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解析版)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5月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40×1.5=60分)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 水源、土壤和气候反映出来;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交通和历史等因素反映出来。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水源 C. 经济发展水平 D. 交通 2. 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黑河—腾冲一线”。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历史 3. 四川与西藏自治区大致位于同纬度,但环境人口容量四川远远大于西藏,其主要差别是( ) A. 自然资源 B. 开放程度 C. 消费水平 D. 文化观念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条件较差,该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气候高寒,太阳辐射较强,对人体健康不利,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A项正确;青藏地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源较为丰富,因此B错;题干强调的是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C、D项都是社会经济因素,因此CD错误。 【2题详解】 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黑河—腾冲一线西侧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体部分,该区域社会经济较为落后,而该线东侧是我国中东部的主体区域,该区域社会经济较为发达,该线东侧经济较为发达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强,西侧由于经济较为落后,人口大量前往了东部地区,因此C正确;气候和地形对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的影响较小,但不是导致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A、B错误;历史对该线东西两侧的人口密度差异几乎无影响,因此D项错。 【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是制约一个地方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西藏地区除了太阳能资源以外其他自然资源都不及四川,因此A正确;开放程度、 消费水平 、文化观念虽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一个区域的人口容量,但起不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B、C、D错。 下图示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关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工业化速度滞后于城市化速度,工业化对城市化没有推动作用 B. 中期,工业化水平高于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C. 后期,工业化速度滞后于城市化速度,必然导致虚假城市化现象 D. 在城市化前期和后期,工业化对城市化具有阻碍作用,中期反之 5. 后期,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是( ) A. 农业 B. 工业 C. 第三产业 D. 采矿业 【答案】4. B 5.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相关知识。 【4题详解】 图示前期,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均处于较低水平,在此期间,当地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处于主体地位,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小,工业化对城市化并不是没有推动作用,AD错误;图示中期,当地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均快速增长,属于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阶段,此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占三大产业的主体地位,B正确;后期,工业化速度滞后于城市化速度,服务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C错误。 【5题详解】 图示后期,城市化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且呈继续增长态势,而工业化趋势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该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迅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推动此期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本题选择C选项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6. 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 ) A. 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 B. 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 C. 控制滴灌的水量 D. 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7. 滴灌技术的优点( ) A. 调节田间气候 B. 减少蒸发 C. 增加地下水 D. 减少病虫害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针式滴头不能改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滴灌不能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不能改变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针式滴头直接滴入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可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故C项正确。 【7题详解】 滴灌技术土壤中水分少,不能调节田间气候;土壤中水分少,生物少,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地下水量很少;土壤中没有多余的水分,可减少无效蒸发,故B项正确 。 下图为工业区位要素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 布局在①地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 A. 电子装配厂 B. 制糖厂 C. 炼铝厂 D. 精密仪表厂 9. 某服装集团拟在此投资建厂,最理想的布局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①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是技术,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D正确。电子装配厂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A错误。制糖厂是原料指向型工业,B错误。炼铝厂是动力指向型工业,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服装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C正确。故选C。 日本是机器人生产、研发和使用大国,全球工业机器人约有四成产自日本。近年来,日本工业机器人公司纷纷转移生产基地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产生新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日本成为机器人使用大国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B. 技术先进,科技发达 C. 矿产赋存少,资源不足 D.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11. 与日本相比,我国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 ) A. 科技力量强 B. 生产成本低 C. 重工业基础好 D. 政策支持 【答案】10. A 11. B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机器人使用广泛,说明劳动力短缺,日本是当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严重不足,日本的中小企业大量使用机器人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不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我国机器人工业科技力量较日本水平低,A 错误;相比日本,我国的土地资源丰富,且租金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低,生产成本较低,故B正确;机器人生产工厂属于新兴产业,不属于重工业,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好,对机器人生产工厂影响不大,C错误;日本是机器人生产、研发和使用大国,全球工业机器人约有四成在日本,说明日本发展工业机器人也有政策支持,故D错误。