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 生物试题 1. 下列过程中所散失的水分中主要属于结合水的是( ) A. 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 B. 干种子烘烤过程中散失的水分 C.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D. 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散失的水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属于自由水,A错误; B、干种子主要含有结合水,因此烘烤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B正确; C、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C错误; D、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散失的水分是游离在液泡中的自由水,D错误. 故选:B. 2.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 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 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A正确;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02,B正确;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根据酶的专一性,纤维素酶不能降解细菌细胞壁,D错误。 【考点定位】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酶的相关知识点: 1、理解酶的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牢记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只具有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动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通常是相同的 C. 有机分子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D. 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答案】D 【解析】 解:A、大肠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A错误; B、动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通常是不相同的,植物中无系统层次,B错误; C、有机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C错误; D、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D正确. 故选:D. 【点评】题考查了人体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和识记能力. 4.怀疑一个病人是否患肝癌,是根据下列哪种物质超标判断的 A. 胆固醇 B. 甲胎蛋白 C. 磷脂 D. 球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胎蛋白是检测肝癌的一个标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下降,易扩散转移. 【详解】甲胎蛋白是常作为检测患者是否患有肝癌的一个标准。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 5.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 C元素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 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 C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C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组成细胞的元素,主要是碳元素的生理作用,考查理解能力,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详解】碳原子连接成的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骨架,没有碳元素就没有有机化合物,就没有生物;碳元素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在鲜重中仅次于氧元素。所以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选B。 6.下列各项,不属于细胞膜上蛋白质主要功能的是 A. 生物催化剂 B. 细胞标志物 C. 提供能量 D. 控制物质出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膜蛋白有许多种类,有的具有催化作用,原核生物由于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因此许多功能都是由细胞膜来承担的。在其细胞膜上往往分布有各种代谢所需要的酶,例如参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的酶系,可行使相当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部分功能;而合成细胞壁成分的酶,行使相当于真核细胞高尔基体的部分功能;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间的通讯方式以分泌化学信号分子进行信息交流为最普遍。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就是识别的物质基础,常作为细胞的标志物;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和膜通道蛋白,都可以起到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详解】细胞膜表面分布有蛋白质类的酶,起催化作用,A错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是细胞的标志物,B错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提供能量,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C正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起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蛋白的催化功能、识别功能、控制物质进出功能,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7.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作用不包括( ) A. 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 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 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D. 使细胞内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细胞外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内,细胞不需要的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内。 8.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正常机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 具有信息转换的受体蛋白 B. 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 具有识别功能的糖蛋白 D. 具有运输功能的载体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运输蛋白:参与物质运输的功能,能使物质在细胞和生物体内自由、准确地转移。主要为各种载体、血红蛋白等。2、催化蛋白:催化特定的生化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快速高效地进行。主要为各种酶类。3、免疫蛋白:参与免疫应答反应,能使生物体有效地抵御有害生物或物质的入侵,主要为各种抗体等。 【详解】细胞接受外界信号分子,要转变为细胞内部信号,靠的就是细胞膜上的信息转换蛋白,A正确;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一般位于细胞质基质中,参与化学反应的进行,B错误;细胞转换外界信号,首先要能够识别外界信号,靠的就是细胞膜上信号识别蛋白(糖蛋白),C正确;大分子进入细胞内部,靠的就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B项。 9.如图,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进行幼体嫁接,将(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 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 第一次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这说明乙的伞帽形成可能与假根有关,该实验中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要证明细胞核的功能必须再增添对照实验,所以C选项正确。 10.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⑤ D. 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生物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无核膜和众多细胞器膜.而植物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还有其它膜结构的干扰,同时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细胞壁的存在不利于细胞膜的提取. 【详解】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不会溶解膜结构,因为细胞液在液泡中,并没有溶解液泡膜,①错误; ②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紧贴在一起,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植物细胞膜,但这不是不选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②错误; ③不选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不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③错误; ④制备细胞膜,选材至关重要,选材时,首先要考虑制备的简便与否,植物细胞因为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所以制备比较繁琐,④正确; ⑤还要考虑细胞中是否含有其他细胞器膜,植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具膜结构,不宜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⑤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制备,重点考查实验材料的选取,要求考生明确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再与植物细胞比较,即可推断出植物细胞不适宜作为该实验材料的原因. 