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知识点归纳大全+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选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2、隋朝的统一:‎ ‎(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 ‎(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 ‎1、开通者:隋炀帝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 ‎4、大运河的规模:‎ ‎(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评价隋朝大运河 ‎(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而亡国)‎ ‎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1)隋朝时,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2)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 ‎(3)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能。(采用的选官制度叫九品中正制)‎ ‎2、隋朝诞生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3、意义: ‎ ‎(1)政治: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2)社会: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迁,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 ★★古今考试制度对比:‎ ‎1、相同点:‎ ‎(1)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取。‎ ‎(3)考试纪律严格。‎ ‎2、不同点:‎ 比较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分文、理科,设置较合理 考试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较脱离现实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根本目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巩固统治 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选拔人才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1)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 ‎(2)隋炀帝实行残暴的统治,屡次发动战争,徭役兵役沉重,社会矛盾激化。‎ ‎(3)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2、起义:首先在山东地区爆发,迅速蔓延到全国。‎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隋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重点)‎ ‎(一)唐朝的建立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代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统治):‎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统治措施、原因):‎ ‎(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著名人物——房谋杜断: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最著名谏臣:魏征。‎ ‎2、贞观之治的表现(影响):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3、唐太宗的突出成绩(唐太宗统治的结果):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唐太宗有哪些做法在今天还值得我们借鉴?‎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重视民生,提倡节俭,重视人才等值得我们借鉴。‎ 二、女皇武则天:‎ ‎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政治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学生。‎ ‎(3)经济上: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农业。‎ ‎3、评价: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1、出现时间:唐玄宗前期(年号为“开元”)‎ ‎2、治国措施(出现原因):‎ ‎(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5、评价唐玄宗:(1)积极方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使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形成开元盛世。‎ ‎(2)消极方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 经济的繁荣(重点)‎ 农业:垦田面积扩大,发明并推广生产工具你,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2、手工业:丝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业生产水平高,以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为代表;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 ‎3、商业: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繁荣大都市,如长安城第国际性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难点)‎ 吐蕃(bo)‎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 唐蕃关系 ‎ ‎ 文成公主入藏 ‎ ‎ 史实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 ‎ 作用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其他民族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女子接受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射、打球、弈棋等活动。‎ ‎3、社会风气兼容并蓄,衣食住行等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 诗人 时代 代表作 特点 尊称 李白 盛唐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浪漫主义色彩)‎ ‎ ‎ 诗仙 ‎ ‎ 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被誉为“诗史”(现实主义精神)‎ ‎ ‎ 诗圣 ‎ ‎ 白居易 中期 ‎《秦中吟》‎ ‎《新乐府》‎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其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现实主义色彩)‎ ‎ ‎ ‎2、唐朝的书法、绘画成就:‎ 项目 代表人物 代表作 艺术特点 书法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 ‎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碑》‎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 ‎ 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 ‎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 遣唐使 ‎1、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概况: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学生和留学僧;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一次达500多人。‎ 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人物: 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 ‎2、经过:前5次失败,第6次成功,754年抵达日本。‎ ‎3、贡献: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三、玄奘西行 ‎1、时间: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概况: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那烂陀寺游学。‎ ‎3、贡献: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工作;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对比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 ‎ 不同点 在位皇帝 唐玄宗 唐太宗 目的地 日本 天竺 途中遭遇 ‎6次东渡,前5次失败,历经磨难 历经千难万险 出行方式 结伴 独行 是否回国 没回国 回国 目的 传播唐朝文化 学习佛教文化 ‎ ‎ 相同点 ‎1都是唐朝的僧人;‎ ‎2都为对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背景:‎ ‎(1)开元末年,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各地节度使势利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内重外轻。‎ 爆发: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平定;763年被平定。‎ 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fan)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2、概况;黄巢企业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最终被镇压。‎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政权;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概况: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3、趋势:统一是必然趋势。‎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难点)‎ ‎1、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2、北宋统一: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A、军事上: 宋太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 控制军队调动,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ƒ 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B、政治上: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知州),实施知州三年一换的制度;‎ ƒ 各州又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C、经济上: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由中央掌控;‎ ‚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点)‎ ‎1、重文轻武的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重文轻武的措施:‎ ‎ ‎ ‎ ‎ ‎ ‎ ‎ ‎ ‎ ‎ 措施 各项措施的影响 (1) 军事:提高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2)科举: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举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 4、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辽的建立(契丹建国):10世纪初(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2、西夏的建立:11世纪前期(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关系:和战(重点)‎ ‎(1)战: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战: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4)战:宋真宗时期,澶州之战,寇准主战,打退辽军。