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全套(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全套(附答案)

1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天鹅 我在沼泽地里见到了它——美丽的天鹅。 刚看见它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 白瓷一般的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 儿。 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 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发黑的沼泽 地并不能破坏这种美,枯败的芦苇也无法使它的风采略有逊色。不知是它 那白云一样的翅膀照亮了这片水,还是黑色的水更衬托出那圣洁的白色。 世界上还有如此纯白的东西,我总算亲眼看见了。可是我忽然又不相信, 不相信天鹅会同沼泽地连在一起。我猜想它也许是农场畜牧队一只走散的鹅。 但它自己告诉我,它的确是一只天鹅,地地道道的天鹅——它抬起了它那细长的脖子,眺望着那深 远的秋天的田野,它似乎完全没有留意脚下的黑色。 1.【整体感知】作者在沼泽地里遇见了一只天鹅,短文主要从( )两个方面描写了这只天鹅“独特的 美”。 A.外形和姿态 B.颜色和习性 C.外形和习性 D.习性和姿态 2.【品析句段】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天鹅“独特的美”的。 (1)①“刚看见它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②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 白、轻盈。白瓷一般的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落下来, 沾不上一星半点儿。”对这两个句子品析错误的一项是( ) 2 A.句①描写“我”的心理感受,从侧面突出天鹅的美丽。 B.句①描写“我”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我”见到天鹅时非常惊慌。 C.句②直接描写天鹅的羽毛之美,把光滑的羽毛比作“白瓷”。 D.句②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天鹅的羽毛之美,还展开想象来描写,突出天鹅羽毛的光滑, 没有一丝杂质。 (2)“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 对这个句子品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把天鹅与其他飞禽进行比较,概括了它独特的美。 B.句中天鹅的美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来形容:高傲、纯洁、娴静、深沉。 C.像这样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既可以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也可以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 D.从句中“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和“高傲”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天鹅独特的美并不是很欣赏。 3.【整合信息】读第 3 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其作用是( ) A.通过对比,体现作者对天鹅的厌恶。 B.通过描写沼泽地和芦苇,突出天鹅圣洁的形象。 C.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沼泽地的美丽和安静。 D.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天鹅的勇敢无畏。 4.【综合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鹅用自身的高傲与纯洁告诉作者“它的确是一只天鹅”。 B.“完全没有留意脚下的黑色”突出了天鹅丝毫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的形象。 C.作者笔下的天鹅绝不仅仅是一个物象,而是逆境中傲然坚守的精神象征。 D.作者是从“细长的脖子”这一特征确定这是一只“地地道道”的天鹅的。 5.【综合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它的确是一只天鹅,地地道道的天鹅——它抬起了它那细长的脖子。 B.我在沼泽地里见到了它——美丽的天鹅。 C.我凝视着它,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 D.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 6.【拓展运用】短文第 2 自然段对天鹅的外形描写得十分生动、贴切,请你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你喜欢 的某种动物的外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福建简称闽,《说文解字》里把它解释为门内供着一条蛇。因为原居福建的闽越人,生 活在多蛇地区,便以蛇为本氏族的图腾,或作为本氏族的祖先。福建民间保留了很多与蛇有关的民俗风 情,境内漳州、水口、长汀、永春都有蛇王庙或蛇王宫。闽南著名旅游风景区平和县三坪村,至今有崇 蛇的习俗。当地生长着一种黑色无毒蛇,家家 户户把它视为蛇神派来巡视家宅平安的吉祥象征。到夜间,有时蛇钻进床上,与人同眠,村民也一笑置 之。 (节选自《闽南风》2011 年第 11 期,有删改) 【材料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节选自郭沫若《白鹭》) 【材料三】有些朋友很喜欢猫,养到五六只之多。家里养的猫不会把对老鼠的那种屏息凝视的紧张 感带给人,它们十分亲人,只要你一坐下,它们就跳到你身上来,蜷卧在你怀中,用头和脸蹭磨你的身 体,向人撒娇讨好。同样是宠物,狗就不行了,好似除了忠诚以外既不干净又不会撒娇讨好。 (节选自蒋勋《猫》,有删改)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选择对下列词语理解准确的一项。 (1)对材料一中“一笑置之”这个词语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笑一笑就把它搁在一旁,表示人们并不觉得蛇钻进床上与人同眠是件奇怪的事。 B.笑一笑就把它搁在一旁,表示闽南平和县三坪村的村民热情好客。 C.即便是提心吊胆,害怕极了,也要先笑一笑,壮壮胆。 D.笑一笑,就把蛇扔出去。 (2)下列对材料二中的“精巧”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白鹭精致小巧,如诗如画。B.指这首写白鹭的诗有文采,有水平。 C.指白鹭非常聪明,极有智慧。D.指这幅白鹭图画得十分精致美丽。 4 (3)下列对材料三中的“屏息凝视”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人、猫、鼠互相盯着,聚精会神地看,都不敢呼吸一下。 B.指猫盯着人聚精会神地看,都不敢呼吸一下。 C.指人盯着猫聚精会神地看,都不敢呼吸一下。 D.指猫屏住呼吸盯着老鼠聚精会神地看。 2.【综合判断】读材料一,猜一猜下图中是“闽”字的一项是( ) 3.【综合判断】下列对三则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描写的是福建人对蛇的崇拜。 B.材料二通过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C.材料三通过描写猫,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D.三则材料都表达了作者对所描写的动物的喜爱之情。 4.【写法探究】三则材料中,哪两则材料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相似之处?说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A 2.(1)B (2)D 3.B 4.D 5.A 6.我家养的那只小兔又萌又可爱。它长着一身深褐色的毛,犹如在盛着咖啡的杯中浸泡过一样。 它跑起来比风还快,有时候你明明看到一个深褐色的绒球在自己眼前晃动了一下,但一眨眼工 夫就不见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1)A (2)A (3)D 2.A 3.D 4.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然后再写与它 做比较的事物的特点。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所写动物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5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 夫,以知人著称。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 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掏的。