11.下列有关实验的目的、材料的选择和所用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 A. 实验目的:探测生物组织还原糖 实验材料:柑橘组织样液 实验试剂:斐林试剂 B. 实验目的: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实验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试剂:健那绿、蒸馏水 C.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实验材料:玻璃纸 实验试剂: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清水 D. 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3%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酶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柑橘组织样液含有色素,不适合用来检测还原糖,A错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放在生理盐水中,在蒸馏水中容易吸水涨破,B错误;玻璃纸具有半透性,可以用来模拟膜的透性,C正确;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也可以分解,不能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2.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8%的盐酸溶液的主要目的是( ) A. 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B. 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C. 用盐酸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吡罗红与DNA结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不能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故A错误。使细胞中的物质水解是酶的作用,不是盐酸的作用,故B错误;盐酸不能使细胞中的RNA水解成核糖核苷酸,故C错误;本实验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 分子式为C63H105N17S2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6个 C.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D. 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9个—CO—NH—,称为九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详解】氨基酸的分子通式是C2H4O2N-R,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A正确。 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的一条(非环状)多肽化合物中含有17个N原子,最多是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所以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6个,B正确. H2O中的氢一个来源于氨基,另一个来自于羧基中的羟基,C正确. 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称为十肽,D错误. 【点睛】一个氨基含有一个N原子;肽链中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数目减一。 14.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是细胞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 遗传信息表达时,RNA分子经核孔出细胞核 C. 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D. DNA和RNA是大肠杆菌中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核酸的分类与、分布、功能的题目,先梳理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原理,结合选项描述进行解答. 【详解】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属于生物大分子,A正确; 遗传信息表达时,RNA分子经核孔出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再进行蛋白质翻译过程,B正确;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内含DNA,RNA)、叶绿体(少量DNA和RNA)、线粒体(少量DNA和RNA)、核糖体(内含rRNA),C正确;细胞生物虽然有DNA和RNA,但只有DNA作为遗传物质,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结构、功能、分类、分布的掌握和运用,对DNA和RNA的结构具有特异性的理解是本题的难点,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细胞核不是细胞器,这是容易混淆的地方. 15.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霉菌 ②酵母菌 ③蓝细菌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如蓝藻(蓝细菌)、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C正确。 【考点定位】原核生物 【名师点睛】学生对原核生物理解不清 关注原、真核细胞的8个“不一定” (1)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2)带“菌”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原核生物),如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3)带“藻”的不一定都是蓝藻(原核生物),如绿藻是真核生物。 (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藻无叶绿体。 (6)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 (7)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8)细胞不一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如受精卵是通过受精作用产生的。 16.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少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 B. 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少Mg2+影响光合作用 C.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碳酸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 D.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加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体内缺乏Fe2+,血红蛋白不能合成,A正确;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部分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加碘,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无机盐参与大分子化合物组成的功能,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7.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该菌体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 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由该细菌可知,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D. 该菌是光能自养型,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由题干可知该种生物为细菌,且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属于生产者。 【详解】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错误;细菌除了核糖体无其它细胞器,B错误;“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罕见细菌,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知该细菌为生产者,C正确;该菌为细菌,无叶绿体,D错误;故选C项。 18.脂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与脂质相符的是( ) A. 构成脂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N四种 B.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膜中都含有磷脂 C. 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D. 固醇类物质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营养、调节等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构成脂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三种,磷脂中含有N、P。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的细胞膜中都含磷脂双分子层。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储存能源物质。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是磷脂,所有细胞膜均含磷脂,故B错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故C错误;D项正确表述了固醇类物质的生理功能,故选D。 19. 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A. 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B.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 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D.