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天水一中高二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生物试题(文科)‎ 一、选择题 ‎1.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 血液中镰刀状的红细胞易破裂 B. 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 mRNA中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详解】A.弯曲的镰刀状红细胞易变形破裂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A错误;‎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B错误;‎ C.信使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实例,能正确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而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2.基因重组发生于下面哪个过程 ‎ ‎ A. ①③ B. ② C. ①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明确基因重组的含义,结合减数分裂知识,判断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选C。‎ ‎【点睛】基因重组的含义:‎ ‎(1)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新组合。‎ ‎(3)转基因技术。‎ ‎3.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 A. 基因实变率高 B. 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 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 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代基本保留了母体的特性。而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其中存在基因的分配和重组的过程,所以变异性更大。‎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如果外界环境相同,其突变率也无较大差别,A错误; B、有性生殖过程需要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这样导致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B正确; C、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中均会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均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它们均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 D、环境因素对两种生殖方式变异的影响没有差别,D错误。 故选B。 ‎ ‎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因是亲代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 C. 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后,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 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相关知识的要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突变是不定向的,不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因是亲代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形成了比正常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多一条的配子参与了受精作用,B正确;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前,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农药的使用仅起到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变异,C错误;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四倍体有子西瓜,其内部的种子是三倍体,D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易错题,主要的错误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定势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够,表现在:‎ ‎1)错误的认为使用农药会引起害虫发生抗药性变异,没有注意到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有没有使用农药害虫都会产生变异,农药的使用仅起到定向选择作用,即淘汰掉抗药能力弱的害虫个体,导致害虫种群内抗药基因频率升高。‎ ‎2)在无籽西瓜育种过程中,对第一年和第二年收获的果实及种子分辨不清,要注意西瓜的果肉(正常食用的部分)是母本的体细胞发育来的,与该次受精作用无直接关系,而种子内部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与该次受精作用直接有关,即第一年在四倍体母本植株上收获的是四倍体有籽西瓜,其胚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而第二年收获的才是三倍体无籽西瓜。‎ ‎5.某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该种群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30%、20% B. 45%、55% C. 50%、50% D. 55%、4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种群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详解】由题意知,AA=30%,aa=20%,Aa=1-30%-20%=50%;因此A基因频率=30%+1/2×50%=55%,a基因频率=20%+1/2×50%=45%,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之一 B.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需要染色体加倍这个环节 C. 为获得隐性纯合体,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D. 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染色体虽己复制,但是染色单体不能分开,最终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的方法、过程、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 B、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在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基础上,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以诱导染色体加倍,多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诱导其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为获得隐性纯合体,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先通过杂交将同种生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隐性基因组合到F1中,再让F1自交,从F2中选出隐性纯合体即可,因此能缩短育种时间,C正确;‎ D、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D。‎ ‎7.某人类遗传病,当父亲患该病时,无论母亲是否患病,他们的女儿一定全部患此病,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 A. Y染色体遗传 B. 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由于父亲的X染色体总是传递给女儿,因此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之一是父亲患病,其女儿一定患病。‎ ‎【详解】结合各类遗传病的发病规律可知,该遗传病是父亲患病,无论母亲是否患病,其女儿全部患病,因此该病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故选:C。‎ ‎【点睛】对于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过程中没有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是 A. 提取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提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包括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和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两类,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包括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和PCR技术。‎ ‎【详解】提取目的基因时,PCR扩增和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等技术均涉及碱基互补配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时,黏性末端的碱基互补配对;目的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不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选C。‎ ‎9.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 5 号染色体的变异引起的。该变异的类型是( )‎ A. 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熟记相关病例是关键,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基础题。‎ ‎【详解】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 5 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选A。‎ ‎【点睛】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结构变异有易位、增添、缺失和颠倒。‎ ‎10.针对下列五种育种方法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多倍体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诱变育种 ④单倍体育种 ⑤基因工程育种 A. ①③两种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是新物种 B. ②④两种育种方法均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①④两种育种方法都只能用于真核生物 D. ③⑤均可按人的意愿定向地改变生物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的过程、原理、优缺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利用①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可能与原品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培育出的可能是新物种,但利用③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与原品种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是新物种,A错误;与②相比,④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错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①④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都只能用于真核生物,C正确;③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可按人的意愿定向地改变生物性状,D错误。