可是,当赚了钱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鲍叔 牙的仆人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 牙却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真是 贪生怕死!”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齐襄公即位后每天只顾吃喝玩乐,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 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 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早回到齐国,小白就 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 应该请他来当宰相。”齐桓公一听,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 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 宰相,而管仲也真的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后来管仲回忆起与鲍叔牙相交以来的事,说:“生我者父 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因为鲍叔牙过于刚正, 6 不能包容坏的一面。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 没有不满,反而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相交至深的故事。后来这个词常被用来比喻朋友之间深厚 的交情。 1.【阅读计时】本文约 670 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__分钟。 2.【提取信息】“管鲍之交”的“管”指的是管仲,“鲍”指的是鲍叔牙。“管鲍之交”这个成语,后 人常用来比喻( ) A.管仲和鲍叔牙的深厚情谊。 B.朋友之间深厚的交情。 C.齐桓公和鲍叔牙的患难与共。 D.交情不太深厚的朋友。 3.【整体感知】读故事,梳理本文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管仲一开始是辅佐公子纠的,后来被鲍叔牙推荐辅佐了齐桓公(公子小白)。 B.鲍叔牙和管仲是交情深厚的朋友,鲍叔牙数次在关键时刻帮助了管仲。 C.鲍叔牙辅佐齐桓公(公子小白)登上了王位,却把丞相的位置让给了管仲。 D.管仲在临终时恩将仇报,告诉齐桓公鲍叔牙不能接替他担任齐国的丞相。 4.【策略运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下面这段话,抓关键词句概括主要意思,最准确的一项是( )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 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A.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 B.管仲是齐国名相,鲍叔牙是齐国大夫,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C.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 D.管仲、鲍叔牙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 (2)边读边思考,概括下面语句表达的意思,下列概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鲍叔牙的仆人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 还多!” A.鲍叔牙的仆人对管仲不满。 B.鲍叔牙对管仲不满。 C.仆人觉得鲍叔牙不够意思,出钱少分钱多。 D.鲍叔牙的仆人想要出钱与主人一起做生意。 7 (3)读到第 4 自然段时,我不理解“内乱”这个词语,在不影响阅读速度的前提下,下面做法最合 理的一项是( ) A.赶紧请教同桌。 B.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弄明白。 C.举手向老师提问。 D.暂时不管它,继续往下读,再结合下文的内容来理解。 5.【问题探究】鲍叔牙推荐管仲当宰相的原因是( ) A.管仲是他的好朋友。 B.管仲的能力更能胜任此职。 C.管仲对母亲很孝顺。 D.齐国内乱时管仲帮助了齐桓公。 6.【问题探究】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结合具体事件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拓展运用】历史上,体现友谊深厚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将相应典故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舍命之交 B.刎颈之交 C.忘年之交 D.鸡黍之交 (1)范式和张劭( ) (2)羊角哀和左伯桃( ) (3)蔺相如和廉颇( ) (4)孔融和祢衡( ) 下面是福建省传媒对“电子书包”的相关信息的介绍,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电子书包 【材料一】根据福建省教育厅 2017 年公布的数据,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近 800 万人,课本 和作业本加起来高达 9 亿册左右,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而且 电子书包比传统的纸质教材更加环保。电子书包实际上是一个储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 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 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这种书包相当于 16 开书本大小,厚度约 1 厘米,重量仅 700 克。它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想要更 新内容,只要拿个 U 盘往里输入就成。这样,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钢笔、铅 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个 16 开大小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8 【材料二】电子书包与纸质书给人带来的阅读感受是不同的。试想一下,每天上课盯着电子屏、投 影仪,回家捧着平板电脑……天啊!一书在手的美好感觉,读书习字的乐趣,都将会丧失。同时,相关 人士认为,电子书包可能造成学生近视程度加深、书写能力下降等不良影响。 1.【整体感知】上述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 ) A.电子书包比传统纸质教材更加环保。 B.电子书包。 C.电子书包与纸质书的利弊。 D.平板电脑。 2.【提取信息】下面关于电子书包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使用电子书包会造成近视程度加深。 B.电子书包优于纸质书,纸质书将会消失。 C.电子书包可以方便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D.电子书包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利于环保。 3.【品析句子】“这种书包相当于 16 开书本大小,厚度约 1 厘米,重量仅 700 克。” 读句子,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电子书包小、轻、薄的特点。 B.这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电子书包小、轻、薄的特点。 C.这句话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电子书包小、轻、薄的特点。 D.这句话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普通书包小、轻、薄的特点。 4.【问题探究】下面不属于“电子书包”优势的一项是( ) A.方便携带。 B.有利于环保。 C.方便学生之间交流心得。 D.造成学生近视的程度加深。 5.【反思评价】读了上文,你认为“电子书包”还可以完善的地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3 2.B 3.D 4.(1)B (2)A (3)D 5.B 6.鲍叔牙和管仲一起做生意,管仲比鲍叔牙拿的钱多,鲍叔牙知道他是为了奉养母亲;在管仲打仗退缩 时,鲍叔牙知道管仲是要留着命回去照顾老母亲;齐桓公做了国君后,鲍叔牙举荐管仲做宰相,管仲 真的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 7.(1)D (2)A (3)B (4)C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C 2.B 3.C 4.D 5.示例:我认为“电子书包”要让学生多读,多动手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进来,才能更 好地学习。 