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生活中,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 B. 中美双方在华盛顿举行新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 C. 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山西举行 D. 中国官方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猪肉一万吨 【答案】C 【解析】A:“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活动,属于政治现象,A不选。 B:中美双方“经贸磋商”是中国对外经济活动,属于经济现象,B不选。 C:举行“全国青年运动会”是一种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现象,C符合题意。 D:中国官方“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猪肉”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属于经济现象,D不选。 故选C。 2.2019年1月,山西省公安机关成功从境外追回几年前被盗的春秋时期晋国青铜重器“晋公盘”。“晋公盘”内壁的铭文清晰呈现了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铭文能够传递历史信息是因为 A. 文化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 B. 文化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 C. 文化是由文物上的信息演变而来的 D. 文化载体是永恒不变的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晋公盘”内壁的铭文清晰呈现了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铭文能够传递历史信息是因为文化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B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C说法错误,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由文物上的信息演变而来的;D说法错误,文化载体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故选A。 3.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这将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由此可见 A. 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文化产业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答案】B 【解析】A: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A错误。 B:冬奥会是一种文化活动,冰雪产业是一种经济产业,因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这将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入选。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文化发展既要发展文化产业,又要发展文化事业,C错误。 D:材料侧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不是强调经济决定文化,D不选。 故选B。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文化与经济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 ③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相互交融 ①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扶贫要扶志的原因在于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经济 ④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越来越重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扶贫要扶志的原因在于“志”这种文化现象对经济的反作用,①材料未体现,不选。 ②:“志”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入选。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经济不是材料扶贫要扶志的原因,③不选。 ④:“扶贫”是经济活动,“扶志”是文化活动,“扶贫要扶志”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入选。 故选C。 5.2019年7月6日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良渚遗址申遗 ①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 ②能集中展示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③目在为良渚文化添加新的具体内涵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④选项正确。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误。 ③:良渚遗址申遗其目的不在于为良渚文化添加新的具体内涵,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深刻理解文化遗产: (1)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保护: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6.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和各地方主流媒体,以新技术为引领,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创新媒体融合传播手段,实时权威传递党的政策主张和两会代表委员声音。这表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发展可以助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②推进多媒体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 ③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 :中央和各地方主流媒体(文化活动),以新技术为引领传递党的政策主张和两会代表委员声音(政治活动),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发展可以助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①入选。 ②:多媒体深度融合(科学技术是文化因素)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体现了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②入选。 ③: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问题,③不选。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④不选。 故选A。 【点睛】本题易混点剖析: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或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指的是文化传播中的具体方式、行为,必须有行为、动作。它如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 (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这些传播媒介就是文化传播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必须是媒介。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7.围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对竞技的渴望。一千多年前,围棋开始沿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如今,围棋爱好者遍布世界各地。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各民族之间有共通的文化价值追求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民族文化的差异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围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对竞技的渴望,但如今围棋爱好者遍布世界各地,这说明世界各民族之间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②说法正确;围棋沿着丝绸之路向外传播,这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③说法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影响,不是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侧重于不同文化的共性,不是强调差异性,④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 8.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提出“道法自然”。今天我们倡议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由此可见,文化具有 A. 前瞻性B. 多样性C. 鲜明的民族性D. 相对稳定性 【答案】D 【解析】ABC:材料强调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不是其它三项,ABC不符合题意。 D: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提出“道法自然”。今天我们倡议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由此可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时代语境,使得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由此可见 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才具有生命力 ②注入时代精神是对传统文化创新的要求 ③文化创新的价值在于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④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在实践中丰富其基本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时代语境“使得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说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因创造性转化而具有生命力,①入选。 ②:“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时代语境”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入选。 ③: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文化继承)在于为文化创新(发展)服务,这种说法颠倒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③不选。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④错误。 故选A。 10.2019年6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 ①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更为直接的传播手段 ④教育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人们关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在于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的功能,①入选。 ②: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就是对不同教育、不同文化的选择,说明了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特定功能,②入选。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③不选。 ④: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④不选。 故选A。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的作用 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人的素质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进行文化创新,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要深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密切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下列诗句与题意相符的是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D.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答案】A 【解析】A:题意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体现了社会实践决定认识,与材料主旨一致,A入选。