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 2020.1 本试卷共9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山西又称“三晋大地”,今天山西省的简称还是“晋”,这一称谓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使相权。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3.《中国民族史名词解释》中对古代史某一政治制度做出如下解释:产生于女真氏族社会末期,是一种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最初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后来逐渐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转化。平时出猎、战时作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南北面官制 C.四等人制 D.猛安谋克制 4.钱穆说:“(明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阁臣权力等同于宰相 B.宦官通过票拟掌握事权 C.政务决策服从于君主 D.皇帝怠政削弱君主专制 5.有学者认为:“满清之绝对专制,在雍正帝时代,完全确立。雍正帝英明果断,裁抑宗室,亲揽大权,达到了绝对专制的最高峰。”下列能支持其观点的有 ①推行密折制 ②创立“秘密建储”制度 ③设置军机处 ④完成“改土归流”任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A.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B.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8.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有人指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 A.设立中朝、加强皇权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 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 10.理学家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提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质是 A.中正平和,阴阳和合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接受挑战,科学理性 D.兼收并蓄,勇于创新 11.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说法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2.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写到的这件事发生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84年 D.1900年 13.许倬云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一方面是汉人的反满运动,另一方面是社会底层与边陲反抗上层……它采撷了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这场运动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B.沉重打击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力量 C.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 14.《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规定 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15.孙中山说:“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据此判断,这一言论出现在 A.1894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16.“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学生罢课斗争作用不大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17.右图旗帜最早可能出现在 A.南昌起义时期 B.秋收起义时期 C.井冈山会师时期 D.红军长征时期 18.有学者认为,国民党控制着整个国家机器,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这说明 A.中共的导向作用是抗战胜利之源 B.国共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主体力量 C.国民政府的抗战起着决定性作用 D.国际社会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19.1941年,陕甘宁边区鼓励私人开办工商企业;欢迎民族资本家、海外华侨来根据地兴办实业;在尊重中国主权并且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根据地进行实业活动。边区政府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土地革命的开展 B.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 C.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D.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20.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跟哪一战役直接相关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1.19 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改良文字,使文字悉统于声音”的主张,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了汉字拼音化的方案,发起了切音字运动,强调“字话一律、文话相通”,以达到“中国虽大,犹如一家”的目的。这反映了当时 A.向西方学习进入了伦理层面 B.取消方言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C.文化传承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增强 2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漫画,该作品 “敬祝进步”(缪印堂作) 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 A.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B.表达了工业落后面貌改变后的喜悦 C.反映国家开展经济建设的计划性 D.体现了民众交通工具实现巨大飞跃 23.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各项中能反映中国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粮票→股票 B.集中管理→分散管理 C.父母官→人民公仆 D.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24.1977年底,四川省委在农业方面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将农民的自留地增加到总耕地面积的15%左右。并且支持农民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这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B.个体小农经营得到广泛认可 C.农民生产自主权迸一步扩大 D.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发生变化 25.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真理报》曾发表权威评论员奥尔基·拉季阿尼的署名文章,称几天前的“中美最高级会晤具有反苏特征”,指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牺牲了“越南人民”。中美这次“最高级会晤” A.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6.某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分10部分:“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这次会议是 A.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中共十五大 27.王安石遇一老妪,老妪日:“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这反映了新法 A.触犯官僚集团利益 B.用人不当官吏扰民 C.力图保障农民利益 D.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28.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 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 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29.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C.唐太宗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30.下图“唐代壁画中的胡旋舞”描述的场景说明 A.画家对胡旋舞姿的感受 B.胡旋舞在唐代传入中原 C.胡旋舞是一种宫廷舞蹈 D.胡旋舞者的身份是胡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31题13分、32题11分、33题16分,共40分) 31.(13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摘自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 材料二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分析说明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是现实问题“倒逼”的结果。(4分) (2)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32.(11分)万隆会议精神始终是引领亚非关系发展的指南针,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材料二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现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国际关系的看法。(3分) 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影响。(8分)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4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020.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C C A C D B D C B A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C B D C A C C D B C C A 二、综合题(31题13分、32题11分、33题16分,共40分) 31.(1)根本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1分)“倒逼” 史例:如: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评分说明:表述清楚历史事件的原因、概况与新政策各1分。共3分。) (2)评分要求: 论点(2分) 论据(6分) 论证(1分) 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 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掀起了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 32.(1)新态势:注重同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外交政策日趋灵活;外交思想日趋成熟。(3分) (2)依据: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2分) 意义:有利于亚非国家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有利于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3)看法: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思想;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3分,任答三点) 33.(1)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看重家世),任人唯亲,压制人才。(2分) (2)变化:由以门第(家世)为主要标准到考试成绩(才能)选官。(2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6分,答出三点即可) (3)特点:选拔范围不断扩大和开放;公平竞争;选拔注重择优录取。(4分,答出两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