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4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作业
第24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时间:25分钟 满分:100分) 1.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图中E为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答案 D 2.(2016·江苏盐城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 激素可定向作用于(而不是定向运送至)靶细胞。 答案 A 3.(2016·兰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B.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中Na+浓度下降,会降低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解析 神经递质、抗体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合成以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故B项不正确。 答案 B 4.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 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 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稳定状态 解析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pH维持在7.35~7.45之间;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 5.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①~⑤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内环境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相互渗透,故图中有3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即①④⑤。 答案 C 6.(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 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解析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非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A错误;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答案 B 7.(2017·湖北省黄石市高三调研)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解析 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故可以存在于②组织液中,A正确;据分析可知,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正确。 答案 B 8.如图是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B所在器官的名称是下丘脑 B.由图可知,分泌的汗液可以作为信息来调节汗液的分泌 C.炎热环境下,除图示过程外,肌肉和肝脏的产热量都会减少 D.炎热环境中,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就是分泌汗液 解析 结合体温调节过程可知,A、C分别表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表示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由图可知,分泌的汗液可以刺激温觉感受器,调节汗液的分泌。炎热环境中,机体散热的途径有很多,如分泌汗液、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等。 答案 D 9.(2016·重庆南开中学月考)下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运动能调节体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调节。 (3)与激素④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 (4)人在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神经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丘脑 大脑皮层 运动时肌肉的细胞呼吸加快,释放的能量增多,同时散失的热量也增加 (2)反馈 (3)胰岛素 (4)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汗液分泌较少 1.(2016·河南洛阳检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量出汗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解析 钠离子主要位于细胞外液,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A正确;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将分泌物和代谢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液,经过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C正确;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 答案 D 2.(2016·东北三省名校联考,38)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解析 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B错误;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答案 C 3.(2016·泰安期末)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处的某种激素可提高下丘脑神经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 C.食物过碱可引起甲处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D.下丘脑神经细胞、甲、乙三部分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下丘脑神经细胞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应增多。 答案 C 4.(2016·四川成都七中检测)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要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解析 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出汗有利于机体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稳定,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D错误。 答案 C 5.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减少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和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渗透压下降,③处的渗透压明显上升 解析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组织液可以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可以回流到血浆,因此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液增多,因此③处的渗透压也会下降。 答案 A 6.(2016·潍坊期末) 下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 (1)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B________(填名称)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 (2)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水通道蛋白在________中合成,最终经过________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 (3)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C________(名称)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约过半小时后,尿量就开始增加。其调节过程是①→②→③。请完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组织细胞间隙间充满了“组织液”。(2)水通道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最终通过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3)抗利尿激素可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图示信息显示当抗利尿激素结合后,可启动a过程,而a过程可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4)饮水可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削弱图示a过程加强b过程,最终导致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由此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排尿量增加。 答案 (1)组织液 (2)核糖体 高尔基体 (3)(抗利尿激素)受体 对水的通透性增强 (4)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体液中抗利尿激素减少 ②管腔侧细胞膜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排尿量增加 7.在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调节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b指的是________。在图中“○”内画上“+”或“-”,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当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致使该激素的含量不至于过高。请在图中用虚线箭头及“⊕”或“⊖”表示相应的调节。 (3)为验证小白鼠体温调节中枢是器官A而不是脊髓,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并测量三组小白鼠的体温; ②甲组____________,乙组破坏器官A,丙组破坏脊髓; ③将三组小白鼠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量体温并比较体温是否变化。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 +、+、+ (2) (3)实验步骤:②不作处理 ③放在相同的寒冷环境中 预测实验结果:甲组小白鼠体温不变化,乙组小白鼠体温变化,丙组小白鼠体温不变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