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18分)‎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里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 16 -‎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支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叙述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郁达夫在《西溪的晴雨》中,以“微雨”为背景,通过自己的路上所闻、车里所见和船中所感,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 B.文章首先在微雨的背景下,营造了湿风吹冷、野草飘香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欢快轻松的基调。‎ C.文章开篇以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 - 16 -‎ 为铺垫,而应友人相约,在雨中游览西溪,可见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这正是文人的情趣。‎ D.作者在《西溪的晴雨》中,记叙了赏游西溪的一次雨中经历,而途中所见所为,无不充满文人的雅兴,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了悠然的诗情。‎ E.乘船游赏西溪更有情韵。记人,则山环水绕之中,风景向你“点头”,又“匆匆”作别;写景,则“一伸一俯”之间,与橹声、水波相应和,合奏为“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 解析:B项,“为全文奠定了欢快轻松的基调”错,应该是“为全文奠定了朦胧素淡的基调”;D项,“一次经历”错,应该是“两次经历,一次在雨中,一次是晴日”;E项,应该是“写景,则山环水绕之中,风景向你‘点头’,又‘匆匆’作别;记人,则‘一伸一俯’之间,与橹声、水波相应和”。‎ 答案:AC ‎2.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了哪些“野趣”。(6分)‎ 答: ‎ ‎ ‎ 答案:①乘车去西溪,感受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②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③少女摇船,领略竹西歌吹的闲情。‎ ‎3.作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请问,这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6分)‎ 答: ‎ ‎ ‎ 答案:洞箫声的幽咽;夜游的朦胧诗意;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大意符合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18分)‎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 - 16 -‎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像宝贝一样,这里的兰花,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旁边,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边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个月到两个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 - 16 -‎ 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 ‎(原文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 A.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B.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第③段写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见到的梅花和林和靖的诗就通过对比来表现了成都的梅花品种多而且好的特点。‎ C.第⑤段引用“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写出了成都花会的盛况,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倾城而出的热闹画面。‎ D.第⑥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用“无论”“总有”“不管”“总要”“才”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 E.本文以平实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 解析:C项,“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表述错误,文中说“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D项,“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错误,从语境来看应该是“表现了成都人的轻松、悠闲”。‎ 答案:CD - 16 -‎ ‎5.文章是抓住成都春天的哪些特点来描绘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答: ‎ ‎ ‎ 答案:①成都的花木品种多,无一不好,春天来得早;②成都花会的盛况;③成都人轻松、悠闲的生活。‎ ‎6.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 ‎ ‎ ‎ ‎ ‎ ‎ ‎ ‎ ‎ 答案:(示例一)对成都的喜爱之情。从文章内容看,成都的花木惹人爱,作者喜爱成都的春天,喜爱成都闲适、轻松、悠闲的生活,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的喜爱。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和在成都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既有对成都的喜爱,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对成都是喜爱的,但这篇文章写于全面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担忧因此消磨了斗志,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24分)‎ 怀陆圣泉 巴金 六年前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坐“怡生轮”去海防。