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地理增分训练:夯基提能卷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区域环境问题课后作业
夯基提能卷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区域环境问题 夯基提能卷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江西景德镇质检]某骑行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庚地,行车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左右。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读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的海拔为500米),回答1~2题。 1.该骑行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相对较平缓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答案:D 解析:根据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黑点密集说明骑行速度慢,应为上坡路,稀疏说明速度快,应为下坡路,黑点分布均匀应为坡度平缓路段,故选D。 2.该骑行路线位于( ) A.湖南 B.台湾 C.广东 D.四川 答案:B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该骑行路线位于台湾,故选B。 [2019·湖北武昌模拟]图示为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完成3~5题。 3.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增加绿色植被,丰富沿途景观 B.增大摩擦减弱风力,截留水分 C.改变气候类型,有效增加降水 D.降低气温年较差,阻止沙漠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草方格沙障的生态功能。该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B正确;草方格沙障不属于绿色植被,无法丰富沿途景观,不能改变气候类型,A、C错误;沙障可以减弱风沙侵袭,无法降低气温年较差和阻止沙漠化,D错误。 4.图中山脉至河流区域,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①山地—高寒牧业 ②沿河平原—河谷农业 ③山麓—畜牧业 ④河流—水产养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主要农业类型的适宜分布区域。图中山脉至河流主要地域有山地(贺兰山)、山麓、沿河(宁夏)平原、河流四部分,不同地域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图示区域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有河流流经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②错误;贺兰山主峰海拔3 556 m,不属于高寒地区,故此地没有高寒牧业,仅在山麓地带发展畜牧业,①错误,③正确;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④正确。所以C正确。 5.图中种植业分布区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除土地沙漠化外还有可能( ) A.土地盐渍化 B.水土流失 C.湿地破坏 D.森林破坏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图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种植业主要类型为灌溉农业,由于种植季节高温,蒸发旺盛,容易引起土地盐渍化,A正确。 [2019·山东淄博模拟]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6~8题。 6.2001~2013年,“粤东西北”( )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D.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特点。根据材料可知,“粤东西北”2001~2013年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一直小于1,说明第一产业滞后发展,但系数逐渐提高,说明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第二产业发展2006~2010年出现明显超前,其他时间段发展明显滞后,发展不稳定;第三产业发展从滞后转为超前,且趋势稳定。 7.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A.技术密集型行业 B.资源密集型行业 C.资金密集型行业 D.劳动密集型行业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根据表格中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知,“粤东西北”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明显大于1,其他制造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明显小于1,说明当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远超其他产业,是这一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8.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持续降低 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变化。根据表格数据能推断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但不能对各产业的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当地各类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呈现参差不齐的特点,反映了各产业的发展缺乏协作,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产业之间的超前系数差值缩小,反映三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海滨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每年向陆地推进20厘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的湖泊。读图回答9~11题。 9.据图可推断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中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于( ) A.洋流从亚马孙河口挟带到沿海地区的泥沙 B.河流挟带到入海口附近的泥沙 C.通过风力输送的内陆地区沙尘 D.雨林大量砍伐,经风力长期吹蚀裸露的地表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海滨地貌的影响。巴西东北部海滨地区河流众多,多条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受海水阻滞,在干旱季节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沙丘,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C错误;泥沙并非完全来自亚马孙河,且洋流也不会影响到陆地上的沙丘,A错;由A城气温、降水量统计图可知,该地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D错误。 10.观赏图中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是(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条件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大,湿季沙丘被水淹没,2~6月主要出现湖泊景观;到了干季因降水少,蒸发旺盛,出现沙丘景观,因此观赏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湿季结束后的7~9月。10~12月湖泊会因长时间强蒸发而大量消失,仅能观赏到沙丘景观。 