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2017年2月23日,在距离地球约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ist -1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与“TRAPPIST-1系统”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 B. 天体表面平坦 C. 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 有肥沃的土壤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根据题干可知,TRAPPIST-1天体系统是一颗恒星系统,与太阳系的级别相同,均属于恒星系,故B正确,ACD错误。‎ ‎【2题详解】‎ A.根据题干可知,TRAPPIST-1天体系统内的行星位于“宜居带”内,说明其位置适中,气温适宜,故A正确;‎ B.宜居带是说明位置适中,表面是否平坦,与宜居与否无关,故B错误;‎ C.题干中不能确定宜居带天体的大气组成,且宜居应有充足的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故C错误;‎ D.题干中不能确定宜居带天体的土壤是否肥沃,且土壤和生命的形成关系不大,故D错误。‎ 读某地一年中不同日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可能位于(  )‎ A. 20°N B. 20°S C. 30°N D. 30°S ‎4.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马鞍山市(  )‎ A.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昼夜时间相等 C. 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 正值温和少雨季节 ‎5. 该地昼长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肥市昼长夜短 B. 进行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C. 北极圈出现极昼 D. 该日过后南半球昼长渐长 ‎【答案】3. B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据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大部分时间朝向正南,少部分时间朝向正北。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A错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B正确。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纬20°,当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南纬20°,马鞍山市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昼短夜长,为冬季,正值温和少雨季节,D正确。马鞍山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在夏至,A错误。马鞍山市昼夜平分是在春秋二分,B错误。马鞍山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是在夏季,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当该地昼长最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当地的夏季也是北半球的冬季,合肥市昼短夜长,故A错。此时是南极的暖季,同时南极是极昼,故是去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B正确。北极圈出现极夜,故C错。冬至日是南半球昼最长的一天,该日过后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故D错。故选B。‎ 下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局部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气压带、风带中(  )‎ A. 甲为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 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乙风带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 D. 乙风带为北半球低纬信风带 ‎7. 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D.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答案】6. C 7. D ‎【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属于教材基础内容。‎ ‎【6题详解】‎ 图示风带位于30度两侧,北侧为东南风,南侧为西北风,为南半球,故甲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为南半球中纬西风带。故选C。‎ ‎【7题详解】‎ 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春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夏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的是秋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写的是冬季;故选D。‎ 北半球平均气温高于南半球。下图是近千年全球气温变化(以公元900年为基准)模拟结果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公元1800年以来,北极海冰变化特点及成因分别是(  )‎ A. 海冰面积变大,气候变暖 B. 海冰面积变小,气候变暖 C. 海冰面积变大,气候变冷 D. 海冰面积变小,气候变冷 ‎9. 近50年来,南北半球气温变化情况是(  )‎ A. 北半球变暖,南半球变冷 B. 南北半球温差在逐年缩小 C. 北半球变暖比南半球剧烈 D. 南半球变暖比北半球剧烈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可知,1800年以来北极海冰面积变小,其成因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故选B。‎ ‎【9题详解】‎ 据“北半球平均温度高于南半球”的信息可知,如果南北半球温差变化的百分比为正,则说明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南半球,反之则小于南半球。近50年来,南北半球温差变化百分比为正值,说明北半球变眼比南半球剧烈,故选C。‎ 读某家庭农场设计的改进型大棚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 光照太强 B. 热量不足 C. 年温差较小 D. 日温差较小 ‎11. 与普通大棚相比,改进型大棚的优势在于(  )‎ A. 水资源利用率高 B. 节约土地资源 C. 热量条件更好 D. 可栽培蔬菜品种多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于大棚的保温作用而对热量的调节,也使得其日温差变小,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使其质量有所下降,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D正确。光照、热量、年温差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改进大棚相对于普通大棚多了集水容器和喷灌装置,因此与普通大棚相比,改进大棚更注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其他方面变化不大。故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海域盛行图示洋流时,M地气候状况对应气候资料图中的时段为(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M地此时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南季风控制 ‎ B. 副热带高压南移,受盛行西风控制 C.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压控制 ‎ D. 