圣泉赶到金利源码头来送行。开船时,他和我哥哥都立在岸上对我微笑。我对他们说,两年后再见。‎ 我绝没有想到这就是我和圣泉的最后一面。‎ - 16 -‎ 我离开上海后第二年,在成都得到圣泉被捕的消息,那是从桂林传来的,后来又听说他已经出狱。但是我到了桂林才知道他入狱后下落不明。我各处打听,一直得不到确实消息。朋友们见面时,常常谈起圣泉,我们想念他,暗中祝他平安。有时在静夜,我们三四个友人对着一盏油灯,围着一张破旧而有油垢的方桌寂寞地闲谈。桂林郊外的寒气从木板壁缝侵入,我们失去了热情,怀念和焦虑在折磨我们。可是圣泉一直没有消息。他就这样令人不能相信地失踪了。‎ 我不愿相信他已经死亡,所以我不想写纪念他的文章。一个像他那样爱憎分明而且敢爱敢恨的人不能死得这么简单。他有着那么强烈的爱,绝不能不留下一点踪迹,我们固然不能相信他活,但是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死。只要希望未绝,我们愿意等待一生。‎ 虽然他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但他为什么必须死呢?他与其说是被捕,不如说是自首。日本人找不到他,他自己走到捕房去,准备跟那些人讲道理,辩是非。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他相信敌人也会在正义面前低头。据说他唯一的罪名就是他的口供强硬,他对敌人说,汪精卫是汉奸,大东亚战争必然失败。他可能为这几句真话送命。‎ 我和圣泉相知较晚。“一·二八”沪战后一年我在福建泉州看朋友,在一个私立中学里第一次看见他。可是我们没有谈过十句以上的话。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抗战前两年我参加了书店的编辑工作,第二年他也进来做一部分事情,我们才有了谈话的机会。抗战后,书店负责人相继离去,剩下我们三四个人维持这个小小的事业。我和他都去过内地,但都赶回来为书店做一点事情。共同的工作增加了友情,我们一天一天地相熟起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我们常常在书店见面。一个星期中至少有一次聚餐的机会,参加的人还有一位学生物学的朋友。我们在书店的客厅里往往谈到夜深,后来忽然记起宵禁的时间快到了,我和那位生物学者才匆匆跑回家去。在那样的夜晚,从书店出来,马路上不用说是冷冷清清的。有时候等着我们的还是一个上海的寒夜,但我的心总是很暖和,我仿佛听完了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 16 -‎ 我这种说法在那些不认识圣泉或者认识他而不深的人看来,一定是过分的夸张。圣泉生前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简朴,不善交际,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他心地坦白,忠诚待人,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他把朋友的意义解释得很严格,故交友不多。但是对他的朋友,他总是披肝沥胆地贡献出他的一切。他有写作的才能,却不肯轻易发表文章。他的散文和翻译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他却不愿登龙文坛。他只是一个谦虚的工作者。但这谦虚中自有他的骄傲。他默默地活,默默地死(假定他已死去)。‎ 在我活着的四十几年中间,我认识了不少的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圣泉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自己生命、重视他人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 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我们平日空谈理想,但和崇高的灵魂接触以后,我才看见了理想的光辉。所以当我和圣泉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充满快乐地想:“我不是孤独的。我还有值得骄傲的朋友。”我相信要是我有危难,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地给我援助。‎ 一个崇高的心灵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这是可能的吗?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我知道,万一他还活着,万一他能看到我这篇短文,他一定会责备我:“在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在受苦,你们为什么只关心到我一个?”‎ 是的,在我们中国每天有千千万万人死亡,许多家庭残破,生命像骨头似的被随意抛掷。一个读书人的死活更不会有人关心。然而就在这样的中国,也有人爱理想,爱正义,恨罪恶,恨权势。要是他们有一天读到圣泉的书,知道圣泉的为人,明白他的爱和恨,那么他们会爱他敬他,他们会跟着我们呼唤他,呼唤他回来,呼唤那个昙花一现的崇高的心灵重回人间。‎ ‎1946年11月在上海 ‎(有删改)‎ ‎【相关链接】 ‎ 陆圣泉,即陆蠡,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囚绿记》。‎ ‎7.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 A.文章开端写作者和陆圣泉的离别,是两人没有先兆的最后一次相见,现在回想起来,作者充满遗憾之情。‎ B.陆圣泉富有正义感,刚直硬气,因为他口供强硬,最后惨死于敌人的牢营之中。‎ C.作者每次与陆圣泉及朋友交谈完,就像听到了贝多芬的交响乐,心感温暖。这样的联想,表现出陆圣泉对作者的鼓舞。‎ - 16 -‎ D.第8自然段中,作者将陆圣泉和其他“不少的人”做对比,突出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 E.文章结尾,作者意在唤醒人们对知识分子的关注。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不会关心一个读书人的死活。‎ 解析:B项,原文为“据说”,对陆圣泉的死因并不确定;D项,对比不是为了说明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为了突出陆圣泉有义气、无私心、重情义的性格;E项,意在唤起人们爱理想、爱正义的良知。‎ 答案:AC ‎8.文章多次用“崇高”形容陆圣泉的灵魂、心灵,他的“崇高”表现在哪些方而?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 ‎ ‎ ‎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紧扣“崇高”,筛选能够体现陆圣泉这一特点的语句,然后将这些语句进行提炼整合。