‎ ‎(5)和:宋真宗时,宋辽议和,内容: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影响(积极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和战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双方损失惨重。‎ ‎(2)和: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统一女真:11世纪末,完颜部的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 ‎2、起兵抗辽: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抗辽。‎ ‎3、金的建立: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二、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三、金灭北宋:‎ ‎1、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微宗、宋钦宗无力抵抗,妥协求和。‎ ‎2、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 ‎2、岳飞抗金:抗金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捷,大败金军。 后来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是抗金英雄) ‎ ‎3、金宋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重点)‎ ‎1、 时期:从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 ‎2、 原因: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3、 结果: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4、 表现:‎ ‎(1)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3)农业产量的提高,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苏湖指苏州和湖州;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4)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推广(北宋植棉广东,福建,南宋推广到江淮,川蜀)‎ 二、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兴起。‎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建有世界最早船坞,配备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重点)‎ ‎(1)商业都市:兴起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开封是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杭州(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货币: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原因: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作用: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 四、经济重心南移 我国的经济重心从( 唐朝 )中期开始南移,到( 南宋 )最后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代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因:‎ ‎(1)经济方面: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科技方面:宋朝的造船业水平很高,航海技术先进,有条件进行远洋航行。‎ ‎(3)政治方面:政府鼓励,设立市舶司,从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1)商业都市很多,开封和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有早市和夜市;‎ ‎(2)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闻名世界,外贸收入在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3)北宋时,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会子出现。‎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蒙古灭西夏:首先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元朝建立:‎ ‎(1)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措施: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元朝统一:‎ ‎(1)南宋灭亡:1276年,元朝灭南宋;‎ ‎(2)文天祥抗元:陆秀夫、文天祥等继续抗元。‎ ‎(文天祥是著名的抗元英雄,他具有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统一:1279年,统一全国。‎ ‎4、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 元朝的疆域:‎ ‎1、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2、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难点)‎ ‎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 ‎(1)在中央:‎ 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ƒ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其他地区设立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重点)‎ ‎1、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 繁荣的大都市生活 ‎1、 大都市:北宋是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瓦子:指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 杂居:杂居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形成于宋代;元朝统一南北后,元杂剧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4、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 二、宋词 ‎1、 含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 词牌: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3、著名词人:(1)苏轼:豪迈飘逸;‎ ‎(2)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 ‎(3)辛弃疾: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 ‎ 三、元曲 ‎1、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 ‎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窦娥冤》‎ ‎3、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祖光、白朴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 ‎2、活字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 ‎3、发展:此后又发明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4、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传播: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波斯——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1)汉代: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2)宋代:利用人造磁铁制成了罗盘 ‎(3)应用:北宋末年,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4)传播: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 ‎(5)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 2、火药:‎ ‎(1)唐朝:已经发明了火药 ‎(2)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竹管火枪、突火枪 ‎(3)元代:发明火铳 ‎(4)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5)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 三、发达中外交通 ‎1、原因: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陆交通发达。‎ ‎ 2、通道:(1)陆路:‎ 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2)海运 A、条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B、概况: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C、航线;宋代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D、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 初一历史期末试题 ‎ ‎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来源:Zxxk.Com]‎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 ‎41.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初年政府特别注重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不能反映这一史实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册封达赖、班禅 ‎ C.设置驻藏大臣 D.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43.中俄历史上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4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赤嵌楼 45.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中期[来源:Z#xx#k.Com]‎ ‎46.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 A.台州战役 B.雅克萨战役 C.尼布楚战役 D.乌兰布通战役 ‎47.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A.唐诗 B.策问 C.《三国演义》 D.四书五经 ‎48.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关注民生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49.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初国力强盛 B.海上交通发达 ‎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50.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 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51.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 ‎ 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 ‎52.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53.“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来自原著小说《水浒传》,请问该电视剧和小说呈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A.