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 述,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 音乐经过数千年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民族艺术智慧,形成了鲜明的民族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 容和人文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具有特殊的美育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审美修养的提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追求音响的 虚淡空灵,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校美 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 情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也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如蒙古族音乐的悠扬高亢、维吾尔族音乐 的热情奔放、侗族大歌的委婉质朴。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 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养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好的音乐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涵养性情,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 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居 “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这种品格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志向息息相通,因而修习古琴被视为文 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留下了如《高山流水》《广陵散》《阳关三叠》等大量优秀作品。传 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 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励精神,温润心灵,进而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 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文化在观念、心理和行为上的认 可、接受和融入,它可以使人们在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 向心力。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都是最重要、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认同内容。我 国的传统音乐如同浩瀚的海洋,单就民间音乐而言,56 个民族保存了丰富的歌种、乐种、曲种、 剧种等,而每个种类又有多种多样的乐器以及乐队组合、唱法和奏法等表现形式,现已收集到的民 间歌曲有约 30 万首,器乐曲约 200 种,这些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 分。此外,还有大量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祀乐等音乐资源。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许冰《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B.学习传统音乐,在心与乐的相通相融中增强对音乐的感悟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C.文化认同就是人们对本国传统文化在观念、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可、接受和融入。 D.中国传统音乐指各民族的民间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及其多样的表现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全文立论的背景。 B.文章在总体上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殊的美育价值。 C.文章列举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和地方剧种的唱腔唱词,论证了传统音乐博大精深。 D.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传统音乐的美育价值,逻辑上是逐层深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既有助于学校美育教育,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 脉。 B.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内 涵。 C.《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古曲在今天仍然可以发挥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涵养性情 的作用。 D.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懂音乐的人往往比不懂音乐的人道德水平高,人生态度更积极 乐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近百年 来,随着西风东渐,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 化必将丧失自我。因此,看待中医、运用中医、推广中医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在几千 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 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眼下,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 风险。我们应该把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 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摘编自 2019 年 11 月 28 日《人民日报》评论) 材料二: 杏林春暖,医者仁心! 他从医 80 年,为治疗“重症肌无力”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医方案;他在中医事业发展的重 大节点建言献策,并通过带徒积极推动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几十年来,邓铁涛治好了很多疑难危重病症,多为西医诊断明确但缺乏疗效者,或虽有疗效 但西药毒副作用大者,也有西医诊断不明或“病因不够清晰”“缺乏对因治疗”“预后不良” 者。 邓铁涛的过人医术源于多年潜心研习,更离不开其辩证论治的思想。他常说,辩证论治是中 医临床医学的灵魂。年逾百岁的邓铁涛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每每遇到有人请教长寿秘诀,邓铁 涛都会强调:“养生必先养德。”作为医者,他像优秀的传统医者一样有着一颗仁爱为怀的心, 多年来,他不仅用自己高明的医术尽心尽力为患者解除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尽已所能从精神 上、经济上帮助他们早日康复。他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邓铁涛从 1978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共培养硕士生 27 人,博士生 15 人,博士后 1 人。自身 的从业经历更告诉他,中医带徒是中医教育的一种传统方式。“书本知识毕竟是死的,临床不少 疑难问题,只有法传,难以书传,需要老师在身边心传口授,方能领悟。” (摘编自刘小斌《国医大师邓铁涛》) 材料三: 中草药一直是我国的瑰宝文化。从最初的师承口授,到后来的文字记录,中国医药学已经有 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总结,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 巨大的贡献。两千多年来,中药不断总结、进步、升级,到如今,市场上的中药包括中成药、中 药材、中药饮片。 图 1:2014—2018 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类销售总额 (数据 中商产业研究院) 图 2:2014—2018 年中国中药饮片进出口情况 (数据 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四: 领导人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 类施策、系统治疗”,“做到‘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这一论断,为治理母亲河 提供了重要方法。 