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专题增分核心素养特训6--环境保护型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专题增分核心素养特训6--环境保护型解析版

核心素养(6)——环境保护型 ‎(时间:15分钟)‎ ‎1.(2019·广东广州联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多样性 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解析 要想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多样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A、B正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能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C错误;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 答案 C ‎2.目前一种比较有效的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就是构建立体式的生态浮床,利用浮床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水生植物可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使得水体中的营养得到转移。下列有关生态浮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吸附水中大量的悬浮物,加快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B.可形成新的城市园林景观带 C.可提高氮、磷的去除率,增大水中溶氧量 D.可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改善水体环境 解析 由于浮床上的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阻挡、吸附大量的悬浮物,也让有机污染物沉淀下来,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溶于水可增大水中的溶氧量,因而可加快微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又加快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氮、磷的去除率,A、C正确;立体式的生态浮床构建了自然美化的环境,若在城市,则可形成新的城市园林景观带,B正确;生态浮床提高了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率,使得水体中的营养得到转移,同时,浮床遮光,可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改善水体环境,D错误。‎ 答案 D ‎3.(2019·四川遂宁一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证绿水青山就必须彻底杜绝一切砍伐和捕捞 B.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5‎ C.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措施有利于形成绿水青山 D.绿水青山利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解析 对资源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B错误;“绿水青山”利于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D错误。‎ 答案 C ‎4.(2019·邯郸质检)某科研组对刚侵入某一草原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数量增长曲线,可作为田鼠防治的依据 B.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C.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D.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田鼠种群只通过体液调节即可进行数量的调整 解析 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数量增长曲线,可预测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进而为田鼠的防治提供依据,A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B正确;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正确;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其天敌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天敌数量增加又会反过来抑制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田鼠种群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数量维持相对稳定,体液调节是发生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一种调节方式,D错误。‎ 答案 D ‎5.(2019·西安市调研)合理使用资源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某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假设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S”型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种群数量达到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附近 D.(K-N)/K值为0.9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此情况下环境阻力始终存在,且 5‎ 种群数量越大(越接近K值),其环境阻力就越大,A错误;据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可知,若进行害虫防治,应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如控制在S1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水平以下;而种群数量为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害虫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害虫的防治,B错误;在渔业捕捞上,为了获得最大效益,渔业捕捞后的剩余量应控制在K/2附近,即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附近,C正确;在(K-N)/K=0.50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 答案 C ‎6.我国颁布并施行《退耕还林条例》后,某山区居民开展了退耕禁牧、植树造林活动,使恶化了的生态环境在十余年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请回答:‎ ‎(1)退耕禁牧后,弃耕农田被杂草覆盖、灌木丛生,水土保持能力逐渐增强。这种变化属于群落演替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由灌木丛生到乔木蔚然成林,出现这种演替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退耕禁牧后,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使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态环境逐渐发生改变。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这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态环境逐渐发生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退耕禁牧、植树造林活动使山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生态环境的改善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解析 (1)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退耕禁牧后,弃耕农田被杂草覆盖、灌木丛生,使土壤条件逐渐得到改善、水土保持能力逐渐增强,从而为乔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由灌木阶段到乔木蔚然成林,出现这种演替说明乔木群落中的生物竞争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2)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3)退耕禁牧、植树造林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增多,群落的结构复杂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完善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大。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生态环境的改变不会导致能量传递效率的变化。‎ 答案 (1)次生演替 灌木阶段为森林阶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且乔木群落中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在生存斗争中得到保留和发展(答案合理即可)‎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共同进化(自然选择)‎ 5‎ ‎(3)增大 不会 ‎7.(2019·安徽重点中学联考)我国南方水乡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表格数据表示从桑树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能量/kJ 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 ‎419‎ 蚕沙(蚕粪)含有的能量 ‎219‎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46‎ ‎①‎ ‎54‎ ‎(1)与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民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则蚕沙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的形式流向鱼,鱼最多能获得蚕同化量的________%。鱼、蚕等粪便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作用才能作为肥料用于培育桑树。‎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________kJ,表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它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物种较多,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强。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2)蚕沙中的碳元素存在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蚕沙(蚕粪)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属于蚕的同化量。因此农民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最多能获得蚕同化量的0%。鱼、蚕等粪便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分解者(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作为肥料用于培育桑树。(3)蚕同化的总能量=蚕吃掉的桑叶中所含的能量-蚕沙中所含的能量=419-219=200(kJ)。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蚕同化的总能量-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00-146=54(kJ),即表中①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答案 (1)较强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有机物 0 分解者(或微生物)的分解 (3)200 ‎ 5‎ ‎(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4)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