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广西南宁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广西南宁八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钙离子 D.呼吸酶 2.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推测我国科学家对此的解释为(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4.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的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向光性 D.促进侧芽生长 5.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6.切除狗的甲状腺后,此狗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 7.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8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6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20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150只 B.142只 C.240只 D.160只 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给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若用此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果肉细胞分别进行组织培养,从理论上分析所得植物的果实中依次为( ) A.有种子、无种子 B.有种子、有种子 C.无种子、有种子 D.无种子、无种子 9.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 B.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牛 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 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 10.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11.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 ) A.大脑功能异常 B.缺乏促性腺激素 C.缺乏促甲状腺激素 D.垂体﹣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 12.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骨骼肌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B.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C.肾脏疾病导致蛋白尿 D.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13.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原 D.抗体 14.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化学物质调节 16.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17.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 A.促进果实成熟 B.获得无籽果实 C.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 D.杀除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18.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A.组织液 B.血浆 组织液 C.淋巴 组织液 D.血浆 19.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A.b点2次,c点1次 B.b点1次,c点1次 C.b点1次,c点2次 D.b点2次,c点0次 20.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造血干细胞 21.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 ) A.向光侧分布得多 B.背光侧分布得多 C.在茎中分布均匀 D.在茎的顶端产生 22.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无法估计 2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4.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25.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26.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 ) A.密度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个体数量 27.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28.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29.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 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生长素 30.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个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二、非选择题(6大题,每空1分,共40分) 31.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 、 .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mol/L.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 作用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 32.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 、 、 .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集体的产热量会 ,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 . 33.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的名称是:② ;⑤ .①②③构成 . (2)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②将释放 到④. (3)兴奋在一个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单向/双向). 34.如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吞噬细胞对病菌的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 有密切关系,该过程属于 免疫. (2)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抗原决定簇),呈递给 和 ,使后者分化为 和 .该病菌进入细胞内部时,则会被 攻击. 35.根据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示意图中B为甲状腺,A为某种器官,c、d、e为人体的某种激素.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会产生如下反应. (1)图中的器官A是 ,e是 激素.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分泌c (填激素名称),经过一系列作用,最终导致血液中激素e明显增多,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以抵御寒冷. (3)e含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对下丘脑和A分泌相关激素具有 作用,进而使e得分泌减少.这个过程称为 调节. 36.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 (2)预测实验结果: .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 2016-2017学年广西南宁八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钙离子 D.呼吸酶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能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解答】解:A、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误; B、葡萄糖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B错误; C、钙离子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2.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推测我国科学家对此的解释为(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 由题可知“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一种是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解答】解:①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与此无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②符合题意;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③不符合题意;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④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突触的结构,熟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 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B);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解答】解:A、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 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不是吞噬细胞,B错误; C、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C正确; D、血小板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明确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的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向光性 D.促进侧芽生长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摘心等措施能使侧芽处的生长素降低,促进侧芽生长,从而打破顶端优势. 【解答】解: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顶芽能产生生长素,且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两重性、顶端优势现象及应用,重点考查顶端优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能理论联系实际,解释自然界的顶端优势现象,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5.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植物等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在自身体内,生物再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植物等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在自身体内,生物再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碳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6.切除狗的甲状腺后,此狗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促进幼小的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答】解:(1)切除狗的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当甲状腺激素过少时,会反过来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因此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故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时,代谢活动减弱.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激素释放进入血液被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虽然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但有此激素只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这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被激素选择作用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分别称为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激素与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经过细胞内复杂的反应,从而激发出一定的生理效应. 7.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8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6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20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150只 B.142只 C.240只 D.160只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80只灰苍鼠,第二次捕获60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20只;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80=60:20,N=240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标记重捕法中种群密度的相关计算,考生要能够识记计算的相关公式,利用题中所给数据代入计算即可难度不大. 