10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孟姜女哭长城 ①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在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下,遇到了逃难 的范喜良。原来,秦始皇为了修建长城,派人到处抓捕劳工,不知有多少人饿死、累死了。孟姜女把范 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心 心相印,征得爹娘的同意后,决定结为夫妻。 ②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 渐散了,忽然听见鸡飞狗叫的声音,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 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③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 她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④孟姜女整理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 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 “那还要走很远很远的路程啊!”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⑤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一下子 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老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 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 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那脚,都成了 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果然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 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念道:“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 夫妻团聚吧!” ⑥经过千辛万苦,孟盖女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可长城下的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 11 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便 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脚下。坐在长城脚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 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 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 七天七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 ⑦长城倾倒后,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 见她貌美非凡,便欲纳她为妃。孟姜女说:“要我做你的妃子,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 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陛下身穿麻衣到坟前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不几日, 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摆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祀。祭毕,秦 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涂炭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 能做你的妃子,休要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 击岸,好似在为孟姜女悲叹! 1.【查找资料】《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查一查资料,下面选项中不是中国古 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 A.《牛郎织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猎人海力布》 D.《白蛇传》 2.【分析判断】“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下面句子中,哪一句没有写孟姜女经 历的辛苦?( ) A.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 B.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C.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 D.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果然都成了血疙瘩了。 3.【问题探究】孟姜女寻夫的过程中重点写的是( ) A.路程很远。 B.路途中经常遇到刮风下雨。 C.需要忍受饥渴。 D.孟姜女筋疲力尽,生病。 4.【品析句子】读一读从文中摘录出来的句子,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1)她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2)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念道:“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 A.第一句是对孟姜女爹娘的描写。 B.第二句是对老大娘神态、语言的描写。 12 C.这两句都是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孟姜女的爹娘和老大娘的言行来衬托孟姜女寻夫的决心之坚 定。 D.这两句都是正面描写,从家人和老大娘两个角度表现孟姜女寻夫的决心之坚定。 5.【梳理情节】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或地点的关键词,并画上横线。下列梳理出来的故事情节,排列顺序 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成亲那天,喜事变成了一场空。 ②一天,孟姜女巧遇范喜良。 ③来到长城脚下,得知噩耗,哭倒长城。 ④丈夫被抓走后,孟姜女赶做寒衣,整理行装,千里寻夫。 ⑤长城倾倒后,孟姜女怀抱丈夫遗骨,跳入大海。 A.②①④③⑤ B.②④①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③⑤②④① 6.【创编故事】展开想象,把自己当成孟姜女,围绕下面这句话把故事讲具体。 孟姜女整理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读下面的闽剧演出海报 信息和购票须知,完成练习。 1.【提取信息】这场闽剧的演出题材是( ), 演出场馆是( )。 A.民间故事 B.神话故事 C.福建省实验闽剧院 D.福建大剧院 13 2.【分析判断】关于观看闽剧演出,下面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长如果买票,孩子可以免费随同观看闽剧。 B.闽剧演出的时间是晚上八点,我们必须在七点半之前入场。 C.爸爸下单后,手机突然自动关机了,等他重新打开页面,已经过了 18 分钟,订单已经自动取消 了。 D.妈妈给我们买了爆米花、奶茶,准备看闽剧时吃。 3.【问题探究】李明一行有 8 个人,他们想选座购买闽剧演出的门票,请问可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C 2.B 3.D 4.D 5.A 6.示例:我整理了行装,来到爹娘屋里,跪倒在他们面前,说:“爹,娘,恕女儿不孝,我决心去长城 找夫君,请您二老不要为我担心。待他日归来,我和喜良再在您二老面前尽孝。”爹娘纵然不舍,他 们也知道我这回是铁了心要去寻夫,只好含着泪默默地点了点头。拜别了爹娘,我踏上了寻夫的行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A C 2.B 3.不可行,因为购票须知中提道:选座购买每单限 3 张,普通购买每单限 10 张。李明一行有 8 个人, 所以只能选择普通购买。 14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为什么要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 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 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 是国家塑造的。