故选B。 高铁无轨站是一种公铁联运新模式,指在没有高铁线路经过的城市,设置具有购票、取票、候车、物流等功能的铁路站点,通过开通专线大巴与就近的高铁站无缝对接,实现公路与铁路零距离换乘,保证乘客的快捷出行;高铁无轨站打通铁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满足市民方便快捷乘高铁出行的需求。目前我国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偏远山区县市已开通数十个高铁无轨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目前我国高铁无轨站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偏远山区县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 ②地形 ③资源状况 ④人口密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高铁无轨站选址最适宜 ( ) A. 利用现有汽车站,降低建设成本 B. 靠近城市中心,客流量大 C. 靠近高速路出口,方便乘客中转 D. 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 14. 高铁无轨站开通后,可能显著促进当地发展 ( ) A. 电子商务 B. 生物制药 C. 旅游业 D. 采矿业 【答案】12. D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交通线分布的因素:气候条件对于出行影响不大,①错误;由材料可知,高铁无轨站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主要是方便这些地区的部分对于高速便捷交通出行旅客的需求,山区地形较为崎岖,出行不便,②正确;高铁主要是客运,与资源状况无关,③错误;西南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密度较小,出行需求量不大,④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交通点的布局:由于高铁无轨站设置地区,没有高铁站点,出行人口数量不大,站点建设适宜利用现有汽车站,以降低建设成本,A正确;城市中心地区布局,与市内交通交叉,互相影响,不利于快速到达高铁站点,B错误;广大偏远山区市县,高速公路分布也较少,不很发达,多数为从山区到无轨站地区乘车,所以不宜布局在高速出口附近,C错误;城市边缘地区,交通条件较差,不利于旅客转乘,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交通发展的影响,高铁无轨站开通后,实现了高铁与地方的无线连接,打通了铁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快捷出行,且偏远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④③②①对应的环境问题依( ) A. 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 B. 荒漠化、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 C. 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 D.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 16. 由图中①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 ( ) A. 大气污染 B. 腐蚀建筑物 C. 皮肤癌高发 D. 海平面上升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废弃物来推断相应的环境问题,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臭氧层破坏;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导致酸雨;二氧化碳增多致使全球变暖;植被锐减产生荒漠化;氟氯烃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增多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植被锐减是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①环境问题为臭氧层破坏的影响,会导致臭氧地紫外线的吸收减少,达到地面的臭氧增多,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增强,进而导致皮肤癌的高发,不会导致大气污染、海平面上升及腐蚀建筑物等问题。故选C。 17.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 公平性原则 B. 共同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共同性原则指的是国情不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相同,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故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B对,ACD错。故选B。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递减示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 一环路 B. 二环路 C. 三环路 D. 环城路 19. 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 (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①线代表的是住宅区的付租能力。①线变成②线住宅区可提供最高地租的范围向外扩展,住宅区就可以向外可拓展到三环路。C正确。 【19题详解】 商业网点的布局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说明外围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人口密度有所升高,表现在:一方面由于此地地租较低,能够减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这里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冷湖效应”显著出现的时段是( ) A. 1月上午 B. 7月午后 C. 10月中午 D. 4月傍晚 21. 在博斯腾湖的“冷湖效应”作用下,可能导致( ) A. 沙漠戈壁近地面形成高压 B. 风从沙漠戈壁吹向湖泊 C. 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增多 D. 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 22. 该地区“冷湖效应”可能( ) A. 减少湖面水分蒸发 B. 加快湖泊增温速度 C. 增加沙漠植物蒸馏 D. 使得沙漠辐射停滞 【答案】20. B 21. D 22. A 【解析】试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冷湖效应发生时沙漠戈壁气温高于湖面,出现夏季,沙漠戈壁升温快,气温高,B正确。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冷湖效应发生时沙漠戈壁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湖面吹向沙漠戈壁;因出现逆温现象,对流不旺盛,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减少,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D正确。 【22题详解】 “冷湖效应”,使空气对流减弱,湖面水分蒸发减少,A正确;湖泊增温速度减慢;冷湖效应对沙漠植物和沙漠辐射影响较小。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 A. M→N→O→P→M B. P→O→M→N→P C. M→N→P→O→M D. N→M→O→P→N 24. 下面图中正确表示P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A. B. C. D. 【答案】23. A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中空气的运动判断: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高空由M流向N,近地面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高空两点,O、P为近地面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近地面;O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N下沉至O;则P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M。故A项正确。故选A。 【24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图中显示P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据此判断A正确,故选A。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 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26. 