11.下列对景观所在地区的描述,可信的是( ) A.湖泊盐度季节变化明显 B.沙丘1~4月移动速度快 C.沙丘缓坡大致朝向西方 D.春夏季节生物众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景观所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湿季时,降水丰沛,湖泊得到补给多,水量大,盐度低;干季时,湖泊得到补给少,蒸发强,盐度高,A正确。该地区2~4月降水多,地表湿润,沙丘很难移动;沙丘的缓坡指示风的来向,而该地盛行东南信风,沙丘缓坡应朝向东南;南半球9~11月为春季,12月~次年2月为夏季,故该地春夏季节降水较少,水源不足,生物较少。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第(1)问,一题两问,一是推测湿地的地貌特点,二是推测湿地的气候特点。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属于温带气候,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乌裕尔河在扎龙受阻没有形成湖泊而形成大片湿地,且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可推测该地地势平坦且开阔。第(2)问,注意要求从降水量与蒸发量数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乌裕尔河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蒸发量不断增大,最终降水量与蒸发量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第(3)问,一题两问,一是指出扎龙湿地水中盐度的变化,二是说明变化原因。乌裕尔河属于内流河,河水不断注入湿地,带来盐分,同时,水中盐分会随着湿地内水分的蒸发而不断积聚,从而导致湿地水中含盐量增大。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同意与不同意选择其一,理由合理即可。若同意,可从对水中盐分、泥沙淤积、鱼群数量、水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若不同意,可从对水量、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及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 13.[2019·福建泉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北疆的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海拔最低处,为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处。艾比湖流域人口年均增长率、灌溉面积年均增长率、总用水量年均增长率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居高不下,流域内许多河流逐渐消失,湖泊面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约1 200 km2萎缩至约500 km2。其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多大风,全年大于8级的大风日数为160天左右,瞬时极大风速55 m/s;其西南部有高山湖泊赛里木湖。下面图a为新疆艾比湖流域示意图,图b为艾比湖示意图,图c示意艾比湖旁边的晒盐田。 (1)简述阿拉山口风大的原因。 (6分) (2)艾比湖湖滨地区是我国西部沙尘暴的沙尘主要来源地之一。沙尘来源地主要位于艾比湖何处湖滨?试说明理由。(10分) (3)艾比湖沿岸地区盐业十分兴旺。试分析艾比湖湖岸地区建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答案:(1)靠近冬季风源地;山口的狭管效应显著。 (2)西北部湖滨。西北部湖滨干涸面积最大;经河流搬运并沉积在湖底的泥沙暴露在地表;西北部湖滨离阿拉山口近,风力大。 (3)(艾比湖为)内陆湖,盐度高;地处内陆,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大风日数多,位于山口附近,风力强,蒸发作用强;湖边地势平缓,易挖掘盐田。 解析:本题以艾比湖附近区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阿拉山口风大的原因、西部沙尘暴沙尘来源及判断理由、盐场建设的自然区位条件等知识。第(1)问,从文字材料和图中阿拉山口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区风大的原因。第(2)问,西北部湖滨干涸面积大,湖底泥沙多且暴露在地表,距阿拉山口近,风力大,故为沙尘主要来源地之一。第(3)问,艾比湖湖岸地区建盐场的自然条件应从湖水盐度、蒸发量、风力、地势等方面分析。 探究创新卷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如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据此完成1~2题。 1.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 ) A.灌溉 B.蓄洪 C.供水 D.旅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水库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斗门水库内湖连接引汉济渭南干线引水管线和沣东水厂,所以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供水。故选C。 2.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水源水质安全 B.增加水库蓄水容量 C.提高水坝防洪等级 D.增加地下水源补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内湖连接着水厂,有供水的功能,所以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水源水质的安全,A正确。 [2019·福建毕业班质检]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答案:A 解析:根据左图统计,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增加,20~40 cm和4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几乎没变;根据右图统计,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0~20 cm土壤pH减小,说明土壤明显酸化,20~40 cm和40~60 cm土壤pH几乎没变。 4.为减缓大棚内土地退化,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答案:D 解析: 滴灌技术是节水措施,A错;适量掺沙可以改造土壤质地,B错;增施速效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C错;根据上题分析,大棚内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表层0~20 cm土壤酸化,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的措施减缓大棚内土地酸化,D对。 5.该大棚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答案:C 解析:大棚内最初土壤pH大于7,呈碱性,而我国南方土壤呈酸性,A、B错;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对、D错。 [2019·四川自贡模拟]青藏高原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下图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冰期长,含沙量小 C.侵蚀作用强烈 D.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高山,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流经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以降水补给为主,下游流量大于上游,A、D错误;雅鲁藏布江地区植被保护较好,其含沙量小,纬度较低,结冰期不长,且落差较大,水流湍急,侵蚀作用强烈,B错误,C正确。 7.