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题意无关,B不选。 C:“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的是尊重文化多样性,与题意无关,C不选。 D:“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体现的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与题意无关,D不选。 故选A。 12.2019年央视春晚延续设立分会场的传统,继续采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选出江西井冈山、吉林长春以及广东深圳这三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地区作为春晚分会场。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 ①一城一故事一曲一传奇,传统文化是创新的根基与源泉 ②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③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自然因素差异决定了文化特色 ④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传统文化是创新的根基,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源泉,①错误。 ②:央视春晚通过大众传媒、现代科技进行文化传承与发展。这说明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②入选。 ③:自然因素是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③错误。 ④:“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 模式,选出江西井冈山、吉林长春以及广东深圳这三个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地区,体现了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④入选。 故选B。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生动传神,寓意深邃。这些经典名句 ①立足于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 ②彰显了文化自信,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 ④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习近平总书记在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生动传神,寓意深邃。这些经典名句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彰显了文化自信,②④符合题意。 ①:经典名句立足于社会实践,①错误。 ③:经典名句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但爱国主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4.“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①增强各民族文化的趋同 ②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③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④消除各民族文化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错在“趋同”上,①错误。 ②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也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②③正确。 ④:各民族文化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不能消除,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5.“墨子号”量子卫星飞向太空、“复兴号”高铁列车风驰电掣、“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影像图,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 A. 伟大创造精神 B. 伟大奋斗精神 C. 伟大团结精神 D. 伟大梦想精神 【答案】A 【解析】中国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A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中国人民伟大的创新精神,不体现中国人民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BCD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16.“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不论是在哪里,每当这首优美的乐曲响起,各族人民都会共情共鸣,跟着乐声一同吟唱,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种激荡在各族人民心中的情感 ①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找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 ④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②④:由材料可知,这种爱国情感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排除①③。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17.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微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社交软件,每天微信群里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有的信息在貌似公正的说理之下,隐含着错误的政治立场。对此,青年学生应该 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②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审美的品味 ③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④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主体是党,①不符合题意。 ②:提高文化审美并不能解决隐含的错误政治立场,②不选。 ③④:有的信息在貌似公正的说理之下,隐含着错误的政治立场,所以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8.《加油!向未来》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回应,用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普及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果,做强科学普及之翼。这说明 ①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要真正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②文化市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 ③我们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 ④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普及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果,做强科学普及之翼。这说明我们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要真正面向广大人民群众,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市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②与题意不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指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1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这要求我们 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③坚定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等活动中 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而使优秀外来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说明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文化创新,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强调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等活动中,③与题意不符。 ④: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目的并不是要使优秀外来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20.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 A. 彰显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B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B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选B。 21.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文化自信能使我们多一份坚守的从容,多一些创新创造的活力。我们的文化自信 ①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先进性 ②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③能为文化强国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直接力量 ④能使我们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我们的文化自信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能使我们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②④符合题意。 ①: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表述错误,①错误。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说文化自信是一种直接力量,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2.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未放松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为此 A. 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B. 要坚持文化发展的一元化指导 C. 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社会思潮 D. 要尊重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答案】A 【解析】针对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思潮纷纭激荡,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未放松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的情况,我国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始终坚持党对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A符合题意;要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而不是坚持文化发展的一元化指导,B说法错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而不是反对和抵制各种社会思潮,C说法错误;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旗帜鲜明的反对错误的价值取向,D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23.“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刘传建机长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A. 爱国 B. 敬业 C. 诚信 D. 友善 【答案】B 【解析】A:材料未直接体现“爱国”的信息,A不选。 B:“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是对工作和职业的一种尊敬和热爱,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要求,B入选。 C D:材料未体现“诚信”“友善”的要求,CD可排除。 故选B。 24.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英勇奋斗中经受住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不移,始终“不忘初心”。