国家的民族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 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天然的、血缘上的爱 国的理由。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 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无论哪个民族①都是如此,一概不能例外。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 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②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伴随终身的恋国之情。这是爱国的第一个 理由,天然的无可争辩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 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 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 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 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 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她的全 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 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败类,但这些人 总是被人唾弃。 15 1.【理解词语】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成四字词语。 (1)①处画线句可以用( )这个词语替换。 A.概莫能外 B.一概而论 C.气概不凡 D.以偏概全 (2)②处画线句可以用( )这个词语替换。 A.含沙射影 B.如影随形 C.刀光剑影 D.形单影只 2.【品析词句】读文中画“ ”的句子,结合下面的资料,完成练习。 《可爱的中国》的写作背景:1935 年 5 月 2 日,当时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还没爆发,但九·一八 事变的炮声已使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而此时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 一边奉行不抵抗政策,一边仍在大规模围剿共产党人。方志敏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担任中国工农红 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但在行军的路上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落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可爱的中国》 就是方志敏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下的。 (1)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中的“母亲”指( ),“四万万的孩子”指( )。 A.中国 B.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C.中国人民 D.国民党反动派 (2)结合资料,理解“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下列描述有误的一 项是( ) A.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肆意占领中国领土、欺侮中国人民的痛恨与愤怒。 B.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残酷围剿共产党人的愤怒与控诉。 C.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祖国母亲遭受苦难和中国人民遭受蹂躏的悲痛与愤怒。 D.祖国母亲痛恨孩子不争气,不能为自己增光添彩。 3.【信息提取】短文告诉我们爱国的两个理由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个性感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福建省某小学开展了一次搜集、整理表现爱国主义诗歌的语文实践活动,明明同学在班上展示了以 下两首诗歌。读一读,完成练习。 【材料二】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材料三】 资料袋 材料一的写作背景:这是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狱中写给儿子蓝耕荒的一份遗嘱,一首充满了 坚定的信念和献身的勇气,饱含深情、充满期望的小诗。蓝蒂裕是经典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 生》中“蓝胡子”的人物原型。1938 年,蓝蒂裕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事业,1948 年因叛徒出卖被 捕入狱,后壮烈牺牲。 1.【理解词语】结合两首诗的写作背景,理解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词语。 (1)材料一中的“狼犬”指的是( ),“荆棘”指的是( )。 A.狼和狗 B.特务和反对革命、企图危害祖国的人 C.祖国危机四伏的社会现状 D.野外生长的荆和棘两种植物 (2)材料二中的“九州”指的是( ),“乃翁”指的是( )。 A.全国 B.九个州 C.你们的父亲 D.奶奶和爷爷 2.【资料搜集】结合材料三,关于材料一中作者的儿子名为“耕荒”的含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7 ( ) A.作者的儿子名为“耕荒”,恰好与诗的最后一句相照应。 B.因为作者的儿子出生在一片荒原中。 C.作者希望儿子继承父志,投身到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D.“耕荒”这个名字是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3. 【 比 较 异 同 】 根 据 两 首 诗 的 内 容 , 填 写 下 面 的 表 格 。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1)A (2)B 2.(1)A C (2)D 3.第一个理由是国家养育了你;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 4.示例:生活在现在的和平时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富强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诗歌阅读 1.(1)B C (2)A C 2.B 3.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献身的勇气,表现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古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和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题目相同,都是留给儿子的遗嘱,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18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 55 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 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 3 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 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 目要穿越 30 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 30 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 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 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将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 岛连接桥身。