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2(京津琼)
第二课时 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 一、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公平的考查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012·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 材料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解题思路] 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信息 第一问:①根据材料。②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③体现类题目。 第二问:①结合经济生活知识。②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③措施类题目。 材料信息 ①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情况。 ②1992~2009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情况。 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一问: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 第二问: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描述和阐释事物 结合材料信息,调动相关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论证和探究问题 第一问: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要将数字转化为文字,并且注意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概括。 第二问:关于对策,是关于收入分配政策的,不要扯到收入分配制度方面。 答案整理 (1)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 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2)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题型技法] 图表类主观题 图表类主观题一般由图形(表格)、文字材料、备注和设问等构成。 1.对于“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问题)”等图文解读类试题,要紧扣指定的图表(含注)或材料作答。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要注意揭示其本质。 2.对于“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等关系揭示类试题,要注意不能仅仅揭示其表面关系,还应该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或制度的高度。 3.不同图表获取信息的方法不同: (1)表格。一看表头。明确表格所反映的内容,把握表格信息的中心。二看表格。首先要了解表格所比较的项目及其差距,其次要把握不同项目各自的变化发展情况。三看注释。明确注释对表格信息的解释或者补充,加深对表格信息的理解。四找联系。在分析各个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差距或趋势)。 (2)折线图。第一步,明确折线所代表的含义,找到折线的重要转折点(俗称拐点), 将折线分为若干段。第二步,把握各段折线的特征(上升、下降、平移或上下震荡等;若总体上升,则分析上升幅度的变化)。第三步,总体把握折线趋势,明确对象发展趋势。第四步,若有多条折线,则需要先对它们进行分段比较,再总体把握。 (3)柱状图。第一步,根据图示搞清不同的柱状体所代表的项目。第二步,对相关项目进行有意义的比较,要比较柱状体之间的不同之处,特别注意较长或较短柱状体所代表的项目。第三步,有注释的,要将注释内容反映到答案中去。 (4)饼状图。第一步,要搞清整个饼状图形表示什么。第二步,弄清饼状图形的各部分表示什么。第三步,比较分析,从对一个事物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变化的比较中,分析现象,揭示原因或问题。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5)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措施 (1)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5)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6)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科学合理调整个税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引来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的提升,有利于直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间接增加对劳动者的激励,提升就业率;无疑有助于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让个税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但值得重申的是,个税起征点并非提的越高越好,而应在公平与效率的最优处下刀。一方面,需要平衡国家财政与个人财富的比例,因为国家财政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科学理性确定,让实际经济福利向中低收入者倾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个税起征点提升的原因及如何实现国家财政与个人财富之间的平衡。 答案 (1)原因:①个税起征点的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必然的要求。②个税起征点的提升有助于抑高提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减少居民税负,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就业,促进生产。 (2)措施:①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的关系。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二、主观题对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税收)的作用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实行××财政(税收)政策。 3.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应该怎样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 4.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2018·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2017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 (图中12.92为原卷数据,应为12.91;图中15.23为原卷数据,应为15.22——编者注)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年) 材料二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 000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原卷如此。应为4.5%——编者注),2017年比上年增长7.4%(同口径)。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解题思路] 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信息 第(1)问:①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②图表类主观题。 第(2)问,①结合材料。②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③关系推理类主观题。 材料信息 ①2013~2017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情况。②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③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 调动和运用知识 (1)税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2)税收的作用 描述和阐释事物 结合材料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分别准确描述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以及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论证和探究问题 第(1)问,图表类题目,既要注意横看即从时间上看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变化,也要注意纵看即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第(2)问,关系推理类题目,要注意推理企业降低税负是如何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的。 答案整理 (1)近5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 (2)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2018年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我国主要矛盾变化,按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要求,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权责,确定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范围,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的经济意义及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答案 (1)意义:①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更好保障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③有利于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措施: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投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权责,加大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③发挥财政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物质保障。 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对亿万农民来说,这是一颗“定心丸”,同时这又是一粒“活络丹”,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这有利于( ) 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②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共同富裕 ④使农村土地变为活资本,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与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关系不大,“三权分置”下农民的土地收入属于初次分配,①③应排除。 2.《上海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提出,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下列有助于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是( ) ①健全按要素分配的制度 ②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③确认市场经济下各种收入的合法性 ④实施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需要实施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健全按要素分配的制度,以增加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①④符合题意;②属于生活基本保障,不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题意不符;健全按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不是对各种收入的合法性的确认,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3.(2018·天津津南区调研)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取得巨大成效。