所谓“中医整体观”,强调“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医讲,“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对长江“治未病”要早预测、早干预,从防范性被动参与,到主动找准潜在风险积极应对。 “分类施策、重点突破,通过祛风驱寒、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通络经脉,力求药到病 除”,领导人这一要求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现。《黄帝内经》有句名言叫“治病必求于本”, 是从哲学高度揭示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治理长江亦当“追根溯源、诊断病固、找准病根”,明其 所源,治其所由,体现辩证论治的根本法则。 (摘编自王琦《用中医整体观治理长江)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邓铁涛教授重视德行,精通医术,通过口授心传的教育方式致力中医教育事业,推动了中 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B. 2014 至 2018 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类的销售总额逐年递增,这表明我国中成药 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C. 2014 至 2018 年,我国中药饮片出口额明显要高于进口额,中药饮片进出口金额都呈现 波动趋势,且两者同步变化。 D.中医“治病必求于本”,强调治病一定要明其所源,治其所由,这种辨证论治的法则为长 江治理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现代以来,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是西医不断发展,而中医治疗过程较长且疗效 不如人意。 B.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 生不息。 C.“临床不少疑难问题只有法传,难以书传”是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风 险的重要原因。 D.落实领导人强调的治理长江“治未病”的理念,就要走出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 怪圈。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传承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大事”的论断。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魔 笛 翌平 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起来。 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在梁老师家里,他也总是操起笛子就吹。 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 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开心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舌尖一下子 欢快起来,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反反复复地吹奏着 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 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老师,还没让我吹吧?” 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棉袄上系了根红围 巾,头发跟鸟窝一样。可大家都不敢笑,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从大老远来的,别一笑把孩子笑毛了。 “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还有什么曲子?” “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第一 乐章《夏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跳,到一群 乌鸦用翅膀扑打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明快而顺畅。朗 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 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 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风想 起,他这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才的曲子吹 了出来,梁老师吃惊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这段吹了出来。后 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 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 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 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 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 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 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的。朗 风想起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扭,不能犁出 笔直的麦道。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古远的时候传过来 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 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那是奏 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告诉朗风,就 像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朗风的笛声飞扬着,自由 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 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 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那么多戴眼镜的人,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 巾。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师给他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 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 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 “家”,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 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 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仔细地端详着,然后递给其 他老师,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原来的主人这 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个很好的笛师。” 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站在音 乐学院的乐台上的。”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标题“魔笛”中的“魔”形象生动,既点出梁老师、朗风师徒二人吹奏技巧的出神入 化,隐含着他们对音乐的痴迷,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的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他未经允许就吹奏,演奏《无言曲》时即兴发 挥,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 C.小说中老师们开始想笑又不敢笑,后来“一下子都笑了”,这些细节描写既丰富了朗风的 形象,又表现了老师们对考生的尊重、对朗风的喜爱。 D.小说结尾部分用老师们传看笛子的举动和梁老师的话暗示朗风能够考取音乐学院,突出了 优秀音乐家梁老师在艰苦条件下培育人才、传承艺术的形象。 8.