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 20 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约 6 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 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 120 个巨型钢圆 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 22 米,大概和篮球场一 般大;最高达 51 米,相当于 18 层楼高;重达 550 吨,与一架 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 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 公里的沉管隧道由 33 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 节长 180 米,宽 38 米,高 11.4 米,重量达 8 万吨。要让 33 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 50 米的海底软基环 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 19 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 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 16 级台风、7 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 120 年。大桥仅主 梁钢板用量就高达 42 万吨,相当于 10 座鸟巢或 60 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 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 50 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多达 4000 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 海豚的自然保护区,这一点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 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 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 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科研阶段到开工建设阶段,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 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 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对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了引领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有删改) 1.【整体感知】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下列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正确的是( )(多选) A.外海快速筑岛技术 B.“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 C.“搭积木”的建造方式 D.岸上工厂整件制造和拼装 2.【方法探究】对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 的两座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的小岛。 (作诠释、列数字) B.每个圆筒直径有 22 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 51 米,相当于 18 层楼高;重达 550 吨, 与一架 A380“空中客车”相当。 (列数字、作比较) C.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 42 万吨,相当于 10 座鸟巢或 60 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 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列数字、作比较) D.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将大桥沉 入 海 底 , 搭 建 深 埋 沉 管 隧 道 , 同 时 在 隧 道 两 端 建 起 人 工 岛 连 接 桥 身 。 20 (作诠释) 3.【词句辨析】下面对词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⑦段中的关联词“无论……都……”照应了前面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 件都是在岸上整件制造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B.“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指的是由于这座大桥的建立,港珠澳三地的车程缩减了 2 个小时, 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者。 C.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中的难中之难是外海人工建岛和满足机场航行的限高要求。 D.从“远眺、俯瞰”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4.【主题升华】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福建省泉州市,古代建筑的各类桥梁共 609 座,至今保存完好的仅有 100 余座,比如“海内第一 桥”的洛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一】洛阳桥,横跨洛阳江入海口处,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在一千多年前造这 样一座跨海大桥,不仅需要有雄厚的财力,还必须有精湛的技术。 洛阳桥首创了“筏形基础”的造桥技术。针对江流湍急的自然条件,在建桥时先向江底沿桥梁中线 抛掷大石块,形成一条江底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用一排横一排竖的条石砌筑桥墩, 有效地防止桥墩基础被急流冲走。这种船形的桥墩不仅造型美观,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分流海浪, 最大限度地减少海浪对桥梁的损害。 洛阳桥独创了“种蛎固基法”。在桥下大量种植海蛎,利用海蛎无孔不入地在海边岩礁间密集繁殖 的习性,把松散的矮石堤与桥墩石胶结成一个整体以加固桥基。可以想象桥墩处布满海蛎,海蛎壳像坚 硬的保护层,令这些船形桥墩抵御了海浪千年的冲击。这种方法比过去采用腰铁或铸铁连接基石的方法 来得简单而科学。 洛阳桥还最先采用了浮运架梁法,把重达七八吨的石梁置于木排之上,利用海潮的涨落,把石梁架 在桥墩之上。古人称之为“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牵”。这是世界上浮运架梁的先例。 【材料二】安平桥位于晋江市安海镇西畔与南安水头镇交界处,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安 21 平桥东西走向,全长 2255 米。卧木为基,条石纵横相间叠砌而成,有 3 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 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处;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 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双边船形墩共计 362 个,上架 1300 余条石板,每间 6~7 条不等,最大净跨达 8.6 米。“桥绳直抵平”,上置三亭,两侧筑有护栏,并雕有狮子、蟾蜍栏柱。桥 两侧水中建有四方石塔 4 座,圆塔 1 座,桥首与中亭存有护桥石将军 4 尊,并有历代维修碑记 14 方, 中亭石刻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桥的入口处筑砖塔 1 座,高 20.55 米。 1.【词句理解】读材料一,“不仅需要有雄厚的财力,还必须有精湛的技术”一句中“精湛的技术”不 包含下列哪项技术?( ) A.“筏形基础”的造桥技术 B.圆弧拱形式建桥 C.种蛎固基法 D.浮运架梁法 2.【分析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座桥有什么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都采用了一样的建造技术,毫无区别。 B.都是跨海拱式大石桥。 C.都是梁式石桥,都采用了船形桥墩。 D.桥梁长度都差不多。 3.【写法比较】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同样都是介绍桥梁的说明性文章,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 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ABC 2.A 3.A 4.示例: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港珠澳大桥项目和科技工作者 的赞美。