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全国)
唯物论和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洞悉·高考脉络 ——————————————————————————————— 核心考点一 物质和意识(对应核心知识见《必背一站清》P243) (对应学生用书第70页) 师生互动反馈表 提问问题编号 1 2 3 4 5 6 7 被提问学生学号 学生掌握效果记录 ■品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考向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2016·全国卷Ⅲ·23,4分)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和“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③错误,排除。] 考向二 意识的能动性 2.(2017·全国卷Ⅱ·22,4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之所以要树立并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是因为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发展理念变革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②③入选。材料并未体现发展实践的曲折性,①排除。新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以往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变革并非要“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④错误。] 3.(2016·全国卷Ⅱ·23,4分)《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本题考查老马识途体现的哲学道理。正是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马有“识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③当选;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故④错误。] 4.(2015·全国卷Ⅰ·21,4分)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本题的题眼是“安全意识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的原因”。题眼突出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决定”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说法错误;④说法绝对化,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会有差异,但实践结果的性质不一定不同。] 5.[2014·全国卷Ⅰ·39(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 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可以作出不同的判断、评价,然后就一种观点从哲学角度,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分析理由。首先要答出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理由。 【答案】 ①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②答案示例二 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同样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悟方法——养成规范解题习惯……………………………………………………. [示例] [2015·全国卷Ⅱ·39(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练预测——瞄准高考命题靶心……………………………………………………. [命题分析] 2018年高考可能会结合我国十八大以来五年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运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知识,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大判断的科学性;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考查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考向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常考题型:选择题] 1.当前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速度放缓,库存也在一路走高。为此中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这体现了( ) 【导学号:12914042】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针对我国房地产库存严重问题,政府采取相关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故①符合题意;政府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③;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单独存在,故④错误。] [提分技巧] 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几个细节 (1)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可以离开意识;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但不是密不可分。 (2)运动是物质和意识的共同属性,而客观实在性只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任何意识,不管正误,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正确和错误意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作出了什么性质的反映。 (4)人类认识世界指向意识反映物质,人类改造世界指向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考向二 意识的能动性[常考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2.“意境”一词最早见于诗论,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从实践上很早就接触到了这一美学范畴。“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这“情”是艺术家审美观的全部修养。因此有学者说艺术不是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人的思想、学养、天才与技法之艺术表现。这说明 ( )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艺术创作是对素材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③艺术创作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素材的观念活动 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③说法错误,艺术创作属于实践活动,不是观念活动,故排除。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项。] 3.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 【解析】 一是注意知识范围,唯物论的知识包括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内容;二是注意仔细分析设问观点的哲学寓意,如“智”指向意识能动作用等;三是准确把握材料信息指向,如扶志和扶智结合体现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等。 【答案】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扶贫开发。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远大志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拒绝“等靠要”。③意识具有目的性。只有扶志和扶智,才能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扶贫的目的,防止返贫。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扶志和扶智”有利于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不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消极等待,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 [提分技巧] 学会“大小通吃” 哲学中类似于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的独立性的重要理论观点,高考命题是“大”“小”皆可,既可能考“大”——非选择题,又可能考“小”——选择题。所以要学会全面、深入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做到“大小通吃”,选择题 考查注重“细审”,非选择题注重“活用”。 核心考点二 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应核心知识见《必背一站清》P244) (对应学生用书第72页) 师生互动反馈表 提问问题编号 1 2 3 4 5 被提问学生学号 学生掌握效果记录 ■品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考向一 运动和规律 1.(2014·全国卷Ⅱ·21,4分)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研究人员的新发现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题干中的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人类能够认识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B项入选;②中“无条件的、必然的”、③中“同样的表现形式”表述错误。] 考向二 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2.(2016·全国卷Ⅱ·22,4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 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本题的题眼是“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说明他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①③当选;军事行动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实际,而非真理性认识,故②错误;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不起决定性作用,故④错误。] ■悟方法——养成规范解题习惯……………………………………………………. [示例] (2017·全国卷Ⅰ·23,4分)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练预测——瞄准高考命题靶心……………………………………………………. [命题分析] 2018年高考可能会结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典型事例考查运动和静止、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相关知识,结合人类改造世界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考查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对上述问题的考查可能会与唯物论以外的知识结合起来综合命题。 