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B)卷·2018届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仿真卷(2018-01)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仿真测试卷 语 文 (B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阅读题 一、(云南曲靖第一中学2018届质量监测)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感与快感 如果把美感经验看成形象的直觉,它和寻常快感的区别就不难寻出了。 美感是不沾实用的,寻常快感则起于实用要求的满足:例如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感觉同为实用的,与观赏形象无关。有时喝酒自然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但是艺术的滋味不在饮酒所得的口腹方面的快感,而在饮酒使人忘去现实而另辟一片天地,陶潜、刘伶、李白之流都是用酒来把实际人生的距离推远,酒对于他们只是造成美感经验的工具。至于看美人所生的快感,可以为美感,也可以不为美感。如果你觉得她是一个不可希求的配偶,你所谓“美”就只是满足欲望的条件。如果你能超脱,只把她当作线纹匀称的形象看,丝毫不动欲望,那就和欣赏雕像或画像一样了。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有占有欲。许多收藏书画古董的人往往把占有某人的墨迹或某朝的铜器作为夸口的事,这种人大半只满足占有欲所生的快感而不能有美感。 美感是性格的返照,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寻常快感完全受外来的刺激支配,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并不能完全融成一气,所以只能说是被动的。美感经验同时是主动的和被动的。兰格斐尔德有一个很好的比喻:“美感的态度好比顺水行舟,随流曲折。就随着水流移动说,我们是主动的;就对于移舟的水力不加抵抗说,我们是被动的。如果我们要逆流行驶,或是故意要转一个弯,那就失其为美感态度了。” 我们在享受寻常快感时,意识中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是在享受快感。在美感经验的意识中,只有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如果同时想到“我现在觉得愉快”,注意力就由意象本身转到意象所生的影响,心中便有两件事:一是所欣赏的意象,一是它使我愉快这件事实,所欣赏的意象便不复孤立绝缘。我们对一件艺术品或是一幅自然风景,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在欣赏它,愈不觉得它所产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当自己觉得有快感,就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消失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如鱼得水,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这种区别本来浅而易见,但是现代有两派从心理学观点研究美学的人,却因为不明白这种浅显的区别而走入迷途。第一就是弗洛伊德派学者,他们把文艺看作欲望的化装的满足。它的错误在把欲望满足的快感看成美感,或是于这种快感以外,在文艺中没有看出所谓“美感”是怎么一回事。另一个是德国和美国近来有许多研究“实验美学”的心理学家,也犯着同样的毛病。他们把造型艺术分剖为零碎的颜色及线形,把音乐分剖为零碎的音调,然后拿来测验观者或听者,问他们欢喜哪一种,讨厌哪一种。统计后说某种颜色对于某种人、某种年龄是最美的,某种线形对于某种人、某种年龄是最丑的。他们忘记艺术品美在全体的整一与和谐,这种全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其次,他们忘记一种颜色线形或音调使人愉快或不愉快,大半由于生理作用。对于生理最愉快的东西虽然容易引起美感,但它本身不一定就是美的。他们的错误在把快感混为美感。 (选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饱食暖衣、喝美酒所得的快感同为实用,与观赏形象无关,李白、刘伶、陶潜一类人喝酒,忘去现实而另辟一片天地,酒对于他们仅是形成美感经验的载体。 B.寻常快感一律受外来的刺激支配,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并不能相融,只能说是被动的;而美感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态往复回流,既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 C.一件艺术品或是一幅自然风景,你愈不觉得它产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就愈不觉得自己在欣赏它,欣赏的浓度就愈大。 D.德、美研究“实验美学”的心理学家,把艺术品分剖为零碎的东西,这就忘记了造型艺术美在整体与和谐,忘记音调使人愉快或不愉快,多半由于生理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收藏书画古董的人往往把占有某人的墨迹或某朝的铜器作为夸口的事,他们大半只满足快感。这一事例从反面论证了美感不沾实用、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这一观点。 B.文章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作者引用兰格斐尔德的比喻,论证了美感经验主动与被动互相转化的观点,如顺水行舟,如果就随着水流移动来说,我们是主动的,就对于移舟的水力不加抵抗这一点来说,我们又是被动的。 