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 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 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的根本原因。无论是90分钟的时间提示功能,还是单日2小时的时间锁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我那么迷恋,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然而我兴致并未稍减,因为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会无拘无束地听从我的喜好。”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种喜好为何吸引我?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告诉自己这一点的理智。 人们对喜好的培养无法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强制之上。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户的兴趣必然行不通。已经开始走向成年的“00”后们,本就生在一个娱乐的时代,更不用提无数的娱乐软件、平台是如何通过变现在普通用户身上实现了巨富的梦想。而这种单向商业价值只会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产品的开发中。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断尝试和真实的生活增加联系,有时间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里成了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如取得巨大轰动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进行的一次正向创意。 从实践的角度说,今天的人们在科技与自我之间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当人类无法抗拒技术的魅力或牵引时,我们起码应当选择更有益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 (摘编自吴卉《抖音的时间成本与大众的快乐密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抖音和其他网络娱乐产品一样,是一种消遣载体,它让用户极易从使用中获得快乐。 B. 针对用户在抖音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抖音视频已经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 C. 今天的人们对快乐虽然有着多元的理解,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 D. 现实中,我们无法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 方式来控制用户对抖音视频的喜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否定了用娱乐速食性来批评抖音的说法,同时提出如何看待抖音的问题。 B. 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话旨在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C. 文章用“西安城市名片”事例论述抖音在增强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方面有了积极尝试。 D. 文末指出人们当下的迷失状态,提醒人们用有益的态度去思考科技为生活创造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抖音里15秒的视频可以让人们用超短时间达到收获强烈快感的目的,这种交易划算。 B. 抖音视频满足了我们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 需求,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 C. 关闭抖音视频后会产生巨大 空虚感,这说明抖音视频只是瞬时的陶醉,并不值得拥有。 D. 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抖音相似产品的开发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商业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必须严谨,科普无须严肃。2017年,科技类综艺节目迎来“小爆发”,化高冷科技为电视语言让科学知识变得有声有色、逐渐培养、形成了固定的收视群。然而,新鲜感和第一波热度过后,人们发现,叫好又叫座”之难使不少科技类综艺节目陷入尴尬境地。 但科技确实是综艺创作的“富矿”。如何让“不食人间烟火”的科技类综艺节目飞入寻常百姓家?复杂的原理、专业的实验、陌生的装置……当这些出现在眼前时,你是否想立马换台?科技元素的可看性不强,基因解码、柔性电子技术等生僻词汇也会令观众听而却步。因此要想吸引观众、持续调动观众积极性,必须要给“科学”加些料。开拓科技类综艺节目这一蓝海,不仅要展示科技这一“面子”,更要提升温度这一“里子”,将科学与情怀、梦想,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让科技有“人气儿”、有“人味儿”因此,一档科技类节目不仅需要充实的内容将节目装扮得更有意义,更需要接地气的讲述和呈现,让节目真正走进百姓的内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编自《百家号》 材料三: 曾经有学者将科技类节目比喻为“砸石头”节目,与已经受到市场认可的节目类型不同,内核较硬的科技类节目不但“难啃”,并长期处在“投石问路”的状态。只是,这又冷又硬的“石头”今年以来已被悄然投出多次——《我是未来》《加油!向未来》《机智过人》《未来架构师》《极客智造》等多档科技类节目密集地与观众见面,并渐渐形成良好口碑,有了固定的收视群。节目没有单纯地将晦涩公式或是深奥实验搬上舞台,而是更多地通过对最新科技成果案例的展示,以及对前沿科技理念的生动演绎,掀开当代科技神秘面纱的一角。