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4-8单元——必修二1-2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1845年,姚莹在实地考察西南各地的基础上,著《康輶纪行》一书,希望“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该书要洗雪的“耻辱”是:‎ A.鸦片战争致使国门洞开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北洋舰队在海战中惨败 D.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 ‎2.清政府为偿付《马关条约》的对日赔款不得不大借外债,其间,帝国主义国家把争夺中国海关权作为贷款的主要目的,最终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行政权。这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 A.使英国成为最大的受益国 B.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D.削弱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3.毛泽东说:“中国社会是—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国事是国家的公亊,不是—党—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据此,中共在根据地:‎ A.建立革命统—战线 B.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C.实行务实土地政策 D.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4.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5.按照美国学者格尔的说法,五四运动爆发之际,属于“相对剥削感”最强烈的时刻,因此,最容易产生反抗行动。这主要强调五四运动:‎ A.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所引发 B.与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相关 C.使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完全觉醒 D.成为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的导火线 ‎6.美国作家斯诺曾这样记述中共抗日根据地:“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新回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这表明当时中共:‎ A.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B.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C.抛弃阶级斗争的基本立场 D.保障政治权利的绝对平等 ‎7.黄埔军校招考新生的录取率,1935年仅为7%,而1940年则高达80%以上;1937年黄埔军校的报考标准从高中毕业降为初中毕业甚至肆业。这些变化反映了:‎ A.战争形势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 B.黄埔学员的素质不断提升 C.黄埔军校培训能力的大幅提升 D.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下降 ‎8.中国自古就有“民众说话,共同议政”的共和政治思想,但真正实践为政治制度却表现为:‎ A.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相继发生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三大工人运动的先后兴起表明当时:‎ A.工人阶级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 B.资本主义制度失去多数人支持 C.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 D.工人阶级拥有成熟的指导思想 ‎10.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列宁在二月革命结束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 A.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B.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11.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这次会议中国:‎ A.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密切联系 D.首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12.1970年初期,坐落在新疆罗布泊的中国核设施悄悄搬迁到西藏某地,而旧基地则伪装成很逼真的原子弹设施。此举是由于:‎ A.中国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 B.两极对峙的局势趋于紧张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国家安全遭遇新挑战 ‎13.在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中,埃及总统纳赛尔认为,与西方站在同一边并无前途。对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而言,这是他们外交政策的正确抉择。这一抉择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是:‎ A.使弱势国家成为美苏之间争霸的主要战场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削弱美国政治势力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涨 D.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操控世界事务的局面 ‎14.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演说中预料:“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l0年或15年的时候,武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而且由于经济力量将成为其他力量的关键因素。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本世纪最后l/3时间在其他方面的前途。”下列对尼克松演说理解错误的是:‎ A.他认为经济力量是决定政治格局的基础 B.他对数年后世界力量变化的预计基本准确 C.他基本看到世界多极化的发端和未来 D.他认为五个经济力量大小排列应是美、欧、苏、中、日 ‎15.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A.青铜 B.木、骨、石 C.铁 D.钢 ‎16.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重产区,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17.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18.完成环球航行的是:‎ A.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达·伽马到达印度 ‎19.近代以来,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都:‎ ‎①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②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③促进了新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④促进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下面是“英、美两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表,美国超过英国的最主要因素是:‎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17+14+15+14=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社会科学》(1996年09期)‎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 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明确 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 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 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 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 现了新形势。”‎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 ‎(2)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9分)‎ ‎2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它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三: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6分)‎ ‎(3)材料三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6分)‎ ‎23.出于不同需要,人们对“冷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冷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孰是孰非 时间 派别 观点 ‎20世纪四五十年化 ‎“正统派”‎ ‎“冷战”是美国政府对苏联威胁的一种防御性回应 ‎20世纪60年代 ‎“修正派”‎ 美国对苏联控制的东欧进行经济渗透,试图迫使苏联接受西方提出的战后解决方案。美国经济和政治的扩张,苏联被迫采取防御措施 ‎20世纪70年代 ‎“后修正派”‎ ‎“冷战”是美苏两国利己主义政策和一系列错误与误解的结果 片段二:剑拔弩张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片段三:功过是非 材料一: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材料二:正是在东西方“冷战”而形成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孕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也孕育了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的态度,同时,它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回看“冷战”——徐蓝在凤凰卫视的讲座 ‎(1)片段一中各派别对“冷战”形成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哪种?并说明理由。(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片段三中丘吉尔的“行动建议”在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有何影响?(5分)‎ ‎(3)片段三中材料一、二对“冷战”影响的评价有何不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件?(6分)‎ ‎24.阅读下列图片:‎ ‎ ‎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商路示意图 图2: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 ‎ 图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夺殖民地 请回答:(1)图1反映的历史现象在16世纪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简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2)图2反映了哪些重要历史现象?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3)图3预示着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 ‎(4)根据上述图片,简要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3分)‎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A 6.A 7.A 8.D 9.C 10.B ‎11.A 12.D 13.D 14.D 15.B 16.B 17.B 18.A 19.D 20.B ‎21.(1)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 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颁布临时约法);‎ 合作:共同反法西斯(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对抗:抗美援朝战争(或抗美援越战争)。‎ ‎(2)变化: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 原因:‎ 中国方面:中国国家力量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2.(1)主要意义: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 ‎(2)“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回”:发布改称谓、废跪拜(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和倡女权)等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等。‎ ‎(3)材料三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近的过程。注意:全面分析史实,不能以偏盖全。‎ ‎23.(1)示例一:同意“正统派”的观点。‎ 理由:二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存在大国沙文主义。‎ 示例二:同意“修正派”的观点。‎ 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示例三:同意“后修正派”的观点。‎ 理由: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企图遏制苏联;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存在大国沙文主义;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 ‎(2)措施:1949年成立北约组织。影响:为对抗北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材料一主要从负面影响去评价,材料二主要从客观积极影响去评价。方法:用全面、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 ‎24.(1)变化:开辟了以欧洲为中心,向其他地区的海上航线;大西洋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要道;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欧国家成为商路的中心地区等。(3分)原因:新航路的成功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殖民扩张等。(2分)‎ ‎(2)现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产品行销世界各地。(2分)原因: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英国打败其他殖民国家,建立了世界范围的海外殖民地。(2分) ‎ ‎(3)新现象:世界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 ‎(4)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