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20年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化学试卷2020.0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一12 0—16 C1—35.5 Ca一40‎ ‎ Fe一56 Cu一64 Zn一65 Au一19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做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铸成锅 B.把纸剪成窗花 C.用粮食酿酒 D.晾晒潮湿的衣服 ‎2.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3.科学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会以特殊的形态存在:如水在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变为高密度液态水。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与常温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B.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 ‎ C.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同 D.化学性质不同 ‎4.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一种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甲烷的新技术。在加热条件下以纳来镍作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一种化合物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B.反应前后镍的质量不变 ‎ C.x的化学式为O2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5.下列有关事实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 A.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 B.实验室不用铜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 C.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D.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废液颜色 甲组 无色 乙组 红色 ‎6.实验室现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甲、乙两组同学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验证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实验结束后各组废液的颜色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废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钠 B.乙组用的指示剂一定是石蕊溶液 C.将甲组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 D.两组的废液混合后一定呈中性,可以直接排放 ‎7.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①中的液体呈蓝色,试管②中有气泡冒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结果如图乙所示。有关图乙烧杯内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最多有两种物质 B.若固体中有锌,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若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D.若溶液呈蓝色,则固体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8.无水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固体,吸水后可变成蓝色晶体。‎ 某气体由H2、CO2、CO、HCI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该气体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该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试剂(试剂均足量)。‎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I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Ⅳ中黑色固体变红,V中白色固体变蓝,Ⅵ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关于该气体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I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一定不含CO2‎ ‎②气体通过Ⅱ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 ‎③Ⅳ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CO和H2‎ ‎④V中白色固体变蓝,说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H2‎ ‎⑤原气体中可能含有CO2、HCl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8.(4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氧 组成(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从 微观角度分析,氧气由氧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 如图所示,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伸入烧杯中,向其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认识物质的变化 寒冷的冬天,“暖宝宝”因其能持久稳定发热受到人们的欢迎。“暖宝宝”中的发热原料是由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物质组成。打开“暖宝宝”密封包装,原料与空气接触,“暖宝宝”就会开始发热。“暖宝宝”发热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9.(4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t1℃时,将等质量的水分别加入到各盛有等质量甲、乙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其温度都升高到t2℃。‎ ‎(1)t1℃时,等质量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 乙(填“>”“<”或“=”);‎ ‎(2)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由t1℃升温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C.甲溶液的质量减小 D.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固体增多 ‎(3)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甲和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 ‎ 托盘天平、烧杯和 。‎ ‎ A.酒精灯B.药匙C.玻璃棒D.漏斗E.铁架台F.量筒G.胶头滴管 ‎(4)现有t2℃甲的饱和溶液,其中含少量乙。为得到纯净的甲物质,下列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30.(6分)下图所示转化关系涉及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含三种元素, B、E含两种元素,B是常见食品袋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E的化学式为 ,其水溶液的pH 7 (填“>”“<”或“=”);‎ ‎(2)B干燥气体时发生了化学变化,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A→B的转化可得到某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1.(6分)已知某粗铜粉末中含有少量的铁、锌和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粗铜 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开展如下实验探究:‎ ‎ 步骤I:称取质量为m1的粗铜样品;‎ ‎ 步骤Ⅱ:向样品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 步骤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m2;‎ ‎ 步骤IV:将步骤Ⅲ所得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质量为m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步骤Ⅱ的目的是 ;‎ ‎ (2)判断步骤Ⅱ中加入的稀盐酸足量的方法是 :‎ ‎ (3)步骤IV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按此方法测得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用m1、m2、m3的代数式表示)。‎ ‎32.(6分)实验室现有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钙的碳酸钙固体粉末。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6g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钙溶液65.5g。‎ ‎ 请计算:该固体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