科学精神随着节目通过荧屏广为传播,难怪科技类节目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看好,成为综艺节目又一片蓝海。 “用大众创新的电视综艺手法,让科学知识、科技科普融入现代主流传播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院士对某期科技类节目的点评,也道出了揭示科学之美、展现科学精神的节目得以热播荧屏的可贵。 (摘编自《文汇报》) 材料四: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进一步强化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公益属性和文化属性。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顺应政策要求和大众的高品质精神需求,原创科技类综艺逐渐开始发力,将成为继文化类节目之后,电视荧屏上的又一股“清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在明星真人秀大行其道的当下,制作与发行具有强烈专业性、权威性、思辨性的科技类综艺是对电视工作者的艰巨考验,并不是说投入了便可成功,但毋庸置疑的是,科技类综艺相比娱乐综艺而言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国家广电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受众构成来看,文化类、科教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吸引年轻受众的关键力量,而且对于大学及以上程度的观众更县吸引力。 (摘编自《看传媒》)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拓科技类综艺节日要“面子”“里子”兼顾,有意义有意思兼顾。材料一以生动的语言表述了这一看法。 B. 材料二图表显示,科技类节目中融入了诸多元素,其中“实验”和“对抗”元素是主流,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元素。 C. 没有公式与实验,《我是未来》《极客智造》等科技类节目创新融合综艺手法与科技知识,巧妙展现科技精神。 D. 科技类综艺节目相比娱乐类综艺节目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能吸引高素质观众,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扶持有助于其发展壮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分析了科技类节目面临的现状,科技类节目虽暂时遭遇尴尬,但如果开拓得当,前景还是会一片光明。 B. 材料二显示,科技类节目中有一些娱乐性的元素,如“游戏”“情景剧”等,表现了科技类节目对吸引观众的看重。 C. 材料三引用权威人士的话,指出科技类节目成为综艺节目又一片蓝海的事实,并揭示了其热播荧屏的主要原因。 D. 材料四从国家宏观调控的层面,指出科技类节目将迎来新一轮春天的政策背景,这是科技类节目发展的大环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 戒心 旧历,腊月初八。年越来越近了。 民工张老四正使劲将沙料和水泥铲进搅拌机。虽然是寒冬,但张老四额角的汗珠还是簌簌地滴落下来,和进沙料和水泥中。 张老四已记不清楚,他来这个工地是第几个年头了。只知道,那房子是一栋接一栋地平地而起,耸入云霄。来的时候,张老四四十多岁,身强力壮。转眼间,已过半百,走起路来,背已略有些驼了。 张老四趁机器和泥的空儿,又从内衣兜里掏出女儿的照片来。照片上是一个十五六岁漂亮可爱的小女孩,扎着两根粗粗的羊角辫,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张老四仔细端详着照片,想象着女儿现在的模样。又一年多没有见到女儿啦,心里怪想的。 正月过了初三出去,腊月过了二十四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老四家盖起了楼房,女儿有了新衣裳,家里日子宽裕了。但张老四更加想家了,每次趁休息的空儿,他就对着家的方向眺望,然后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接着咳嗽不止。 张老四常想,把今年干完了,说什么明年也不干了,回家好好地和妻子儿女聚在一起。可是到了正月,当家里各项开销都列出来,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他歇不得,家还得靠他。 但张老四从不怨天尤人,他相信,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总有一天,他不会再想家,可以天天呆在家里。春天来了,牵着家里的两头黄牛,去山坡上放牧、踏青。冬天来了,就坐在家里灶下的柴火旁,烤火拉家常。这样简单的生活,却成了张老四心中的奢望。 腊月初八,在乡下,又是各家打扫卫生,煮腊八粥,为过年而准备着的日子。此刻,他似乎又闻到了家里腊八粥里散发出的浓浓香味。 乡下有句俗话:“月怕过半,年怕过中秋。”腊月到了,年还会远吗?远方的火车没日没夜地轰轰隆隆,回家的脚步声越来越大了。 回家,今年一定得回家。张老四想。去年,他没有回家。他和另外几个工友留下来一起照看工地,老板给他发双倍的工资。但今年,他下定决心,就算老板给他三倍的工资,他也要回家过年。 张老四正站在那里发愣,民工小刘走了过来。“张老四,在干什么呢,又在想家呢?”小刘的声音不大,却把张老四吓了一跳。刚才,他真的走神了。 小刘给张老四递上一支烟,客气地对张老四说:“张大叔,有件事求你帮个忙,中不?” “说吧,能帮的一定帮。”张老四在工地上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大好人。最脏最累的活派给他干,他也毫无怨言。哪儿缺人,他就在哪儿顶上。 原来小刘在工头那儿得知,今年工地上安排他和另外几个工友过年一起在工地上值班。而小刘前几天接到家里电话说,家里给他找了个对象,让他春节回去和人家见面。小刘来工地好几年了,一直都单身。可这次有了机会,又听工头说让他过年值班。小刘一听就急了,于是想到了张老四。 张老四听了小刘的难处,也有些为难了。小刘让张老四代替他,春节在工地上值班。可先前他已经打电话给妻子和女儿说,今年过年一定回家的。他是真的很想家了,很想回家了。张老四又猛吸一口烟,心情有些沉重。他可以拒绝小刘,小刘也没有理由责怪他。可是既然小刘找到了他,就是对他的信任。他是和小刘同一年来的,眼看小刘都二十七八了,还没找到对象,他心里也急啊。