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答案】B 【解析】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余属于光镜下可以看到的显微结构。 【考点定位】显微镜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题干中要求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呈现显微结构,而对于更加精细的亚显微结构,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如生物膜上各种分子的排布特点。 20.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X、Y代表元素, 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 d或e表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单体 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 B. 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 c的结构可用 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 C. A、b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 A、B的多样性由 d中的n充分体现,C的多样性由e中的R充分体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突破口是A→B→C,进而推测出A是DNA,B是信使RNA,C是蛋白质;单体a表示脱氧核苷酸,单体 b表示核糖核苷酸,单体c表示氨基酸;元素X表示N、P,元素Y表示N.图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m为磷酸基团、f为五碳糖、n为含氮碱基、d为核苷酸;e为氨基酸。 【详解】人体细胞中 DNA不是单体,它是大分子物质,其单体为脱氧核苷酸,故A错误;由图可知c和e都表示氨基酸,故B正确;遗传信息是贮存在核苷酸的序列中,b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不携带遗传信息,C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故C错误;DNA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而非种类,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都有关,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结合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图,考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多样性、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本题的切入点是物质A、B和C之间的关系,这需要考生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物质名称及各数字表示的过程名称,在结合选项答题。 21.以下实例,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是( ) A. 人体缺硒——克山病 B. 植物缺镁——白化苗 C. 动物缺钙——抽搐 D. 植物缺钾一易倒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中镁、钙、钾都属于大量元素,因此利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 【详解】硒是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此种微量元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缺乏时,会患克山病,A正确;镁、钙、钾都属于大量元素,故B、C、D均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22.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 高尔基体与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细胞核内RNA能传递遗传信息,但不能表达遗传信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线粒体有两层膜,内膜是有很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详解】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的是细胞核内的DNA,在细胞核内RNA能传递遗传信息,但不能表达遗传信息,故A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不能加工蛋白质,故B错误;线粒体内膜是有很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但是外膜上没有的,所以其蛋白质/脂质这个比值大于外膜,故C正确;纺锤体形成与中心体有关,一般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核的功能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 ATP是细胞内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TP在细胞内需要量很大,但是含量很少 B. 所有生物的细胞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中,通过热能散失的能量多于储存在ATP中的能量 D. 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合成的ATP比糖类彻底氧化分解合成的ATP多 【答案】B 【解析】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因此ATP在细胞内需要量很大,但是含量很少,A项正确;动物和人等细胞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细胞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B项错误;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C项正确;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而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于糖类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合成的ATP也比糖类彻底氧化分解合成的ATP多,D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ATP 24.在一酶促反应中,假设底物是甲,产物是乙。关于酶促反应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如果加足量的酶,可使底物甲全部转变成产物乙 B. 温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 每种酶有一定的最适 pH ,与其他条件如缓冲剂种类无关 D. 结合蛋白类的酶,酶蛋白与特定的辅酶 ( 或辅基 ) 结合时,才会发挥催化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酶(浓度、温度、PH等)、底物浓度等,同时也受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详解】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不是呈正比的,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与酶浓度呈正相关,由于底物有限,即使再增加酶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A 错误;酶促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最适温度时达到最大速率,超过最适温度后,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慢,B错误;每种酶有一定的最适PH,其PH大小跟缓冲剂有关,C错误;结合蛋白类的酶,酶蛋白与特定的辅酶 ( 或辅基 ) 结合时,才会发挥催化活性,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特点,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25.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C6H12O6→丙酮酸; ②丙酮酸+H2O→CO2+[H]; ③[H]+O2→H2O,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 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 第①②阶段能为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 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具体过程的考查,梳理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不同阶段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场所和反应条件,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A、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 B、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ATP的生成,B错误; C、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产物可以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C正确; D、①是糖酵解阶段,该阶段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D错误. 故选:C.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6.若白天光照充足,下列哪种条件对作物增产有利( ) A. 昼夜恒温25℃ B. 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15℃ C. 昼夜恒温15℃ D. 白天温度30℃,夜间温度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光质、光照时间的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等.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要想有机物大量积累,必须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适当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详解】作物增产主要是指有机物积累得多,25℃对光合作用来说属于适宜温度,因此在此条件下白天合成有机物较多,但是此温度下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也较多,A错误; 在白天光照充足、温度25℃(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的条件下,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夜间温度15℃,由于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作物对有机物的消耗,达到增产的目的,B正确; 昼夜恒温15℃对光合作用来说,光合作用强度弱,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错误; 夜间25℃温度过高,并且昼夜温差小,不利于有机物积累,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难度适中,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相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般方向. 27.