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解析版)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兔的长毛与短毛 C. 猫的白毛与蓝眼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答案】B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人的身高与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棉花的长绒和细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答案】D ‎【解析】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只能说明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的全部是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后代属于测交 ,根据性状分离的概念可知,此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杂种显性个性自交同时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 ‎【点睛】熟悉性状分离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 9:3:3:1 B. 1:1:1:‎1 ‎C. 3:1:3:1 D. 3:1‎ ‎【答案】C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将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1aa;Bb×Bb→3B_∶1bb;表现型的比例:(1∶1)×(3∶1)=3∶1∶3∶1。即C正确。故选C。‎ ‎4.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出现3:1性状分离比,是建立在子代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的数学统计比例。‎ ‎【详解】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由于子代数量太少,因此,4只鼠仔的毛色可能是三黑一白,也可能是全部黑色,也可能二黑二白,也可能全部白色。故选D项。‎ ‎5.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最多的一组是( )‎ A. WwDd×wwdd B. WwDd×wwDD ‎ C. WWdd×WWdd D. WwDd×WWD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南瓜的果实中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表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此时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此处白色球形果实的基因型为W_dd,可以先用分离定律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计算结果即可。‎ ‎【详解】A、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2×1/2=1/4; C、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2×0=0;‎ B、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 D、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0=0。‎ 综上比较C正确。故选C。‎ ‎6.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 A. 4个着丝点 B. 2条姐妹染色单体 C. 4个DNA分子 D. 2对染色体 ‎【答案】C ‎【解析】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详解】四分体含2个着丝点、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1对染色体。故选C。‎ ‎7.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 A. 1:1 B. 1:‎2 ‎C. 4:1 D. 2:1‎ ‎【答案】D ‎【解析】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两个DNA,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2∶1,故选D。‎ ‎8.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可能在( )‎ A. 常染色体上 B. Y染色体上 ‎ C. X染色体上 D. 线粒体中 ‎【答案】C ‎【解析】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A、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男女患病几率相等,A错误;‎ B、伴Y遗传的只是家族中的男性患病,女性没有,B错误;‎ C、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C正确;‎ D、线粒体中的基因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有母系遗传的特征,母亲患病,子代全患病,D错误;故选C ‎9.下列关于 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占 1/2 患病 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A ‎【解析】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正常的。‎ ‎【详解】A、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亲本,所以亲本至少有一个是患者,A正确;‎ B、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儿子基因型是由其配偶决定,B错误;‎ C、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其丈夫正常,则其后代中,女儿和儿子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C错误;‎ D、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出现在正常个体身上,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需要考生掌握X显性病的遗传特点。‎ ‎10.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接近1∶1,主要原因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答案】C ‎【解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详解】A、正常情况下,生物的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XY型生物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故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 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 D、在XY型性别决定中,卵细胞中不含Y染色体,D错误。故选C。‎ ‎11.基因是指( )‎ A. 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脱氧核苷酸序列 C. 氨基酸序列 D. 核苷酸序列 ‎【答案】A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片段是由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组成,所以选A。‎ ‎【考点定位】基因的本质 ‎12.DNA复制过程中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延伸中的DNA分子片段的主要的酶是( )‎ A. DNA连接酶 B. DNA酶 C. DNA解旋酶 D. 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连接酶用于基因工程中,能将两个DNA分子片段连接起来,A错误; B、DNA酶的作用是促进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B错误;‎ C、DNA解旋酶能使DNA分子解旋,并使DNA分子之间互补配对的氢键断裂,C错误;‎ D、在DNA复制过程中,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合成新的子链的酶是DNA聚合酶,D正确。故选D。‎ ‎13.1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中的1条染色体含有:( )‎ A. 4个双链的DNA分子 B. 2个单链的DNA分子 C. 2个双链的DNA分子 D. 1个单链的DNA分子 ‎【答案】C ‎【解析】不含单体时,一条染色体上含一个DNA分子,经过复制,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 ‎【详解】四分体时期含有染色单体,1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2个双链的DNA分子。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无染色单体时,DNA数目=染色体数目;有染色单体时,DNA数目=染色单体的数目。‎ ‎14.已知1个DNA分子只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A. 4000个和900个 B. 4000个和1800个 C. 8000个和1800个 D. 8000个和3600个 ‎【答案】C ‎【解析】该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则有8000个碱基,800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A=T,G=C,A+C=T+G=总碱基/2,由题干知C=2200个,则腺嘌呤数目为8000/2-2200=1800,故选C。‎ ‎【点睛】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 ‎(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A+G=T+C。‎ ‎(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m,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m。