太阳直射点南移,受东北信风控制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读左图可知,图示为北印度洋海域,由图示洋流的流向可知,呈顺时针流向,说明该地吹西南季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M地受西南季风控制带来大量的降水,读右图可知,为热带季风气候,丙时段位于夏季,降水较多,与M地气候符合,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要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赤道附近不偏转,到了北半球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该季风主要影响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图示M地主要受西南季风控制,风从海洋吹来,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形成了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1时45分前后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造成严重破坏。下列各天气系统中,台风“利奇马”属于(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台风“利奇马”是在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根据图示,A是冷锋锋面,B是暖锋锋面,D中心气流下沉,为反气旋,ABD都不对;C中心气流上升,为气旋,C对。‎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A. 河湖水 B. 雨水 ‎ C. 地下水 D. 淡化海水 ‎16. 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马略卡岛降水少,河流短小,而地下水资源丰富,所以马略卡岛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C正确,A、B错误;淡化海水成本较高,D错误。‎ ‎【16题详解】‎ 根据马略卡岛的经纬度,该地位于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最为短缺,B正确,A、C、D错误。‎ 新疆的坎儿井是人工开挖可自流引水的古代水利工程,是绿洲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它由竖井、暗渠 (含集水段与输水段)、地面输水的明渠道和储水用的涝坝等部分组成(下图)。 近几十年来,坎儿井水量衰减或干枯等现象威胁绿洲。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 坎儿井水冬季不断流,其主要原因是(  ) ‎ ‎①地下水补给为主水源稳定 ‎ ‎②全球变暖,冰雪融化增多 ‎③ 暗渠输送,受气候影响小 ‎ ‎④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不易结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8. 绿洲位于坎儿井的(  )‎ A. 竖井周围 B. 明渠两侧 C. 坎儿井上游 D. 涝坝下游 ‎19. 近几十年来,坎儿井水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A. 超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 B. 城市化使硬覆盖增多,下渗减少 C. 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减少 ‎ D. 砂砾石层,使井水下渗,水量变少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从图中看,坎儿井的水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水源稳定,①对;全球变暖,冰雪融化增多,冬季不会融化,②不对;该地流水经过暗渠输送,受气候影响小,较稳定,②对;该地坎儿井的水经过地下补给,与冬季是否结冰没关系,③不对。故选C。‎ ‎【18题详解】‎ 竖井位于坎儿井的集水和输水段,地下水埋深较深,取用水不方便,不是绿洲分布地,A不对;从图中看,明渠两侧并没有绿洲分布,明渠是在地面进行输水的河段,要输水至涝坝存储,不是绿洲集中地,B不对;坎儿井上游地下水水位低,地形坡度大,不是绿洲分布地,C不对;从图中看,在涝坝下游有绿洲分布,此处水源丰富,取水方便,D对。‎ 故选D。‎ ‎【19题详解】‎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多,超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坎儿井失去了水的来源,A对;城市化使硬覆盖增多,下渗减少与坎儿井的消失关系不大,B不对;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短期应该增多,C不对;砂砾石层在近几十年没有发生变化,对井水的下渗的变化影响不大,D不对。‎ 故选A。‎ 读部分洋流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洋流流向判断,图示洋流可能属于(  )  ‎ ‎①北印度洋夏季洋流②北半球中低纬环流 ‎③北半球中高纬环流 ④南半球中低纬环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1. 若该洋流位于南太平洋,则甲、乙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 A. 甲处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B. 甲沿岸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C. 乙处因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D. 乙沿岸降水普遍多于甲沿岸 ‎【答案】20. D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该洋流模式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世界大洋中,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副极地海区)、南半球中低纬(副热带)海区以及北印度洋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③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若该洋流位于南太平洋,则甲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没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A错误。甲为暖流,增温增湿,沿岸没有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乙为秘鲁寒流,因上升流形成大渔场,C正确。乙为寒流,降温减湿,降水少于甲岸,D错误。故选C。‎ 仙安石林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属于罕见的热带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下图为“海南省沿109°E的地形剖面及岩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形成仙安石林形态成针状、剑状的原因是(  )‎ A. 流水溶蚀 B. 海浪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冰川侵蚀 ‎23. 图中(  )‎ A. 仙安岭上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B. 五指山岩石中存在生物化石 C. 仙安岭上球状风化地貌广布 D. 五指山上冰川侵蚀地貌广布 ‎【答案】22. A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仙安石林属于罕见的热带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因为是喀斯特地形,则组成仙安石林的岩石为石灰岩,该地区降水多,位于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因此形成了针状、剑状形态。A正确。位于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不受海浪、冰川侵蚀,BD错误。该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侵蚀较弱,C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仙安岭上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A正确。五指山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没有化石,B错误。球状风化地貌主要形成于花岗岩分布区,仙安岭上岩石为石灰岩,C错误。五指山位于热带,海拔不足2000米,没有冰川地貌,D错误。故选A。‎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火山喷发到地表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的(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25. 右图中,甲代表岩石种类可能是(  )‎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花岗岩 D. 