关于“藏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 ②只解决西北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③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大部分可以自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及调水工程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藏水北调”不仅把水调往西北地区,还调往中部地区,②错误;沿线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所以该工程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① 正确;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正确;根据图中调水线路的地势高低可以判断,大部分可以自流,④正确。D正确。 8.该工程建成后,对西藏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 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C.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 D.改善其航运条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地的影响。“藏水北调”是把青藏地区的水调出,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张状况,提高了西藏的水资源利用率,A错误,C正确;冰川消融主要受气温影响,受工程影响不大,B错误;西藏地区地形复杂,调水工程对西藏的航运条件影响不大。D错误。 [2019·山西太原月考]读我国东北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和河流分布图,完成9~11题。 9.据图推测,该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是( ) A.森林资源 B.耕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草场资源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区域定位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根据图示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森林生长,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是森林资源,A正确;该地区平原面积少,耕地资源较少,B错误;图示不能体现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C错误;该地区位于沿海,水分条件较好,草场资源分布在气候干旱、距海较远的内陆地区,D错误。 10.M河谷地带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为( ) ①夏季光照、雨、热充足 ②冬季温暖无霜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M河谷地带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夏季光照、雨、热充足,①正确;温带季风区,冬季寒冷,有霜冻,②错误;河流沿岸,灌溉水源充足,③正确;河谷地区土壤肥沃,④正确。所以D正确。 11.该河口海域夏季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是因为( ) ①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繁殖 ②水体浑浊,利于鱼类躲避天敌 ③河水与海潮相互作用引起海水上涌,营养盐类上泛 ④河流汛期挟带的营养盐类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该河口海域夏季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是因为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繁殖,①正确;水体浑浊与鱼类资源丰富无关(是否利于躲避天敌与渔业资源丰富与否关系较小),②错误;河水与海潮相互作用引起海水上涌,营养盐类上泛,饵料丰富,③正确;河流汛期挟带的营养盐类丰富,④正确;所以C正确。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福建厦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8分)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8分)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8分) 答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解析:第(1)题,明确黄泛平原是黄河决口泥沙堆积形成,即可分析多沙地的原因。第(2)题,注意红薯生长习性:“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沙地本身就疏松,同时起垄地势较高而利于排水、不易涝。第(3)题,红薯“喜温”与当地冬季寒冷不符,故冬季不能种植而地表裸露;起垄必然翻动土地,在春季大风下会加剧风沙活动。“冬小麦—红薯”模式解决了冬春季地表裸露问题,故能抑制风沙。 13.[2019·景州贵阳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金砖国家(BRICS)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个成长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下图中甲、乙两区域中的金砖国家分别为巴西和印度,表格为印度和巴西(2014年)耕地状况比较。 2014年数据 总耕地面积(平方千米) 占国土面积比例(%) 国土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亿人) 印度 1 535 058 51.63 2 973 190 13.24 巴西 661 299 7.82 8 456 510 2.077 (1)分别简述巴西和印度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并说明理由。(10分) (2)从人文因素分析巴西耕地面积小于印度的原因。(4分) (3)分析近几年西方国家在印度的投资额大于巴西的原因。(8分) 答案:(1)巴西年降水量北部大于南部。原因: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印度西部沿海和东北部降水多,中部和西北部降水少。原因:西部沿海和东北部西南风深入,受地形抬升影响地形雨多;中部和西北部受西南风和地形的影响小(西部沿海西南风受高原抬升降水多,东北部西南风受喜马拉雅山脉抬升降水多,中部地形平坦降水少,西北部受西南风影响小)。 (2)巴西人口远远少于印度,粮食压力较小,导致耕地需求较小(粮食需求量小);巴西农业大规模发展的时间较晚。 (3)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投资环境的改善;印度积极的经济改革(政策扶持)等。 解析:(1)巴西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分布,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北部降水多于南部。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由于印度半岛东西部分布东、西高止山,导致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高原内部,所以沿海降水较多,中部降水较少;印度半岛东北部受喜马拉雅山脉影响,降水多,西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2)人文因素导致的耕地面积的差异是由人口数量(粮食需求量)决定的。据此,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巴西国土面积远大于印度,但耕地面积远小于印度,从表格对比中可知,两国人口数量差异巨大,导致粮食需求量差异大,进而导致对耕地需求的差异。由于粮食需求差异大,两地农业大规模发展的时间也会产生差异,农业发展历史和基础差异大。(3)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比较一般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该题侧重对比后者。表格中印度比巴西最突出的优势是人口,人口既是劳动力又是市场,这是印度吸引西方国家投资的最主要优势;此外近年来印度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政策扶持明显加大,优于巴西,这点题目信息并不充足,要结合平常积累的时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