如果担误了人家,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小刘见张老四有些为难,又趁热打铁道:“张大叔,求你帮个忙了。过年老板付你三倍的工资,我再自己掏一份给你,你看成吗?” 张老四想了想说:“好吧,过年我就替你值班吧。但我不要你给的那份钱,你回家去,好好相对象。我等着吃你的喜糖。” 张老四说完,小刘心里激动不已。忙说:“张大叔,谢谢你,喜糖喜酒一定忘不了你的那份。” 回家,又回不了家。回家,什么时候,又变成了张老四的另一个奢望。 张老四把女儿的照片又收进内衣兜里,他不能再看,越看,只能越想。他又对着家的方向眺望,然后苦笑了一下。 张老四自语道:“赶明年吧,赶明年一定回家去过年。别人求我也没用。” (本文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老四在寒冬腊月挥汗如雨地工作,几年间,城市的高楼一座座拔起,他却耗尽了身力,在辛苦的劳作中,给他安慰的是口袋里的女儿的照片。 B. 张老四外出打工逐渐使家里宽裕,他想回家不再打工,但家庭财务状况使他的愿望难以实现,和家人在一起过平常人的生活成了他的奢望,对此他很是愤懑。 C. 腊月初八是个特殊的日子,勾起了张老四对回家的期盼,他已经快两年没回去了。文中写火车“没日没夜地轰轰隆隆”衬托了张老四想回家的迫切心情。 D. 小说写了城市工地上的普通民工,展示了底层社会小人物的生活。张老四是千千万万城市普通民工的代表,他们虽然渺小,但内心是丰富的。 7. 小说开头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8. 小说的题目是“回家”,但主要内容是围绕张老四想家展开的,如果以“想家”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铉,字宝鼎,勃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书《急就篇》,月余便通。家素贫,常春夏务农,冬乃入学。年十六,从浮阳李周仁受《毛诗》《尚书》,章武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虯受《周官》《仪礼》,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 。居徐门下五年,常称高第。年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每睡,假寐而已。年二十七,归养二亲,因教授乡里。生徒恒数百人,燕赵间能言经者,多出其门。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举秀才,除太学博士。及李同轨卒,齐神武令文襄在京妙简硕学,以教诸子。文襄以铉应旨,徵诣晋阳。时中山石曜、北平阳绚、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广平宋钦道及工书人韩毅同在东馆,师友诸王。铉以去圣久远,文字多有乖谬,于讲授之暇,遂览《说文》《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天保初,诏铉与殿中尚书邢邵、中书令魏收等参议礼律,仍兼国子博士。时诏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母怀文等草定新历,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令铉与通直常侍房延祐、国子博士刁柔参考得失。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杨元懿、宗惠振官俱至国子博士。 (选自《北史·李铉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寻正国子博土/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B. 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C. 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D. 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叫表字,通常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 《论语》,孔子的教学以及生活中的语录结集,相传由孔子编写而成。 C.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也可以用来指优秀人才等。 D. 六艺,通常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铉幼时家贫,非常喜欢学习。因为家中贫穷,他便常常在春夏时节参加农业劳动,到了冬天才入学学习;为了学习知识,他曾经拜多人为师。 B. 李铉教授弟子,成效颇为显著。回家奉养双亲时,他曾在乡里教授弟子,学生数量常常达到几百人,燕赵一带能谈论经籍的,多出自他的门下。 C. 李铉撰定典籍,因饱学被选用。他编定《孝经》等三十余卷;李同轨去世后,齐神武帝亲自在京城精选饱学之士教育皇子,他被齐神武帝选中。 D. 李铉治学严谨,修改经籍谬误。他认为距离文学先圣所处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经籍中文字多有错误,于是就在空暇时删改六艺经注中的错字。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 (2)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晩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鹅湖,山名。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北。辛弃疾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书咄咄:晋殷浩被废黜后,用手在空中书写,作“咄咄怪事”四字。唐司空图隐居山中,作《休休亭记》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汉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13.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枕簟”句写气候变化。虽未入秋,但秋意来袭。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外露。 B. “断云”句写江上风光。