三国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54.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包括 A.西藏 B.黑龙江 C.蒙古 D.新疆 ‎55.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A.八股取士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6.以下是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业绩是:‎ ‎①平定准噶尔叛乱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册封五世班禅 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7.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58.“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59.温州民间为了纪念一位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按照行军打仗时的干粮仿制出一种食品——光饼,你知道纪念的这位抗倭英雄是 ‎ A.戚继光 B.霍去病 C.卫青 D.郑成功 ‎60.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注意:请考生答在试卷上。‎ 阅读下列材料,做出判断:(5分)‎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写上“A”,否则写上“B”。‎ ‎61.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 ( )[来源:学科网ZXXK]‎ ‎62.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 ‎63.明中叶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 第二位。 ( )‎ ‎64.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 )‎ ‎65.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深 重的危机。 ( )‎ ‎66.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A B C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回答问题(8分):‎ ‎(1)从 到 年,‎ 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2分)‎ ‎(2)请填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和最远 到达的地区。(3分)‎ A. ‎ B. ‎ C. ‎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最后还是被当成“弊政”遭废止,这是因为什么?(3分)‎ ‎67.阅读下列材料:(8分)‎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朝代官职的变化?(1分)文中“帝”指谁?(1分)‎ ‎(2)材料中“六部”指哪六部?(3分)他们对谁负责?(1分)‎ ‎(3)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2分)‎ ‎6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各民族的国家,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为此某历史兴趣小组就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9分)‎ ‎ (一)措施回顾 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4分)‎ ‎[来源:Z&xx&k.Com]‎ ‎(二)分析归纳 分析上述措施,请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2分)‎ ‎(三)感悟升华 通过对清朝民族政策的分析,你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3分)‎ 初一历史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41—45 CABCC 46—50 DDCAB ‎51—55 CBCDD 56—60 BBBAB ‎61—65 ABBBA ‎66.(1)1405、1433‎ ‎(2)A刘家港 B 红海一带 C 非洲东海岸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手工工匠逃亡;同时明朝国力日益衰退。‎ ‎67.(1)明朝。 “帝”是明太祖。 ‎ ‎(2)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对皇帝负责。‎ ‎(3)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8.(一)措施:①坚决镇压准噶尔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②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驻藏大巨和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③设置参赞大臣和将军等官职,加强对西北和东北边疆的管辖;④‎ 以会盟、联姻等方式,并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 ‎(二)特点:恩威并重,刚柔并济。‎ ‎(三)积极意义:①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减少战乱,加速民族融合:②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初级中学初一历史期中试题 ‎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3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32.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近300年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来源:学科网]‎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8年 ‎33.今年3月21日,联合国发行《世界诗歌日》系列邮票,汉语诗歌选取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静夜思》。李白被誉为 A.诗圣 B.诗鬼 C.诗神 D.诗仙 ‎3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来源:学科网]‎ ‎35.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 “知得失”的镜子是指 A.魏征 B.皮日休 C.房玄岭 D.李白 ‎36.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作品是 A.《唐律疏议》 B.《丹经》 C.《金刚经》 D.《步辇图》‎ ‎37.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38.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天宝危机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 ‎39.学习了隋唐史后,几位同学做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C.分裂奔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40.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顔真卿 C.苏轼 D.柳公权 ‎41.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作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宋朝重武轻文 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 ‎4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43.景德镇兴起于北宋,后来发展成著名的 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44.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A.楚汉之争 B.澶渊之盟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5.十一世纪前期,西夏建立。它的建立者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赵匡胤 D.完颜阿骨打 ‎4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47.南宋时,众多抗金名将中最突出的是 A.文天祥 B.赵构 C.岳飞 D.寇准 ‎4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是 A.灭掉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49.下列史实与忽必烈有关的是 A.统一蒙古 B.灭西夏 C.灭北宋 D.统一全国 ‎50.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 请注意:考生须将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1.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河”是指什么?(1分)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修建的?(1分)修这条河的目的是什么?(1分)‎ ‎(2)“此河”的最北端是哪里?(1分)最南端是哪里?(1分)中心又是哪里?(1分)‎ ‎(3)材料一中如何评价它的?(材料中找答案)(1分)你如何评价这条河的积极作用?(1分)‎ ‎52.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材料二这种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1分)这种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1分)对这种制度的创立和完善,作出贡献的君主有哪些?(举出一个例子)(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1分)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1分)‎ ‎53.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1分)材料反映了他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1分)唐太宗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治理国家?(举出一个例子)(1分)‎ ‎【盛世经济】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创新?(举出一个例子)(1分)[来源:学。科。网Z。X。X。K]‎ ‎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1分)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1分)材料反映的这件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海内知己】  ‎ ‎[来源:学_科_网]‎ ‎[来源:学科网]‎ 上图可见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4)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2分)你从他们身上感悟到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1分)‎ ‎(5)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是什么?(1分)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分)‎ 54.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什么?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3)因海外贸易兴盛而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泉州,当时这里出口的主要货物可能有哪些?(举出一个例子)‎ 初一历史答案 BCDDA CCBBB BDCBB CCBDB ‎51(8分)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涿郡( 北京 ) 余杭(杭州) 洛阳 ‎(3)材料一,“亡隋波浪九天来” ‎ 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任意一点)‎ ‎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②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52(5分)(1)科举制隋朝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2) 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 ‎53(12分)(1)唐太宗。 