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单元质检卷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质检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单元质检卷第22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有二百多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球语言监督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说明( ) ①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能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牛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多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正确;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③正确。 2.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是美国图书文化流行的风向标,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常年位居科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无论是西方军界还是民间,对《孙子兵法》都倾注了相当的热情。《孙子兵法》在美国畅销表明( ) ①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渐趋融合 ②中华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④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渐趋融合”的说法错误,故①错误;《孙子兵法》在美国畅销表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利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故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说法错误,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项。 3.北方人请客吃饭,总是整一桌子菜,量也很实在;南方人请客吃饭盘子小,菜的分量也少,但花色品种则比较丰富。面对这种状况,北方人说,弄那么一点点菜,让人不敢下筷子,这请的哪门子客?虚情假意吧!南方人说,明明吃不完,还要不停上菜,这是让人吃还是让人看?虚张声势嘛!这说明( ) ①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②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③请客吃饭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 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北方人和南方人对请客吃饭的不同认识和表现,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①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差异不属于民族差异,②不符合题意。 4.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②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伟大梦想精神的体现 ③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这种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并不是中华民族梦想精神的体现,②错误;④夸大了这种精神追求的作用,排除。 5.被称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三十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 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 ) 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②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落后文化 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①符合题意,莫振高的行为启示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②表述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落后文化,且“取缔落后文化”说法错误,应该是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④符合题意,莫振高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启示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故本题选D项。 6.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告诉我们( ) ①文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文艺的力量 ③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④要勇于创新,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说明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7.“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不论你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你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景致会勾起你对故土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乡愁( ) ①是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文化沉淀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④反映了文化对个人生活的持久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说明乡愁寄托着人们对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思念,是一种长期文化的沉淀,使人久久难以忘记,不论你走多远,无论你身在何处, 乡愁永远对个人的生活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乡愁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项。 8.“地名文化”是集体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文明脉络。“请问您尊姓大名,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在中国人初次见面惯常俚语中,一句有关人名,两句有关地名。这表明“地名”( )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延续性、地域性、一元性特征 ③是一种潜在凝聚力,蕴藏着个人情感 ④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和特定象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错误,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错误,地名不具有一元性的特征;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在中国人初次见面惯常俚语中,一句有关人名,两句有关地名”表明“地名”是一种潜在凝聚力,蕴藏着个人情感;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地名文化’是集体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文明脉络”,表明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和特定象征。故选B项。 9.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咏竹、画竹、颂竹,将竹子作为清高自洁的象征,其精神内涵是中国君子文化孕育出的特殊情节,竹子被赋予的坚毅、清廉等精神,又有 “廉竹”的美誉。这刚好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廉政建设相契合。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C 解析竹子被赋予的坚毅、清廉等精神,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廉政建设相契合,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①不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表述错误。 10.由中宣部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等32位抗战英烈的珍贵家书。本书使人们在了解波澜壮阔的抗战史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抗战英烈们的浩然之气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为教育民众、增强理想信念提供了最生动和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可见,抗战家书( ) ①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②为抗战精神提供了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包含着丰润社会的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 ④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砥砺人们追逐民族复兴之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解析抗战家书包含着丰润社会的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砥砺人们追逐民族复兴之梦,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排除;②说法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见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 1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理学家张载先生的“横渠四教”。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这启示当代的学者,要形成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就必须 ( )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以我为主 C.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 D.立足实践、推陈出新、求同存异、创新发展 答案C 解析A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设问中的行为主体是当代学者,而不是国家,故排除;B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目没有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故排除;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要做到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就必须做到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故入选;D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做到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无关,故排除。 12.某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技艺,建起雕刻艺术文化区,逐步将该村核雕艺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目前,该村有超过300户从事核雕产业,每年收入超过3 600万元,并带动周边村的2 000多人就业。某班同学在调研该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文化元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主题研讨,下列最适合作为发言要点的有( ) ①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旨在实现其经济价值 ②文化体制改革助推非遗项目产业化 ③依托传统技艺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④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旨在传承传统文化,而不是旨在实现其经济价值,①本身说法错误;材料主要是说非遗项目产业化,而不是文化体制改革,②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项。 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文化,丢掉了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请结合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20分)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②中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激励中华儿女的不竭力量之源。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保持创新活力,成为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④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每点5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北京周口店第一枚骨制缝衣针,到丝绸之路沙漠深处的悠扬驼铃;从远古传说时代的帝王冕服,到满朝文武百官的金紫雍容。5 000年历史的积蕴,千万里山河的滋养,各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服饰文化。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纷繁的款式、精湛的工艺、多彩的民俗,不断丰富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一道亮丽而绵延流长的文化景观。而蕴藏其间的各民族的生活情趣、审美观念、婚姻道德、宗教信仰以及工艺技术等服饰元素,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成为认识东方文明独特形态的又一途径,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源。 (1)中华服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基本特征?(8分) (2)根据少数民族服饰和中华服饰的发展关系,简要说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12分) 答案(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 000年历史的积蕴,千万里山河的滋养,成就了中华服饰文化。(3分)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远古传说时代的帝王冕服,到满朝文武百官的金紫雍容,各民族服饰纷繁的款式、精湛的工艺、多彩的民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5分) (2)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③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每点3分)查看更多