玄武岩 ‎【答案】24. B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岩石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属于沉积岩,A正确。丙由变质作用形成,为变质岩,B错误。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变成,CD错。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左图)和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右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该日A、B、C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地,日出地方时最晚的是_____地。‎ ‎(2)左图中,若B点所在经度为45°E,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时。‎ ‎(3)左图中,此时D点地方时为______点,E点昼长约为_____小时。‎ ‎(4)地球自转线速度A_____F(大于或小于)。‎ ‎(5)当左图中的A、B、C三地的昼长相等时,并且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_____位置。‎ ‎【答案】(1)夏至 B B (2)(23°26' N,135°E) 11 (3)0 8 (4)大于 (5)②‎ ‎【解析】(1)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该日A、B、C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B地;白昼越短,日出地方时越晚,该日A、B、C三地中,日出地方时最晚的是B地。‎ ‎(2)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 N);读图可知,E、F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若B点所在经度为45°E,则E、F所在的经线其经度为135°E,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 N,135°E);E、F所在的经线为135°E,为太阳直射的经度,地方时为12时,则此刻,北京时间(120°E)为11时。‎ ‎(3)读图可知,左图中,D点所在的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0 时,读图可知,E点所在的纬线,昼弧跨经度120°,则E点昼长约为8小时。‎ ‎(4)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往两极递减,与F相比,A离赤道近,自转线速度A大于F。‎ ‎(5)读右图①可知,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以判断为冬至日,则②为春分日,③为夏至日,④为秋分日,当左图中的A、B、C三地的昼长相等,并且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可以判断为春分日,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②位置。‎ ‎27.左图表示“北半球某地面的气压分布图”,右图表示“东亚地区某季节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2)在左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_____。‎ ‎(3)右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甲、乙两地风力相比,________地的风力较大。‎ ‎(4)右图中B天气系统为________,该地昼夜温差_______。‎ ‎(5)右图中,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__等灾害性天气。‎ ‎【答案】(1)乙 (2) 整体呈逆时针方向 (3)西北风 甲 (4)反气旋(高压) 大 (5)寒潮或沙尘暴 ‎【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等压面向上凸起,判断为高压,则说明甲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等压面向下弯,判断为低压,则说明乙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所以,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乙地。‎ ‎(2)左图中的环流模式是:垂直方向:甲地为高压,气流下沉;乙地为低压,气流上升;水平方向:近地面,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气流由甲流向乙;高空,丙为高压,丁为低压,气流由丙流向丁,整体呈逆时针方向。‎ ‎(3)读图可知,右图中甲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作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则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甲、乙两地相比,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甲地的风力较大。‎ ‎(4)读图可知,图中B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为高压(反气旋),在反气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晴朗天气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差,昼夜温差较大。‎ ‎(5)读图可知,天气系统A为冷锋,当冷锋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寒潮、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28.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 ‎(2)分别写出下列序号在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②_____④_____⑥_____。‎ ‎(3)若甲城市扩大硬化地面会导致⑤_____(增加或减少);若在山区植树造林会导致⑦_____(增加或减少)。‎ ‎【答案】(1)海陆间循环 (2)水汽输送 下渗 地下径流 (3)增加 增加 ‎【解析】(1)图中水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通过水汽输送把海洋水汽带到陆地上空,通过径流把陆地水流入海洋,因此是海陆间循环。‎ ‎(2)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下渗,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⑦为蒸腾。‎ ‎(3)若在甲城市扩大地面硬化,地表水难以下渗,会减少下渗④,提高地表径流量⑤,植树造林会使地表水流速减慢,利于下渗,会增加了地下径流量⑥和蒸腾量⑦。‎ ‎29.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 ‎(2)A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B处在地貌上是_____。‎ ‎(3)图中A、B、C三处,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处。‎ ‎(4)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C三处中应选择_____处。其理由是_____。‎ ‎【答案】(1)C (2)断层 山地(或山岭) (3)B (4)C C处地质构造是背斜,岩层为稳定的拱形,支撑力好;背斜两翼向下,利于排水 ‎【解析】(1)读图可知,A处岩层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发生位移,为断层;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处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 ‎(2)读图可知,A处岩层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发生位移,为断层构造;B处在地貌上是山岭。‎ ‎(3)图中A、B、C三处,寻找地下水应在B处,B处为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有利于地下水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4)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C三处中应选择C处,C处地质构造是背斜,背斜处岩层为稳定的拱形,支撑力好,不易坍塌;背斜两翼向下,利于排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