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附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要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读右图《战国形势图》,公元前350年,商鞅以“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劝服秦孝公迁
都城雍至咸阳。秦国迁都之举意在

A.控制东西交通B.减少变法阻力C.实现东向扩张战略D.躲避匈奴军事威胁
25.有学者指出,刘邦最后采取郡国并行制,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只能照旧统治下去,这样才
能维持大一统局面,才能使他这个皇帝得到更多人的拥护。”材料表明汉初
A.君主专制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B.制度实践立足于传统文化精神
C.继承秦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D.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难题
26.与汉唐相比,宋代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收入。因此,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
治的方式,堪称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可行主要得益于
A.缴纳岁币以换取边境的和平B.土地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
C.二府三司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
27.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
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文化的实用性和娱乐性B.科举教育的发展要求
C.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进D.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28.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后,一直受到非道德交易的煎熬,直到1905年,保守党失掉了执
政地位,英国国会开始了关于退出鸦片贸易的辩论,1908年英国主动停止了对华鸦片出
口。这一政策调整,反映了英国
A.对外政策受到国内政局变化的影响B.力争摆脱非道德交易造成的不良形象
C.工业化不同阶段的不同利益和诉求D.无法对抗中国人民激烈的反侵略斗争
29.下表是中国近代部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出口数据(公担)统计表。

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国
A.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成效显著B.农业商品化瓦解着自给自足观念
C.民族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D.贸易顺差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0.从器物到制度,近代中国都尽力学习西方,但却落得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后果。这让仁人志
士心有不甘。为了寻找答案,他们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试图从中解剖中国现代化蹒跚而
行的根源。这反映出当时
A.知识分子选择了同儒学决裂B.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了政治黑暗
C.维护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D.追求现代化催发重估文化传统
31.右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

A.描绘了土地改革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场景B.寓含着鼓励女性参与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C.受到同时期西方美术流行画派影响D.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32.希腊人总是不遗余力地起草“宪法”,但实际上希腊人并不在乎法律的意志。在著名的苏
格拉底审判中,雅典人组织了庞大的陪审团,他们并不想用法律审判苏格拉底,而是想靠
煽动民意将苏格拉底置于死地。由此说明,雅典的司法实践
A.漠视法律法规B.缺乏程序正义C.强调公民意志D.凸显城邦至上
33.17世纪以来的西欧历史研究中,贵族谱系研究让路给族群方言的语言研究,经由考察传说
和神话,追踪族群及其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主要的研究路径。这一变化反映了
A.西欧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文艺复兴进入新的阶段
C.新教要求建立民族教会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挑战
34.1921年,红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支持,但实际上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极不满意,
但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们常常支持红军以保留从地主那里夺的土地。据此可知,这一时
期的苏俄
A.社会主义过渡之路任重道远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得人心
C..社会阶级矛盾仍然非常尖锐D.利用土地私有制调动农民革命热情
35.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然而80年代一系列事件的发
生,使世界多极化趋势注入了一股突然的加力,于是国际社会不得不仓促面对一个新世
界。下列符合“新世界”特征的是
·A.世界多极格局迅速形成B.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C.国际贸易秩序陷入混乱D.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下降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4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贫困者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接受救济的人将不再拥有选举权。该法贯彻了亚当·斯密“富人富裕和穷人贫穷是天经地义,政府不应该承担社会救济责任”的思想,意在让贫民通过个人努力来摆脱贫困。但很多贫民不愿意进入工作环境如地狱的济贫院,贫困问题仍难以解决。
——摘选汪洪涛《英国济贫法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反贫困制度内核修复的启示》
材料二
2021年初,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已消除绝对贫困。以下是中国扶贫治理不同阶段的划分及特征比较。