D.本文先简洁地摆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深入论证美感与快感的区别,最后列举了走入迷途的两派学者的观点。全文思路清晰,层次感强,有概括有分析,论证充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获得美感时只有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只要同时想到“我现在觉得愉快”,注意力就开始转移,心中产生两件事,那么欣赏的意象就不再孤立绝缘。 B.现代从心理学观点研究美学的弗洛伊德派学者和“实验美学”派心理学家因为他们不明白美感包含快感这种浅显的分别,所以走入了迷途。 C.倘若把美感经验看成形象的直觉,它与寻常快感的区别就容易找出来,其中,美感是不沾实用,而寻常快感则起于实用要求的满足。 D.把文艺看作欲望的化装的满足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他们把欲望满足的快感当成美感,于这种快感以外,在文学艺术中没有看出所谓“美感”是怎么一回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被饥饿燃烧的人们 台静农 故乡在我的眼中,一点也没有变化,街道是那样的不清洁,房宇是那样的低矮,人民依旧是那样的诚朴。 回到家,母亲说我头发留得太长了,蓬松着,显着满脸的风尘。母亲向门口仆人说:“将理发的找来!”当时我想这一定是找旧日的理发匠老柯了。因而回忆到老柯在我幼时的情形了,他不是本乡的人,是外省讨饭来的,在荒年的时候。他现在大概有五十多岁了,因为我十来岁的光景,他已有短短的胡子。他的胡子非常的浓厚,乌黑。上面常常挂着鼻涕,我们家里的仆人总是笑话他。 理发匠来了,不是老柯,是一个二十上下的少年。少年告诉我,先是老柯的女人眼瞎了,不久他自己眼也瞎了,他平常生意不好,没有钱剩的,只得要饭去,要饭也要不着什么,夫妇俩整天饿着,没有法子,只得回到家乡去。他有三十年没有回去了,又没有盘费,只得彼此牵着讨饭回去。 老柯的命运,实在太凄苦了。于是老柯的过去,居然历历地出现在我的心中了。 在我的一生中,所经过的大灾难,要算十三年前的荒年了。那时候田里被野火烧了似的,没有一个谷实,有的仅仅是一田枯黄的、瘦短的荒草。农民们眼看着虚幻的收入,全家饥饿着,不得不卖掉帮助他们终年辛勤的耕牛,来维系着当下全家的生活。所以牛肉是非常的便宜,三枚铜子一斤。至于米和麦子,就是三十倍一斤牛肉的价值,也买不到一升。 一天老柯来到我家,和仆人们说笑了一回。于是他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溜进仓库,用了一张大报纸,包了一些米,塞在怀里,躬着腰走出。刚走到院中,遇见仆人阿三。老柯不免有些张惶,脸红了,腰也弯了下去。阿三怀疑地问:“老柯怎么弯着腰走路?” “我……我……”他半晌说不出话来,终于跪了下去。“三哥,我一时糊涂,做了丢人的事了!” 从此以后,我家不再让老柯来,他也不敢来了。 第二年春的一天下午,我同母亲站在门口,老柯远远地走来,我看见他便叫着向母亲说:“偷米的老柯来了,妈妈。” “不要胡说,小孩子不懂事!”母亲斥责着。老柯走近跟前,恭谨地站在一旁,向母亲问安,脸涨红着,带着惭愧似的。 “好久没见老柯了,”母亲说,“你的日子还得过么?” “哪能说得过,不过弄一顿,吃一顿罢了。” “你没有事做,可以到我家里来做活!” “是,是。”他小心地走开。 老柯又常常到我家里来了。他见人比往常还客气,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特别的卑微。有人同他开玩笑,他红着脸笑着能躲开便躲开了。即或他偶然说错了一句话,人家当面骂他,讽刺他,他也红着脸忍受着。仆人们故意欺负他,遇着吃力的事,便叫他做,他总是不说话恭谨地替他们做,每次累得头上汗气直冒。一次,不知为什么事,恼了我,我破口大骂他:“你这贼,偷我家的米!”我看他没有动静,故意连声地叫。 于是他恳求着说:“少爷,谁不做错事呢?况且……那时候饿得慌。”他低声申辩着,低下头脸红得猪肝似的狼狈地走开了。 这年冬,家家都忙着预备年事。后园的花早已收拾起来,仅有几枝寒梅,孤独地开着。这空旷的花园中,家人挂了一些腊肉,大小不一,一串串地在太阳底下晒。园门闭着,几乎终日无人过问。 一天,母亲无意地走过去,适逢老柯正在园中,他见母亲来了,非常的惊慌。平常是多么恭谨和气,这时候完全改变了。母亲走到了他的跟前,他扑地跪下,倒将母亲惊住了。 “老太太,本来我是到园子里替他们扫地,忽然想到过年了,心一动……又做了丢脸的事。” “起来罢,作活去!”母亲说后,他站起来,我这时正到园中,看到老柯红着脸颓丧的神情。 除夕的前一天,母亲叫人送二斤肉三升米几棵白菜给老柯。他立刻跑来见了母亲,大家看他那样子,都不禁笑起来。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他在园中所做的事。 而今,多年在四方漂泊的我,人世的艰辛,不幸者的凄楚,我是深深地认识了,于是对母亲当初的待人方式充满了敬意。老柯是我所忘不了的人,在这多难的人群中。每次深夜里,或旅途上,或漆黑的街巷中,看见、听见,被这饥饿欺凌的苦号,我便想到那不幸的一对盲人。也许有那样一对盲人,互相搀着,正颠簸于崎岖的路上。饥饿鞭策着他们,生的希望引诱着他们,他们是多么的艰难和不堪。我希望人们参与救助遭受劫难者,我也将勉力改造这种状况。 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五日夜 (选自贾玉民、纪桂平主编《乡情》,略有刪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说“街道是那样的不清洁,房宇是那样的低矮”,表明作者不喜欢自己的家乡,是因为环境太差的缘故。 B.二十上下的少年理发匠告诉“我”老柯夫妇情况,表明他可能对老柯夫妇比较熟悉,还引出“我”对往事的回忆。 C.老柯偷米被仆人阿三发现,表明阿三不但忠于主人,并且看家严密,不放过任何值得怀疑的蛛丝马迹。 D.“偷米的老柯来了,妈妈。”和“我”破口大骂老柯是贼,表明“我”年少,不懂事,为这些还被母亲斥责过。 5.小说中母亲这一形象与鲁迅作品《祝福》中鲁四婶的形象相比,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并分析。