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把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了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 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 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 王臧茶,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 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 “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 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於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 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 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 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 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 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 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 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 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 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食邑,又称采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 家的丧事上吹箫来谋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 王等人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为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倚 重,高祖认为他可托大事。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人狱,面对廷尉诘问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 几经周折,他才得释放。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草书屏风 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①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点题,表达出诗人看到怀素草书屏风之后惊喜的感情。 B.颔联生动地描述了怀素草书虽浸染尘色却仍笔酣墨饱的特色。 C.颈联奇石藤松的古朴环境,与草书屏风相映衬,二者相得益彰。 D.诗歌以问句陡起,以神奇的想象结尾,留下回味不尽的余意。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怀素草书有什么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以走路设喻,强调学习积累重要性的句子 是 , 。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明诗人坚信美好的未来终会到来,体现自己急流勇进,实现 远大报负的诗句是 , 。 (3)屈原《离骚》中以加高帽子,加长佩剑表明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小题。(9 分) “______,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 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3 月 26 日晚,习近平主 席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 讲话。这是中国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尽责担当的重要一页。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 严重影响,我们提出中国经验,介绍中国主张,阐述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 策协调——来自中国的“四点倡议”,( ),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公认,中国 发挥的_____作用,为世界各国合力战胜疫情注入了正能量,带来了新希望。疫情在全球多国多点 _____,中国基于本国业已取得的抗疫经验积极支援他国,推动国际合作。中国向伊朗、伊拉克、 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派遣医疗专家组,实施对 89 个国家和 4 个国际组织的抗疫 援助,同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近 20 场经验分享视频会议,让世界同感中国_____的情怀、 天下为公的胸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日前 建设性 爆发 同甘共苦 B.目前 创造性 爆发 同甘共苦 C.日前 创造性 暴发 患难与共 D.目前 建设性 暴发 患难与共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以团结合作为基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既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又兼顾世界经济发展 B.既兼顾世界经济发展又强调加强疫情防控,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以团结合作为基调 C.以团结合作为基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既兼顾世界经济发展又强调加强疫情防控 D.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既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又兼顾世界经济发展,以团结合作为基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介绍中国经验,提出中国主张,阐述中 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 B.针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中 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 C.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提出中国经验,作出中国主张,阐述中 国倡议,介绍中国贡献。 D.针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阐述中国经验,介绍中国主张,作出中 国倡议,提出中国贡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分散的金属元素,①,早在几十年前科家就做过类似的尝试。1934 年捷克 斯洛伐克化学家曾利用玉米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分散黃金的特点,从 1000 公斤玉米中提炼出十克 左右的黄金。不仅是植物, ② 。海洋中有些海藻和细菌在摄食时会把海水中微量的钒集中在 体内,它们死后则变成了污泥。海参、海胆吞食这些污泥,就进一步集中了钒。科学家们就可以通 过这些海洋生物冶炼钒。此外,科学家在蜜蜂的蜂蜜中发现了钽。钽是由紫云英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而来。 ③ ,又进一步集中了钽,有人从 76 公斤蜂蜜中提取出了 200 克钽,提炼过的蜂蜜仍 然能给人食用,这真是一举两得。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5 分) 3 月 31 日,教育部发布公告,明确 2020 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 7 月 7 日至 8 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高考延期首先是秉持“健康第一”原则,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 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当前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截至目前,美 国累计确诊 2305950 例,累计死亡 120340 例,意大利累计确诊 238720 例,累计死亡 28324 例,印 度累计确诊 425282 例,累计死亡 13699 例,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其次是坚持公平原则。 疫情发生后,学生复习备考普遍受到影响,特别是由于城乡网络学习条件等差异,部分农村和贫困 地区学生受到的影响更大。