如,“宛如蛟龙”“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创造 了世界纪录”,等等。 群文阅读 1.B 2.C 3.相同:两篇文章的描述都很准确、清楚、有条理。 不同:材料一的语言形象、生动,抓住建造洛阳桥的精湛技术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材料二则通过 22 具体的数字介绍安平桥的外形、结构等内容。同样是说明性文章,前者语言表达细致、生动, 后者语言表达简洁、平实。 23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 词了。在我 10 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_______________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 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 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____ 满头大汗地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 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 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 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 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递过来的疑 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 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 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脸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 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 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 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 17 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 4 个同学,每个 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 24 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 60 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 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 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 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__________ 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这是父亲进城抽了 500 毫升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 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 60 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 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已_______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 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早已渗透到我生命中了——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理解词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①心仪已久 ②气喘吁吁 ③无能为力 ④突发奇想 A.④②①③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④① 2.【梳理重点】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作者是通过哪几个场景来描写父亲对“我”的疼爱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推理】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作者为自己不理解父亲的心 意而内疚、后悔的心理。 ( ) (2)“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句话是父亲对“我”的教诲:没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同样可以成长、成才,人活着要有志气!( ) (3)“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 的 手 ” 这 句 话 通 过 动 作 描 写 说 明 父 亲 已 经 极 其 瘦 弱 , 他 舍 不 得 离 开 人 世 。 ( ) 4.【品析句子】对“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早已渗透到我生命中了——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 另一种延续”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 A.父亲那做人要有自尊、要活出男人的伟岸、不与别人攀比的人生态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我”决心像父亲那样生活、做人。 B.“我”只不过是父亲眼中一个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男孩,所以他把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都毫无 保留地传给了“我”。 C.父亲对“我”的爱和谆谆教诲已经深入“我”的血液之中,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之中。 D.父亲憨厚、善良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也立志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 5.【理解感悟】边读边想象,说一说:文章哪个场景让你感受最深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两个儿子均不幸患上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医生断言他们将活不过 20 岁。首次面对诊 断,张桂兰顿时晕了过去,但随后她镇定下来。在医院上班的张桂兰,知道这种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但 她经常激励自己,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力去争取。32 年来,张桂兰一边送两个孩子读书,一边给 孩子治病。三十多年的求医经历让她几乎跑遍全中国。虽然一次次怀着希望而去,又一次次带着失望而 归,但兄弟俩从患病至今从未间断治疗…… 【材料二】福建福州连江县的郑小君,本来是一位花季少女,但是由于四年多前不幸患上重病,失 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清醒时,小君会自己用手按压呼吸球让自己保持呼吸,而她睡着后的呼吸全靠父 母手动维持。为了维持女儿的生命,四年多来,她的父母用自己的双手每天不间断地为女儿进行“手动” 呼吸。给女儿按压呼吸球的频率是一分钟 30 多次,粗略算下来,父母两人轮流按压的次数有一千五百 多万次…… (消息来源:CCTV13 新闻报道) 【材料三】如右图所示的扇形图,是对福建新华小学五年级学生是否知道父母 生日情况的调查,A 表示只知道母亲生日,B 表示只知道父亲生日,C 表示知道父 母两人的生日,D 表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1.【概括主题】前面两则材料的主题都是( )。 A.赞美母爱 B.赞美父母之爱 C.赞美父爱 D.扶危济困 2.【信息提取】读材料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D10% C30% B25% A35% 26 A.通过扇形统计图的方式来呈现相关内容,简洁明了。 B.表现了新华小学的小学生对父母生日的关注程度。 C.新华小学五年级学生有 35%只知道母亲的生日,竟然有10%的学生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 D.新华小学五年级学生有 25%知道父亲和母亲的生日。 3.