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 废除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建立皇帝制度 D. 开创统一格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使国家走向了统一,“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说明秦朝开创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格局,故D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废除分封制的意义,故A项错误;郡县制和皇帝制度属于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国家统一的信息,故B和C项错误。 2. “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 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 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 C.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D. 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答案】B 【解析】 所述是贞观年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之后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温彦博的意见是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同时教之礼仪。同时给之以官职,这样就没有后患了。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AC均是治理国家的常用策略,故排除;D明显不合题干主旨,属于无关项,故排除。 点睛:唐代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对于缓和民族矛盾,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重要影响。 3.1686年初,萨布素奏准清廷:“罗刹复来雅克萨,筑城盘踞,臣请于冰消时,督修船舰,亲率官兵,相机进剿灭。”奏折中提及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③处雅克萨,排除①、②、④处,排除ABD,所以选C。 4.孔子说:“为政先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在教导他的学生子贡时说为人要“富而好礼”,在教导他的学生颜渊时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材料表明“礼” A. 体现为宽以待人 B. 是处理社会各个阶层关系的最高准则 C. 是治国立身的基础 D. 对不同社会阶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答案】C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宽以待人的思想,故A错误;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而不是礼,故B说法错误;材料表明,礼是治国的原则,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是立身的基础,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不同的人所要遵守的礼的内涵是不一样,而是强调对个人修养,对治国来说,都要重视礼,故排除D。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为政先礼……富而好礼…… 克己复礼”,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的“礼”的思想入手,结合治国的原则与个人修养,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 A. 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 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 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知历史事物,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干材料核心意思。BCD三项的表述,均具有片面性,没有依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 6.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A.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 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 D. 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与拿破仑称帝都与当时的政局有关,英国是在王党势力叛乱、人民起义的情况下,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法国则是在督政府软弱无能,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打败反法同盟的情况下,拿破仑称帝,故C正确;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与拿破仑称帝和封建势力妥协无关,排除A;B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7.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B. 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C. 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D. 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自由得到确立”可以判断应该是美国独立之后。 8.拿破仑帝国与反法联盟的战争,以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而告终,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这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落后的法国的胜利 B.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严重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失去了国内支持 C.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区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 D. 在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措施是为了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军事帝国,据此分析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并不是所有反法同盟国家都是拿破仑的占领区,如英国,排除C;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840年左右,与拿破仑时代不符,再排除A;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说明,在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必须首先明确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措施是为了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军事帝国。 9.同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最能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共同活动是 A. 以法律确保政令畅通、经济发展 B. 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应该将剑放到一边 C. 领袖利用权威推行政策的实施 D. 为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最能代表社会前进方向”,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三位执政时期,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促进了各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不合题意,B“利剑放到一边”的表述不合史实,C对“拿破仑”不合,排除BCD。故选A。 