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题型专练5引文引言类选择题解析版
题型专练5 引文引言类选择题 (建议用时:15分钟)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理解。依法治国强调的是法律的权威,①强调的是君主的力量和作用,不符合题干要求;“国王创造法律”,实际上强调的仍是国王的意志,背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②不符合题意;③强调法律的地位及良法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符合题意;④从反面说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答案 D 2.“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莎士比亚征服了世界”体现了文化的力量,B正确;文化交流在题干中不能体现,A排除;文化具有双重性,文化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社会发展,C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D排除。 答案 B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公共场合侮辱国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用法治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 ①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②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6 本题以国歌法为素材,考查爱国主义的知识,考查考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反映的是在清末,面对衰弱的国势、残缺的国土和沦亡的危险,四亿多中华儿女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感,①正确;“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是,我将这份热忱告诉祖国的同胞,但同胞们却全无察觉,我愿意为祖国牺牲我自己来唤醒同胞的觉醒,强调了爱国主义精神,③正确;“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反映的是作者讨厌战争,期望和平的心态,不符合题意,②不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强调的是奋斗精神,④排除。 答案 A 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知识。“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表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C说法错误。 答案 B 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出自《王阳明集》卷二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以此笑当时遵奉程朱理学的先生们。因为程朱理学的观点是“格物致知”,即向外寻理。这两种观点( ) ①前者“心外无物”,后者“即物穷理” ②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③两者都是唯心主义,只是派别不同 ④两者都是唯物主义,只是派别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派别中唯心主义的知识。前者是王阳明的观点,“万化根源总在心”“心外无物”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后者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格物致知”“即物穷理”,二者都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答案 A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此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①“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②“心外无物”“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④“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解析 本题以古代名言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荀子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④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符合题意。 答案 B 7.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对立统一等知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的是要看到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故①②符合题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③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立统一的问题,故④不选。 答案 A 8.鲁人善织履(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长,游于不用之地,欲使不穷,其可得乎。”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D.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解析 劝阻鲁人不要到跣行、被(披)发的地方去织履、织缟,这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A符合题意;B没有看到成功的客观因素;C、D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材料信息,但不是材料的本意。 答案 A 9.在新时代,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下列选项与题中观点所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 A.坐而论道、坐享其成——奋斗是幸福的,要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是艰辛的,要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奋斗是长期的,要多代人持续的努力 6 D.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奋斗是曲折的,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C正确且符合题意;A强调实现人生价值,B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D强调发展的曲折性,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0.庄子强调,顺应天命,无为而治。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 B.庄子是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 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解析 本题考查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知识。“顺应天命”里的“天命”即物质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唯心主义,故排除A、B两项。庄子强调顺应天命,体现了顺应自然界的规律;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则体现了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C入选,排除D。 答案 C 11.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 。下面漫画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识。漫画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采用一个模式、一种办法,要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反映了平原和山区在同一季节的不同景色,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入选。A强调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强调要立足整体,D强调认识角度不同,人们获得的认识就不同,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6 12.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以下是习主席引用的经典古语,其中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①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潜夫论·释难》 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格言联璧》 ③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北史·吐谷浑传》 ④积土为山,积水为海——《荀子·儒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引用经典古语,考查考生的哲学智慧,考查量变和质变、整体和部分等知识,对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④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②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③均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符合题意。 答案 A 13.南宋思想家朱熹说过:“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即朴素的食材经过精细和精美制作,也可胜过山珍海味。与之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B.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解析 朱熹的这句话是说:朴素的食材经过精细和精美的制作,也可胜过山珍海味。这里园蔬和山珍海味构成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这一原理的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意为在碧绿的江水映衬下鸟更洁白了,山上绿树葱葱,花儿像在燃烧一样,体现了碧江与白鸟、青山与花的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正确。A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B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D体现了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答案 C 14.公孙龙认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墨子认为“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 ) ①公孙龙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 ②“白马非马”是对马和白马两个概念的辩证分析 ③“白马非马”是对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联系的分析 ④墨子有效反驳了公孙龙的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6 马是各种类型、各种颜色的马的共性,所以白马也是马,马与各种类型、颜色的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公孙龙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①符合题意;墨子的观点正确分析了马与各种类型的马的关系,有效地反驳了公孙龙的观点,④符合题意;“白马非马”理论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②观点错误;“白马非马”割裂了各种类型的马与马的联系,③观点错误。 答案 B 15.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集中教育活动必须打开大门、依靠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和评判,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群众意见是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题干说明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利益,①④符合题意,入选;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是实践,②观点错误,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没有体现价值的实现,③排除。故选B。 答案 B 16.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其意思是,若只有善德,则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若只有法令,则不能够使法律自行发生效力。这启示我们在国家治理中要( ) ①辨证施治,发挥他律和自律的合力作用 ②发挥社会意识作用,巩固社会经济基础 ③完善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④从实际出发,使法律与道德要求相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属于他律,道德属于自律,①正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强调完善上层建筑,③正确;发挥社会意识作用,未必就能巩固社会经济基础,②排除;④中“使法律与道德要求相一致”的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 B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