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厌之有 厌:厌烦 秦王购金千斤 点 购:重金征求 B.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赐:赏赐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C.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图穷而匕首见 穷:尽 D.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就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接触、沾染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 范增数目项王 目:给…使眼色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籍吏民,封府库 籍:户籍 ‎ ‎3.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今日往而不反者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王还柱而走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失其所与,不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乱易整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吾其还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C.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家祭无忘告乃翁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亦有不利焉 恐惧不敢自陈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行李之往来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诸郎中执兵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夜缒而出 箕踞以骂曰 B.越国以鄙远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又前而为歌曰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使使以闻大王 ‎7.下列各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兵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因为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作品,所以它又被人们合称为“春秋三传”。‎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后由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D.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指的是《尚书》、《大学》、《论语》和《孟子》。‎ ‎9.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指其他儿子。‎ B. 秦伯: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 C.“长者”是我国古代对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男子的尊称。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慷慨激昂。‎ ‎10.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以逸代劳 针贬时弊 贪脏枉法 如法炮制 B.不记其数 徇私枉法 不胫而走 凭心而论 ‎ C.纷至踏来 金榜题名 积毁销骨 既往不咎 D.分庭抗礼 幅员辽阔 融会贯通 一筹莫展 ‎ ‎11.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汉字的构成,历来有“六书”之说,“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转注和假借不会产生新字 B. 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发展成熟于东汉,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 C. 从造字法来看,“井、网、木、刃、车”都是象形字,“牧、休、囚、步、比”都是会意字。‎ D. 从造字法来看,“寸、本、上、下”都是指事字,“草、从、昭、村、腐”都是形声字。‎ 二、文言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3分)‎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①不熟,杀之,寘诸畚②,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③、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④,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⑤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⑥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⑦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⑧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⑨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注释:‎ ‎①胹(ér)熊蹯(fán):煮熊掌。 ②畚[ běn] :畚箕。[ běn jī ]用竹、木或薄铁皮等做的撮东西的器具。 ③赵盾,史称赵宣子;士季,名会。 ④溜:屋檐滴水处。 ⑤衮:天子 ⑥提弥明:赵盾的车右。 ⑦嗾(sǒu)夫獒:唤出猛犬。 ⑧橐[tuó]:一种口袋。⑨赵穿:赵盾的堂兄弟。‎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寘:同“置”,放 B.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赖:依靠 C.晋侯饮赵盾酒                   饮:使……饮酒 D.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舍:放弃 ‎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失其所与,不知 B.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 C.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尚早,坐而假寐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14.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B. 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C. 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D. 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1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3题。(13分)‎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①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战国策·秦策》‎ 注释:‎ ‎②慁(hùn 混):打扰,烦劳。‎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 )‎ A.秦王屏左右 屏:遮蔽 B.被发而为狂 被:披 C.是以杜口裹足 杜:闭 D.下惑奸臣之态 惑:受迷惑 ‎17.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 B.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 C.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 D.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宾主之礼”,古代主人和客人相见要行宾主之礼,行九宾之礼,这是主人迎接客人最隆重的礼节,除此之外,宾主还可以行稽首、顿首、揖让等礼节。 ‎ B.跪,古人的坐姿,双腿席脚掌垫着臀部而坐。这跟下跪不一样,下跪臀部不能靠在脚掌上,腰弯曲,面朝下,是认错悔过的姿势。 ‎ C.跽,是跪这种坐姿的稍微变形,双膝着地,拉直身子,臀部不再靠着脚掌。这是警觉或倾听的姿势。 ‎ D.吕尚,姓姜,氏吕,字子牙,辅佐君王建立周朝。先秦时期,一个人有姓有氏,姓用来区别有无血缘关系,姓是氏的分支,可以地域、官名等为氏。‎ ‎19.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3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 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三、课内翻译和默写(18分)‎ ‎2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6.