考向一 运动和规律[常考题型:选择题] 1.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侧重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作用逐渐下降。对此,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表明 ( ) ①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要暂时搁置次要矛盾,优先解决主要矛盾 ④推动事物的发展需要彻底否定原来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体现出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又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主要矛盾不一定要优先解决。④错误,推动事物发展应坚持辩证否定观,而不是彻底否定。] [提分技巧]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与哲学其他知识具有相通之处,所以经常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命题。如从矛盾角度看,相对静止意味着前、后之间的共性(普遍性),绝对运动意味着前、后之间的个性(特殊性);再如,从辩证否定观角度看, 相对静止意味着肯定或发扬,绝对运动意味着否定或抛弃。 考向二 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常考题型:选择题] 2.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各地在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管理举措。但是,民众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以及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不完整,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这告诉我们( ) 【导学号:12914043】 ①主客观条件的不足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条件 ③要用高度的热情武装头脑并指导垃圾分类的实践 ④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的,既有外在条件等客观因素,又有人的能动性等主观因素,因此①②符合题意;高度的热情不一定是正确、科学的,故③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④错误。] 3.西方国家已有几十年开展儿童分级阅读的历史。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条例提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根据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制定适当阶梯阅读方案,推广阶梯阅读。推广阶梯阅读应该( ) ①忽略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对未成年人分级阅读的影响 ②着重考虑同一年龄段每一位未成年人的不同阅读偏好 ③考虑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 ④借鉴西方国家开展儿童分级阅读的优秀理论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推广阶梯阅读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等,故①错误;阶梯阅读应该考虑同一年龄段每一位未成年人的不同阅读偏好,但不是着重所在,故② 错误;遵循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成果等都有利于我国推广阶梯阅读,故③④正确。] [提分技巧] 教材与考纲有机结合 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材内容中没有单独呈现,但考纲却将其与尊重规律客观性合在一起,作为单独考点列出来。这也要求我们在知识掌握上要将教材和考纲有机结合起来,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解。 核心考点三 实践和真理(对应核心知识见《必背一站清》P244) (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 师生互动反馈表 提问问题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被提问学生学号 学生掌握效果记录 ■品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考向一 实践与认识 1.(2017·全国卷Ⅰ·21,4分)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者创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二是创业者通过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从而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①④入选。直接经验不能用来检验间接经验,材料没有体现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②③排除。] 2.(2017·全国卷Ⅱ·21,4分)2016年9月, 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攻关品种的测产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未能通过验收,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①④入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认识主体的影响,②错误。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同样具有价值,③错误。] 3.[2014·全国卷Ⅱ·39(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疾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要注意问题的转换,实质要求回答实践的重要性。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 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考向二 真理的属性 4.(2015·全国卷Ⅱ·23,4分)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D [尽管高速相机连拍照片已经证明了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有人认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画得不像,这表明人们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A项抹杀了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和经验会推动认识的发展,B项错误;C项认为艺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说法错误。] 5.[2015·全国卷Ⅰ·39(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 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学者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认识要受到主客体因素的制约,呈现出差异性。据此联系材料信息加以概述即可。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考向三 认识的过程 6.(2014·全国卷Ⅰ·22,4分)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本题的题眼是“开放性、探索性”“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汇集多家观点”“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材料说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性、无限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克服片面性认识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最终能够正确认识事物,③错误;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非是推翻已有的真理,④错误。] 7.(2016·全国卷Ⅰ·20,4分)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本题的题眼是“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具体个体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集中众人的智慧,这样可以促进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故②③符合题意;认识活动本身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如果不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也不是真理,④说法错误。] 8.(2017·全国卷Ⅲ·23,4分)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④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达到真理性认识的,②错误。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封闭式循环运动,③错误。] ■悟方法——养成规范解题习惯……………………………………………………. [示例] [2016·全国卷Ⅲ·39(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练预测——瞄准高考命题靶心……………………………………………………. [命题分析] 2018年高考可能会结合名言、俗语、漫画等素材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属性,结合科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党和国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人类认识的各种历程等考查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真理的属性、认识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变通理解和灵活运用。 考向一 实践与认识[常考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1.现有的量子保密通信主要通过量子密钥对经典信息进行加密传输,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量子保密通信将会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通过光纤网络进行量子隐形传态有望极大提高互联网连接的安全性和强度。