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给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若用此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果肉细胞分别进行组织培养,从理论上分析所得植物的果实中依次为( ) A.有种子、无种子 B.有种子、有种子 C.无种子、有种子 D.无种子、无种子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 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 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它是利用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产生不了正常的生殖细胞,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种子的原理制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理论上是可以遗传的变异,而三倍体无法进行有性生殖,但是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例如组织培养、扦插等. 【解答】解:1、无子番茄与无子西瓜的产生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后者则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属于多倍体育种.前者果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未变,与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是正常个体; 2、后者果肉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仍为三倍体,无法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可育的配子,保持了不育性. 故选:A.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并区分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原理,明确其无子性状是否可以遗传. 9.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 B.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牛 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 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 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解答】解: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 B、一个牧场里所有的牛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 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判断,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解题时抓住种群概念中的“两同一全”. 10.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 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答】解:A、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A错误; B、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B错误; C、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能够起分析综合,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C正确; D、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 ) A.大脑功能异常 B.缺乏促性腺激素 C.缺乏促甲状腺激素 D.垂体﹣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会使机体缺少促甲状腺激素,进而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逐渐减少,使甲状腺功能衰退.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解题的关键是对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掌握. 12.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骨骼肌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B.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C.肾脏疾病导致蛋白尿 D.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解:A、骨骼肌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增多,吸水造成水肿,A错误; B、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导致组织液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 D、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而不是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组织水肿为素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对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原 D.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2、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解答】解:在抗感染免疫中,能使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是抗原.在移植免疫中,异体组织属于抗原.移植的肾脏对于病人来说属于异体器官,属于抗原,病人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破坏和排斥它,最终使它坏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抗体和抗原的概念及特点,明确移植的异体器官属于抗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解答】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A错误; B、血浆不能进入淋巴,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B错误; C、该图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 D、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 故选:C. 【点评】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5.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化学物质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解答】解: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种基本形式.两者的关系是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激素的分泌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考生要明确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是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16.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A、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钠离子主要在细胞外,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A正确; B、乳酸为酸性物质,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一段时间内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但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所以血浆pH仍为弱碱性,B错误; C、剧烈运动时会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但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C错误;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导致部分肌肉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但多数细胞仍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生理变化为背景,考查了人体内环境中渗透压、酸碱度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相关基础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17.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 A.促进果实成熟 B.获得无籽果实 C.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 D.杀除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A、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而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但不促进果实成熟,A正确; B、由于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所以用生长素涂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从而获得无籽果实,B错误; 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所以用生长素处理植物扦插的枝条,能促进其生根,C错误; D、由于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所以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杀除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A.组织液 B.血浆 组织液 C.淋巴 组织液 D.血浆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解答】解: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在毛细血管管壁内流的是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外面是组织液,因此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要结合实际,具体细胞进行具体分析,如换成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则是淋巴、组织液,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识记、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 19.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A.b点2次,c点1次 B.b点1次,c点1次 C.b点1次,c点2次 D.b点2次,c点0次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b点给一个强刺激,虽然ab=bd,但ab间是以电信号传导,而bd间是以化学信号传递.因此a点先兴奋,则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而电流表的左侧是正极,所以指针向左偏转;b点后兴奋,电流表的指针又向右偏转.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在c点给一个强刺激,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因此,电位计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造血干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解:A、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细胞,A正确; B、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细胞,B错误; C、吞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C错误; D、造血干细胞不是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 ) A.向光侧分布得多 B.背光侧分布得多 C.在茎中分布均匀 D.在茎的顶端产生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解答】解:单侧光照射使植物的茎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无法估计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由于苍鹰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生活范围广,所以调查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解答】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①正确; 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错误; C、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③正确; D、递质小泡属于神经细胞内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区分哪些物质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生长素运输受单侧光影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 【解答】解:甲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所以甲直立生长不弯曲; 乙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所以乙不生长不弯曲; 丙图云母片阻断了右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则左侧浓度高于右侧长得快,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所以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为: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云母片的作用,及生长素运输的特点. 