,也就是要精确把握事物的量变。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平衡的重要性,没有提到要阻止质变的发生。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世界的物质性。④符合题意,万事万物之所以能运动发展前进在于保持了平衡,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故选B。 【点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如果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静止是诡辩论的观点。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的观点。 22.实体经济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其哲学依据是 A. 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B.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 C.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不同,要严格区分整体与部分 D.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实体经济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哲学依据在于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B表述错误,在系统优化的情况下,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表述错误,整体和部分地位不同,整体是主导地位。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部分。故选A。 【点睛】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居于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现推动整体的发展。 2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邃的学思想。下列古语与其体现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A.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一抓住机遇促成质变 D.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强调宽厚、诚信的重要意义,没有体现一起从实际出发。B表述错误,“有备无患、未雨绸缪”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符合题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强调的是抓住机遇促成质变。D表述错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故选C。 24.鲁迅说:“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设有了未来。”这是因为 ①现在和未来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②未来与现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现在与未来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④现在是未来的重要部分,决定着未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因为现在和未来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②表述错误,现在和未来是前后相继的关系,不是转化关系。③符合题意,因为现在会影响到未来,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④表述错误,现在和未来是前后相继的关系,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18日,《前线》载文《坚定道路自信理直气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文章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诚如历文学家龚书铎指出的,“历之虚无主义”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历史虚无主义者虚无的是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但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不虚无,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颂德,把已被颇倒过来的历史再颇倒回去,混淆是非。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 【答案】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主观背离了客观,其观点是错误的。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历史虚无主义颠倒历史,混淆是非,违背了真理客观性的要求。3、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历史虚无主义者看待中国近代史的立场、观点是错误的,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真理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材料谈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认识类试题一般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进行解读。从材料中看,“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认识,可以用真理的含义进行解答。从原因上看,是主观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历史虚无主义者看待中国近代史的立场、观点是错误的。从“怎么办”来看,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的要求。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们要传承祖先留下的生态文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以及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 (1)结合料,从探究世界的本质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运用联系的知识,说明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 【答案】(1)①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②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③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福祉等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个国家做好自己的工作。 【解析】 【分析】 这道题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联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详解】(1)这道题考查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到我们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首先表明我们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破坏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坚持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这道题考查联系的知识,说明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之所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是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福祉是紧密联系的;其次,联系的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文明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促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材料还提到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利于发挥部分对整体的作用,从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27.阅读材料、完或下列要求。 2018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长6.8%,其中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平稳”是中国经济“半年报”的总特点。从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物价温和、就业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运行格局。在经济行平稳的同时,我国济发展协调性提高,“向好”是中国经济“半年报”的大亮点。 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2018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的特点。 【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201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平稳、物价温和、就业向好,经济增长平稳,发展趋势良好。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提高,“向好”指出201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物价温和、就业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运行格局”说明我国经济取得了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在经济运行平稳的同时,发展的协调性提高,“向好”成为亮点,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向好”可以用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28.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1)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启示。 (2)请你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为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相信中国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会越走越远。②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条件和控制作用。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用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 (2)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确认识科技创新中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②反对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新办法,创造新经验。(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详解】(1)这道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本知识说明“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启示,考查学生调动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句话强调的信心的重要性,用意识的知识就表现为意识的重要作用,如果有足够的信心能够移山填海之难,终能成功。所以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发挥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要想克服移山填海之难,还需要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从能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攻坚克难,赢得胜利。 (2)这道题要求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角度为增强创新能力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增强创新能力,就需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需要把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点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