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宁夏海原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宁夏海原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宁夏海原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C: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C符合题意。‎ ABD: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ABD不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 B. 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 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 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 ‎【答案】C ‎【解析】ABCD:对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任何哲学都是 ‎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由此可见,①②两项表述正确,故可以入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4.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 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 B. 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C. 世界观就是哲学 D. 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答案】B ‎【解析】A:迷信思想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观念,也是来自于人们的实践,受迷信影响的行为,也会作用于现实,A说法错误。 B:人们的世界观总是不自觉地指导人们的实践,可以说人类的活动受制于世界观的支配,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所以我们必须反对迷信的世界观,以防止这样错误的世界观误导我们的实践,B符合题意。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说法错误。 D:该选项与题意不符,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②③:把唯心主义哲学看作是“不结果实的”,是因为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作用,脱离了物质,是因为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②③应选。‎ ‎①:把唯心主义哲学看作是“花”,是因为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①说法错误。‎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唯心主义哲学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明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①: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①说法错误。‎ ‎②④:“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体现了相对静止,“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体现了绝对运动,说明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②④符合题意。‎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 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D ‎【解析】D:从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到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取得成效,说明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符合题意。‎ ABC:材料强调施肥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不涉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ABC与题意不符。 ‎ 故本题选D。‎ ‎8.赏析数学美,欧拉给出的公式:V+F-E=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简单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简单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这表明 A. 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 B. 规律具有一般性、稳定性 C. 感性认识是凌乱的、不可靠的 D. 真理等于科学的理性认识 ‎【答案】B ‎【解析】B: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简单多面体的共同特征,真是令人惊叹!这表明规律具有一般性、稳定性,B符合题意。‎ A:材料表明规律具有一般性、稳定性,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A不符合题意。‎ C:并不是所有的感性认识都是凌乱的、不可靠的,C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 D:真理既有科学的感性认识,也有科学的理性认识,D错误。‎ 故本题选B。‎ ‎9.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A. 夸大了物质运动 B. 否认了相对静止 C.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表明人们第二次踏进的河流与第一次踏进的河流已经发生了变化,看到了物质的绝对运动性,故D选项正确入选。其他选表述错误,本题选D。‎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8年经济工作,在总体部署中要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材料中的统筹兼顾是指 A. 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 B. 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C.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 坚持两点论,注意处理好次要矛盾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统筹兼顾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的同时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这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体现,故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 D. 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答案】B ‎【解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B符合题意,材料中“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体现了特殊性,“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D不符合题意,这不是哲学道理。‎ ‎12.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这说明 ‎①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不会停滞不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②③④: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不会停滞不前;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3. “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表明 A. 矛盾具有特殊性 B. 外因对事物变化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C. 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D. 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答案】D ‎【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并不是矛盾的特殊性,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不是外因对事物变化加速或延缓,而是条件发生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生改变,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规律可以利用但不能改变,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是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表现,故入选。‎ ‎14.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人在饥饿时生存的烦恼是面临的主要矛盾,吃饱后却成为次要矛盾,体现了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 ②: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各不相同,②符合题意。 ③:事物的矛盾是客观的,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未体现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 “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答案】B ‎【解析】“千古之胜负在于理”,在这里,“理”就是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也就是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故选B。‎ ‎16.奥运会奖牌在传统的金属牌上镶嵌了中华美玉,“金镶玉”这一创造性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①②③:材料中“在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未涉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 ‎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③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无限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多。这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④适合题意;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有限的,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无限的,③是错误的;故该题选D。‎ ‎18.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哲学依据是 A.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执政为民 B.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D. 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 ‎【答案】B ‎【解析】B: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哲学依据就是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B符合题意。‎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执政为民是民主执政的依据,A不符合题意。‎ C:设问要求“科学执政”的哲学依据,未涉及主客观的关系内容,C不符合题意。‎ D: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是依法执政的依据,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9.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A.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材料中“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B不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不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说法错误,题中是改造主观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 故选:A。‎ ‎20.2019年我国CPI同比上涨4.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3%,居住类价格上涨4.5%,成为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因此,2019年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上述判断体现了 ‎①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统一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2019年我国食品类价格上涨12.3%,居住类价格上涨4.5%,从而带动我国物价总体水平大幅上涨。表明部分影响整体,关键的部分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①观点符合题意。‎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综合研判2019年物价上涨性质,既要看到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的一面,又要看到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的一面,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观点符合题意。‎ ‎②:材料体现的是运动变化,没有体现事物的发展,没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观点与题意无关。‎ ‎③: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③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C。