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 高二语文 命题:邓仁英 审题:李秀梅 20190530‎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 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 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 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 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 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 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 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 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 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 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 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 是多么宝贵。‎ ‎1.对文中加点的“天神”一词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神”指上天的意志。‎ B.“天神”指宇宙的规律。‎ C.“天神”指我们所处的地球。‎ D.“天神”指现有的知识。‎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现在还仅仅是起步阶段,目前对宇宙的认识,也是基于对地球的认识。‎ B.在探索宇宙方面,我们可能还十分“幼稚”,但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努力不会白费。‎ C.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是用来丈量天体之间的距离的。‎ D.由于地球在天体中不具有“典型”性,因而我们目前基于地球获得的知识,也不具有普遍性。‎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对宇宙空间的测量上,地球上用来表示长度的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用处了。‎ B.如果人类能发明与光速相等的宇宙飞行器,我们只需8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太阳。‎ C.如果我们从宇宙中的一个星体上不加定向地任其落下,落到地球上的概率是1033分之一。‎ D.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星际间的空间十分辽阔,行星、恒星和星系十分稀罕而珍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4—6题。‎ ‎(甲)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 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 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 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 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 ‎(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 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 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 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 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 ‎,‎ 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 ‎,‎ 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 ‎4.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3分)‎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D.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5.上面两段文字选自鲁迅《祝福》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有对雪花的描写,对此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衬托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化小说的主题。‎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突出雪下得大,时间又很长。‎ ‎6.(乙)段文字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故都的秋 郁达夫 (1)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 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2)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 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 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 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3)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 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 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 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 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 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 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 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 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2)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 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 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3)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4)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 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 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 说:‎ (5)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6)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7)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8)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 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 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 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9)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 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 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 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 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 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 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 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 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 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 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2)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 一的零头。