‎ ‎11.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池塘中全部鲫鱼 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C. 一片农田中全部绿色植物 D. 一个湖泊中全部鱼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的所有生物个体的综合;判断种群的关键词是:同地、同种、所有个体。‎ ‎【详解】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是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属于一个种群,A正确;‎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B错误;‎ C、一片农田中全部绿色植物不是同一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 D、一个湖泊中全部鱼类不是同一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A。‎ ‎12.下列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 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人群中抽样调查 B. 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患者家系中调查 C.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患者家系中调查 D. 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B ‎【解析】‎ 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D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错误;B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C错误;‎ 答案选B。‎ ‎13.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三类。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哮喘 C. 猫叫综合征 D. 乙肝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所谓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故A选项正确;‎ B、哮喘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故B选项错误;‎ C、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故C选项错误;‎ D、乙肝不是遗传病,它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4.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比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 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B. 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D. 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答案】C ‎【解析】‎ 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的繁殖能力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下来→适者生存,所以生存下来的生物均能适应各自的环境。选C。‎ ‎15. 下列黏性末端属于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而成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碱基能互补配对。‎ ‎16.下列不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A. 洞穴里的鱼因长期生活在黑暗条件下,眼睛失去原有的作用而退化了 B. 南美大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又细又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C. 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很长,是由于其长期取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D. 猎豹的速度之所以很快,是与瞪羚等动物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拉马克的进化观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据此可推知:洞穴里的鱼因长期生活在黑暗条件下而使其眼睛失去原有的作用而退化、南美大食蚁兽的舌头因长期舔食蚂蚁而导致其又细又长、长颈鹿因长期取食高处树叶而导致其脖子很长,都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A、B、C均错误;猎豹的速度之所以很快,是与瞪羚等动物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这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D正确。‎ ‎【点睛】识记和理解拉马克的进化观点的内涵,据此分析各选项。‎ ‎17.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 A. ① B. 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①系谱图中的母亲、父亲均正常,女儿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②中的母亲患病,父亲、儿子和女儿均正常,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③中的母亲、儿子均患病,父亲、女儿均正常,据此可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错误;④中的父亲患病,母亲、儿子和女儿均正常,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Y染色体遗传病,D错误。‎ ‎18.下列对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调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C.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可有效监测和预防遗传病 D. 人类基因组测序需测定人的一个染色体组,即23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所谓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B、调查某遗传病发病率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 C、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C正确;‎ D、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共24条, D错误。‎ 故选C。‎ ‎19.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 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 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 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答案】C ‎【解析】‎ 青菜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选择有利变异,A错误;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正确;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 ‎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 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C.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可能,直接影响生物进化的方向 D.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不能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于地理隔离,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产生了新物种,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盲鱼的眼睛有退化的,也有没有退化的变异,长期黑暗的条件下对盲鱼的眼睛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两个种群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地理隔离,因此,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B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的新的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可能,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会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C错误;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同一个种群内部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基因频率是有影响的,但如果是不同的种群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是没有影响的。‎ ‎2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 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 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酶处理运载体 D. DNA连接酶可将黏性末端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起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均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不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作用。‎ ‎【详解】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A错误;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B正确;通常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以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C错误;DNA连接酶可将黏性末端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D错误。