考点:历史人物评述•世界近代历史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 1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②③④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③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是孙中山发表于1924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纲领。“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提出于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名师点睛】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他始终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1.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其根本目的是 A. 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B. 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C. 取得印度自治 D. 提高民族自尊心 【答案】C 【解析】 印度在殖民体系崩溃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派驻总督来统治印度,一战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所以印度出现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显然是想通过这种方式. 取得印度的自治,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根本目的,D项是这场运动的影响。 点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 12.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做了精辟的总结,“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你认为下面能体现“最重要的”表述是 A.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 提出唯物史观 C. 创建、领导第一国际 D. 提出剩余价值理论 【答案】A 【解析】 马克思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大财富,故A项正确;其他学说均不是最重要的“头脑”,故B、C和D排除。 13.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写道:“在这里,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武装工人)雇佣的职员。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国家垄断经营的大公司)的职员和工人。全部问题在于要他们在正确遵守劳动标准的条件下同等地劳动,并同等地领取报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列宁主张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列宁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效果 C. 列宁构想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D. 经济建设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 【答案】C 【解析】 《国家与革命》是在十月革命前夕写的,在这里列宁已经提出了取得政权后,建设国家的构想,故C 正确;国家的‘辛迪加’(国家垄断经营的大公司)不等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材料没有表明国家垄断经营的大公司有资本主义成分的参与,故排除A;当时尚未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故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这只是列宁的设想,故排除D。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学生可以认识到列宁建设国家的构想,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4.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反映的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抗战时期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国情,确立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问题,体现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史实,①②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不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史实,排除③;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强调的是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不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史实,排除④;故选A。 15.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他参与修建、监管、督办的铁路不包括 A. 京汉铁路 B. 京张铁路 C. 津沽铁路 D. 中东铁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汉铁路是由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修建的,而不是詹天佑,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A项。B项,詹天佑是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参与了津沽铁路、中东铁路的修筑工作,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点睛】否定型选择题首先,它一般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的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对要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三,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16.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历时四年,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下列关于京张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揭开了中国自筹自建铁路的序幕 B. 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 C. 粉碎了英俄掠夺京张铁路的企图 D. 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实现全线通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詹天佑采取“人”字形路线解决了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B项论述错误,但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B项。ACD项,结合所学可知,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揭开了中国自筹自建铁路的序幕,粉碎了英俄争先抢夺修筑京张铁路的企图,到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实现全线通车,三项论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点睛】否定型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解题,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也可用推理法解题,若不能确定某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另外也可用直选法解题,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17.“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赞扬的是 A.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 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 C. 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D. 