‎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a,则在其互补链中=,而在整个DNA分子中=1。‎ ‎15.下列各图中,图形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磷酸和含氮碱基都连接在脱氧核糖上,其中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处的碳原子为脱氧核糖的1号碳、磷酸和脱氧核糖连接处的碳原子(位于脱氧核糖的环外)为脱氧核糖的5号碳,即磷酸和含氮碱基两者连接位点之间相隔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和环上的一个氧原子。‎ ‎【详解】AB、磷酸和含氮碱基连接在脱氧核糖上,且两者的连接位点之间应相隔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和环上的一个氧原子,A错误,B正确;‎ CD、磷酸和含氮碱基都应连接在脱氧核糖上,CD错误。故选B。‎ ‎16.在原核生物中,DNA位于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蛋白质 D. 细胞质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无成型的细胞核,A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无DNA,B错误;蛋白质和DNA属于并列的两种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蛋白质上无DNA,C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DNA存在于细胞质的拟核和质粒中,D正确。‎ ‎17.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 )‎ A. 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B. 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C. 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D. 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组装→释放。‎ ‎【详解】赫尔希和蔡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准确地复制 B. 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 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 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答案】C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基因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地复制,A正确; 基因能够存储遗传信息,B正确; 基因是4种碱基(或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C错误;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正确。‎ ‎19. 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 ,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 )‎ A. 10% B. 20% ‎ C. 40% D. 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转录时以一条DNA单链为模板,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能推出该DNA分子中G所占的比例为30%,但不能由此推出一条单链中G的比例,因而无法推知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D正确。故选D。‎ ‎20. 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多少个?‎ A. 1500个和1500个 B. 500个和1000个 C. 1000个和2000个 D. 1500个和3000个 ‎【答案】D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已知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数目为500×3=1500个,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要有碱基500×6=3000个,D正确。‎ 故选D。‎ ‎【点睛】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21.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 A. 缬氨酸(GUA) B. 组氨酸(CAU)‎ C. 酪氨酸(UAC) D. 甲硫氨酸(AUG)‎ ‎【答案】A ‎【解析】1、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2、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详解】氨基酸是由密码子决定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若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UA,编码的氨基酸是缬氨酸。因此,该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是缬氨酸(GUA)。故选A。‎ ‎【点睛】tRNA是一种核糖核酸含有许多碱基,只是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密码子)配对,而显得这三个碱基作用很大。‎ ‎22.DNA决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 )‎ A. mRNA的密码 B. DNA的自我复制 C. 碱基互补配对 D. RNA的转运 ‎【答案】C ‎【解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转录是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等相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因此DNA决定RNA的序列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即C正确。故选C。‎ ‎23. 组成mRNA分子的4种核苷酸能组成多少种密码子?( )‎ A. 16 B. 32 C. 46 D. 64‎ ‎【答案】D ‎【解析】根据数学中排列组合规律可推知,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共4种碱基,最多可组成43=64种密码子。故选D。‎ ‎【点睛】辨析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数量关系 ‎(1)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简并性),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 ‎(2)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3)密码子有64种(3种终止密码子,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反密码子理论上有61种。‎ ‎24.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期中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C.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D.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答案】B ‎【解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如某些酶的作用,A正确;‎ B、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另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光照,就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出现白化苗,B错误;‎ 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如血红蛋白不正常,导致血液运输氧气功能改变,C正确;‎ D、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B。‎ ‎25.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 A. 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B. 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C. 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D. 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是单细胞生物,而整个环境是无氧的,因此进行的是无氧呼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 基因突变和重组 B. 自然选择 C. 共同进化 D. 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的。‎ ‎【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B、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能解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错误;‎ 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 D、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选C。‎ ‎【点睛】本意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的关系认识不清。共同进化不仅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还强调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27.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 随机交配 B. 基因突变 C. 自然选择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A、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A。