‎ ‎【点睛】与DNA相关的五种酶的比较 名称 作用部位 作用结果 限制酶 磷酸二酯键 将DNA切成两个片段 DNA连接酶 磷酸二酯键 将两个DNA片段连接为一个DNA分子 DNA聚合酶 磷酸二酯键 将单个脱氧核苷酸依次连接到单链末端 DNA (水解)酶 磷酸二酯键 将DNA片段水解单个脱氧核苷酸 解旋酶 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将双链DNA分子局部解旋为单链,形成两条长链 ‎22. 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 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C.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D. 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病毒感染或服药不当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的概念和特点。‎ 点评:先天性、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性遗传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2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 B. 基因重组可产生新染色体 C. 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都能遗传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根本途径,A正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染色体,但可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C正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产生的变异都能遗传,D正确。‎ ‎【点睛】理清生物变异的类型,形成知识网络。‎ ‎24.为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优良玉米品种aaBB(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A. 过程②③④表示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 方法①的最大优点是在短时间内定向获得所需优良变异类型 C. 过程⑤⑦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作用时期为分裂后期 D. 经过程⑥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④是典型的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方法①是诱变育种,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属于不定向变异,B错误;过程⑤⑦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作用时期为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C错误;经过程⑥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育种名称以及遵循的育种原理。‎ ‎25.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短指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在男性女性中发病率一样,A错误;‎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女病父必病,B正确;‎ 伴X显性遗传女病多于男病,因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显性基因的概率大,C错误;‎ 隐性遗传病往往隔代交叉遗传。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遗传,D错误。‎ ‎26.下图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字母X代表 A. 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 能合成抗体的人类细胞 C. 不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D. 不能合成抗生素的人类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中目的基因是人胰岛素基因,受体细胞是细菌,通过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带有胰岛素基因的细菌在分裂繁殖过程中就可能合成胰岛素。所以X表示筛选后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因此,本题答案选A。‎ ‎27.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B. 人工诱变育种可定向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 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D. 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前所未有的生物新品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提高突变率,但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错误;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的重新自由组合,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所以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C正确;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B,容易忽视基因突变不管是在人为诱变因素还是自然诱变因素的作用下发生,都具有不定向的特点。‎ ‎2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①能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 ‎②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③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 ‎④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此为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①错误;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论则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正确;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③正确;‎ 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进化是长期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④正确,故选D。‎ ‎29.如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及原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于染色体复制的时期 B. 两次使用普通西瓜的花粉,作用相同 C. 三倍体西瓜含有的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形成正常配子 D.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能够杂交形成三倍体,二者属于一个物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及原理,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二倍体西瓜幼苗发育成四倍体植株(4n),授予二倍体植株(2n)的花粉,在四倍体的西瓜植株上得到三倍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为三倍体的植株,则结出三倍体的无子西瓜。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其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A错误; B、第一次使用普通西瓜的花粉,目的是受精获得三倍体植株;第二次使用普通西瓜的花粉,目的是刺激三倍体西瓜产生生长素,使子房发育成果实,B错误; C、三倍体西瓜含有3个染色体组,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C正确; D、由于三倍体不育,所以四倍体和二倍体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D错误。 故选C。 ‎ ‎【点睛】注意:三倍体西瓜育种过程两次授粉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受精,获得三倍体植株;第二次是刺激三倍体西瓜产生生长素,使子房发育成果实。‎ ‎30.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 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B. 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 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D. 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作用于氢键、②作用于磷酸二酯键、③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详解】解旋酶破坏氢键,限制酶破坏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酯键。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31. 下图为某DNA分子一个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 B. DNA聚合酶可以连接a处 C. 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 D. DNA连接酶可以连接c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断开特定部位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正确;‎ B.DNA聚合酶可以连接脱氧核糖核苷酸与DNA单链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正确;‎ C.解旋酶通过解开DNA分子间的氢键来使DNA分子解旋,C正确;‎ D.DNA连接酶连接a处磷酸二酯键,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32.下图表示限制酶切割某DNA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 A. 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 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 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 CTTAAC,切点在C和T之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一种限制酶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有专一性酶切位点。 (3)结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详解】依图可知,该限制酶切割的位点为GA之间,结合所形成的黏性末端可知该限制酶所能识别的序列GAATTC,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3.