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取色素时需使用95%的乙醇 B. 含量最多的叶绿素a呈现黄绿色 C. 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 D. 研磨时若不加入碳酸钙得到的色素带可能只有两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8.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C. 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D. 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答案】D 【解析】 光合作用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是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进行,所以答案D。 29.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组装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温度都为无关变量 B. 光照强度由0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毛细管中水滴不断右移直至不动 C. 当毛细管中水滴不动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所需CO2全部来自同一细胞的线粒体 D. 碳酸氢钠水解产生的CO2需穿过3层磷脂分子才能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表格可知本题是考查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实验瓶中气压变化是由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引起的,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气压增大,液滴右移,因此,本装置是用于测定净光合速率。 【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此,碳酸氢钠溶液浓度、温度都为无关变量,A正确;瓶中气压变化是由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决定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释放的氧气增多,水滴将往右移动,但不会一直往右移动,因为如果光照太强,将导致其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当毛细管中水滴不动时,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无氧气释放到瓶中,这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所需CO2全部来自许多细胞的线粒体,C错误;碳酸氢钠水解产生的CO2需穿过细胞膜和叶绿体内外膜,共三层生物膜,即穿过6层磷脂分子才能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解题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即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实验中可通过改变灯泡功率(或灯泡与广口瓶的距离)来完成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测量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得出装置中气体的变化量。 30.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条件均适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1)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 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则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 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 若每天交替光照、黑暗各12 h,则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若每天交替光照、黑暗各12 h,则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为10℃时的2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表分析,光照下吸收CO2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下释放CO2表示呼吸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分析。 【详解】A. 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则温度在35℃时净光合速率为3.00mg·h-1,故该植物能正常生长,A错误; B. 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即净光合速率最大,应是25℃,B错误; C. 若每天交替光照、黑暗各12 h,则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正确; D. 若每天交替光照、黑暗各12 h,3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即净光合作用是3.5×12-3.0×12=6,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2,则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为30℃时的2倍,D错误。 31.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和对应的生物解释(或原理)正确的是( ) A. 煮熟的鸡蛋容易消化——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 B. 矿工职业病硅肺——硅尘破坏肺泡细胞的溶酶体膜,使水解酶释放进而破坏细胞结构 C. 新宰的猪肉放置一段时间再煮更新鲜——这与肌细胞线粒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D. 果脯在腌制中变甜——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与生产相关问题,涉及蛋白质变性问题、硅肺等。 【详解】高温可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A 项正确;硅肺是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故B项错误;动物体刚死时溶酶体不破裂,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酶会随其破裂溢出。溶酶体内含有蛋白酶原,能在细胞死亡后被激活成为蛋白酶,催化肌肉细胞间的胶原蛋白水解,使肌肉变得松软,烹调后更加鲜嫩。故C项错误;果脯是用蔗糖腌制的。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脱水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细胞的结果,D项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32.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B. 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 C. 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 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左图为钾离子吸收速率随营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变化的曲线,在一定范围内随钾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大,到达b点之后,增加幅度减小,几乎不再增加,超过c点以后,又逐渐减慢;右图为钾离子吸收速率随营养液中氧气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在一定范围内与氧气相对含量呈正相关,达到f点之后,可能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如载体蛋白数量等),因而其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曲线ab段是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bc段可能是载体数量是有限的,故A正确;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力减少导致;故B错误.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故C错误.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意在考查分析及理解应用能力及用文字、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3.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 探究实验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鸡肝匀浆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③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④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鸡肝匀浆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D. 实验④ 【答案】D 【解析】 ①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②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因此不适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B错误;③pH值不仅影响酶的活性,pH也会影响可溶性淀粉的水解,不宜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④新鲜的鸡肝匀浆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水解,而该酶的活性受pH影响,D正确。 34.