今年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本科录取预计 8 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 9 月中旬结束。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道作文题时,原本高考的时间迟到了一个月。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 情,我们的生活都不可避免发生了诸多变化,一座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一夜封城,原本热闹的街区 集市格外宁静,传统课堂教学也从线下走向线上……与此同时,那些逆行的医务工作人员、那些承 担物资供应重任的快递小哥、那些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的网络教师主播们……在生活变化中给予我们 诸多感动。这些变化以及变化中的感动将深深地镌刻进 2020 这个特殊的年度里,成为我们永远难 忘的共同记忆。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1)以高三学子的身份,给疫情期间那些让你感动的人或群体写一封感谢信。 (2)请结合疫情期间的生活体验、认识与思考,写一篇文章投稿给晚报“青春·成长”栏目。 厦门一中 2020 届高三模拟考语文答案 1.B 【解析】A项,根据第二段,应是“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C 项,“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文化在观念、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可、接受和融入”并不完全是“对本 国传统文化”。D项,根据最后一段“各民族的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是“单就民间音乐而 言”的,“这些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大量文人音乐、 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祀乐等音乐资源” 2.C 【解析】C项,“论证了我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错,列举的目的是为了论证“通过传统 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3. D【解析】D 项,“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是孔子的理念,表明音乐对道德养成有作用。但 道德水平和人生态度受多方影响,并不必然和音乐水平有关。 4.C[解析] A 项,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和第五段相关内容可知,邓铁涛发扬中医口传面授的教育方 法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而且推动了中医事业的发展。所以 A 项正确。B 项,由材料三图 1 可 知,从 2014 年至 2018 年中成药类销售总额逐年递增,数据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作为一项产 业,中成药蕴藏巨大商机是合理推断。所以 B 项正确。C 项,根据材料三图 2 可知,我国中药饮 片进出口金额呈波动趋势,但两者并没有同步增长或减少。所以 C 项错误,为本题所选项。D 项,根据材料四相关信息可知,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正是探本求源,透过现象看本质,长江治理 也应如此。所以 C 项正确。 5.A[解析]“而中医治病过程较长且疗效不如人意”的说法不对,材料二“邓铁涛治好了很多疑 难危重病症,多为西医诊断明确但缺乏疗效者,或虽有疗效但西药毒副作用大者,也有西医诊断 不明或‘病因不够清晰’‘缺乏对因治疗’‘预后不良’者”等信息说明中医在疗效方面有优于 西医之处。B 项,根据材料一“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必将丧失 自我。因此,看待中医、运用中医、推广中医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可知,遵循中医 药自身规律,立足本土特色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 B 项正确。C 项是对材料二第五 段和材料一第一段相关内容的整合理解,正是因为中医师带徒的教育传统难以书传的局限性,所 以很多中医药技术散落民间,面临失传风险。所以 C 项正确。D 项是对材料四第二段和第三段相 关内容的整合理解,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对长江治理的启发就是要“早预测、早干预…主动找 准潜在风险积极应对”,这就要求长江治理要“走出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怪圈”,所以 D 项正确。 6.①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它 可以造福人类。②中医要求从医者要有一颗仁爱为怀的“医者仁心”,这样的医德要求能助力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③我国中成药销售额的持续增加和中药饮片的贸易顺差说明发展中医药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④中医从哲学高度提示的治疗疾病的总原则、中医整体观、“治未病”的 理念为我们解决其他领城的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 7.【分析鉴赏】(3 分)B(朗风“不太守规矩”,不是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 由自在’的人”。) 8.【语言鉴赏】(6 分) ①运用比喻,如将梁老师悠扬的笛声比喻成“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使音乐具体可感;②运 用联想,如写朗风听梁老师吹奏《乌苏里船歌》时,联想到“大河在初春破冰”和“渔民开心的心 情”,突显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每点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 6 分] 9.【鉴赏评价】(6 分) ①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写出朗风的考试经历和梁老师对他的教导,使小说内容更丰富;② 既突出了梁老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又塑造了他循循善诱的师长形象,使人物特征更鲜明;③ 表达了朗风对梁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 6 分] 10.B 【解析】根据语法规则断句:“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勃欲反”作“告”的宾语部 分,之间不可断开,排除 A 项、C 项;"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官",两个"下",意思是"交付",层 层下达旨意,两个"廷尉"一个作上一句的宾语,一个是下一句的主语,之间断开;"勃恐/不知置辞 ",两个谓语动词,两句话,需要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B【解析】 B 项“是指回到京城”错误。“就国”的“国”应该是指诸侯的封地。故选 B 项。 12.D【解析】 D 项,“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错。应该是先贿赂收买 狱吏,然后狱吏才提示周勃怎么救自己,那就是求助公主,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D 项。 13.(1)周勃不喜爱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 说吧!" (2)原来降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 里,反倒要叛乱吗? 13(1)"好",喜爱;"文学",文辞学问(古今异义);"每",每次;"诸生",各位儒生;"说士 ",游说之士;"乡",通"向",东乡,面向东坐着;"责",责令、要求;"促",催促、赶紧;"为 ",对。(2)"绾",身上带着;"于",介词,在;"将兵于北军"(状语后置句);"以",借;"顾 ",难道。 14.C(诗歌把怀素书法中的笔画比作奔秋涧水的怪石,倒挂在古松上的枯藤,奇石藤松并非环 境。) 【相关鉴赏内容】这两句先是从点画来赞美怀素书法的苍劲有力。前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的字,好 象怪石正在向秋涧奔赴。在“石”前加一“怪”字,体现出怀素草书的“狂”的特色。在“怪石” 与“秋涧”间着一“奔”字,充分表现了草书中“点”画在映带时那咱迅疾有力的动势。后一句是 说怀素草书中竖和弧钩笔画,真象枯藤(即“寒藤”)挂在古松上,“藤”“松”已有劲健意味, 再用“寒”“古”来形容,就更具苍劲之感。两句中虽只点出点、竖和弧钩这些个别笔画,但却在 怀素草书中具有代表性,其它笔画概可想见,那种中锋运笔时饱满、刚劲、浑厚的效果,鲜明地显 现出来。而且,这些“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的点画,构成了狂放、豪纵的整幅气度,无一字 不飞动,无一字不活泼,体现了生动的气韵。 15. (一点 2 分,共 6 分) ①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中去了。 ②诗人盛赞怀素草书笔势遒劲,富有生命力; ③表现出作者对怀素草书的珍爱之情。