‎ ‎【点睛】若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在下列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将世代相传,保持不变,即群体遗传结构处于平衡结构状态中。他们的假设成立的条件是:(1)有性生殖繁衍,(2)世代相互不重叠,(3)群体规模很大,(4)完全随机交配,(5)没有发生突变,(6)没有出现迁徙,(7)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28.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 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 C.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 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 ‎【答案】C ‎【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选项中C的描述为一个种群。其它虽然符合“一定区域”,但都包括了多个物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看似简单,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生物分类知识,难以区分生物类群与种群的关系。所以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日常生物知识,如鱼有鲤鱼、鲫鱼、草鱼等不同物种的鱼;蛇有蝮蛇、眼镜蛇等不同物种的蛇。‎ ‎29.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答案】C ‎【解析】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18%+1/2×78%=57%,b基因频率为4%+1/2×78%=43%,C正确。故选C。‎ ‎30.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 突变是不定向的 B.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C.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详解】由题意知,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有利性),这说明同一种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于生存能力的影响不同,即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故选B。‎ ‎3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这对夫妻如果生育后代,则理论上(  )‎ A.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 B. 儿子和女儿中患红绿色盲概率都为1/2‎ C.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D. 儿子正常,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及概率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3)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4)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5)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正常。‎ ‎【详解】据题意夫妻表现型正常,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故丈夫的基因型是XBY,妻子的基因型是XBXb,生育后代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A错误;‎ 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B错误;‎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C正确;‎ 儿子正常概率为1/2,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D错误。故选C。‎ ‎【点睛】关键要据题干的条件,夫妻表现型正常,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推出丈夫的基因型是XBY,妻子的基因型是XBXb。‎ ‎3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tRNA、rRNA和mRNA都经DNA转录而来 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 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解析】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RNA包括tRNA、rRNA和mRNA三种,都是由DNA转录而来的,A正确;‎ B、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合成RNA,C错误;‎ D、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故选C。‎ ‎33.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 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种的概念和形成,要求考生识记物种的概念,掌握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明确新物种出现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详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因此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可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若存在生殖隔离现象则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反之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关键抓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3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解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弄清楚子一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二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成立的前提条件。‎ ‎35.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 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 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 ‎【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36.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相同 ‎【答案】C ‎【解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的核酸不含硫元素,A错误;‎ B、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是D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C。‎ ‎37.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TP,C错误;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会减少,D错误。‎ ‎38.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 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C. 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D. 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原核生物)只含有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 ‎【详解】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A错误;‎ B、层析液可以由石油醚、丙酮和苯混合而成,也可以用92号汽油代替,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起不到层析的效果,B错误;‎ C、层析时,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需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C错误;‎ D、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只有两条色素带,不含有叶黄素和叶绿素b,D正确。故选D。‎ ‎3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B. 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 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 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属于基因的表达,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是由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所启动的,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而抑癌基因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D错误。‎ ‎40.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 RNA、DNA D. 