由此可见,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 【导学号:12914044】 ①是一个突破量子传输规律限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②说明人类对量子技术的认识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进步 ③说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改造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④证明了正确认识总是在不断克服谬误的基础上形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人类不能突破规律的限制,故①错误;不是所有的正确认识都是在克服谬误的基础上形成的,故④错误;从题干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出认识在实践推动下的不断进步, 能看出科技创新对改造世界的作用,故②③正确。] [提分技巧] 过分强调就是错 根据关键字词对选项正误判断时,要注意一些具有绝对性内涵的字词的运用,要明确过分强调就意味着错误。如“都”“总是”“必然”“定会”“就能”“只要……就……”“只有……才……”等词句往往代表着过分强调,故大多时候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任何一次真正的改革,都是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开展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凝聚社会共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当前开展的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解放思想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 【解析】 一是注意知识范围,认识论的知识需要从实践、真理等角度思考问题;二是细化分析设问中观点所蕴含的哲学指向,如思想的解放、认识的发展等;三是全面梳理材料信息,以此调动知识来组织答案,如实践中问题的要求、解放思想有利于形成新观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等。 【答案】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面对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人们在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时往往会受到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就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解放思想需要冲破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在与不同思想交流碰撞过程中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着人们的认识。 考向二 真理的属性[常考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3.“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 ①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是不同的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相互转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条件变化后,喝水治感冒由有利变为有害,体现出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也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故②③正确;题干指向医生和医学家之间的认识不同,没有体现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伴而行和相互转化,①④观点都偏离题意指向,故排除。] 考向三 认识的过程[常考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4.“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相较于方兴未艾的辟谣平台,“科学”谣言的传播速度和途径更快更广更能蛊惑人。“科学”谣言披着“科学”的外衣,让人难辨真假,且这些谣言往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少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接纳它。从哲学上看,“科学”谣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④“科学”谣言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D [由于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所以会有伪科学的存在,①符合题意;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暂时还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所以会出现“科学”谣言,③符合题意;②强调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而材料中的伪科学不属于真理,排除;④说法错误,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排除。] 5.从“美丽中国”到“法治中国”再到“健康中国”战略,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道路上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虽然在制定和实施这些国家战略过程中也存在着分歧与争议,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不断超越。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的“国家战略”的发展过程。 【解析】 一是注意知识要求,“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指向的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等内容;二是全面梳理材料信息,以此调动知识来组织答案,如分歧和争议指向反复性、与时俱进指向无限性、整个发展过程指向上升性等;三是注意答案要点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答案】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因具体实践水平、人自身主观因素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本身的复杂性,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思想会出现分歧和争议。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战略要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③认识具有上升性。应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战略”。 [提分技巧] 注意区分几个与认识论相关的知识范围 (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过程,指向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观,指向真理的属性和认识的过程等。 (3)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指向实践观和真理观等。 (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哲学第二单元,指向唯物论和认识论。 热点解读应用| 深化教育改革 建设教育强国 (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 [要闻点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学以致用] [命题猜想] 1. 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14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两个阶段。教育部表示,教材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这反映了( ) ①意识活动的能动性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②历史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②指向规律对认识的影响,偏离题意指向,不选。④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不选。题干体现出人们认识的变化以及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故①③符合题意,入选。] 2.我国的高考教育改革是在一定的教育政策指导下进行的,从恢复高考以来,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形势的变化,我国不断改进和完善高考模式来推动我国的高考改革。从传统的文理分科到“3+2”模式,从“3+x”模式到2017年开始全面推进的“3+3”模式,我国的高考不断在进行,也不断在探索。这表明( ) ①认识过程是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③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类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我国高考政策和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体现出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故①正确;题干没有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不选;根据国情和形势来改进和完善高考政策,是推动理论与实践之间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④错误。] 3.习近平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更好发展。 【解析】 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内容;其次,全面梳理材料信息,以此调动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如方向和指导等体现的意识能动作用、从实践中认识人类社会等体现出的实践观点,从各个规律中体现出的遵循规律办事等。 【答案】 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和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②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我们要深入实践,以获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认识。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要尊重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育人和学生成长等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断提高办好高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