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经典力学对于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但与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无关,排除;B项,《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 【点睛】17世纪的欧洲,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系——经典力学。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变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牛顿力学革命作为英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18世纪的时代精神,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基础。 18.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该理论的提出 A.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 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叙述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内容,其次对应备选项来筛选答案。A项是量子力学理论创立的意义,所以排除A项。B项内容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的意义,所以排除B项。C项明显错误。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 19.为了确保世界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成立的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日常工作的机构是 A. 世界遗产委员会 B. 世界遗产中心 C. 世界遗产保护处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确保世界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成立的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日常工作的机构,即世界遗产中心,故选B。[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 20.罗马皇帝图拉真曾率军征服了达契亚,有关达契亚战争的文献记载非常少。而图拉真纪功柱上200多米长的浮雕带却生动地记录了罗马皇帝图拉真率军征服达契亚的140个场景和约2500个人。下列对图拉真纪功柱浮雕的历史价值说法正确的是 A. 纪功柱浮雕是第一手史料,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B. 纪功柱浮雕有歌功颂德色彩,不具有史料价值 C. 图拉真是战争的亲历者,纪功柱浮雕具有权威性 D. 纪功柱浮雕有艺术加工成分,作为史料需详加考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有关达契亚战争的文献记载非常少”“图拉真纪功柱上200多米长的浮雕带却生动地记录了罗马皇帝图拉真率军征服达契亚的140个场景和约2500个人”可知,纪功柱浮雕有艺术加工成分,作为史料需要详加考辨。故答案为D项。A项,记功柱浮雕有艺术加工成分,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B项,纪功柱浮雕有歌功颂德色彩,但不能完全否定其史料价值,排除;C项,图拉真虽亲历战争,但纪功柱所反映的场景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排除。 21.今年是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对房龙的评价,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思想准备 B. 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市民社会成长潮流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D.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说明莎士比亚挖掘了人类的内心,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牛顿力学体系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故A项错误;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C项和材料信息无关,故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该信息体现了人文精神,由此排除即可。 22.下图为意大利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有关该文化遗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蕴含着人文精神 B. 大圆顶的设计者是米开朗琪罗 C. 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物 D. 教堂里镶嵌着乔托的名画《小帆》 【答案】C 【解析】 图中涉及的文化遗产是圣彼得大教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杰作,高大的石柱和墙壁、拱形的殿顶,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中央的大圆顶的设计者是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琪罗,故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正门长廊下镶嵌着乔托的名画《小帆》,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但不是佛罗伦萨最高的建筑,故C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选项,然后进行排除即可。 23.以下四幅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绘画,其中出自达•芬奇的是 A. 《天使》 B. 《带金莺的圣母像》 C. 《雅典学院》 D. 《创世纪》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A是自达·芬奇的作品,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拉斐尔·桑西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拉斐尔的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4.1293年,佛罗伦萨市政当局委托迪坎比奥设计主教堂,委托书上这样写道:“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最壮丽的大厦,您要把它塑造得无愧于这颗结合了万众一心的公民精神而显得极其伟大的心灵。”该教堂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佛罗伦萨大教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是佛罗伦萨大教堂;其他的不符合题意。 25.某同学为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确定了主题并收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而非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而其他的三个选项均属于正确的描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6.中国建筑坐北朝南,但是有些建筑因为特殊的需要和诉求,违背这一建筑原则。下列建筑采用坐西朝东的是 A. 秦始皇陵 B. 大昭寺 C. 日升昌 D. 故宫 【答案】A 【解析】 秦始皇陵选择东西向的墓葬结构,坐西朝东,故A符合题意;大昭寺门朝向是向西开,这是因为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唐朝是往西取经,所以她设计的这座寺院大门,也是面朝向西方佛教圣地,故排除B;日升昌和故宫都是坐北朝南,故排除CD。 点睛:秦始皇陵坐西朝东的方向设计,使得后世会将东西向的墓葬结构作为秦墓的一大辨识特征,原因很多,有人说,秦始皇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也有人说,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是东西朝向,显示着这位一代君王的霸主野心;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的独特朝向很可能还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 27.故宫三大殿采用了古代最高等级的三层台基。每一层台基上都有汉白玉石围栏,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图案。四个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龙头,是台基的排水管道。即使再大的雨,三大殿的台面上也从不积水。故宫三大殿的上述设计没有直接反映 A. 儒家的传统礼制 B. 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 C.