(5分) 6.结合全文,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探究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9月16日,参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的代表在蒙蒙细雨中考察一路,讨论一路。“搬迁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么多群众搬走了,有安置的土地吗?”“搬出来之后,如何发展产业增收?”这些问题是代表们提得最多的,也从侧面反映出易地扶贫搬迁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地从哪出? 青海省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土地指标进行置换,然后再对迁出地宅基地复耕平整,耕地和居住地两不误。进城安置是另一个选择。广西将部分贫困户集中安置到县城,建起10多层高楼供搬迁户统一居住。“贵州搬迁的主要方式是进城安置。”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介绍,受条件限制,贵州耕地资源稀缺,如果只是搬迁到相邻地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会有根本性变化。进城安置不仅解决搬迁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在盖房若干年后没人住的问题。 钱从哪来? 去年,巴中将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给成都高新区,筹集逾13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河南也创新开展宅基地复垦券交易,将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和同步搬迁户宅基地拆旧复垦后的结余指标在省域内公开竞价交易。“已拍卖两批9291亩,筹集资金27.87亿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贫困地区土地价值最大化。”河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往哪去?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张家大院安置点引进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湖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引导各地走特色脱贫道路,如黄冈市形成了“罗田一只羊”“麻城一朵花”“英山一片茶”等一批特色产业。另外,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的重要手段。 (2017年9月18日《四川日报》) 材料二 : 云南:2017年实现29个贫困县摘帽100万人脱贫 2017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展开工作。先后出台29项配套政策文件、行动计划,行业扶贫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在迪庆、怒江以及“镇弈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施14年免费教育。 对于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仍然面临起点低,底子薄,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协调等挑战的现状,《政府工作报告》表明,2017年云南计划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全面脱贫攻坚战。大方向上,统筹推进“五个一批”,实现29个贫困县摘帽、1100个贫困村出列、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各州市也列出了重点工作要求,例如昆明把脱贫攻坚工程列入了本年度十大惠民实事中。大理把扶残助残工程当作年度十件大事之一。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省设立了总规模1152亿元的云南浦发扶贫投资发展基金,支持11个州市贫困乡村脱贫出列,大理、曲靖等州市因此受惠。 (2017年4月17日《云南信息报》) 材料三: 曲靖会泽易地扶贫搬迁起成效 贫困户建房无负担 走进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观音岩村易地扶贫安置点,60户安居房分成六七排,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旁边小山上的野菊花迎风盛开。这里安置了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户随迁户。村民董兴淮高兴地说:“我用政府补助的5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没有增加建房负担,很是满意!” 董兴淮介绍:“原来我们住的是土墙石板顶,一下大雨就不敢睡,怕水冲进房子来,害怕房后的山垮塌,现在不出钱就住上了新房,孩子在外打工也不担心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他们回来交通也方便。” 据村支书介绍:该村269户689人中,外出务工者达186户546人,占总人口的79.2%,大部分均在东川区务工,务工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安置点一侧的公路边,有致富头脑的人,已带领群众进行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当地传统产业“老家洋芋”也越来越受外地消费者欢迎。 (2017年4月27日《曲靖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主要围绕易地扶贫最受关注的三大难题展开,列举了青海、河南、巴中等诸多省市摸索出来的经验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B.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云南省2017年计划脱贫的贫困人口比2016年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少,由此可见2017年的扶贫工作成绩将不如2016年的好。 C.材料三用村民董兴淮的例子,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扶贫前后村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可见云南曲靖易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效。 D.三则材料都注重列数据,使用大量准确、具体的数据来表明全国各地的扶贫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8.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三则材料虽然报道的对象不同,但都聚焦“易地扶贫”这一热点话题,介绍了不同地区的扶贫工作情况。 B.曲靖会泽县已有村民在安置点附近种植中药材、发展“洋芋”产业,这与巴中市张家大院、湖北黄冈市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三则材料的写作方式各异:材料一是搬迁现场会的现场采访和报道,材料二主要是对云南2017年扶贫工作相关情况的报道,材料三则主要是个案专访。 D.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的责任感。 E.材料一列举了全国很多省市的扶贫经验,涉及范围比材料二、三更广,所以材料一的新闻价值更高。 9.结合材料一,试回答易地扶贫过程中的三大问题有些什么解决办法。(5分) 二、(江西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届月考)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 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此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明年,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后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后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魏了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B.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C.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D.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是”就是国家大事,既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指一般的国家事务。 B.“宗社”意为宗庙和社稷,它们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C.“忧”指父母去世。“丁忧”是指朝廷官员回到祖籍为死去的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了翁聪明颖悟,从小才气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每天记诵千言,因此被称为神童。十五岁就能写《韩愈论》,并且有韩愈的遗风。 B.魏了翁刚正不阿,敢于奏议国事,他写策论反对当权宰相韩侂胄开拓边疆的主张,指出不可仓促对金国用兵,而应该大力搞好国内建设。 C.魏了翁恪尽职守,关注百姓生活。考中进士出任官职时便尽心竭力,任职汉州时,教化风俗,尊敬老人,探视学宫,政绩远近闻名。 D.魏了翁心系朝廷,深受皇上喜爱。他政绩卓著,屡有提升;晚年患病,依然忧心国事,口授遗表,赤诚感人,死后获赠尊称、谥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 (2)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②,常闻帝子灵。 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②云和:地名,出产乐器。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 B.“冯夷空自舞”,写动人的瑟声吸引了河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来表现湘灵的哀怨。 C.本诗摹写音乐使用的表现手法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同,都运用了“以声类声”来体现音乐的魅力。 D.“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白芷的芳香交织汇合,顺着流水,化作悲风飘过洞庭湖。 E.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15.