‎ ‎21. 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A. 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B.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 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D. 文化教育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A: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历史文化的多样性,故A排除。‎ B: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故入选。‎ C:建筑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故C排除。‎ D:文化教育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故D排除。‎ 故本题选B。‎ ‎22.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如佛教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间;基督教主张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等,强调心灵的净化;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这充分说明 A. 各种不同的宗教有相同的教义 B. 各种宗教的教规完全相同 C. 宗教文化同祖同根 D. 文化具有共性 ‎【答案】D ‎【解析】D:不同宗教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这说明文化具有共性,D符合题意。‎ A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说明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教义、教规,AB排除。‎ C:宗教文化具有共性不等于宗教文化同祖同根,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3.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A.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 遗传因素决定的 C.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 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答案】D ‎【解析】ABC说法错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由自然地理环境或者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也不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符合题意,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故选:D。‎ ‎24.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客家文化。这说明 A. 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B.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D. 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 ‎【答案】B ‎【解析】A:材料未体现商业活动,A项不符合题意。‎ B: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后,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从而诞生了客家文化,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项符合题意。‎ C:材料未体现教育,C项不符合题意。‎ D: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D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5.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 为标志的。‎ A. 语言的产生 B. 电视的广泛推广 C. 网络的普及 D. 印刷媒体的推广 ‎【答案】D ‎【解析】D: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D正确。‎ ABC:语言的产生、电视的广泛推广、网络的普及都不是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ABC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本题选D。‎ ‎26.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 A. 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 C. 传统文艺 D. 传统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 ‎27.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 艺术创作需要生活积累 B. 艺术创作是文艺创作所特有的 C. 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 D. 艺术创作必须是“身所历”“目所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C: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说明艺术创作要深入实践、反映生活,即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C正确。‎ A:艺术创作需要生活积累是对题干的同义重复,排除A。‎ B:材料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关系,而不是艺术创作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故B表排除。‎ D:艺术不一定都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艺术创作既需要立足生活实践,也离不开合理的想象,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D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28.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 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 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答案】D ‎【解析】D:守旧主义主义主张全盘继承传统文化,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主张全盘抛弃传统文化,这两者都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故D符合题意。‎ AC:材料强调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未涉及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故AC不符合题意。‎ B:材料体现的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而不是如何对待其他民族文化,故排除B。‎ 故本题选D。‎ ‎29.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 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 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为了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把它们纳入教育,同样强调的是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B选项符合题意;教育功能没有发生改变,A选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 ‎30. 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某种文化现象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寻根活动”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重大的继承与发展过程,所以①项正确;这一活动旨在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所以②项与题意无关;③项正确,本次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也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④项错误,这一活动只是一次“寻根活动”不能体现出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整合,故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40分)‎ ‎31.《创新中国》在网上征集:如何对服装品牌进行创新?网友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看法一 服装品牌,需要继承和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现以人为本的心理需求,适应中国乃至世界服装文化欣赏的需求。这就需要百折不挠的追求、探索和创新。‎ 看法二 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但是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这是令人头疼的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品牌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家利益。‎ 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答案】(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也就是说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者简单的否定旧事物,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2)网友的看法认为,树立我国的服装品牌,既要继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也需要探索和创新,体现了要求“扬弃”和创新的辩证否定观。‎ ‎【解析】本题知识考查在哲学范畴,试题类型为分析说明类试题。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在具体作答中,要明确知识限定,结合材料有针对性的作答。‎ 本题要求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知识限定明确,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内容,进一步提取材料信息,与原理内容相对应。‎ 第一,回答出辩证否定观的特点、实质以及方法论要求。‎ 第二,根据材料,服装品牌需要继承和创新,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结合辩证否定观的实质和方法论要求进行回答即可。‎ ‎【点睛】辩证否定观的具体内容:‎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32.解决当前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国家必须坚持“有保有压”,坚决抑制不合理的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保”就是加强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压”就是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把那些技术含量低、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特别是资源消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控制下来。‎ 从哲学上分析“有保有压”的方法论依据。‎ ‎【答案】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中需求结构不合理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实行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对合理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要“保”,对不合理的需求和项目要“压“,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 ‎【解析】本题以解决当前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国家必须坚持“有保有压”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从哲学上分析“有保有压”的方法论依据,属于依据类试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 材料中“当前经济增长中的需求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国家必须坚持‘有保有压’,坚决抑制不合理的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可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材料中“‘保’就是加强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压’就是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把那些技术含量低、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特别是资源消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控制下来”可知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依据类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 ‎33.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解析】本问难度低,纯粹是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就是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及其作用,把课本知识作答上去即可。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与兼收并存,组织答案时要把各自含义作答出来;中华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其它文化的理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