下图显示了人体内部分物质的代谢途径,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和②分别是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B. 过程②既有水的消耗也有水的生成 C. 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 物质Y产生乳酸的同时也会产生少量的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X是葡萄糖,Y是丙酮酸,则①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③是脱水缩合过程。 【详解】A. 过程①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过程②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 B. 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B正确; C. 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C错误; D. 丙酮酸产生乳酸的过程不产生能量,不能合成ATP,D错误。 35.如图ac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只能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 若b表示细胞结构中含有的核酸,则a.c一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a.c不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 D. 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a与c的交集是b,即b是二者的共同点,因此,符合这种特点的两类结构均可用此概念图表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详解】双层膜结构有核膜、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核酸分为DNA和RNA,含有DNA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B错误;细胞器中叶绿体和液泡中均含有色素,C错误;核糖体和中心体是无膜结构,故不含磷脂,D正确;综上所述,选D。 36.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回答: (1)A包括________元素。 (2)B的名称是________,1分子的B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E在细胞中的分布可利用______对细胞染色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物质D被____染成___色,物质E被______染成_____色。 【答案】 (1). C、H、O、N、P (2). 核苷酸 (3). 一分子无碳糖 (4). 一分子含氮碱基 (5). 一分子磷酸 (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7).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8). 甲基绿 (9). 绿 (10). 吡罗红 (11). 红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其中题图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D”和“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E”为本题的破题口,D很明显指的是DNA,而E则为RNA,因此,再逆推C、B、A,即可迎刃而解。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单体B为核苷酸,因此,化学元素A为C、H、O、N、P。 (2)B的名称为核苷酸,1分子的核苷酸是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的磷酸及一分子的含氮碱基构成的。 (3)B用来构成C,则C为核苷酸链,分为脱氧核苷酸链和脱氧核苷酸链,因此,C的作用即转化为DNA单链和RNA单链的作用,由于DNA单链作为转录合成mRNA的模板,mRNA又作为翻译的模板,因此,C的作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4) D、E分别是DNA和RNA,因此,在细胞中的分布可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料对细胞染色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物质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物质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要熟悉“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这个知识点,然后再根据D和E分别为DNA、RNA这个线索继续推断出其他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37.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2). 氯离子和铜离子 (3). 铜离子 (4). 氯离子 (5). 对照 (6). 确定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7). 深砖红色 (8). 无砖红色(蓝色) (9). 浅砖红色 (10). 浅砖红色 (11). 斐林试剂中含有铜离子,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加入1% NaCl溶液的1号试管中,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了,可能是Na+或Cl-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如果Na+能够促进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则3号试管中最后的结果应该也是无色,而3号试管中实验结果为浅蓝色,可见其促进作用的不是Na+,而是Cl-;同理,通过2号和3号试管的比较可知,Cu2+能够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详解】(1)PH是无关变量,要进行控制,表格中显示“pH6.8缓冲液”,就是保证各试管中PH相同且是唾液淀粉酶的适宜PH. (2)比较实验结果,1号无色说明该试管淀粉已经完全分解,2号深蓝色说明该试管淀粉没被分解,3、4号浅蓝色说明该试管淀粉部分被分解;再比较各试管加的试剂,可知4号是对照,3号试管加的试剂对酶的活性没影响,则Cl-有促进作用;Cu 2+有抑制作用. (3)3号试管加入的Na2SO4,与1、2号有重复的,其作用是确定Na+和SO42-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4)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增强,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由深砖红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抑制,淀粉未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无砖红色,3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为受到影响,淀粉部分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由浅砖红色沉淀生成,4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未受到影响,结果同3号试管;斐林试剂中含有Cu2+,对淀粉酶的活性又影响,故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正确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分析表中实验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明确Cl-能够提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而Cu2+能够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8.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_____。 (3)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_倍。 (4)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________点的对应浓度时,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随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2). (3). 一样多 (4). 1/3 (5). 降低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 R (7). 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有机物的消耗最少 【解析】 【分析】 解题时首先弄清楚各点的含义:Q点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无氧呼吸消失点)只进行有氧呼吸,A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R点释放的CO2量最少,此时有利于蔬菜运输。 【详解】(1)Q点氧气浓度是0,该点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QR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的作用越来越强,此时由于氧气浓度较低,有氧呼吸过程也很弱,因此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急剧下降。 (2)无氧呼吸二氧化碳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 (3)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是一样多的,有氧呼吸消耗的1分子的葡萄糖,产生6分子的CO2,无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的CO2,所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1/3倍。 (4) 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降低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氧浓度调节到R点的对应浓度时,细胞呼吸强度相对较低,这样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原因是: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有机物的消耗最少。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之间的数量关系,无氧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及应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细胞呼吸方式的综合理解应用 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