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等,随机交配后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变;自交使纯合体比例增大,杂合子比例降低,如果没有自然选择、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基因频率不变。‎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AA=16%,aa=36%,则Aa=1-16%-36%=48%,A基因频率=16%+1/2×48%=40%,a基因频率=36%+1/2×48%=60%。若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为:AA=40%×40%=16%,aa=60%×60%=36%,Aa=2×40%×60%=48%;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16%+48%×1/4=28%,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36%+48%×1/4=48%,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48%×1/2=24%,自交后代是基因频率是:A=28%+24%×1/2=40%,a=48%+24%×1/2=60%。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故选C。‎ ‎34.据下图分析,下列关于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 交叉互换和染色体易位均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 C. 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交叉互换在显微镜下不可观察,染色体易位可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图甲是由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引发的基因重组;图乙的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C正确,B错误;交叉互换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易位可观察,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把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的本质区别而错选。“易位”与“交叉互换”比较:‎ 项目 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 图解 区别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属于基因重组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35.下图为某单基因病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病不可能为红绿色盲遗传病 B. Ⅰ2、Ⅱ5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C. Ⅱ6的基因型无法确定 D. Ⅱ5、Ⅱ8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 ‎【答案】A ‎【解析】‎ A.据图分析,II5和II6患病而他们女儿III9表现正常,推测此病为显性遗传,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的红绿色盲遗传病,A正确;‎ B.据图分析,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II9基因型为aa,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Aa、Ⅰ2的基因型Aa或AA,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III9基因型为aa,故Ⅱ6的基因型为Aa,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Ⅱ5的基因型为Aa,Ⅱ8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Ⅱ5、Ⅱ8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错误;‎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 ‎36. 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I和Ⅱ分别称 和 ,其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 。‎ ‎(2)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 。由③经Ⅲ、V育成⑤品种的育种方法称 ,其优点是 。‎ ‎(3)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的试剂是 ,其形成的⑥称 。‎ ‎【答案】(1)杂交;自交;基因重组 ‎(2)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缩短了育种年限 ‎(3)秋水仙素;四倍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分析题图,①和②通过I杂交得到③,③经多代连续自交、选择得到⑤,此过程为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③经III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④,V用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得到⑤植株,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二倍体的③用IV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四倍体⑥,此过程为多倍体育种。‎ ‎【详解】(1)由图示过程可看出方法Ⅰ是杂交方法,Ⅱ是自交,利用方法Ⅰ和Ⅱ培育出⑤方法是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用③培育出④所采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Ab的单倍体,由该单倍体再培育成⑤通常利用秋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从而得到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由图中③培育出⑥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形成的⑥是四倍体,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7.酵母菌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用于生产食品和药品等。科学家将大麦细胞中的LTP1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获得的啤酒酵母菌可产生LTP1蛋白,并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基本的操作过程如下:‎ ‎(1)该技术定向改变了酵母菌的性状,这在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中属于____________。该技术叫____________技术。‎ ‎(2)本操作中为了将LTP1基因导入酵母菌细胞内,所用的运载体是________。要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LTP1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利用________将运载体与目的基因LTP1基因连接。‎ ‎(3)在培育过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是____,基因的“针线”是______,基因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 ‎(4)烟草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但并不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从基因功能角度考虑,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重组 (2). 基因工程 (3). 质粒 (4). 同一种限制酶 (5). DNA连接酶 (6).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7). DNA连接酶 (8). 运载体 (9).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详解】(1)由于基因工程技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原本不能在一起的基因组合到一起,使生物具有特定性状,故其原理应为基因重组。‎ ‎(2)运载体取自大肠杆菌的质粒(见图)。要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LTP1‎ 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同一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利用DNA连接酶将运载体与目的基因LTP1基因连接。‎ ‎(3)基因工程中的基因“剪刀”是限制酶,基因的“针线”是DNA连接酶,基因的“运载工具”是运载体。‎ ‎(4)烟草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但并不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从基因功能角度考虑,说明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点睛】本题结合转基因啤酒酵母的培育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各物质的名称,属于中档题。‎ ‎38.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中③指__________,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_________隔离。‎ ‎(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类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_______(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________(填“基因型”或“表现型”)。‎ ‎(3)④指____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4)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 (1). 突变 (2). 基因重组 (3). 自然选择学说 (4). 生殖 (5). 定向的 (6). 表现型 (7).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8). 种群 (9).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10). 自然选择 (11). 自然选择 (12). 隔离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1)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 ‎(2)生物变异不定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 ‎(3)④表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中的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把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形成概念间的联系从而构建知识网络,便于理解与应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