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的意义在于( ) ①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②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③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④改变财富分配不合理,消除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4.(2018·北京房山区模拟)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投入力度,在大型客机、载人航天、可燃冰研究开发、量子通信等方面,不断刷新中国创新高度,实现了“非对称”赶超(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不同于传统的发展道路或技术路线,实现沿其他道路的快速赶超)。由此可见( ) ①国家财政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③财政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错误,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④不符合题意。 5.社会总需求包括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贸出口需求。下列做法中,成为现阶段推动我国的社会总需求扩大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有( ) ①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消费升级 ②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企业扩大生产→持续增加产能 ③依靠技术引进→提升品牌质量→培育出口优势 ④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兼顾效率与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中“持续增加产能”,增加的是社会总供给。 6.2018年2月24日,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大社会服务力度。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养老服务项目委托社会组织实施。下列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委托社会组织实施这一模式将产生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服务性组织之间形成竞争——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居民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 B.财政养老资金大量增加——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居民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 C.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居民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财政养老资金大量增加 D.财政养老资金大量增加——服务性组织之间形成竞争——社会服务水平提高 答案 A 解析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委托社会组织实施,这一模式并不是财政养老,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7.在2017年降费6 000多亿元的基础上,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4类政府性收费降费措施,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2 506亿元。其结果是( ) A.持续减少财政收入,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B.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经济发展 C.增加企业利润,规避经营风险 D.拓展企业市场空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答案 B 解析 政府性收费降费措施,不一定带来A、C、D这样的结果,只有B正确。 8.2018年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转向“补短板”,补短板是各项改革推进的“压舱石”,也是检验改革综合成效的“刻度表”。补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下列举措传导路径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 ①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提高货币购买力——实现共同富裕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刺激居民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中“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推理错误。②中“提高货币购买力——实现共同富裕”,推理错误。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规定标准50%的,减按50%征收环境保护税。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污染产品征税,能普遍增强企业承担环境损害成本的意识 ②立法设置两档减税优惠,是政府利用经济手段促使企业减排 ③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环境保护税的规模最终会变得越来越大 ④环境保护税带给企业的压力,可能成为催生环保产业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应该是法律手段。③错误,环境保护税的规模,不仅与税率有关,更与纳税人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多少有关。 1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决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对享受免征购置税的乘用车、客车、货车、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分别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对国家实施这些举措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 ②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改善新能源汽车企业经营管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③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企业税负减轻→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④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推理错误,改善新能源汽车企业经营管理,不会导致扩大企业生产规模;③错误,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轻的是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11.(2018·北京顺义区质检)税收分为不同的种类,每个税种都有特定的纳税人、 征税对象和计税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反映的税收变化( ) ①改变了其征税对象 ②会使其纳税人数量减少 ③改变了其计税标准 ④会使国内居民消费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上调并不能改变其征税对象和计税标准,①③不选;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上调会使部分低收入者少纳税或不纳税,一方面使其纳税人减少,另一方面会增加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因此②④入选。 12.个税起征点的高低取决于生活成本的测算,税率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公平,高收入部分的税率调整会影响到人才的国际流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当物价上涨或收入提高时,应考虑提高个税起征点 ②个税是以消除收入差距为主要目的的税种 ③高收入部分的税率过高,不利于本国吸引和留住人才 ④提高起征点会降低每个人的个税税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不能“消除”差距,②说法错误;提高起征点会使部分纳税人的个税税负减轻,④中“降低每个人的个税税负”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12 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 207.9亿元,同比增长52.1%,高出农村增速13个百分点。 在农村的网店里,从传统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到电动平衡车、扫地机器人等科技创新产品,商品多元化趋势明显;从大部分是草根创业,以个人或家庭经营为主,到开始注册公司、创立品牌、申请专利,甚至投资、收购其他企业,网商企业化逐步深入。农村电商让家庭经济焕发活力,给偏远山区、贫困山区、特色农业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农村电商把现代的生产方式植根于农村,这对传统产业、传统乡村实际上起到复兴的作用。网商低成本创业、快速成长,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给农村经济发展集聚了浓厚的人气。农村电商使乡村振兴获得新的产业基础,乡村的经济社会价值得以重估。但是,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农村交通落后造成的物流成本高、利润薄等制约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并运用财政与税收知识对解决农村电商发展遇到的困难提两条建议。 答案 (1)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精准扶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转变乡村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①加大对农村交通事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交通环境。②对农村电商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村电商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环境保护税法源于“环保费改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税收法定原则”后通过的首部税法。环保费侧重于排污行为末端治理的行政收费,存在着征收面窄、征收标准低、征收力度不足、征收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公开度和透明性差、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等问题。 环保税法规定了明确的下限,通过税收杠杆作用,企业多排污就多缴税,少排污则能享受税收减免(如纳税人排放大气、水污染物低于排放标准50%以上且未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可以减半征收环保税),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倒逼企业节能减排。环保税重点监控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等重点污染行业的纳税人及其他排污行业的重点监控企业。这意味着,一旦环保税征收,相关企业和行业将受到更显著的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征收环保税对相关企业和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环境保护税开征,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会增加其成本(税负),倒逼其转型升级(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2)对于节能环保企业,会降低其成本(税负),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3)增加环保设备、环保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在供求机制的作用下引导经济资源向环保产业流动,带动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 (4)对当前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将产生促进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