漂浮水面的片片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这景象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给人以阴冷的感觉。 C. “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景,池塘里红莲盛开,相互偎依,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却静静地兀立着。 D. “醉”字由荷花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造意遣词,俱尽其妙。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优美。 14. 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头发。 (2)《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甘肃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家长苦于各种APP久矣,此番甘肃叫停APP布置作业,简直是大快人心。尽管该规定出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相关文件,但不得不说的是,APP布置作业这一现象的危害,绝不仅是伤害学生视力那么简单。其背后,是商业势力对校园 的渗透。按照商家的说法,作业APP具备即时上传、实时交互、大数据分析等等优势,可细想开去,这些所谓优势完全是 ,教师们必然不会在下班时间守着APP随时查看学生作业,更不用说在线辅导了。 的作业APP的出现,其本质乃是市场利益激励下,商业势力之于固有教育教学方式的生硬改造。这是一种外部乱入的“互联网+”,而不是学校自发生成的。一些学校之所以对让学生安装、使用某些作业APP ,不过是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已。 禁用APP布置作业,还学校以干净,还家长和学生以清净,( )毕竟,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作业APP,而这些APP本身,也无法提供不可替代的有益帮助。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所不至 不刊之论 形形色色 一马当先 B. 无孔不入 无稽之谈 形形色色 趋之若鹜 C. 无所不至 无稽之谈 琳琅满目 趋之若鹜 D. 无孔不入 不刊之论 琳琅满目 一马当先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甘肃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了《甘肃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 B. 甘肃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 C.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的《甘肃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 D. 甘肃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甘肃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禁止不得使用APP布置作业。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绝对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而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 B. 这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C. 这绝对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而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D. 这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四、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背景:2020年爆发的疫情严重冲击了国家经济和就业。 政策: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现状:相关政策发布后,全国多地积极搭台,市民、供货商、电商闻风而动,地摊经济逐渐火起来了。 地摊经济的恢复也引发了社会热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认为地摊经济解决了底层民生生计,活跃了城市文化,体现了城市包容度;另一方认为地摊经济阻塞交通、影响市容市貌、引发假货回潮等弊端。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一一位市民的身份给“武威市城管局”写一份信,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及解析 【答案】1. C 2. B 3. D 4. C 5. C 6. B 7.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春节前那种充满希望的忙碌的气氛,为下文表现主人公热切期盼回家埋下伏笔。 8 . 以“想家”为题不合适。“想家”预示了故事的结局,不够含蓄。从全文看,“回家”还有另一层含意:回家好好和妻子儿女聚在一起,不再在外奔波了。这个含意提升了小说的主题。如果以“想家”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故事写张老四年复一年“外出”“回家”,揭示了当代民工的生存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9. A 10. B 11. C 12. (1)乡里没有可以从师学习的人,李铉于是到大儒徐遵明处去接受学习。 (2)因为乡里少有典籍,所以来到京城游学,读没有见过的书。 13. B 14. 词人连用三个典故,看似向往安闲隐居的生活,实际上是悲愤故作旷达之辞,词人志在恢复中原,却遭排斥打击,感叹自己病后精力衰退,深恐无法为国效力。15.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6. B 17. A 18.