(备注:开发式扶贫是指依靠贫困地区自身资源与发展来解决贫困问题;保护式扶贫是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保护性扶贫手段的运用。“四到”是指责任到、任务到、资
金到、权力到。)
许汉泽《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反贫困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实施的背景及其主要目的。(12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相比中国扶贫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54年,胡绳先生依据中国近代“阶级斗争的表现”为线索,提出1840-1949年
间,存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革命高潮反映了
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三次革命高潮”论相当长时间成为撰写近代史教科书的总体架
构,直到1980年,李时岳先生对“三次高潮”论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这个时期历史进步的
潮流应当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一辛亥革命,从此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研讨进入新阶
段。
——乔还田《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叙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
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把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面对长期形成的以贵族为教育对象的封建教育制度,明治政府实施初等义务教育,规定凡6岁以上儿童,无论男女均须读完小学,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同时采取提高教师待遇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教育人才,派遣成千上万的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政府还发动官员、乡绅捐资办学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同时,日本还重视发展实业教育,不论大、中、小学都贯彻技术教育的方针,形成三级配套的庞大实业教育网。在教育改革中为了确保行政管理的一致性、思想的一致性,日本还强调国家对整个教育体系实行严密的监督,要求各级教员“教人以善”,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
——摘编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影响(9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次大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援助欧洲盟国恢复崩溃的经济,同时对抗他们眼中苏联板块对欧洲的渗透和威胁。斯大林对此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计划即“莫洛托夫计划”,它的具体载体是1949年成立的经互会。经互会内部各国实行产业分工和计划协调,加强经济合作,后期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独立于西方的苏联领导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形成发展起来。中苏关系恶化期间,中国指责该体系是一种“中心一外围”关系,是一种苏联为中心剥削外围国家的关系。但实际上苏联在出口机器换取各国工矿原料的易货贸易中获利有限,而且日益成为自身的经济负担。80年代后,排斥市场竞争的经互会因缺乏国际竞争力而发展艰难,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经互会宣布解散。
——摘编卢志源《论苏联在经互会中的得与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互会形成的背景和影响。(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互会最终解散的原因。(6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载(1020年-1077年),字横渠,北宋思想家,今陕西宝鸡市人。因辽、西夏犯边,
幼有从军报国之志。后经范仲淹“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点拨,转而习儒,出入佛道,悟出三教互补的道理,创立关学。提出“太虚气说”:气生万物,为世界本源,“气之本性即人和万物之本性”。进而阐发“民胞物与”的理想,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先秦以来关于人性的争论问题,他提出人有“天地之性”(先天禀赋)和“气质之性”(后天环境造就)的人性二元论,并指出人应在教育中变“气质之性”,恢复“天地之性”成为圣贤,提出“幼而教之,长而学之”的教育思想。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关学主旨概括为“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影响深远。
——摘编徐洪光《张载的哲学和他的时代》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的思想主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载创立关学的背景和意义。(9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附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要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读右图《战国形势图》,公元前350年,商鞅以“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劝服秦孝公迁
都城雍至咸阳。秦国迁都之举意在

A.控制东西交通B.减少变法阻力C.实现东向扩张战略D.躲避匈奴军事威胁
25.有学者指出,刘邦最后采取郡国并行制,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只能照旧统治下去,这样才
能维持大一统局面,才能使他这个皇帝得到更多人的拥护。”材料表明汉初
A.君主专制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B.制度实践立足于传统文化精神
C.继承秦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D.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难题
26.与汉唐相比,宋代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收入。因此,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
治的方式,堪称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可行主要得益于
A.缴纳岁币以换取边境的和平B.土地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
C.二府三司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
27.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
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文化的实用性和娱乐性B.科举教育的发展要求
C.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进D.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28.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后,一直受到非道德交易的煎熬,直到1905年,保守党失掉了执
政地位,英国国会开始了关于退出鸦片贸易的辩论,1908年英国主动停止了对华鸦片出
口。这一政策调整,反映了英国
A.对外政策受到国内政局变化的影响B.力争摆脱非道德交易造成的不良形象
C.工业化不同阶段的不同利益和诉求D.无法对抗中国人民激烈的反侵略斗争
29.下表是中国近代部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出口数据(公担)统计表。

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国
A.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成效显著B.农业商品化瓦解着自给自足观念
C.民族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D.贸易顺差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0.从器物到制度,近代中国都尽力学习西方,但却落得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后果。这让仁人志
士心有不甘。为了寻找答案,他们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试图从中解剖中国现代化蹒跚而
行的根源。这反映出当时
A.知识分子选择了同儒学决裂B.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了政治黑暗
C.维护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D.追求现代化催发重估文化传统
31.右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