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双缩脲 ①②③ 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发芽前玉米 蓝色→砖红色 淀粉酶已失活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等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蛋白质和多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产生紫色反应,而氨基酸不能产生紫色反应;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产生蓝色,淀粉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检测蛋白质或多肽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用量筒量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显微镜观察,故选①②③。‎ ‎(2)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了。‎ ‎(3)①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和淀粉,作为对照试验,其可以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②根据单一变量原则,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作为对照,3号、4号实验组分别加了发芽玉米提取液、淀粉酶溶液,则2号试管加的X溶液应该是发芽前玉米提取液。‎ ‎③3号试管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其颜色由蓝色变成了砖红色;如4号试管的颜色没有从蓝色变成砖红色,可能是因为淀粉酶已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不同的化合物的鉴定原理、所需试剂及其产生的颜色反应,能够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等设计关于酶的验证实验,并能够根据产生的颜色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2.下图表示是某种蝴蝶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1355只F2代的性状。对图中数据进行分析,写出你的答案。‎ 紫翅 黄翅 白眼 绿眼 ‎1017‎ ‎338‎ ‎340‎ ‎1015‎ ‎(1)以上两对性状显性性状是 ____ 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控制蝴蝶翅色和眼色的基因__________(一定或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试标出F1的基因及其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____ (注:翅色(A、a),眼色(B、b),且这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 显性:紫色、绿眼 原因:F2表现型紫翅:黄翅膀为3:1,绿眼:白眼为3:1 不一定 原因:F2表现型及其比例可以判断,每对基因分别遵循分离定律,但不知道性状组合比。若F2表现型之比为9:3:3:1,则遵循自由组合,否则不遵循 ‎ ‎【解析】图表分析,用蝴蝶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2代中,紫翅∶黄翅=3∶1,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F1的基因组成为Aa×Aa,绿眼∶白眼=3∶1,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F1的基因组成为Bb×Bb。综上所述F1的基因组成AaBb。‎ ‎【详解】(1)由分析可知,根据F2代中,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3∶1,可确定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绿眼。‎ ‎(2)表中只显示了每对性状的分离比,但不知道性状组合比。故只能判断两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控制蝴蝶翅色和眼色的基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若F2表现型之比为9∶3∶3∶1,则遵循自由组合,否则不遵循 ‎(3)由于不能确定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根据分析知F1的基因组成AaBb,则两对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表示如下(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 【点睛】熟知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合理显示出本题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43.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_分裂,依据是_________‎ ‎(2)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 ‎(3)细胞中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是非同源染色体。‎ ‎(4)画出这个细胞的分裂后期图_______‎ ‎【答案】减数分裂 出现四分体 4 8 2 A与C、A与D、B与C、B与D ‎ ‎ ‎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据此答题。‎ ‎【详解】(1)图示细胞中出现了联会现象,形成了四分体,可见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图中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3)该图中共有2对同源染色体,A与C、A与D、B与C、B与D分别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示如下:‎ ‎【点睛】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 ‎44.如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为___性基因.‎ ‎(2)图中Ⅲ代3号的基因型是______,Ⅲ代2号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 ‎(3)Ⅳ代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答案】X 隐 XbY XBXB XBXb 1/4‎ ‎【解析】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女性正常)、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该遗传病表现的特征为隔代交叉遗传,女患父子患,群体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详解】(1)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由题图可知,Ⅲ3是男患者,基因型是XbY;Ⅲ2是女性,其父亲正常,基因型为XBY,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所以Ⅲ2的可能的基因型是 XBXB或XBXb,各占1/2。‎ ‎(3)由(2)题可知,Ⅲ2的可能的基因型是 XBXB或XBXb,各占1/2,Ⅲ1的基因型是XBY,则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1/2×1/2=1/4。‎ ‎【点睛】熟知伴性遗传的特征及其本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分析遗传系谱图进行推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45.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____的一部分,它主要在____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可以用图2方框中数字____表示。 ‎ ‎(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 ‎ ‎(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1所示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子是____。 ‎ ‎(4)若图1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 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密码子的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____。 ‎ A.166和55 B.166和20 C.333和111 D.333和20‎ ‎【答案】RNA 细胞核 核糖核苷酸 ①②⑦ 翻译 ⑥核糖体 氨基酸 UAA D ‎【解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是氨基酸;④是mRNA,是翻译的模板;⑤是肽链;⑥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详解】(1)图2方框中含有碱基U,因此其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而一分子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核糖组成的,即图2中①②⑦。‎ ‎(2)图1中④是mRNA,是翻译的模板,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原料是氨基酸。‎ ‎(3)密码子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只起终止信号的作用,图中的终止密码是UAA。‎ ‎(4)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时,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若①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m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为1000×2÷2÷3≈333个;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20种,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根据图示判断图1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