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错误,文中说“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论证对象分析错误,“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分析不当,原文是说“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应是论证了人们都会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听从自己的喜好。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这种交易划算”判断不当,从文中“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及“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可知;B项,“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说法错误,文中“似乎”两字表明了作者并不赞成这一说法;C项,“并不值得拥有”说法绝对,从原文“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以及“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可知。故选D。 【答案】4. C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没有公式与实验”曲解文意,材料三“节目没有单纯地将晦涩公式或是深奥实验搬上舞台,而是更多地通过对最新科技成果案例的展示,以及对前沿科技理念的生动演绎,掀开当代科技神秘面纱的一角”是说节目展现公式与试验的方式灵活,而不是没有公式与试验。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引用权威人士的话,指出科技类节目成为综艺节目又一片蓝海的事实,并揭示了其热播荧屏的主要原因”理解错误。原文引用权威人士的话“也道出了揭示科学之美、展现科学精神的节目得以热播荧屏的可贵”,并未揭示其热播荧屏的主要原因。“科技类节目成为综艺节目又一片蓝海”也不是权威人士指出的。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对此他很是愤懑”与原文不符,文中并没有描写他的这一心理。故选B。 7.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春节前那种充满希望的忙碌的气氛,为下文表现主人公热切期盼回家埋下伏笔。 8. 以“想家”为题不合适。“想家”预示了故事的结局,不够含蓄。从全文看,“回家”还有另一层含意:回家好好和妻子儿女聚在一起,不再在外奔波了。这个含意提升了小说的主题。如果以“想家”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故事写张老四年复一年“外出”“回家”,揭示了当代民工的生存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开头第一段“旧历,腊月初八。年越来越近了”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主要写时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句话写了主要事件,快过年了,主要是为了营造春节前那种充满希望的忙碌的气氛;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引出下文,为下文表现主人公热切期盼回家埋下伏笔。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探究标题的合理性,题答题步骤:亮出明确的观点;分点列出事实依据;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注意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解答本题,要重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具体情感,比如“张老四常想,把今年干完了,说什么明年也不干了,回家好好地和妻子儿女聚在一起”、“回家,今年一定得回家。张老四想。去年”、“但今年,他下定决心,就算老板给他三倍的工资,他也要回家过年”“回家,什么时候,又变成了张老四的另一个奢望”、“张老四自语道:“赶明年吧,赶明年一定回家去过年。别人求我也没用”这些语句是张老四直接情感的体现,他已经由想家,变成了强烈的“回家”的愿望,所以本文的重点是想通过描写农民工张老四年想回家而不得“回家”的故事,展示了底层社会小人物的生活状态,揭示了当代民工的生存状况。所以以“想家”为题不合适。情节上,“想家”预示了故事的结局,不够含蓄。主旨上,故事写张老四年复一年“外出”“回家”,揭示了当代民工的生存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以“回家”为题提升了小说的主题。如果以“想家”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 【答案】9. A 10. B 11. C 12. (1)乡里没有可以从师学习的人,李铉于是到大儒徐遵明处去接受学习。 (2)因为乡里少有典籍,所以来到京城游学,读没有见过的书。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以经入授”是教授经书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D项。“王人”是“送”的主语,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句意:不久正式担任国子博士。废帝在东宫为太子时,文宣帝诏令李铉教他经书,得到优待礼遇。去世时,特赠官为廷尉少卿。到回乡下葬,国君送别,儒士以这个为荣。故选A。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孔子的教学以及生活中的语录结集,相传由孔子编写而成”错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齐神武帝亲自在京城精选饱学之士教育皇子,他被齐神武帝选中”错误,张冠李戴,由“及李同轨卒,齐神武令文襄在京妙简硕学,以教诸子。文襄以铉应旨”可知,应为“齐神武帝命令文襄精选饱学之士,来教育各位皇子,他被文襄选中”。