【判断推理】结合上面的材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桂兰照料两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儿子 32 年,使孩子们的生命比医生预言的延长了十几 年,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B.福建福州连江县的郑小君,用自己的双手按压呼吸球让重病的孩子保持呼吸。四年来按压次数已 达一千五百多万次,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C.父母是我们爱的源泉,作为儿女的我们理应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一句话,端 上一杯茶……都是我们对长辈爱的回报。 D.从材料三的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母亲的生日知道的要多于父亲。 4.【情感抒发】看了这三则材料,请结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A 2.①父亲为生病在床的“我”买冰棍。②父亲躲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下默默关注“我”的颁奖典礼。③父 亲卖血给“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不要和人攀比。④父亲临终时与“我”握手。 3.(1)√ (2)√ (3)× 4.B 5.示例:父亲满怀希望要去参加“我”的颁奖典礼,被“我”拒绝的场景让我感受最深刻。因为我从这 一场景的几个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了父亲从满怀希望到失望,再到难过的复杂心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B 2.D 3.B 4.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生养我们要付出很多心血,他们不图回报,只求我们健康 快乐地成长。所以我们平时要懂得关爱、体贴、孝敬父母。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真诚的话,都可以 作为传递亲情的纽带。 27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冬的等待 秋天随着一场寒凉的秋风隐遁无形,代之而来的便是期待许久的冬,渴望在这个漫长的冬日里,能 有一场场沸沸扬扬的大雪降临村庄,遮蔽大地的____________。但随着冬日渐深,飘雪的惊喜依旧未能 如愿,而我对雪花的期待初衷不改,就像等待一位从天上下来的仙女,挥手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 福祉,唯美而又持久。 冬天本就是一个___________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雪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 冬之静怡。落雪的时候,村庄就更像一位蒙了神秘面纱的女子,素素雅雅地立于大地之上。①黛赭色的 山峦瞬间被雪花覆盖,辽阔的褴褛倏忽隐遁在旷野深处,唯有那些高举着手臂的杨树,将枝干遥遥指向 广袤穹苍,旗帜一般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 傍晚时分,如若置身山梁,遥望村庄深处,便见袅娜的炊烟悠悠舒展着身姿,将草木的香味播撒 在辽阔的空域。②那香味里,就有母亲唤儿晚归的呼唤,和着锅碗瓢盆的叮当声从小院深处悠悠弥漫开 来。此时,村庄的每一处罅(xià)隙就洋溢着浓郁的馨香,让人不免心生感念,感念生命的成长里村 庄所给予我们的无私和大爱,以及前辈的辛劳与奋争;感念洋洋洒洒的雪花对大地的______________, 似乎每一朵雪花里,都凝聚着村庄无尽的期许。 若是在暗夜,落雪的村庄更令人心花怒放,炉火正旺,茶香氤氲,围炉而坐的人,脸膛映照着浓艳 的炉火,漫谈着,嬉笑着,少却了平日的劳碌与繁忙,热烈的时候,少不了捧出窖藏许久的米酒,你一 杯,我一盏,觥筹交错,将冬夜的寒冷抵御在辽远之外。③而此刻,窗棂上的霜花悄然融化为颗颗露珠, 簌簌地落下来,在墙角积聚着,缓慢中流散开来,像洇湿了的记忆,久久不肯散去。 黎明时分,推窗望远,绒绒的雪花落在干枯了的树枝上,早起的鸟雀翻飞其间,将颤颤悠悠的雪花 顺着枝条弹落下来。斜睨着向阳光散射的方向望去,雪花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就像谁撒落在空中的银屑, 让人喜不自胜。 28 其实,对于冬天而言,雪花就是这样,在圣洁中养育__________,让人在一季悠闲中,学会享受, 懂得敬畏。而无雪的冬,唯有双目蓄满期许,仰首长空,在深情的瞩望里,等待一场雪的盛宴盛开在村 廓四野。 1.【词语理解】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①润泽与抚慰 ②荒芜与突兀 ③灵动与迷恋 ④安谧与静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2.【品析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斜睨着向阳光散射的方向望去,雪花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就像谁撒落在空中的银屑,让人喜 不自胜。 A.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照耀下的枝头上的雪花比作撒落在空中的银屑,生动形象地表 现出雪花的晶莹。 B.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仙女撒落银屑般的雪花的画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落雪的美丽, 让人欣喜。 C.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闪耀”“撒落”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D.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雪花的晶莹。 3.【辨析写法】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句①采用的是( )描写,句②采用的是( )描写,句③写出 了窗棂上霜花融化的( )美。 A.静态 B.动态 4.【整体感知】理解短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描写的冬天的村庄安谧、静美、祥和。 B.作者赞美了雪景,表达了对雪的期待。 C.作者笔下的雪花让人憧憬,让人看到希望,让人看到丰收的情景和富足的生活。 D.作者从秋景写到冬景,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描写的。 5.【主题探究】作者在文中写道:“村庄的每一处罅隙就洋溢着浓郁的馨香,让人不免心生感念”,请 结合文意推想作者“感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福建德化九仙山位于温暖的南方,山东济南位于寒冷的北方。在作家的笔下,两地的雪有什么不同 呢?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一)《济南的冬天》(节选) 老舍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 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 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 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二)《雪》(节选) 德化九仙山,一直耳闻的是它的云海,还有南方难得一见的雾凇。总是计划,却总是错过。总觉得, 老天爷一直在和我开玩笑,却不想,原来老天爷是想让我在最好的时间遇见它——好一座银装素裹的仙 山。 ①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 露一点儿底蕴,只静静地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②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 更有耐性,它慢慢地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③不知什么时 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 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一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 片来做纪念吧)。④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 腰身,嬉笑着,婉娈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褪去洁白的外衣,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 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 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啊,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 1.【整体感知】读两篇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篇选文都是描写雪景的。 