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地球内部 【答案】25. A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较薄的大洋底部最薄的地壳也有几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浅层地能主要集中在地壳部分,故答案选A。 【26题详解】 浅层地能主要储存于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其能量不可能来自地球内部,而地球表面的能量主要是地表吸收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能,所以能量来源最可能是太阳辐射,故答案选A。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题。 27.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 原核生物 B. 爬行动物 C. 真核细胞生物 D. 无脊椎动物 28. 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7. D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正确。 【28题详解】 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由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即③时期,故C正确。从两图中年代确定,①是太古代,②是元古代,④是中生代,ABD错误。 故选C正确。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 a 辐 射 B. b 辐 射 C. c 辐 射 D. d 辐 射 30. “秋阴不散霜飞晚”, 意思是: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 ) A. a 辐射 B. b 辐射 C. c 辐射 D. d 辐射 【答案】29. C 30. D 【解析】 图中a是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b是大气辐射,c是地面辐射,d是大气逆辐射。 【29题详解】 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故C对,其余选项排除。 【30题详解】 “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读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上图中①~④四个曲线中表示海洋表面盐度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2. 上图中①曲线高峰值出现的纬度区的影响因素 ( ) A. 纬度 B. 洋流 C. 海陆分布 D. 蒸发量大,降水量小 【答案】31. A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分布规律。世界大洋各海域的表面盐度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60°N附近海区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区域低,符合此规律的是①曲线。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盐度变化的原因,世界大洋各海域的表面盐度的峰值出现在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由于副热带海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强,进而使得海水的盐度高,据此判断D正确,故选D。 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图)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3. 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 B. 蒸发 C. 地下径流 D. 地表径流 34. 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 A. 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 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C. 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 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答案】33. D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读图可知,综合分析两图,可得,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某环节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故选D。 【34题详解】 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故选A。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35. 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沿X方向热量增加 B. 沿X方向降水增加 C. 沿Y方向热量增加 D. 沿Y方向降水增加 36. 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 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林 B. 热带草原 亚热带硬叶林 C. 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林 D. 热带雨林 亚热带硬叶林 【答案】35. D 36. A 【解析】 【35题详解】 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所以选D。 【36题详解】 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沿Y方向降水增加,甲位于热带荒漠的降水增加方向,则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位于温带草原的降水增加方向,即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A。 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辽河河口海岸线 ( ) A. 1909~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B. 1945~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C. 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D. 190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38. 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可能 ( ) A. 导致海水倒灌 B. 利于港口建设 C.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 使渤海面积缩小 【答案】37. C 38. D 【解析】 【分析】 【37题详解】 考查辽河河口海岸线。结合图示,辽河河口海岸线1909年—2003年整体向海洋推进,但中间有反复,D不对。1909-1945年、1945年到1979年,有的地方向海洋推进,有的向陆地后退,AB不对;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8题详解】 考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的影响:由图可知,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表现为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反映辽河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不利于港口建设,会导致海洋面积的减少。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海拔范围为1 000~2 0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范围达100~200米。读黄土高原某地区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黄土高原面上覆盖的黄土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力搬运作用 C. 风力堆积作用 D. 流水堆积作用 40. 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冰川侵蚀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39. C 40. D 【解析】 【39题详解】 本题考查黄土层形成的地质作用:黄土高原面上覆盖的黄土层是内陆干旱地区的沙子和黏土被风搬运到黄土高原地区推积而形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0题详解】 本题考查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位于季风气侯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形、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从而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40分) 41.下图所示区域在18°S太平洋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寒流,箭头表示盛行风。 (1)下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上图中L处的洋流与下图中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 (2)从气候、植被、海洋生物角度,说明在L洋流影响下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答案】(1)B (2)使沿岸地区气候干旱(沙漠气候)为主以沙漠为主;植被稀少,形成热带荒漠景观;分布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多雾 【解析】 【详解】(1)如图所示区域在1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为逆时针,大洋东部为寒流,洋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动,A、C选项水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为北半球,不合题意;B项为南半球自南流向北的寒流,符合题意;D项由北向南流,为暖流,不合题意。故选B。 (2)结合上题分析,L处的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形成沙漠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发育程度低,形成热带荒漠景观;该寒流流经还海区冷海水上泛,加上离岸风的影响,会使底层营养物质上泛,为鱼类的繁殖提供饵料,形成著名的鱼肠;同时该海区多海雾。 42.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应该是数码 对应的区域,工业区应该是数码 对应的区域,住宅区应该是数码 对应的区域,文化区应该是数码 对应的区域。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请分析原因。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请选出最佳地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②③①④ (2)d 原因: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等。(答出2点即可) (3)乙地。原因: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接近铁矿等原料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业用水充足。(答出2点即可) 【解析】 【详解】(1)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公路交通干道会合处附近,对应②;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缘,且靠近交通线,河流下游,污染小,对应③;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占地面积最大的为住宅区,对应①;文化位于河流上游,靠近山区,环境优美,对应④。 (2)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捷之处。据图可知,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等,因此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3)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保护。 4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中欧班列的运行,对我国相关港口区位条件的影响主要是? 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 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3)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答案】(1)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货运量 (2)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3)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解析】 【详解】(1)主要考查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关联到所学的港口建设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中欧班列的运行将我国相关港口的经济腹地大大扩展,紧密联系沿途国家,增加了港口的货运周转量。 (2)结合材料可知油橄榄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在根据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夏季高温多雨、雨季长、云量大、酸性土壤等),从而得出我国南方不利于油橄榄种植的自然条件。 (3)考查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工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可以从原料、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能源、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欧洲的地理环境特征,欧洲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土地成本较高,廉价劳动力工业大部分已经转移,可以得出欧洲国家不利于发展小商品制造业的条件。 44.图甲和图乙代表两个不同时期建设的钢铁基地,图丙是每冶炼一吨钢铁所需煤、铁矿石数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上海宝钢的形成原因与 (甲、乙)钢铁基地相同。 (2)甲、乙钢铁基地都是符合当时工业布局原则的。据图推测 (甲、乙)钢铁基地建设的较早,判断的理由是 。 (3)简述图乙中建材厂邻近钢铁基地布局的优点,并说明造船厂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乙 (2)甲 早期炼钢需要的煤炭多, 甲钢铁基地靠近煤炭产地 (3)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接近原材料产地,节省运费; 靠近港口。 【解析】 【详解】(1)图甲钢铁工业基地是建立在煤矿的基础之上,利用能源优势建立起来的钢铁工业基地,而图乙钢铁工业基地是建立在水运交通优势基础上的钢铁工业基地。我国上海宝钢是利用港口交通优势建立起来的钢铁工业基地,因此其形成原因与图中乙钢铁基地相同。 (2)甲、乙钢铁基地都是符合当时工业布局原则的。早期受技术条件限制,图丙显示,早期冶炼钢铁需要的煤炭较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因此甲钢铁基地靠近煤炭产地布局,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冶炼钢铁需要的煤炭和铁矿不断减少,钢铁工业基地布局可以突破能源和原料的限制,可以在港口城市布局,由此推测,甲钢铁基地建设比乙较早。 (3)图乙中建材厂邻近钢铁基地布局的优点应从图中信息进行归纳叙述。读图可知,建材厂可以利用钢铁工业的“三废”进行生产,因此建材厂邻近钢铁基地布局可以废弃物资源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建材厂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效益。造船厂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原料、成本和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造船厂需要消耗大量钢铁产品,读图可知,造船厂靠近钢铁厂布局,接近原材料产地,节省运费,提高经济效益;读图可知,图中造船厂靠近港口布局,适合船舶建造和下水交付;造船厂在港口城市,临近消费市场等。 4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苹果部分重要产区及其优势产区分布图。 山东丘陵作为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分析评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当地苹果生产的影响 【答案】有利:(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苹果市场需求量增加,商品率提高;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苹果产品的市场开拓。 不利:工业、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使苹果的种植面积减少;工农业污染加重,影响其果品质量;城市用水增加,农业用水短缺。 【解析】 【详解】本题应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山东苹果生产的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苹果的需求量增加,提高了苹果的商品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苹果的外销,拓宽市场。 不利: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被大量占用,苹果种植用地减少,产量下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加剧,影响苹果质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用水量增加,苹果种植用水短缺,影响生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