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默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能听到“___________”,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呕哑嘲哳难为听”。 (2)李白《行路难》中“______ ,______ ”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示自己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3)王维被排挤出朝廷,出使塞外,他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来表达自己惆怅,抑郁的心情。 第Ⅱ卷 表达题 三、(福建仙游金石中学2018届期中考试)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2016年9月,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制造业来说,可谓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③有关专家指出:笔者认为,导致此轮房价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扩张速度太快,控制房价必须从收缩货币入手,否则,其他措施只能是扬汤止沸。 ④报道上指张爱玲身无长物,居所非常简单,没有家具、没有床,她睡在活动铺盖上面。发现她的警察说:“不记得她房子有什么家具,只知道到处有很多纸张文件。” ⑤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⑥物质生活水平的确比过去提高了许多,这一定程度上让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愿望予取予求,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缺乏耐心和吃苦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务公开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 B.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创业的大军中。 C.国产大飞机的一些关键部位是否国产,一些核心技术能否掌握,这恐怕是判断一个国家在一个领域实力的重要标准。 D.犯罪嫌疑人打着应聘酒店服务员为幌子,趁老板及客人防范松懈,实施盗窃,涉案金额为5万余元。 19.下列各句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某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获悉对方的父亲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奖时,马上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慰问,希望再接再厉。” B.某青年向某作家请教,青年在信中写道:“拙作您是否收到?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来信或打电话给我,我一定不吝解答。” C.老师,我们十五班大部分同学都回长沙了,明天大家会在母校聚会,想顺便来看望您,不知您是否方便接见我们? D.妈妈,我已经毕业一个月了,昨天,我领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特意买了一条围巾送给您,东西不贵,但情谊深长,希望妈妈喜欢。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建设法治中国,不仅需要法治手段的保障,① 。法治观念侧重于人们对法治的理性认知,而法治精神则浓缩了法治思想和感情的精华。因此,② ,必须大力加强法治精神培育。我们弘扬法治精神,其目的不仅在于发挥法“禁于已然之后”的功效,③ ,帮助人们从思想上树立法治思维,自觉依照法治精神处理问题,真正使法治精神得到弘扬。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生活中居民家中的电器设备各式各样,遇到停电时,我们一般是“放任”后等待来电。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最初恢复送电时,电压会突然增大,如果此时插上电源插头,会导致电器烧坏,电器烧坏就会导致大灾发生。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现在很多家庭已经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①电器烧坏不一定就会导致火灾发生 ② 。 ③ 。 四、(四川南充高级中学2018届检测)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你需要一点点的疯狂,好使你不变得愚蠢!——美国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没有回忆怎么祭奠呢?——歌曲《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疯狂”到底是什么呢?是梦想?是自我?还是……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仿真测试卷 语文(B卷)答 案 1. 【答案】A 【解析】B项,原文是“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并不能完全融成一气”,去掉“完全”就改变了轻重程度。另外,原文是“美感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选项变成“物的情态”,偷换概念。