B.选文(一)主要描写的是雪后的山景和城外的远山雪景。 C.选文(二)主要描写的是德化九仙山刚刚下雪时的情景。 D.前者是小雪,后者是大雪,从“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和“雪封的山”可以看出来。 30 2.【写作顺序】选文(一)是按照( ),有层次地来写秀美的山景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的发展顺序 D.没有特定顺序 3.【句子赏析】下面对选文中句子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描写了雪后矮松的美丽模样,是静态描写。 B.“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被大雪覆盖的山坡的样子,是动 态描写。 C.选文(二)中的句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山的动态变化,句④是静态描写。 D.选文(二)中的句②、句③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被太阳照射下的雪 山的变化。 4.【写法探究】选文(一)把雪后的小山比作一件美丽的“带水纹的花衣”,选文(二)把雪山比作“圣 者的长袍”,描写景物时它们分别侧重于哪种描写方法呢?你喜欢哪一篇的描写方法?请简要说说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D 2.A 3.A B B 4.D 5.感念生命的成长里村庄所给予“我们”的无私和大爱,以及人们的辛劳与奋争;感念雪对大地的润泽 与抚慰。(意思对即可) 群文阅读 1.C 2.B 3.A 4.提示:选文(一)侧重静态描写,给人的感觉是小家碧玉的秀美。选文(二)侧重动态描写,突出圣 者的神秘以及狂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说明原因即可) 31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 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 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 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 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 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 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 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得很多,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 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 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 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 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 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 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32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何大事,都 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整体感知】读短文,找出第 2~5 自然段的关键句,我发现这 4 个关键句( ) A.都在段首。 B.都在段尾。 C.前两个在段首,后两个在段尾。 D.前两个在段尾,后两个在段首。 2.【梳理信息】根据短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这句话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了书的重要地位。 B.读书要有针对性,小学生只要读好课本就行。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要做好他的工 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变锋利;读书的人要想宣扬一个人的主张,一定要先读这个人的书。 D.“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筛选信息】第 1 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 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于写成 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 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 C.梁启超小时候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并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 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D.司马迁 10 岁开始“诵古文”,20 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 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句子理解】第 5 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 历程”?请根据文中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___”的句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识拓展】下列选项中,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揭示的道理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D.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谚语 福建省曾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过一次关于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仔细阅读下面的统计图,完成练 习。 图一 图二 1.【整体感知】图一是关于( ),图二是关于( )。 A.中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图 B.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图 C.影响阅读的因素的调查统计图 D.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的调查统计图 2.【信息梳理】读图一,下列关于影响阅读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功课太重,挪不出空闲时间。 B.家长不支持,觉得看闲书影响学习。 34 C.学校图书室很少开放,也很少有自己喜欢读的图书。 D.书籍太贵,很难负担得起。 3.【把握要点】根据图一和图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课外书太贵了,一般家庭负担不起,所以孩子们没机会进行更多的阅读。 B.喜欢在教室读书的人所占的比重最少。 C.尽管对阅读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据调查,还是有 52%的人喜欢在图书室、阅览室读书。 D.功课太重,挪不出空闲时间,在影响阅读的因素中占了 72%。 4.【思维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影响你读书的原因是什么?你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A 2.B 3.C 4.因为人生的路有千条万条,而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之路是需要自己去找的。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 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也就不远了。 5.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6.C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C D 2.C 3.A 4.示例:影响我读书的原因是我对读书的重要性把握得不到位,加上自身因素——懒惰、贪玩、精力不 集中、学习热情不高,导致我不喜欢读书。我需要一个安静、优雅的读书环境,比如在一个安静的小 树林里,或者一个人在书房里,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