‎ 答案:①爱憎分明,敢爱敢恨,视死如归,极富正义感。②心地坦白,忠诚待人,重义重情。③低调谦逊,踏实做事,不追逐名利。④无私忘我,忧国忧民。‎ ‎9.结合全文,理解“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的深刻含意。(6分)‎ 答: ‎ ‎ ‎ ‎ ‎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全文,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务必扣住“这样”揭示陆圣泉的特点,扣住“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把握其对作者的影响,并且要准确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陆圣泉是一位有义气、无私心、爱他人的朋友,他的崇高品质使作者感受到了理想的光辉、生命的价值、友情的意义,表现了作者对陆圣泉的赞美崇敬之情。‎ ‎10.巴金曾说过:“我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本领,我靠的是感情。”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 ‎ ‎ - 16 -‎ ‎ ‎ ‎ ‎ 解析:解答本题,要在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的基础上,结合这篇文章分析巴金写文章“靠的是感情”的特点,即以本文为例,分析本文有哪些方面体现出了这个特点。‎ 答案:①从艺术特色上看,本文语言朴实自然,但是情感真挚动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情。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作为写人记事散文,本文没有对陆圣泉的生平往事做细节刻画,而是时而叙中有情,时而直抒胸臆,以展现陆圣泉的崇高心灵。③从结构上看,本文以巴金的情感为线索,推动串联全文。写本文的缘由就是对陆圣泉的死难以相信,在行文中表达对他人格品质的赞美崇敬,而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对他生命的呼唤与怀念。‎ 二、语言文字应用(30分)‎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中国国足以15输给了泰国队,遭遇热身赛三连败,国足队员个个    。‎ ‎②他经常夜间出没在游戏厅内,所以白天一到教室,就    地待在那里。‎ ‎③把最后一袋粮食搬到车上,他已经    了,坐在地上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A.没精打采 精疲力竭 垂头丧气 B.精疲力竭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C.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精疲力竭 D.没精打采 垂头丧气 精疲力竭 解析: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答案:C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2016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31日落幕,中国选手马龙再次初露锋芒,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得男单冠军。‎ ‎②柳岩讲述她的心路历程,情动之处,现场泪奔不能自已,孟非、郭德纲则各展身手,使得柳岩破涕而笑。‎ ‎③‎ - 16 -‎ 台湾有关人士分析,未来领导人只想讨好、却不敢推动必要的改革。一叶知秋,透过高等教育这面镜子,实在不敢想象接下来将是何种惨淡景象了。‎ ‎④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按倒,结果人赃俱获。‎ ‎⑤某市专门制定幼小衔接课程方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午睡时间逐渐减少半个小时,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专家认为,这种揠苗助长行为是极为可怕的。‎ ‎⑥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 解析: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与前面“再次”矛盾。不能自已:指自己无法中止自己的感情或行动。此处使用正确。一叶知秋: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事物发展的趋向。此处使用正确。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含贬义。此处用于形容反扒队员,属于感情色彩不当。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此处使用正确。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属于对象误用。‎ 答案:C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那些以繁体字作为生活、工作、创作必需品的书法家,与生活、工作中不需要繁体字也使不上毛笔的人比较,其作品的味道是不同的。‎ D.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解析:A项,属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去掉“能否”或“否”。B项,主谓搭配不当,“观望”不能“坚持”“加入”,“从严”不能让购房者充满信心,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关联词位置不对,“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之前。D项,不合逻辑,“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误,可去掉“‎ - 16 -‎ 不再”。‎ 答案:C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②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⑥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 A.③④①②⑤⑥ B.①④⑤⑥③②‎ C.⑤⑥①④③② D.①④③②⑤⑥‎ 解析:注意前后语意的衔接和照应。