上述事实进一步印证了 ①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占据理想信念制高点 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③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④民族复兴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未涉及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占据理想信念制高点;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不移,始终“不忘初心”。”印证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民族复兴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③错误,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影响事业成败。故选C。 【点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脚踏实地,坚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要筑牢理想心念之基。 25.一种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形成风尚,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这启示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 ①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③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④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从材料中的关键词“道德实践”可联系“行动”“脚踏实地”的重要性,①入选。 ②: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千万人”可知个人的参与对于良好道德风尚形成、个人私德提升的作用,不难得知每个人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②入选。 ③: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有联系,但不能直接带来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③不选。 ④: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需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但材料强调的是道德实践,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A 二、简析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6.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运用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答案】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引导青年学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本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广大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论述为背景材料考查理想信念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涉及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①本题理论限定范围是“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它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②本题分析的对象是青年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 ③本题题型为措施类,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二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需要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引导青年学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27.“千里关河三晋路,一城烟雨万人家”。以“太行深处有人家”为主题的山西省阳泉市乡村旅游创意大赛于2019年9月6日举办。大赛中,有人为我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设计了如下方案: 田园疗愈心灵 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体验,种植、耕作、采摘、让您忘掉城市的烦扰,为身体充个电,给心灵放个假。 追忆老家味道 传统乡土民俗、农事、食宿与文艺表演,在互动参与中,唤醒您的乡村记忆 英式农场夏令营 仿照英国旅游管理经验,为您提供生态农业体验,青少年农业教育服务。 结下老乡情谊 原住居民提供各具特色的餐饮、住宿、导游服务,送您淳朴的深情厚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这一方案的合理性。 【答案】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广大消费者,设计合理的文化旅游产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将传统的乡村文化创新成为适应现代人需要的体验项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国外先进旅游业。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衬民的积极性,促进旅游文化的不断创新。 【解析】本题以山西省阳泉市乡村旅游创意大赛中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涉及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①本题理论限定范围是“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尊重与运用文化发展的规律、推动文化的发展。 ②从设问中标志词“合理性”可知本题是一道原因类主观题。 ③抓住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组织答案。 从关键词“生活体验”可知实践的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由此可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设计应该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广大消费者。 从关键词“传统乡土民俗、农事、食宿与文艺表演”可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由此可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设计应该将传统的乡村文化创新成为适应现代人需要的体验项目。 从关键词“仿照英国旅游管理经验”可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由此可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设计应该吸收国外先进旅游业。 从关键词“原住居民提供各具特色的餐饮、住宿、导游服务”可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由此可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设计应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购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形式和内涵的发展。 三、生活践行题 28.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家风建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写一则家风家训小事例。要求:根据自己的经历,又或名人的家风事例,并对事例做出一句话的总结或反思。 【答案】(1)①优良的家风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注重家风建设能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②家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注重家风建设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风建设有利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2)示例:小时候,每到年三十吃年夜饭,父亲就给我讲他小时候的事: 那时,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太爷爷会教导儿孙们,不浪费,懂礼貌,过年见到长辈要作揖,不说谎、不占小便宜。要懂得“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 反思:好的家风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好的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日常生活中父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家风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涉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1)本题题型为意义类,要求说明重视家风建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可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家风本身经过长年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表现,能够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二是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结合,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来说,家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注重家风建设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是从宏观与微观的关系角度结合材料中“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的信息可以答出注重家风建设有利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2)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但也有限定条件,一是取材要小,因而要具体真实、不能泛泛而谈;二是两个领域,即亲身经历或名人家风,强调典型性和实践性,可以从中提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内容;三是在描述过程的基础上作出总结或反思,回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四、实践探究题 29.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某高二年级学生,就本校学生接受在线教育的情况展开调查,请你参与其中。 (1)请设计你所在学校学生接受在线教育的调查表,列出调查数据,并简要分析调查结果。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使用体验,分析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缺点。 【答案】(1)本题有较强的开放性与实践性,故不做参考答案,只给出评分说明。①要围绕本校学生接受在线教育的情况设计调查问题,并列出数据。②结合调查数据,有结果分析。 (2)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② 对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自己决定,保障学生的自主选择权。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控,主要靠学生的自控力,学习情况和效果难以保证。 【解析】本题以对在线教育进行调查研究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中教育、科学技术等因素对文化发展的作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涉及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1)第一,要注意调查项目的选择,既要有在线教育因素,又要有线下教育因素;第二,要注意在线教育方式的项目,注意采取的不同技术手段;三要注意在线教育的物质投入与时间节省的情况,注意在线教育方式的成效;三是学生和家长对在线教育态度的调查;四是在线教育与国家教育体系关系的调查等。第二,要列出调查数据,包括家长的资金投入、学生的时间投入、学习成绩的变化等。第三,要分析调查结果,注意要全面、客观、准确,注意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明确对在线教育的立场,看问题有前瞻性和整体性。 (2)第一,要注意答题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是一种宽松的理论限定条件;第二,要结合自己的使用体验,需要超越题目提供的材料、教材讲解的信息、插入自己的评价与感受;第三,要注意评价在线教育需要与非在线教育即传统教育方式比较;第四,要注意材料中与在线教育关联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需要调用教材中不同传媒传播文化的特点的知识;第五,要注意设问要求“分析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缺点”,不能仅仅回答优点或仅仅回答缺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