C项,原文是“我们对一件艺术品或是一幅自然风景,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在欣赏它,愈不觉得它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倒着推导就不成立,不符合逻辑。D项,随意缩小、扩大范围,不合文意,“艺术品”扩大范围,原文只说是“把造型艺术分剖为”;“造型艺术美在整体、和谐,音调使人愉快或不愉快”缩小范围,原文分别说的是“艺术品”和“一种颜色线形或音调”。 2. 【答案】C 【解析】“美感经验主动与被动互相转化”不是作者的观点,原文是说“美感经验同时是主动的和被动的”。 3. 【答案】B 【解析】无中生有,“美感包含快感”错误,原文阐述的是“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说明美感与快感不是一回事。 4. 【答案】B 【解析】A项,“表明作者不喜欢自己的家乡,因为环境太差的缘故”,分析错误,无中生有,作者只是想表明故乡的落后。C项,“并且看家严密,不放过任何值得怀疑的蛛丝马迹”分析概括不合文意,只能表明老柯做贼心虛,被人一问就主动承认,原文中阿三并不是因为怀疑他偷东西才盘问的,阿三也不是专门看守院子的。D项,“‘我’破口大骂老柯是贼”后,文中没有表述被母亲斥责过。 5. 【答案】相同点: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相同,都是二十世纪初的旧中国;家境都较好,是大户人家的太太,有仆人可供驱使。(2分) 不同点:二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本文中的母亲善良、宽容、有同情心。她不歧视底层百姓,即使老柯两次偷窃也没有怪罪,反而赠送食物,还以此教导“我”。鲁四婶自私、冷漠、无情。她始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主人姿态对待祥林嫂。从两次收留到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可以看出鲁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工具使用,对她并无真正的同情。(3分,言之成理即可) 6. 【答案】主要内容:小说讲述了旧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窘迫,在饥饿的折磨下,无奈选择偷窃,最终获得主人谅解的故事。(2分) 思想主旨:揭示了底层百姓的悲惨遭遇,以及当时社会贫穷落后、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2分)表现出对母亲当年宽厚仁慈,救助困难者的言行的赞扬与敬意;(2分)表达了作者对遭遇不幸的人的深深同情,呼吁人们参与救助劫难者。(2分)(思想主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判分) 7. 【答案】B 【解析】2017年计划脱贫的贫困人口确实比2016年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少,但不能据此证明2017年的扶贫工作成绩就不如2016年的好。因为2017年的工作只是计划,还没完成。另外,也许是2017年扶贫的对象贫困程度更高,扶贫难度更大,不能简单用数量来衡量成绩。 8. 【答案】A E 【解析】A项错误在于材料二谈的是“脱贫攻坚工作”,不是“易地扶贫”。E项错误在于不能因为材料一涉及范围比材料二、三广,就证明其新闻价值更高,强加因果关系。 9. 【答案】①土地置换;②进城安置;③创新融资模式;④发展脱贫产业;⑤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一点1分) 10. 【答案】D 【解析】原文标点: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11. 【答案】A 【解析】“国是”专指国家大事、国策、规划等重大事务,有政策法规等含义,比“国事”的范围更窄。 12. 【答案】C 【解析】应为“任职眉州”的作为。 13. 【答案】(1)韩侂胄当权,策划用开拓边疆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全国上下都忧虑惊骇,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用事”“谋”“自固”各1分,大意2分) (2)魏了翁生命垂危,再一次上疏。他的学生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穿戴整齐和他们相互问答,当他再谈到蜀兵的乱事,额头还皱了许久。(“革”“衣冠”“蹙额”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几岁时就跟着几个哥哥进学堂,俨然像成年人一样。稍微大一点,特别聪明颖悟远超常人,每天诵读千言,过目不忘,乡里称他为神童。十五岁时,撰写《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有韩愈的遗风。庆元五年,魏了翁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他尽心尽力地工作。开禧元年,他被征召考试进入学士院。韩侂胄当权,策划用开拓边疆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全国上下都忧虑惊骇,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魏了翁却在对策中说:“ 我们国家现在纲纪还没有建立,国家的大政又没确定,社会风气是苟且偷安,边防废弛,财用耗竭凋敝,人才衰落,人们走在路上都纷纷议论,都说将有大举北伐的行动,人心动荡不安,忧惧和疑虑交织在心中。金国的土地广阔,势力强盛,不可能一下子把它消灭掉,再找找我们自己身上,也看不到可以用来战胜敌人的实力。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赶紧在内部整顿自己,暂时放弃对外的战争,如果不这样,把全国所有的人力财力都试着孤注一掷,国家的存亡都取决于这一次行动,万万不可轻视啊。”