善于纳谏。 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修订法律,化重为轻;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意一点) (2)曲辕犁(筒车)‎ ‎(3)藏族。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忍不拔、坚持理想和信念的精神。(言之有理)‎ ‎(5)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言之有理)‎ ‎54(5分)(1)交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大量的北方人南迁,给南方提供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2)①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③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3)丝绸 瓷器 茶叶 生丝 药材等 七年级历史试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 命题人:七年级命题组 审核人:安广成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来源:学.科.网]‎ ‎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1分)‎ ‎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建立隋朝 B.隋灭陈,统一全国 ‎ C.开凿大运河 D.隋末战争爆发 ‎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 4.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而这一考试制 度使中国的行政效率提高了,增强了稳定性。“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 A. 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5.中共中央颁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崇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来源:Zxxk.Com]‎ ‎ 6.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这种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 ‎ ‎ A.贞观遗风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皇之治 ‎ 7.诗歌能真实地反映时代。下列诗歌能反映安史之乱影响的是 ‎ A.“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B.“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 8.如图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9.雕版印刷术在唐时期已经发明。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他是 ‎ A.《天工开物》 ‎ ‎ B.《史记》 ‎ ‎ C.《大唐西域记》 ‎ ‎ D.《金刚经》‎ ‎ 10.请你猜猜谜语:“唐太宗自传”,打一唐代诗人。该诗人的诗句应当是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枢密使 ‎ 12.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飞天》的照片。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奥运会开幕式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 ‎ ‎ 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 C.唐杰: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主要是以佛教故事为主 ‎ D.爷爷:我到陕西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 13.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 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突厥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 14.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 1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 ‎ ‎ A.“交子”纸币 B.“会子”纸币 C.开元通宝 D.光绪通宝 ‎ 16.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7. 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根据诗中的描述,推测其隐含的科技成就是 ‎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 ‎ 18.《马可波罗行记》中写到:“外国剧价异物及百货之输入此地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的“此城”应指 ‎ A.东京 B.临安 C.泉州 D.大都 ‎ ‎1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 20.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 2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2分)‎ ‎ ‎ ‎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 ‎ ————《宋史》‎ ‎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 ‎ ‎ 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及铜牌 泉州出土的南宋船 ‎ 图1 图2 图3‎ ‎(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3分)‎ ‎(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1分)‎ ‎[来源:学科网ZXXK]‎ ‎ 22.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列是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究,请你回答相关问题。(8分)‎ ‎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 ——《旧唐书》 ‎ ‎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2)材料二表明当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1分)‎ 材料三 阅读下列四个人物图片:‎ ‎ 人物画像 ‎ A.松赞干布 ‎ B ‎ C.元昊 ‎ D 他们有哪些活动?‎ 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民族的首领,他做赞普时基本上统一的各个部落,迁都逻些,建筑布达拉宫,创制藏文,迎娶唐朝文成公主。‎ 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建立契丹国。‎ 他是西北党项族首领,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懂得蕃汉文字,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他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还仿汉文创制女真文字。‎ ‎ (3)根据材料三写出B、D人物的名字?(2分) ‎ ‎ ‎ ‎ 材料四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 ——《续资治通鉴长编》”‎ ‎(4)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1分)‎ 材料五:“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少数民族是在元朝时期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 ‎(5)根据材料五,说明我国在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1分)‎ ‎ ‎ ‎(6)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1分)‎ ‎ ‎ ‎23.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1分) ‎ ‎(2) 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主要考试科目有哪些?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3分)‎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3) 阅读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为加强管辖,元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推行这一制度的皇帝是谁?(3分)‎ ‎[来源:学科网ZXXK]‎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材料一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柳宗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1分)‎ 材料二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1分)‎ 材料三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 ‎(3)指出材料三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1分)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1分)‎ 材料四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 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位“僧人”是谁?(1分)‎ (5) 从材料二和处理三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怎么样?(1分)‎ ‎(6)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C B A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B A C C D C 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 21.(1)①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意思相同即可,1分);‎ ‎ ②政治因素:南方的相对安定和政府重视经济发展(1分)‎ ‎ (2)①主要来自于东南(1分);‎ ‎ ②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北方转移到南方(或者: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分)。 (3)①宋代(1分);②商标、广告意识(1分);③海外贸易(1分)。‎ ‎ (4)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的发展(1分)。‎ ‎22.(1)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1分)。‎ ‎ ②影响: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1分)。‎ ‎ (2)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 ‎ (3)B:耶律阿保机(1分); D:完颜阿骨打(1分)。‎ ‎ (4)澶渊之盟(1分)。‎ ‎ (5)回族(1分)。‎ ‎ (6)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意思即可(1分)。[来源:学&科&网]‎ ‎ 23.(1)三省六部制(1分)‎ ‎ (2)①科目:明经(1分)、进士(1分)‎ ‎ ②作用:选拔了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1分)‎ ‎ (3)①元朝疆域辽阔(1分); ②行省制(1分); ③忽必烈(或元世祖)(1分)。‎ ‎24.(1)唐太宗(1分)。‎ ‎ (2)遣唐使(1分)。‎ ‎ (3)①鉴真(1分); ②日本(1分)。‎ ‎ (4)玄奘(1分)。‎ ‎ (5)开放的对外政策(1分)。‎ ‎ (6)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