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政治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月亮不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是自然现象。②错误。 ③:材料反映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没有提到文化素养高低,③与题无关。 ①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也体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2019年3月23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从流失到回归,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翻天巨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感慨文物回家之时,不忘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失去的珍宝才会重新回到我们手中。上述材料说明 ①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符合人类正义的立场 ②文化兴则国兴,守住中华文化根脉才能实现中国梦 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和经济决定两国文化的多样性 ④经济决定文化,我国综合国力强大奠定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从流失到回归,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沧桑巨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感慨文物回家之时,不忘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失去的珍宝才会重新回到我们手中。这说明经济决定文化,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①④适合题意。 ②:本题是强调经济对文化的影响,不是文化的作用,排除②。 ③: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③是不科学的。 故本题选B。 3.《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经典。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认真研读“两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的新特点,切实解决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认真研读“两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的新特点,切实解决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④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特点的相关内容,②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4.2019年4月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次园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这说明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 ①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②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④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多样性。①: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但并不能认同,每个民族都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①不符合题意,排除。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而不是手段,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③: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③符合题意。 ④: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2018年10月,《牛津英语词典》做了季度更新,发布一批新词新义,其中有直译自中文“加油”的addoil;此外,“中式英文”还包括其他一些常见词汇,如jiaozi——“饺子”、wuxia——“武侠”,hongbao——“红包”,zhifubao——“支付宝”等。“中式英文”不断被认可 A. 折射出综合国力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B. 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认同 C. 说明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是世界文化 D. 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经济是文化的基础,题干中“中式英文”不断被认可,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A正确。 B:文化认同主要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题干中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B不选。 C:题干主要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C不符合题意。 D:题干主要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涉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它相当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清华美院设计团队将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让每个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深受网友们的欢迎。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①复兴传统文化需要打通古老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隔膜 ②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是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③把握大众文化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使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④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带来经济红利和文化红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文化传播、文化继承。①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题中甲骨文作为传统文化,通过转化成直观形象额动物、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图案意义跃然眼前,告诉我们复兴传统文化需要打通古老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隔膜,入选。③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甲骨文从理解和接受困难甚至无法识别到图案意义跃然眼前、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深受欢迎,告诉我们把握大众文化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使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入选。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但并不是必要条件,排除。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人们并不是对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有认同感,排除。故本题选C。 7. 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切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故①当选; ②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体现了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不切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排除②; 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切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故③当选; ④不符合题意,事例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排除④。 故选:B。 【点睛】文化创新渊源和源泉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8.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右图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④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漫画体现的是批判吸收,不是强调继承的重要性。②符合题意,不能尽信书,强调在读书时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体现了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表述错误,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④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信,要批判继承。故选B。 9.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曾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一生当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从钱老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弘扬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正确,他一生当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从钱老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错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错误,人民群众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故选:C。 10.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时,号召全党要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上述材料说明 ①焦裕禄精神对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②文化是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③优秀文化的影响力远大于落后文化的影响力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焦裕禄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这表明焦裕禄精神对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①符合题意;“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要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这些都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④符合题意; 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②说法不准确,排除;对文化的影响力应具体分析,③说法不准确,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1.习近平主席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之所以要搞好网上舆论引导,是因为( )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诱发不良文化倾向 ②先进的网络文化有利于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健康发展 ③健康的网络文化确保提高互联网及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适应发展先进网络文化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之所以要搞好网上舆论引导,是因为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诱发不良文化倾向;先进的网络文化有利于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健康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健康的网络文化确保提高互联网及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说法太绝对,③错误。 ④:应该是网络文化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①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和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12.评弹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11月18日,在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众多来自上海、苏州的评弹艺术家集体亮相,用“弦上非遗”评弹,加上新鲜的编曲,演绎《满江红・写怀》《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用评弹演绎古诗词 ①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文化自信 ②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有利于促进文化创造性发展 ③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实现文化内容的创新 ④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用评弹演绎古诗词创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文化自信,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有利于促进文化创造性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实现文化形式的创新,面不是内容的创新,③说法错误。 ④:民族节日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魅力,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13.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 A.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B.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C.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D. 先发展物质文明,再发展精神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A:“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A符合题意。 B:材料体现协调发展问题,未涉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B不符合题意。 C: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C错误。 D: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而不是有先有后,D错误。 故本题选A。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要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相结合,已成为中国当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②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契合 ④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材料并未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要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相结合,已成为中国当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并未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理想的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理想信念”,提出“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广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的宣传和教育。这是因为( ) 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②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的成败 ③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物质上的“贫困” 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材料强调的是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的成败正确指出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①②符合题意。 ③: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贫困”,③错误。 