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五)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五)‎ 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第2~10页。   知识梳理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 ‎ ‎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4.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测。   复习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复习方法   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需要有“本”可依。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的复习,使所学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  2.复习是对学生本单元学习情况的总结性训练,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某些知识点要进行归纳和对比,提高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要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从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本课中教学采用实物演示法、探究法、观察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预设A引用导入:   师:万圣之师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就是说把之前学过的知识通过重新学习、温习的方式可以加深印象,这样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也可以把知识记得更牢固。今天我们要一起上一节复习课,现在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指生回答)   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  )。(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出示课题)   【品析:教师引用孔子的一句名言,不仅突出复习总结的重要性,而且渗透学习方法。在猜老师身高的思考中导入复习课。】   预设B趣味日记导入: ‎ ‎  出示小猪皮皮的日记: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来,快速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用40米长的毛巾擦脸。然后坐在80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牛奶。我以每分钟100厘米的速度跑到学校,刚到门口就碰见身高165米的大象校长,我连忙向校长问好。到教室后,我拿出1米厚的课本看起来。   小朋友们,看完小猪皮皮的日记,你一定笑破了肚皮!我们已经学完了长度单位的知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帮小猪皮皮改一改吧!(详见课件部分)   【品析:创设趣味日记的情景,引来学生的发笑,在笑声中感悟长度单位的选择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复习厘米和米。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小结: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它们分别用字母”m“和”cm“表示。‎ 2. 回忆1米和1厘米有多长。 ‎ ‎  你还记得1厘米有多长吗?1米呢?   (1)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比画出1厘米。   (2)张开双臂用庹表示1米的长度,指一指从地面到自己身体什么部位是1米的高度。   (3)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如:手指宽、图钉长、数学书的厚度等。   (4)具体估测,请大家拿出数学书,用你的手指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度。   3.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1)先估一估课桌的长度,再用尺子量一量。   (2)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   (3)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4)刻度0不见了怎么办? ‎ ‎  ◎复习线段。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征?   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2.画线段。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画对了,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并同桌互相检查。   【品析:在复习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实践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探索实践,强化提高 ‎ ‎  第一关:填空题。(以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并加以实物演示说明)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要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子的(    ),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3)一把尺的刻度从0到5是(   )厘米,从6到10是(  )厘米。   (本题学生回答的答案可能不会有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方法,是计算还是推算。)   (4)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10厘米,原来的绳子全长(  )厘米。   (本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20厘米、30厘米或者40厘米,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利用实物演示的教法,将40厘米长的彩带进行对折再对折,得出结论。)   (5)用一把25厘米长的尺子测量1米的纸条,需要量(   )次。   (学生可能会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在黑板上演示,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   第二关:判断题。 ‎ ‎  (1)厘米是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示学生1厘米和1米的长度。)   (2)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 (  )   (学生可能会认为是对的,提醒学生注意线段的特点,中间的一段是直的。小组合作,上讲台说明判断的理由。)‎ 第三关:在括号里填”米“或”厘米“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室长8(  )    黑板长4(  )    课桌长50(  )    小明身高120(  )   第四关:计算题。   1米-10厘米=(  )厘米          7厘米+8厘米=(  )厘米   30米+6米=(  )米            21米-4米=(  )米   94厘米+6厘米=(  )厘米=(  )米 ‎ ‎  第五关:在里填上”>“”<“或”=“。 (小组讨论,说出结果,并说明理由)   3米3厘米    20厘米2米     2米26厘米    2m+30m50m   提示:先计算再比大小,或者数字相同看单位,单位相同看数字等。   第六关:画线段。   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幻灯片补充画法:先用5厘米减去2厘米,等于3厘米,再用刻度尺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第七关:解决问题。   小明家离学校50米,离超市70米。小明从家走到超市比从家走到学校要多走多少米?   【品析:通过闯关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轻轻松松学知识,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答案】 ‎ ‎  第一关:(1)尺子 (2)刻度0 (3)5 4 (4)40  (5)4   第二关:(1)√  (2)×   第三关:米 米 厘米 厘米   第四关: 90 15 36 17 100 1   第五关:> < > <   第六关:略   第七关: 70-50=20(米)   四、评价总结,提升能力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觉得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品析: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 ‎  单元整理与复习课,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与了解,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这一课时的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米与厘米,能在生活中熟练地应用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其次,对线段知识的掌握又得到了巩固。这种课型有益于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我的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