以“恐”字表达诗人担心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书遗墨的珍 爱之情。 16.(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高余冠之岌岌 兮,长余佩之陆离。 17.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 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 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第一组,日前:表示时 间,往日,以前。目前:现在、此刻,即到现在为止的意思。依据语境应该填入“目前”。第二 组,建设性:指对事态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性质。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 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依据语境应填入“建设性”。第三组,爆发:(力量、 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战争。暴发:着重指突然而且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 件促成,如“山洪~”,此处“暴发”“爆发”均可。依据语境应填入“暴发”。第四组,同甘共 苦:意思是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患难与共:意思是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依 据语境应填入“患难与共”。 故选 D。 18.A【解析】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 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 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A 项,前文是“来自中国的‘四点倡议’”,后文是“赢得国际社会积 极响应”,说明中间部分是“四点倡议”能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的理由。“基调”是基础和背 景,应该放在最开头。先“立足当下”后“着眼长远”,与之搭配的,应是先“加强疫情防控”后 “兼顾世界经济发展”,更符合逻辑层次。故选 A。 1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 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 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 句子的原意。本题主要错点均是搭配不当。前半句的“面对”强调“遭遇”疫情,“针对”强调述 说的对象,更符合我国介绍经验的语境。后半句“经验”应该搭配“介绍”,“倡议”搭配“提 出”,“贡献”搭配“作出”,“主张”可以“阐述”。故选 B 20.①再用它来冶炼/提炼金属②动物也有吸收金属的本领③蜜蜂采集紫云英的花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 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同时一定要注意字数的限制。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 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 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 顺。首先,明确整段段意,综合全段内容,可以看出,这段话主要说的是“动物也有吸收金属的本 领”;第一个横线处,承接“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分散的金属元素”,联系后句“早在几十年前科 学家就做过类似的尝试。1934 年捷克斯洛伐克化学家曾利用玉米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分散黃金的 特点,从 1000 公斤玉米中提炼出十克左右的黄金”,此处应填“再用它来冶炼金属”;第二个横 线处,承接“不仅是植物”,联系后句,此处应填“动物也有吸收金属的本领”;第三个横线处, 根据上句“钽是由紫云英的根从土壤中吸收而来”,联系后句,此处应填“蜜蜂采集紫云英的花 蜜”。 21.示例一:2020 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 7 月 7 日至 8 日,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 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坚持了 “健康第一”和“公平”的原则。 示例二:秉持“健康第一”和“公平”原则,教育部决定 2020 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 时间为 7 月 7 日至 8 日,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 【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沛县人。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到的沛县。周勃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 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高祖当初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胡 陵。周勃跟随汉王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回师平定三秦,到秦地后,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 邑。周勃以将军的身份随从高祖征讨反叛汉朝的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把他们打败。周勃被封赐列 侯的爵位,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做为食邑,号称绛侯。 周勃以将军身份随从高祖在代地征讨反叛汉朝的韩王信,周勃晋升为太尉。周勃为人质朴刚 强,老实忠厚,高祖认为可以嘱托大事。周勃不喜爱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 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的质朴少文才就像这个样子。周勃平定燕地之后回朝,高 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前 189)设太尉官职,任命周勃为太尉。十年 以后,吕后去世。于是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之后,任 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 家庭,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 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 他的请求。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让周勃任丞相。过了十几个月,皇帝说:"前些天我下令 让列侯都到自己的封地去,有些人还没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器重的人,希望您带头先去吧!"于是免 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各县的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 自己害怕被杀害,经常披挂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和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要 反叛,皇帝把此事交给负责刑狱的长官廷尉处理,廷尉又把此事交付长安负责,长安的刑狱官逮捕 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 写在木简背后提示他:"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她为妻,所以 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之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 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 文帝扔去,说:"原来降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 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 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绛侯出狱以后说:"我普经 率领百万大军,可是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绛侯重新回到封地。在文帝十一年(前 169)去世, 谥号是武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