‎ 答案:B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续写三句恰当的话,使它们形成排比句,并让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在绿叶如墨的林地里,我们谁没有幻想过成为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①       , ?‎ ‎②           , ?‎ ‎③           , ?‎ 答案:(示例)①在繁花似锦的草地上 我们谁没有幻想过成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②在天光云影的湖面上 我们谁没有幻想过成为一只盘旋低飞的蜻蜓 ③在白云悠悠的蓝天下 我们谁没有幻想过成为一缕随风远行的云朵 ‎16.下面是关于“文化体现”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认真对待自己,如何坦诚对待他人,①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需要尊重自己——他不苟且,②        ;③        ——他不霸道,④        ;人懂得必须尊重自然——⑤        ,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答案:①如何郑重对待自然 ②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 - 16 -‎ 人懂得应该尊重他人 ④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⑤他不掠夺(意思对即可,但要注意关注情境,避免语病)‎ ‎1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所谓宽容,就是正确看待别人的过错,得饶人处且饶人,生活中人与人相处就会产生摩擦和矛盾,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三拳,必然落得两败俱伤的残局。而你豁达大度地宽容别人,对方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你产生愧疚之心。‎ ‎①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不一定就会产生摩擦和矛盾。‎ ‎② ‎ ‎ ‎ ‎③ ‎ ‎ ‎ 答案:②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三拳,不一定落个两败俱伤的残局。‎ ‎③豁达大度地宽容别人,对方不一定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你产生愧疚之心。‎ 三、创新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初夏的轻风吹过,‎ 那时花开了,‎ 你走过我的窗前,‎ 飘来阵阵清香。‎ 连蝴蝶也驻足了,‎ 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 如今的思绪,‎ 只为了那时花开。‎ 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作文题“那时花开”包含着一定的哲理。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花”的含义,并准确把握“花开”的条件。“花”可以设定为一个特定的事物,它可以是抽象的或具体的事物,诸如“心愿”“理想”等;“花开”指(心愿、理想等)最终得以实现;“那时花开”中的“那时”应该理解为“花开”‎ - 16 -‎ 的必备条件。写作时可以通过记叙、抒情和议论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条件与结果的特定关系。可以优先选择写文学色彩较浓的散文或者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可以通过一件事形象地表现“那时花开”的主题。‎ 参考例文:‎ 那时花开 百花竞放,香飘四野,芬芳馥郁,沁人心脾。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然而花之绽放是需要条件的,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错,人们往往只是惊羡于花朵的香艳,却没有想到当花还是花骨朵儿的时候,浸透了多少汗水和泪水。花儿开放的精彩就在“那时”。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心动魄啊!暗香拂面,王安石发现了那时花儿凌寒独自开;昙花一现,美丽转瞬即逝,川端康成却敏锐地发现了那时“花未眠”。‎ 世间许多事都是如此。当心愿实现、美梦成真的那一刻,人们只看到了鲜花和笑脸,只听到了欢呼和掌声,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的艰辛和无比的苦涩呢!‎ 还是孟子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那时,司马迁身受奇耻大辱却隐忍苟活,“恨私心有所不尽”。他数年如一日,在地狱般的环境中奋笔疾书,终成《史记》。司马迁的信念之花开放得沉重而绚烂。‎ 那时,轮椅上的霍金全身瘫痪,不能动弹,然而他大脑中的每一根神经都异常活跃。他以非凡的意志和超人的力量坚持不懈地钻研,将自己锻造成当代的“爱因斯坦”。霍金的毅力之花开放得耀眼而美丽。‎ 那时,整整7年,2 500多天的时间里,菲尔普斯几乎天天凌晨5点起床下水训练。这是怎样的艰辛,怎样的坚持啊!我们无法想象,也不敢去想象。我们看到的只是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勇夺8枚金牌,创造世界奇迹时的狂喜。菲尔普斯成功了,他的成功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天才源于勤奋,源于不懈地拼搏和奋斗。菲尔普斯的奋斗之花开放得令人震撼。‎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却并无灰心丧气之举,他一吟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还有那时的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却决无低沉自伤的话语,一唱就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 16 -‎ 的气魄!‎ 那时花开,花开那时。如果人们能走回“那时”,或许我们就不会单单惊羡于花之香艳了,而更多的会是钦佩和感动。‎ 希望美丽之花常绽枝头,但愿成功之花永开心间!‎ 名师点评: 此文写作思路十分清晰,作者运用联想,由此及彼,由花及人,将“花”和人们的心愿、追求等联系起来,推而广之,以小见大,揭示了必要条件与特定结果的逻辑关系。叙议结合,叙得简洁,议得精当。援例丰富,恰当的引用也使文章增色不少,足见作者文学功底的深厚。‎ - 16 -‎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