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语句。(每空1分,共10分)‎ ‎①子曰:“君子,入则孝,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子贡曰:“ ,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④子曰:“为政以德, 。”‎ ‎⑤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⑥子曰:“ ,小人比而不周。”‎ ‎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⑧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其何以行之哉?”‎ 四、作文 ‎27.写作 ‎ 请以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在2019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为阅读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要求:对相关内容的叙述概括不超过总篇幅的四分之一。‎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 ‎1-11 CDBDA CBDCDA ‎12.D(舍:住宿)‎ ‎13.A(A都是“所”字用法。B连词,那么//连词,却。C代词,指灾难//助词,用在时间名词之后,无意。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14.B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全对得2分,错断漏断1处扣0.5分)‎ ‎(3)(7分)参考译文:‎ ‎15.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4分,句意正确2分,“而”“莫之继”“请”各1分。)‎ 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头顶 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 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士 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 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 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 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 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如果这样,那 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 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 厌,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 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 坐着打吨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 国君,真是百姓的*山啊。杀害百姓的*山,这是不忠;背弃国 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 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 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 “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 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了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 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 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 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 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 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 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 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 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 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 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 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 盾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 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啊!《诗》中 说:‘我心里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忧伤。’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 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16、A。屏:使……回避 ‎ ‎17、C; ‎ ‎18、D(“氏是姓的分支”错,建立周朝) ‎ ‎19、如像那些遭困窘受侮辱的事情,死亡逃难的祸患, 臣子不敢害怕。如果臣子遭难而死,秦国却能够治理好,这比我活着更有意义。‎ 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阶前迎接他,很恭敬地行宾主之礼。范雎谦让不肯接受。接见范雎当天,凡是看见范雎的人,无不敬畏肃穆。秦昭王斥退左右,宫中空无一人。秦昭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愿意教导寡人什麽呢?」范雎说:「喔,喔。」隔一会儿,秦昭王再度请求。范雎仍说:「喔,喔。」这样的前后三次。秦昭王长跪说:「先生不愿意教导寡人吗?」‎ 范雎谢罪说:「不敢如此。臣听说当初吕尚遇见周文王时,不过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钓鱼。像这样,双方交情是很疏淡的,可是一次交谈,周文王便立他为太师,载他一同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很深入啊。所以周文王果然得到吕尚的辅佐之功,据有天下,身为帝王。假如当时周文王忽略了吕望而不肯跟他深谈,那么周便没有天子的德行,而周文王武王也就无从成就王业了。现在臣只是客卿,和大王交情疏淡,而所要陈述的,都是匡正君臣的事,又处在大王的骨肉之间。臣虽然愿意陈述一片愚忠,但还不知道大王的心意。大王问了三次,臣之所以没回答,就是这个缘故啊!‎ ‎「臣并非有所畏惧而不敢说。即使明知今天说了,明天就有杀身之祸,臣也并不害怕。只要大王相信并且实行臣所说的话,即使死亡,臣也不以为痛苦;即使逃亡,臣也不以为忧愁;用漆涂身,成为癞子,披头散发,成为疯子,臣也不以为耻辱。‎ ‎「臣所担心的,只是怕臣死之后,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大王上怕太后的威严,下被奸臣丑态所迷惑,住在深宫里,不离保母师傅的左右,终身迷惑不明,无人帮助您辨别奸邪。这样下去,大则国家灭亡,小则自身孤立危险,这才是臣所害怕的。至于穷困耻辱的事,死亡放逐的祸患,臣并不害怕。臣死而能使秦治理得好,胜过活着啊。」‎ 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国地处偏远,寡人又愚昧无能,有幸承先生到来,这是上天让寡人得以麻烦先生,保存先王的宗庙啊。寡人能受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福佑先生,不抛弃先王的遗孤啊。先生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今后不论大事小事,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能毫无保留地指教,不要怀疑寡人。‎ 范雎再拜,秦昭王也跟着再拜。‎ ‎20. B    21. B    22. C   ‎ ‎23. 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 ‎24. 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25.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26. ①出则悌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 ‎③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④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⑤民免而无耻 ‎⑥君子周而不比 ‎⑦思而不学则殆 ‎⑧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 “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卬,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