‎ 7、 下列选项对(13)段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对比、比喻,强调北国之秋色味浓厚,抒发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B.用南国之秋衬托北国之秋,暗写南国之秋的美景,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C.用对比方法,对南国之秋明贬暗褒,说明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各有特色。‎ D.对比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表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偏爱和赞美。‎ 8、 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9、 如何理解第(3)段中作者关于牵牛花颜色的品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5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微太子 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 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 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 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 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 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 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信:诚信,信用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深:狠毒,刻毒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B.①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 .‎ C.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②燕王拜送于庭. .‎ D.①伏尸而哭,极哀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 .‎ ‎12.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夫晋,何厌之有?‎ ‎13.下列语句全部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3分)‎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④丹不忍以己之 私,而伤长者之意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 “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 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 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 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15.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B.然而将军的仇是报了,但是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C.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但是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D.然而将军的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见到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 村 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6.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写落霜的草呈现苍苍之色,虫儿鸣声轻细。‎ B.第二句写村庄的南边、北边一片荒芜,人迹罕至。‎ C.第三句写独自出来,走到门前,望着野外的田地。‎ D.第四句写在明亮的月光下,荞麦花像雪一样洁白。‎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苍苍”“切切”运用叠字着色摹声,营造秋夜凄清的气氛。‎ B.“独出”一句承上启下,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 C.“花如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荞麦花的形象特点。‎ D.诗歌表达了作者坚定地、迫切地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三)》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对自由世界的向往的诗句 是: , 。‎ ‎(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 。‎ (3) ‎《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 是: , 。‎ (4) ‎《蜀道难》中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 两句是: , 。‎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 是: , 。‎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 ‎(7)‎ ‎《‎ 雨霖铃 ‎》‎ 中 ‎,‎ 通过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两人 难舍难分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 ‎1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追溯(sù)‎ ‎.‎ 召(zhào)唤 ‎.‎ 锲(qì)而不舍 ‎.‎ B.省(xǐng)悟 ‎.‎ 粗犷(kuàng)‎ ‎.‎ 绿草如茵(yīn)‎ ‎.‎ C.贮(zhù)藏 ‎.‎ 花圃(pǔ)‎ ‎.‎ 夙(sù)兴夜寐 ‎.‎ D.搭讪(shàn)‎ ‎.‎ 筵(yán)席 ‎.‎ 咬文嚼(júe)字 ‎.‎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穹庐 东道主 莫名奇妙 B.杂糅 压轴戏 茅塞顿开 C.寥阔 梳装匣 运筹帷幄 D.料峭 口头禅 残羹冷灸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已产生洞察天地人世的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涌现 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对宇宙天地的诘问和遐想,(‎ ‎),对人类未来走向的展望,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那些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阐述深邃的哲理,让人 。在那个时代,不仅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而且得到了极具个性的艺术化诠释。中国的哲 学如一条的大河 ‎,‎ 汹涌而曲折地奔流了两千多年 ‎,‎ 风景让人 ,这条大河奔流的轨迹,是人类思想史中辉煌耀眼的一脉。‎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奇思妙想 叹为观止 波澜壮阔 眼花缭乱 B.突发奇想 拍案叫绝 波涛汹涌 扑朔迷离 C.突发奇想 叹为观止 波澜壮阔 扑朔迷离 D.奇思妙想 拍案叫绝 波涛汹涌 眼花缭乱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 B.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 C.对人间万象的思考和观察,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 D.对过往历史的反思和回顾,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所有人类的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 B.所有的哲学命题不仅都已被人类提出 C.不仅所有的哲学命题都已被人类提出 D.所有的哲学命题人类不仅都已提出 ‎24.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学习上碰到点困难,想请你帮忙,拜托拜托!‎ B.听说你家最近搬进了新居,我想惠临参观一下。‎ C.