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D. 古代人民的创造才能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的“故宫三大殿采用了古代最高等级的三层台基”体现了等级中的最高等级,故A正确能直接反映;每一层台基上都有汉白玉石围栏,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图案”和“四个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龙头,是台基的排水管道。即使再大的雨,三大殿的台面上也从不积水”分别体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的集中体现,故CD是直接反映;题干中没有信息体现方向和王位之间的关系,故B不能直接反映,所以选B。 点睛:尊重材料原意是做材料型选择题的基本原则,选项中的每一句话要能与题干中的材料对应才是正确的说法。ACD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的信息,但是这一题要求选择材料不能直接体现的选项,根据题干材料一一推敲,就可以看出B符合题意。 28.长城以内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长城以外则人口较少,居民稀疏,在某些地点水的供给充足,形成类似长城以内那样发达的绿洲农业,但这些绿洲却被沙漠或干旱的草地分隔。说明长城 A. 塑造了中国北方的自然地理环境 B. 是北部有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C. 是经济发达区与落后区的分界线 D. 有利推动了沿线经济和文化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中“长城以内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可知,长城以内是农耕区,根据材料中“长城以外则人口较少……但这些绿洲却被沙漠或干旱的草地分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以外是牧区。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表达的是长城内外的经济类型不同,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排除;C项,从材料文字无法判断长城内外的经济发达程度,排除;D项,材料强调的是长城内外经济类型的不同,没有描述长城沿线经济和文化发展,排除。 29.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新安江畔的古徽州。古徽州地区留下大量反映徽州文化的牌坊和民居,反映历史信息: ①强调理学忠孝节义的人伦物理 ②凸显徽州地区宗法理念 ③显现了理学家的价值追求 ④体现徽商“贾而好儒”的理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大量反映徽州文化的牌坊和民居”的徽派建筑,反映了古代宗法的理念,②正确;徽派建筑中的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①③正确;同时徽派建筑还体现了徽商“贾而好儒”的传统,④正确,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思想的影响 30.有一类文化遗产是黑暗的历史和残酷的暴行,它们具有其特殊的内涵。下列有关此类遗产说法正确的是: ①殖民者修建的奴隶堡是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 ②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一战期间德国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 ③这类遗产的特殊内涵是指具有警示意义 ④戈雷岛是近代血腥奴隶贸易的直接见证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二战期间德国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对它抱着诚挚的、经常的和坚定不移的忠心……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 ——1796年华盛顿总统的“告别辞” 材料二: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统治效率很高……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也存在着渴望复辟旧制度或是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材料一中“政府的统一”是指什么?华盛顿在1789年以前,曾为“政府的统一”事业做了哪些主要的努力? (2)为建立起一个“可信赖的、强有力的政府”,拿破仑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华盛顿和拿破仑在治国方略上有何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点又是什么? (3)材料三、四中孙中山、甘地从事斗争的手段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选择这种斗争方式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答案】(1)“政府的统一”是指美国联邦的统一。 努力:主持制定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 (2)措施:实行征兵制。相同之处:重用人才;加强财政经济管理,建立国家银行;注重法制建设。不同点:华盛顿崇尚(实行)民主;拿破仑信奉(实行)独裁(专制)。 (3)共同点:都主张非暴力或进行和平的合法斗争。 共同原因:两国资本主义发展都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指什么”,根据材料一“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对它抱着诚挚的、经常的和坚定不移的忠心……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可知,“政府的统一”是指美国联邦的统一。第二小问“主要的努力”,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华盛顿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真正全国政府等方面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为建立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第二小问“相同之处”, 依据材料一“抱着诚挚的、经常的和坚定不移的忠心……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和材料二“拿破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开明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统治效率很高”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华盛顿和拿破仑在治国方略方面的相同之处和最大不同点:前者包括重用人才,加强财政经济管理、建立国家银行,注重法制建设;后者为华盛顿崇尚民主,拿破仑信奉独裁等。 (3)第一小问“共同点”,依据材料三“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材料四“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可知,两人都主张非暴力或和平的合法斗争。第二小问“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力量来叙述,即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都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 32.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古代政治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惟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城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靡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太宗不纳。 ——《贞观政要》 材料二:康熙帝诗文: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瀚海》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大亮认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措施? (2)据材料二,康熙帝的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对比材料一、二,概括归纳唐太宗与康熙帝治理少数民族的共同手段?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答案】(1)原因:中原百姓是中国根本,对少数民族的供养、赏赐会加重百姓赋税负担;少数民族风俗难改,威胁中原统治。 措施: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与吐蕃和亲;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及其后嗣。 (2)事件: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手段:恩威并施(一方面坚决打击叛乱势力,另一方面加强民族团结,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施以恩惠,笼络人心)。或乱则声讨,治则抚绥(镇压与抚绥相结合,剿抚并用)。 启示:坚决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搞好民族关系,以平等、团结待之,凝成民族统一的坚固长城;既要武力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叛乱、民族分裂势力,又要加强制度建设、机构设置等。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城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靡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可以得出原因是中原百姓是中国根本,对少数民族的供养、赏赐会加重百姓赋税负担;少数民族风俗难改,威胁中原统治。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中“突厥”,先回忆教材内容答出对东突厥、西突厥唐太宗分别采取的措施,然后再考虑唐太宗在其他地区的民族政策措施解答,如吐蕃、西北地区等。 (2)第一小问“事件”,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事件”是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第二小问“共同手段”,对比材料一、二并根据材料中“招慰”、“战伐因声罪”可以看出二人都恩威并施;或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第三小问“启示”,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启示是坚决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搞好民族关系,以平等、团结待之,凝成民族统一的坚固长城;既要武力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叛乱、民族分裂势力,又要加强制度建设、机构设置等。 33.阅读材料,加强对古代罗马文化的认识。 材料一:罗马文化绝不是对希腊文化的简单模仿和继承。善于吸收他人文明成果的罗马人,在逐渐成为地中海主人的同时,毫不犹豫地将希腊文明继承下来。罗马文化在继承和传扬希腊文化的同时,表现出自身的创造性特征。 ——罗先奎《浅析罗马文化的特征》 材料二:罗马人的民族精神中首要的表现为质朴务实的传统美德。罗马法律的建树带有罗马文化务实的特征,从而使罗马法律的发展显得灵活有效、丰富实用,逐渐跃居其它古代民族之上。罗马人不仅在法律、史学等领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珍贵的遗产,而且在建筑方面也取得令人钦佩的成就。神庙在罗马建筑中堪称一绝。罗马帝国容纳各民族的传统多神教,为了表达兼容与统一综合族民族宗教的博大胸怀,奥古斯都的女婿阿格里巴兴建了著名的万神殿,后由哈德良皇帝重建。 对于罗马文化的精神特征,朱龙华主要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质朴务实精神;②综合统一精神。 ——摘编自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指出古代罗马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并以古代罗马的自然法为例来论证“罗马文化绝不是对希腊文化的简单模仿和继承”这一观点。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罗马法司法实践的有关史实,予以阐述说明。侧重分析②,请以万神殿的修建为例,予以阐述说明。 【答案】(1)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继承了古代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为古罗马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的哲学基础。 (2)选择①: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人在不触动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罗马帝国建立后,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选择②:万神殿用于崇拜以天上星宿为代表的希腊和罗马的各位天神,容纳各民族的传统多神教;万神殿的建筑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为一体(综合了古代希腊的廊柱、希腊式的三角形门墙风格,又创造出了大跨度、大空间的穹顶建筑)。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地位”,根据上述材料一“善于吸收他人文明成果的罗马人,在逐渐成为地中海主人的同时,毫不犹豫地将希腊文明继承下来。罗马文化在继承和传扬希腊文化的同时,表现出自身的创造性特征”可以看出,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第二问“论证”,紧扣关键词“以古代罗马的自然法为例”并结合材料中“毫不犹豫地将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得出,罗马文化继承了古代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为古罗马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的哲学基础。 (2)如果选择①,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罗马法律的建树带有罗马文化务实的特征,从而使罗马法律的发展显得灵活有效、丰富实用,逐渐跃居其它古代民族之上”可以从罗马法的发展线索来分析,如万民法的形成;如果②选择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容纳各民族的传统多神教,为了表达兼容与统一综合族民族宗教的博大胸怀,奥古斯都的女婿阿格里巴兴建了著名的万神殿”可以从建筑的角度得出其综合统一精神。 34.藏族人民在圣洁的雪域高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不同的民族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文化是以客观的共同要素——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典章制度,以及主观的人们自我认同来界定的。……任何民族政策的制定不是基于对文化歧异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都是难以理解和不可想象的。 ——周庆智《关于民族问题的几点看法》 (1)材料一图中的建筑主要建造于什么时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建筑特色。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清政府治理西藏的举措,并指出清政府处理西藏问题的基本特点。 【答案】(1)时期:清朝前期。 建筑特色:世界海拔最高的古宫殿建筑群;寺庙与宫殿建筑相结合;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建筑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错落,匀称和谐;藏汉合璧建筑风格。 (2)主要观点:充分认识文化歧义是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依据。 列举:册封活佛,作为西藏政教领袖;西藏行政、宗教等事务由理藩院负责处理;派满、汉工匠入藏参与布达拉宫扩建;除夕在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 特点:尊重藏族文化;笼络藏族上层分子;怀柔政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解析】 (1)结合所学,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前期。布达拉宫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古宫殿建筑群;寺庙与宫殿建筑相结合;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建筑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错落,匀称和谐;藏汉合璧建筑风格。 (2)由材料“不同的民族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文化是以客观的共同要素——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典章制度,以及主观的人们自我认同来界定的”,可见充分认识文化歧义是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答为:册封活佛,作为西藏政教领袖;西藏行政、宗教等事务由理藩院负责处理;派满、汉工匠入藏参与布达拉宫扩建;除夕在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由上可见,清政府处理西藏问题的基本特点是:尊重藏族文化;笼络藏族上层分子;怀柔政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