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举一纲而万目张”体现了辩证法,①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体现了辩证法道理,“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形而上学观点,二者不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不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唯物主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体现了唯心主义,③应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体现了唯心主义思想,④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具有从属的意义,故哲学的基本派别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 A. 是并列且等量齐观的 B. 都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 C. 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D.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C: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二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各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可见,这两个“对子” 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故C正确,A错误。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该选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B。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D。 故本题选C。 18.下面漫画中的主人公( )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 ③认为客观世界随着主观意图而改变 ④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选项是唯物主义观点,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漫画中主人公“想要10环就10环”,人为主观的画上10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世界随着主观意图而改变,②③符合题意。 ④:选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9.德国著名诗人海湦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指明发展道路,决定前进方向 ②提供精神动力,解放人的思想 ③提出理想目标,明确发展战略 ④规范实现路径,制定具体措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解放国人的思想,提出理想目标,明确国家发展战略,②③两项符合题意;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但不能决定前进方向,①项符合题意;哲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的是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法和具体措施,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点睛】多角度认识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4)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是由于( ) ①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 ②它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③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含着辩证法思想 ④其辩证法思想中蕴含着唯物主义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克服了原来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的问题,它的唯物主义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说明它并没有完全抛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的思想,②错误。 故选C。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1.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捕获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并阐述了其工作机理。据悉,这一科研成果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突破。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 ) ①表明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有力地批判了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观点 ③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④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①错误。 ②③:生命科学的突破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批判了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观点,②③符合题意。 ④:选项错在“客观存在性”,应是“客观实在性”,要注意两者的区别,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23. 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如果按照一年365天来计算,长年累月下去,会造成很大的误差。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这说明 A.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人们可以对规律进行改造 C. 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 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依据题意,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这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错误,“对规律进行改造”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C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是哲学是如何产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故选:A。 24.宋代文人在科举考试落第后,往往借助诗歌来表达心情。从这些落第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落第后的不同心境:或绝望至极,或愤世嫉俗,或乐观进取。同样的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表明 A.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C. 意识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 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样的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说明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故D正确;选项AB强调的是意识的产生,与题意无关,不选;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本卷共5小题,共52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25.材料:2018年3月2日,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正式公映,影片传达的正能量引起观众共鸣,繁荣了我国的文化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国际輿论的强烈反响。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等超级工程的珍贵影像,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角度展示了我国的大国风采。《厉害了,我的国》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们凭着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下我们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影片藴含的“真抓实干精神”“攻坚克难精神”,是举旗领向的精神动力,反映出一个国家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厉害了,我的国》创作和热播的价值。 (2)林芝一中开展以“我奋斗我幸福”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14字以内。 【答案】(1)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厉害了,我的国》的热播有助于我国文化的繁荣,有助于国运兴,有助于民族强。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厉害了,我的国》正式公映传达了正能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电影公映,让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综合国力。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影片藴含的“真抓实干精神”“攻坚克难精神”必将增强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力量。 (2)示例:自立自强走出幸福人生路;坐享难成,奋斗得福;人生出彩靠奋斗,梦想成真靠拼搏;读书改变命运奋斗幸福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以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公演成功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厉害了,我的国》创作和热播的价值,从设问指向上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范围是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结合材料并整合课本知识可以从文化总作用,文化反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进行阐述。 (2)本小题属于开放类试题,要求考生为“我奋斗我幸福”的主题演讲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每条限14字以内。此类试题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及相关要求,任意拟定两条宣传标语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包容精神,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为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思想元素,激励世界各国共同创造幸福生活,为世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从材料可以看出,“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可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等方面,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点睛】中华文化力量(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请从“使命任务”的角度出发,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 【答案】①举旗帜: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②聚民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③育新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兴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⑤展形象: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解析】 【详解】本题请考生从“使命任务”的角度出发,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问题指向是从“使命任务”的角度出发,说明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中的“使命任务”的角度出发,并调动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来组织答案:举旗帜: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聚民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育新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兴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形象: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点睛】解答建议、措施类主观题,一是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分别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月3日,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要打造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中国愿同非洲一道,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共同保护青山绿水和万物生灵。中国愿同非洲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应用清洁能源、防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保领域交流合作,让中国和非洲都成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 中国决定为非洲实施50个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援助项目,重点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合作、荒漠化防治、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建设,加强环境政策交流对话和环境问题联合研究。 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愿同非洲一道,共同保护青山绿水和万物生灵”的依据。 【答案】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②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反对掠夺自然、破坏自然,让中国和非洲都成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强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和非洲生态建设合作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职务、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愿同非洲一道,共同保护青山绿水和万物生灵”的依据。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规律的客观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们应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②规律的客观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反对掠夺自然、破坏自然,让中国和非洲都成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 【点睛】本题属于“依据类”主观题。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哲学依据。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是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一般来说这类题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答案构成一般是:(1)未限定某观点的,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3)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本题限定了知识角度,按照(2)的解题思路分析作答。 29.材料: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形式,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新时代新形势下应如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新时代新形势下,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形式,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为话题背景,从哲学生活唯物论角度说明新时代新形势下应如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辩证唯物论,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如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此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分层,单一原理题目首先要进行基本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然后分析对应材料时候,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形式,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点睛】唯物论: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意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