25.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体液调节: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 【解答】解:遇到危险时,通过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的信息“危险”是与大脑皮层(神经)兴奋有关,“肾上腺素”是属于激素调节. 26.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 ) A.密度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个体数量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解答】解:ABC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数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7.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解答】解: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产热,A正确;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机体散热减少,B正确;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减少,C错误;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还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温度,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及该过程中涉及到的激素和激素的作用,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2、任何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要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答】解:(1)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腰部的脊髓,所以因交通事故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的中枢没有被破坏,所以膝跳反射存在; (2)足部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在胸部段折断,兴奋不能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传导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 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生长素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青香蕉变黄的过程是香蕉的成熟过程,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乙烯. 【解答】解:成熟的黄香蕉会释放乙烯,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成熟的黄香蕉释放的乙烯会促进未成熟的香蕉成熟. 故选:A. 【点评】对于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0.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个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1、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 2、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 3、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 【解答】解:1、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2、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 3、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中等题. 二、非选择题(6大题,每空1分,共40分) 31.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10﹣4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抑制生长 .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促进生长 、 促进生长 、 抑制生长 .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茎、芽、根 .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10﹣4 mol/L.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 不同器官 作用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两重性 .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曲线图: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 【解答】解:(1)由图可知,促进植物茎的最适宜浓度依次为10﹣4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抑制作用. (2)图中看出,中间一条实线以上表示促进作用,以下代表抑制作用.图中看出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是促进生长,对根是抑制生长. (3)B点刚好和横轴相交,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茎的生长,也不抑制茎的生长,但对根和芽则是抑制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 (4)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故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顺序是茎、芽、根.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既要促进茎的生长,又要抑制根的生长,故浓度最好是10﹣4mol/L.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故答案为: (1)10﹣4 抑制生长 (2)促进生长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3)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4)茎、芽、根 (5)10﹣4 (6)不同器官 两重性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曲线下降阶段,千万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 32.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激素 .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集体的产热量会 增加 ,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 增强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答】解:(1)据图分析,A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使得甲状腺分泌C甲状腺激素.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则机体的产热量增加,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2)增加 增强 【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3.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的名称是:② 突触小泡 ;⑤ 突触后膜 .①②③构成 突触小体 . (2)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②将释放 神经递质 到④. (3)兴奋在一个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双向 (单向/双向).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人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形成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 【解答】解:(1)图中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由①②③构成突触小体. (2)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②突触小泡将释放神经递质到④突触间隙.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2)神经递质 (3)双向 【点评】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和原因,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34.如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吞噬细胞对病菌的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 流动性 有密切关系,该过程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 (2)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抗原决定簇),呈递给 T细胞 和 B细胞 ,使后者分化为 效应B细胞(浆细胞) 和 记忆细胞 .该病菌进入细胞内部时,则会被 效应T细胞 攻击.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吞噬细胞将细菌吞入细胞后,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同时溶酶体也参与抗原的加工和处理过程,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再将其排出细胞. 【解答】解:(1)吞噬细胞对病菌的这种吞噬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再传递给B细胞,导致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该病菌进入细胞内部时,该细胞成为靶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了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破裂. 故答案为: (1)流动性 非特异性免疫 (2)T细胞 B细胞 效应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点评】本题结合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5.根据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示意图中B为甲状腺,A为某种器官,c、d、e为人体的某种激素.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会产生如下反应. (1)图中的器官A是 垂体 ,e是 甲状腺激素 激素.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分泌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填激素名称),经过一系列作用,最终导致血液中激素e明显增多,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以抵御寒冷. (3)e含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对下丘脑和A分泌相关激素具有 抑制 作用,进而使e得分泌减少.这个过程称为 反馈 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据图分析: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e表示甲状腺激素. 2、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分泌,反之,会促进其相关分泌. 【解答】解:(1)据图分析,A表示垂体,e表示甲状腺激素.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 (3)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分泌,这个过程称为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垂体 甲状腺激素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抑制 反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两种调节的理解与运用. 36.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蒸馏水 和 赤霉素溶液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高度 . (2)预测实验结果: 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有影响.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 .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 2、实验的样本步骤是:①分组编号,②进行不同处理(设置对照、单一变量等),③观察记录. 3、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征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1)②根据实验的一般步骤:可得②对两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即用喷壶分别将蒸馏水和赤霉素溶液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因为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关系,所以观察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两组植株的高度. (2)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故可预测实验结果: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 (3)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会缺乏代表性,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故答案为: (1)②蒸馏水 赤霉素溶液 ③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3)有影响 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和赤霉素的作用,原则强化学生对生物实验的过程设计和提高实验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