我自小家教严格,令尊一直教育我做人要诚信。‎ D.我们是好朋友,我送你一张我的玉照,请保存。‎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一”期间,重庆杨家坪步行街,图书论斤卖。一搭建的流动书店内全场图书每斤售价为18‎ 元人民币,吸引不少市民选购。购书现场很热闹,选购者踊跃,书籍种类繁多,包括时下的畅销书、中外名著等,还有不少装帧精美的精品书。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体 现你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 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从“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一句可以知道,“冒犯‘天神’”指违背规律。‎ ‎2.B B 项,“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说法错误,文中是作者“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并没有说“理论已经证明”。‎ ‎3.C C 项,“落到地球上的概率”应为“落到一个行星上的概率”。4.C ‎5.D ‎6.(1)反语和讽刺手法,(2)用“天地圣众”“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来讽刺封建礼教对人的欺骗和精神愚弄,(3)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所谓的“祝福”只是对有钱人的祝福,如祥林嫂一样的穷苦人是无“福”可言的。(4)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吃人罪恶和社会黑暗的强烈愤慨之情。(答对三点给 4 分,四点给满分)‎ ‎7.A ‎8. (1)总括北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引出下文具体对故都秋的描写。(2)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9.(1)“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红色为暖色调,给人高兴, 愉快的感觉,紫黑色颜色过于浓烈。(2)而因此时作者着重描述的是秋的清、静与悲凉。‎ (3) 第三段整段都是描写破败,衰败的景象,如“破屋”“破壁腰”“疏疏落落的秋草” 等。(4)因此蓝色或白色最能体现出作者笔下的秋的特点,(5)更能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境。[]‎ ‎10.B 信:凭信之物,信物。‎ ‎11.C A 项,“以”:①介词,因;②连词,用来。B 项,“乃”:①副词,于是;②副词, 才。C 项,“于”:都是介词,在。D 项,“而”: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 ‎12.D D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13.B ②是荆轲强调信物的重要;④表现太子丹的仁德;⑥是樊於期对秦王的痛恨。排除这三句即可。‎ ‎14.D D 项,有误,荆轲义薄云天,视死如归,他能深谋远虑,机智沉着;樊於期自刎献身, 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15.A ‎16.B ‎17.D ‎18.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7)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9.C ‎20.B ‎21.A 解析 ①“奇思妙想”意为奇妙的想法和思想。常作主语、宾语。“突发奇想”强调突然产生奇怪的想法,常作谓语。这里没有突然产生的意思,且横线处在句中成分是宾语, 所以选“奇思妙想”。‎ ‎②“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拍案叫绝”表示强烈的愤怒、惊异、赞赏等感情。这里没有强烈的感情,故用“叹为观止”。‎ ‎③“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这里是强调 “声势雄壮”,应该选“波澜壮阔”。且“波涛汹涌”与后文的“汹涌”重复。‎ ‎④“眼花缭乱”指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眼花缭乱”强调事物纷繁迷乱,“扑朔迷离”强调事情复杂,难以辨别清楚。语境强调的是中国数千年哲学流派纷繁,应该选“眼花缭乱”。‎ ‎22.A 解析 括号前是“宇宙天地”,故补写的第一句应是“人间万象”;括号后是“人类未来”,故补写的第二句应是“过往历史”,排除 B、D 两项。应先“观察”后“思考”, 故排除 C 项,选 A 项。‎ ‎23.B 解析 A、C 两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本句和后句主语都是“哲学命题”,“不仅” 应放在“命题”后;D.主语不一致,后句主语是“哲学命题”,本句主语却是“人类”。24.A ‎25.【写作指导】立意一:图书贱卖,是不尊重知识,贬低了书籍的文化价值。 立意二:图书贱卖,利于知识的传播,利于体现图书的文化价值。‎ 立意三:图书贱卖,利于引导人们阅读经典的纸质图书,提高阅读品位,有益身心健康。‎ 范文选读:‎ ‎‎ 图书岂能论斤售卖 图书如同萝卜白菜般论斤售卖,令人心痛不已!‎ 不可否认,在数字阅读率已超过传统阅读率的时代,此举对普及大众阅读, 缓解“手机依赖症”有一定作用,然而,知识的传播,图书的推广,非得用如此贱卖的方式吗?‎ 饥者不食嗟来之食,渴者不饮盗泉之水,何也?只为尊严。文化知识也是有尊严的,岂容贱卖亵渎?‎ 现实中,忽略文化产品的巨大价值、尊贵身份而轻贱它们的事并不鲜见。不久前,一桩有关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损坏赔偿案引发热议。为何?这两件被运送到台湾参展的清末国宝,因运送不当受损,举办方与故宫联合起诉,结果台湾司法机构判决按每公斤 100 元台币赔偿。无独有偶,一位乘客从上海乘飞机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飞机落地后发现其托运的行李箱中价值 2.6 亿元的两件“珐琅彩描金大碗”毁坏成了碎片,航空公司也称按照有关规定,只能按 1 公斤 100 元的标准赔偿。好笑?震惊?愤怒?当书籍等同于萝卜白菜被论斤售卖,当国宝级的古玩如同锅碗瓢盆被论斤赔偿,我们的文化体面何在?尊严何在?可见,作为知识与文化的载体的文化产品,已不是普通商品,过度商业化的行为,只会让它失去原有的格调与品位,只会扭曲人们的价值观。‎ 论斤售卖、论斤赔偿不仅有辱于知识文化的尊严,更是对如同鱼翅般的精品文化、精品艺术的大不敬。试问,当看到司马迁忍辱含垢、呕心沥血二十多年创作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的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 和那些“文化快餐”混在一起被低价叫卖时,你感受如何?难道不觉得汗颜吗? 一些精品图书遭受如此待遇,这是对经典的亵渎,是对创作者的极不尊重,更是对祖先的大不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文化的悲哀。相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同样一本书,它的价格要高许多。并非他们的纸张要贵得多,印刷成本要高得多,出售者追求的利润要大得多,根本的原因在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文化的敬畏。‎ 贱卖图书会让知识贬值,文化尴尬,作者伤心,还会给读者留下许多后遗症。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提到“书非借不能读也”,此说很有见地。的确,书往 往因其难得而备受珍惜,人们也因此而更懂它的价值。如果一些精品图书、精品艺术长期如此戏卖,还有几个人看到他喜欢的书会有“如获至宝”的感受?还有几个人会对它如饥似渴,“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恐怕只会多出许多乱扔乱丢的废纸而已,热爱知识,尊重文化的价值观也会同这些废纸一起被践踏。一个真正尊重知识的爱书之人,哪怕“洛阳纸贵”,也会倾其所有,何用这种贱卖方式诱惑?‎ 蕴含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图书虽不是高居金台、傲视凡尘之物,却也非萝卜白菜,岂能论斤售卖?肩负文化传播者的使命,如若真想在喧嚣闹市、俗世红尘、数字围城中营造书香世界,何不学学台湾诚品书店改变服务方式,而非处心积虑地与读者打价格心理战?满店的实木地板,清洁无尘,错落有致,只为读书人可以方便而坐;二十四小时恭候,你可以买书,也可以读书,一连五六小时, 无人打搅:那种安静而又高贵的氛围,让你觉得读书买书是件多么有尊严的事! 这就是诚品。难怪白岩松说:“如果今后经常选择台北为旅游目的地,理由之中必有一个:这里有诚品。”‎ 所以,书若真香,蝴蝶自来,心若真诚,何须贱卖?‎ ‎【作文点评】[]‎ 本文选择网友看法中“认为图书当萝卜白菜卖,是不尊重知识文化”为立意点,紧扣材料,论述了图书贱卖,是不尊重知识,贬低了书籍的文化价值的观点。文章开头三段分析比较材料,旗帜鲜明提出观点,连用感叹句与反问句,强化语气。主干部分四段,第 4 段论述非书籍文化产品不被尊重的可笑可恨;第 5 段以文史经典《史记》‎ ‎《红楼梦》为例,论述文化产品为什么应该被尊重;第 6 段论述不尊重文化产品的危害;第 7 段则以台湾诚晶书店的做法为例论述应当如何尊重文化产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一段简洁收尾,照应开头与题目。文章整体观点鲜明,材料充实,结构严谨,论述深入,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语言凝练,富有文采。‎ 版权所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