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热点专题07新文化运动的缺失-学案
在新文化运动以前,虽然救国无门的仁人志士怀疑过儒学,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但儒学仍然是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信仰。新文化运动后,儒学简直是差点遭受灭顶之灾。那些文化巨匠们高呼民主科学,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用字母取代汉字,提倡西医取代中医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加之知识分子长久地从儒学中找不到救国之路而极度郁闷和愤慨,而儒学确实不能指出救国之路。加之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又是中国的指导思想,这样,经过新文化运动的血洗,加上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确立,儒学思想基本上在知识分子中丧失了信仰,虽然我们还学习它,但它已不是我们的信仰。新文化运动的这些不合理和弊端,源自于它的思想方式,即强烈的短程功利主义和非此即彼的唯一真理观,实现于它的思想控制体制,即在根本处排斥异己者的西方化体制。 观点一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是有其合理性的 观点二 新文化运动的不合理 【点评】首先,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和所依恃原则并不是真理。这思想基础和原则可以被简略地表达为两条:弱肉强食型的进化论和西方科学普遍的、唯一的真理性。其次,新文化运动与人类先进思潮绝缘,甚至背道而驰。……一次世界大战更是暴露出西方文化的某些深层问题,引起西方人和东方人的反思与调整。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的同时和其后的一段时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却采取了与这个世界新潮几乎是逆行的文化方向。它崇拜传统的西方文化,相信真理的普遍唯一性,判定中华传统文化的低级、无能甚至罪恶,要搞文化基因层次上的西方化。 由此看来,新文化运动并不新。相反,从思想的敏锐和对真理的追求角度看,她相当陈旧,还在坚持一些很有问题的近代西方教条。这种与世界有生命的潮流绝缘或逆行的文化导向,严重影响了这个运动的思想质量和真实的创新能力。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二)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现象 新文化运动高举明主和科学两大旗帜,以进化论和人性解放为武器,猛烈抨击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提倡新思想和新道德,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推崇民主与科学。认为不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念进行批判,新的民主与科学观念就难以立足。因此,陈独秀认为,儒、道、佛三大“学说之为害”,是与“专制君主之流毒”与“统一之为害”共同造成国民“根性薄弱”的三个祸源。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没有揭示孔学的社会根源,也没有认识到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成为改造社会的有效思想武器。 【考法1】新文化运动对的旧文化彻底批判和抛弃 史料一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①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史料二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②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其思想观点。 (2)根据史料一、二,指出胡适与陈独秀的观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适不同于陈独秀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评价。 【史料研读】 【史料解读】史料一反映了陈独秀对传统旧文化的认识,句①意指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相容。史料二中体现了胡适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据句②可以看出胡适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 【考法2】陈独秀的儒学思想观点 史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②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史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③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史料一和史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史料研读】 【史料解读】史料一体现了儒家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含义,句①可以归纳为“仁”和“礼”。 句②分别指继承旧儒学的思想和对儒学的创新。史料二体现了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句③表明其对儒学彻底否定。 【问题解读】(1)价值观: “仁”和“礼”。 含义:“仁”就是仁者爱人,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遵守社会等级秩序。 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解放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观点是错误的。 【考法3】康有为与陈独秀对孔教的不同态度 史料一 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①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 ——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1913年) 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数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②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1913年) 史料二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③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④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⑤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1)根据史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与其早年思想相比,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史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些方面来批判孔教的。 【史料研读】 【史料解读】史料一从孔教与中国文明产生之间的关系,句①是康有为所认为的孔教应处的地位,句②说明文明延续与孔教存在的关系。史料一主要反映陈独秀的对待孔教的认识,其中句③④⑤分别体现了孔教与时代发展、国民生活和政治政体的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