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师者”,从师学习的人;“遂”,连词,于是;“诣”,到……去,前往;“受业”,跟随老师学习。(2)“以”,连词,因为;“寡”,少;“游”,游学;“未”,没有。 参考译文: 李铉,字宝鼎,是勃海南皮人。九岁入学,抄写《急就篇》,一个月就通晓。家中一向贫困,常常春夏时节务农,到冬天才入学。十六岁时,跟从浮阳李周仁学习《毛诗》尚书》,跟从章武刘子猛学习《礼记》,跟从常山房虯学习《周官》《兴仪礼》,跟从渔阳鲜于灵馥学习《左氏春秋》。乡里没有可以从师学习的人,李铉于是到大儒徐遵明处去接受学习。在徐遵明门下五年,常常是成绩最优秀的。二十三岁,就自己隐居起来研讨学术是非。编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以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共三十余卷。用心精勤刻苦,曾三个秋冬不备枕头,每次睡觉,和衣打盹而已。二十七岁,回家奉养双亲,因而在乡里教授弟子。学生常有数百人,燕赵地方能谈论经籍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因为乡里少有典籍,所以来到京城游学,读没有见过的书。推举为秀才,任太学博士。到李同轨去世,齐神武帝命令文襄在京城精选饱学之士,来教育各位皇子。文襄选中李铉应旨,征召到晋阳。当时中山人石曜、北平人阳绚、北海人王晞、清河人崔瞻、广平人宋钦道以及善于书写的韩毅都在东馆,是各王的师友。李铉认为距离文学先圣所处的时代已经很久远,文字多有错误,在讲授空暇时,就阅读《说文》《仓》《雅》,删改六艺经注中的错字,名为《字辨》。天保初年,下诏李铉与殿中尚书邢邵、中书令魏收等人参议礼律,仍兼任国子博士。当时诏令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母怀文等人起草拟定新历,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命令李铉和通直常侍房延祐、国子博士刁柔讨论新历的得失。不久正式担任国子博士。废帝在东宫为太子时,文宣帝诏令李铉教他经书,得到优待礼遇。去世时,特赠官为廷尉少卿。到回乡下葬,国君送别,儒士以这个为荣。杨元懿、宗惠振都任官到国子博士。 【答案】13. B 14. 词人连用三个典故,看似向往安闲隐居的生活,实际上是悲愤故作旷达之辞,词人志在恢复中原,却遭排斥打击,感叹自己病后精力衰退,深恐无法为国效力。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B项“这景象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给人以阴冷的感觉”对诗句画面意境理解错误,应该是描绘出一幅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给人苍茫、开阔的感觉。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尤其要重视注释的提示作用,再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先通读全词确定情感,再抓下阕主要内容来分析,充分理解注释的典故,还要抓住“咄咄”“休休”“衰”“懒”这些关键词语重点分析其情感。下阕的前两句“书咄咄,且休休”连用用典,借前人被贬的悲愤来抒写自己的悲愤;第三句“一丘一壑也风流”再化用典故,以故作旷达之辞来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后两句通过描写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英雄易老”的悲愤。最后知人论世,结合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恢复中原,不难得出他深恐无法为国效力的感叹。 15.【答案】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答案】16. B 17. A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无所不至:没有什么不去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无孔不入:指遇空隙就钻进去。亦比喻利用一切机会,四处钻营。含贬义。根据语境“其背后,是商业势力对校园……的渗透”,应选用“无孔不入”。第二处,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无从査考的说法。此处是说作业APP所谓优势的实质,应用“无稽之谈”。第三处,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各式各样,种类很多。琳琅满目:形容眼前珍贵、美好的事物很多。此处用来形容作业 APP,应用“形形色色”。第四处,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或趋附。含贬义。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冲在最前面。形容走在前面,积极带头。根据语境“一些学校之所以对让学生安装、使用某些作业APP……,不过是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已。”,应用“趋之若鹜”。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浙江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将”与“了”不合逻辑,可删除“将”;二是语序不当,“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不当,应改为“明确严禁使用 APP布置作业”。这样B项,不合逻辑,“将”与“了”不合逻辑。C项,语序不当,“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应改为“明确严禁使用 APP布置作业”。D项,否定不当,禁止不得使用APP布置作业”否定不当。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要补写的句子在最后一段,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根据上文语意,作业APP是技术工具,禁用APP布置作业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这句话语意应是肯定禁用APP布置作业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