A.描绘了土地改革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场景B.寓含着鼓励女性参与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C.受到同时期西方美术流行画派影响D.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32.希腊人总是不遗余力地起草“宪法”,但实际上希腊人并不在乎法律的意志。在著名的苏
格拉底审判中,雅典人组织了庞大的陪审团,他们并不想用法律审判苏格拉底,而是想靠
煽动民意将苏格拉底置于死地。由此说明,雅典的司法实践
A.漠视法律法规B.缺乏程序正义C.强调公民意志D.凸显城邦至上
33.17世纪以来的西欧历史研究中,贵族谱系研究让路给族群方言的语言研究,经由考察传说
和神话,追踪族群及其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主要的研究路径。这一变化反映了
A.西欧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文艺复兴进入新的阶段
C.新教要求建立民族教会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挑战
34.1921年,红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支持,但实际上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极不满意,
但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们常常支持红军以保留从地主那里夺的土地。据此可知,这一时
期的苏俄
A.社会主义过渡之路任重道远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得人心
C..社会阶级矛盾仍然非常尖锐D.利用土地私有制调动农民革命热情
35.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然而80年代一系列事件的发
生,使世界多极化趋势注入了一股突然的加力,于是国际社会不得不仓促面对一个新世
界。下列符合“新世界”特征的是
·A.世界多极格局迅速形成B.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C.国际贸易秩序陷入混乱D.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下降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4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贫困者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接受救济的人将不再拥有选举权。该法贯彻了亚当·斯密“富人富裕和穷人贫穷是天经地义,政府不应该承担社会救济责任”的思想,意在让贫民通过个人努力来摆脱贫困。但很多贫民不愿意进入工作环境如地狱的济贫院,贫困问题仍难以解决。
——摘选汪洪涛《英国济贫法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反贫困制度内核修复的启示》
材料二
2021年初,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已消除绝对贫困。以下是中国扶贫治理不同阶段的划分及特征比较。

(备注:开发式扶贫是指依靠贫困地区自身资源与发展来解决贫困问题;保护式扶贫是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保护性扶贫手段的运用。“四到”是指责任到、任务到、资
金到、权力到。)
许汉泽《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反贫困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实施的背景及其主要目的。(12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相比中国扶贫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54年,胡绳先生依据中国近代“阶级斗争的表现”为线索,提出1840-1949年
间,存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革命高潮反映了
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三次革命高潮”论相当长时间成为撰写近代史教科书的总体架
构,直到1980年,李时岳先生对“三次高潮”论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这个时期历史进步的
潮流应当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一辛亥革命,从此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研讨进入新阶
段。
——乔还田《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叙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
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把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面对长期形成的以贵族为教育对象的封建教育制度,明治政府实施初等义务教育,规定凡6岁以上儿童,无论男女均须读完小学,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同时采取提高教师待遇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教育人才,派遣成千上万的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政府还发动官员、乡绅捐资办学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同时,日本还重视发展实业教育,不论大、中、小学都贯彻技术教育的方针,形成三级配套的庞大实业教育网。在教育改革中为了确保行政管理的一致性、思想的一致性,日本还强调国家对整个教育体系实行严密的监督,要求各级教员“教人以善”,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
——摘编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影响(9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次大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援助欧洲盟国恢复崩溃的经济,同时对抗他们眼中苏联板块对欧洲的渗透和威胁。斯大林对此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计划即“莫洛托夫计划”,它的具体载体是1949年成立的经互会。经互会内部各国实行产业分工和计划协调,加强经济合作,后期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独立于西方的苏联领导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形成发展起来。中苏关系恶化期间,中国指责该体系是一种“中心一外围”关系,是一种苏联为中心剥削外围国家的关系。但实际上苏联在出口机器换取各国工矿原料的易货贸易中获利有限,而且日益成为自身的经济负担。80年代后,排斥市场竞争的经互会因缺乏国际竞争力而发展艰难,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经互会宣布解散。
——摘编卢志源《论苏联在经互会中的得与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互会形成的背景和影响。(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互会最终解散的原因。(6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载(1020年-1077年),字横渠,北宋思想家,今陕西宝鸡市人。因辽、西夏犯边,
幼有从军报国之志。后经范仲淹“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点拨,转而习儒,出入佛道,悟出三教互补的道理,创立关学。提出“太虚气说”:气生万物,为世界本源,“气之本性即人和万物之本性”。进而阐发“民胞物与”的理想,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先秦以来关于人性的争论问题,他提出人有“天地之性”(先天禀赋)和“气质之性”(后天环境造就)的人性二元论,并指出人应在教育中变“气质之性”,恢复“天地之性”成为圣贤,提出“幼而教之,长而学之”的教育思想。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关学主旨概括为“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影响深远。
——摘编徐洪光《张载的哲学和他的时代》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的思想主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载创立关学的背景和意义。(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