他的策论一出来,大家都非常惊骇。第二年,他以双亲年老请求补任外官,就去嘉定当知府。不久,他遭父丧,就辞去官职,一心守丧,在白鹤山下盖了房子,开门讲学,把他从辅广和季燔处学到的学问传授给学生,四方的士子都争着背负书箱来跟从他学习。后来魏了翁被朝廷差遣任汉州知州。汉州一向被认为复杂难治,魏了翁治理汉州从教化好风俗入手。他首先免除了长久积累的拖欠了的二十多万的税款,又废除了妨碍卖酒的苛税,并严禁人们在婚姻问题上互相攻击揭发;同时写文告晓谕老百姓,要他们以人伦为重,停止争讼,经过教化,汉州的老百姓都能够严格遵守这些教化的条文,不敢违纪。后来让他担任眉州知州。眉州是虽然文物之乡,但它的风俗是百姓对法令非常熟悉,常用官吏的短处来胁迫他们,所以被称为难治。当眉州人听说魏了翁来做官,就争着以各种事情考验他。魏了翁到眉州后尊重礼待德高望重的老人,选拔品德优秀并且有才能的人,每月初一、十五还探视学宫,并且亲自为学生讲课,对他们加以诱导、鼓励、指点、教授。他又举行乡饮酒礼来敦促教化,并增加荐举士子的人数来振兴文风。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他知道的没有不做的。这样,每周的舆论只剩下大大的叹服,风俗为之一变,治理的政绩远近闻名。嘉熙元年,他又被改任为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他屡次上疏,请求退休,诏令都不允许。魏了翁生命垂危,再一次上疏。他的学生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穿戴整齐和他们相互问答,当他谈到蜀兵的乱事,额头还皱了许久。最后他口授了奏章,不一会儿就拱手而逝。他的遗表让皇上知道后,皇帝非常震惊十分哀悼,停止上朝,感叹有用才不尽的遗憾。下诏追赠魏了翁为太师,谥号“文靖”。 14. 【答案】B C 【解析】B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C不同,本诗没有“以声类声”的手法,《李凭箜篌引》有,如《李》中“昆山玉碎凤凰叫”。 15. 【答案】①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②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③以景结情,余音袅袅—— 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16. 【答案】(1)杜鹃啼血猿哀鸣 (2)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17. 【答案】C 【解析】①时不我待:“我待”是“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强调要珍惜时间。用在此处语境不合,搭配不当。②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是指人的心态,不指客观状况。可用“每况愈下”。③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适用于此处语境。④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没有什么财产。此处形容张爱玲的境况恰当。⑤生杀予夺: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原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此句出自课文《包身工》,用来形容“拿摩温”的权力很大,使用恰当。⑥予取予求:指从我这里取求,现用来表示任意求取,索取无厌。此处用于对“孩子的愿望”是错误的。 18. 【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增强”可以和“政府公信力”,但是不能和“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搭配,可以在“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前面加“保障”。B缺少主语,可去掉“凭着”。D杂糅,“打着应聘酒店服务员为幌子”是“打着……的幌子”和“以……为幌子”的杂糅。 19. 【答案】D 【解析】A项,“表示慰问”和“希望再接再厉”都不得体,“慰问”“再接再厉”均是上级对下级的话语。B项,“不吝解答”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看望老师,“顺便”一词显得诚意不够,“接见”用于老师见学生也不妥。 20. 【答案】①更需要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支撑 ②弘扬法治精神 ③更要“防于未然之前”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法治精神”,第②空注意后面的“弘扬法治精神”,第③空注意前文“禁于已然之后”。 21. 【答案】②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③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不一定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22. 【写作指导】罗宾•威廉姆斯的话中,“一点点”是对“疯狂”的限定,暗示“疯狂”是需要有限度的,是需要用理智来约束的,离开了限定,“疯狂”可能就会变得忘乎所以,走入极端;但是,没有一点点的疯狂,人又会变得愚蠢。歌曲《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也是在暗示人们,人生需要疯狂,需要一定的张扬,不然的话,会留有遗憾,会不圆满。整体上,两则材料都是在阐述“疯狂”,而“理智”作为隐性信息,虽不是主要的,立意时也需考虑到。故而,考生应重点理解“疯狂”的内涵,如将其定位为张扬个性,活出真正的自我等,然后据此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